伊朗八-德黑兰 تهران
又一次在漆黑的高速公路上赶路,和一起拼车的伊朗老头老太路边买了些甜食充饥,借着手机屏幕微弱的荧光,赶紧翻看手中的LP,寻找德黑兰的落脚点,在这座茫茫的庞大城市,住宿信息眼花缭乱,最终一段话吸引了我
Built in 1929 and listed as a historical monument, the Naderi was once the place to party in Tehran (look for the bandstand and dance floor in the overgrown back yard). Alas, those days are long gone and one of Tehran’s oldest hotels is looking its age. The charm of high-ceilinged rooms, ’50s-era Bakelite telephones, a manual switchboard and decades-old furnishings.......
就它了,曾经在巴列维王朝奢华过,但已衰败了的廉价旅馆,名字叫Hotel Naderi。不起眼到什么程度呢,的哥载着我在主街上前后来回进退了3回才注意到它小小的沿街门店,顺便提一下,伊朗司机的进退是真的进退,而不是折返,往前开没找到,就挂着倒档倒回来,如此反复,根本不用到对面方向绕,令人吃惊的是,倒车速度基本能达到四五十迈,吓得心惊肉跳。
但进了大厅我就没后悔自己的选择,这里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房间窗外是吵闹的街道,但处处流露着对往昔的自豪,整洁的高挑大厅,铺着地毯的大理石楼梯,走廊墙上挂着许多20世纪初的老照片,房间将近4米高,古董的老衣柜,宽大的铁床,卫生间里的是不知多少年前锈迹斑斑的铁喷头,太完美了,它的价格却是德黑兰市区几乎能找到的最便宜的。
第二天早晨才发现这个门面小小的饭店原来这么大,要穿过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废院落才走到餐厅,这个院落想必是半个世纪前开party的overgrown back yard吧,如今老式餐厅依然整洁宽敞,墙上的黑白照片还在述说着往日的记忆。吃早餐的包括我只有两个外国人,另一位是捷克姐姐,她偷偷透露其实自己是伪装成游客的记者,应该是采访人权状况之类的敏感话题。我看她手上的LP是2004版的,鉴于德黑兰是她的第一站,而对于我是最后一站了,就用新版LP交换了她的旧版。翻开一看,旧版LP里,Naderi饭店右边标注着:TOP CHOICE。
经历过两次德黑兰的夜晚,走上大街,第一次见到白天的德黑兰,遗憾的是蒙蒙的阴雨天无法望见北边白雪皑皑的厄尔布士山。这座庞大的城市是从南向北扩张的,越晚开发的富人区越靠近北边的山脉,海拔越高,电影《小鞋子》把南北区的反差描写得很突出。而LP上说得很有意思,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不用怕,只要你觉得在往高处走,那么朝向就是北边。
先去饭店不远的伊朗国家博物馆,这是一块占地面积巨大的博物馆建筑群,国家博物馆坐落在靠马路的边上,展品从远古人类到人类史前文明再一直到萨珊王朝(伊斯兰文明在另一个博物馆,这天没开放),很多展品是从我一路走来的波斯波利斯等遗迹运来的,在这里等于重逢,颇有感触。
乘地铁最北边山脚下的萨德阿巴德宫,它是巴列维王室的夏宫,依山而建,大树参天,凉爽宜人,零零散散的建筑点缀在不同的区域,买票也是要分开买的,先买一张总门票,然后勾选你想参观的建筑,额外加价。要参观所有的建筑一天几乎不可能,我选了几个艺术馆和皇家寝宫。寝宫主要是白宫和绿宫,绿宫修建在前,从恺加王朝末期开始修建,白宫是礼萨·巴列维的主要寝宫,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你说这些极尽奢华的宫邸是巴列维王朝腐败的表现也好,是繁荣的象征也好,一场翻天覆地轰轰烈烈的变革过后,物是人非,这些皇家住宅成了游人们的参观度假地。
在美术馆参观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叔,自称是FIFA官员,居然问我中国有没有什么好球员推荐的,很抱歉我从来不看足球。他说他母亲是恺加王朝的后裔,对身边巴列维王朝的艺术品和画作一脸鄙夷。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前往珠宝博物馆之前顺道膜拜了下著名的美国使馆,因为《逃离德黑兰》已扬名四海,传闻拍照可能有人阻止,不过我没遇到什么障碍,3天之后就是11月4日,德黑兰人质事件的纪念日,届时这个前美国使馆门口会有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反美游行。
寻找珠宝博物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它隐藏在伊朗国家银行的地下,外观没有任何标示,一周只开放4天,每天只开放下午两个半小时,需要经过最严格的搜身,不能拍摄任何照片。
馆藏最举世无双的珍品是182克拉的光明之海钻石,是世界最大已琢磨的粉钻,更为著名的是摆在门口的孔雀王座,莫卧尔帝国的国宝,纯金打造,镶嵌各种炫目的宝石,从贾汉·吉尔时期开始制作,沙贾汗时期完工,安置在印度阿格拉红堡的私人大厅,后来在1739年被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开创者纳迪尔沙掠夺,除了这件举世珍品,纳迪尔沙掠走了莫卧尔帝国大量珍宝,以致回国后三年不收税。其实“光明之海”也曾是它的一部分,在孔雀王座上曾经镶有三颗最著名的钻石:“光明之山”、“光明之海”和“沙赫”,“光明之山”一度又回到过印度的拉合尔,几经三百年的周转后,现今落脚点是伦敦塔内,而“沙赫”目前被放置在克里姆林宫。孔雀王座也非原来印度的原件,已被重新打造过,只是样式没有变化。另外还有黄金地球仪,镶嵌祖母绿的海洋和各种钻石的陆地。
在这个戒备森严的昏暗地下室,四处的珍宝如耀眼的满天繁星,每一个照亮你眼睛的光点都能让你锦衣玉食,每个游客的双眼都映射着这些光点,享受着近在咫尺的欲望。
从珠宝博物馆出来,属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勒斯坦宫已没有时间参观,外面的街道上布满浓重的宗教气息,乘坐地铁匆匆瞄了一眼十大坑爹景点的自由塔后前往机场。德黑兰的国际机场没有固定班车,只能乘坐出租车。在机场又碰到分开数日的曹兄,他联想到,这也是伊朗目前封闭的标志,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出国的需求。
回国的航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时间过得飞快,4个小时就熬过了长夜。不久,见到了敦煌,见到了巍峨壮美的祁连山脉。
Built in 1929 and listed as a historical monument, the Naderi was once the place to party in Tehran (look for the bandstand and dance floor in the overgrown back yard). Alas, those days are long gone and one of Tehran’s oldest hotels is looking its age. The charm of high-ceilinged rooms, ’50s-era Bakelite telephones, a manual switchboard and decades-old furnishings.......
就它了,曾经在巴列维王朝奢华过,但已衰败了的廉价旅馆,名字叫Hotel Naderi。不起眼到什么程度呢,的哥载着我在主街上前后来回进退了3回才注意到它小小的沿街门店,顺便提一下,伊朗司机的进退是真的进退,而不是折返,往前开没找到,就挂着倒档倒回来,如此反复,根本不用到对面方向绕,令人吃惊的是,倒车速度基本能达到四五十迈,吓得心惊肉跳。
但进了大厅我就没后悔自己的选择,这里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房间窗外是吵闹的街道,但处处流露着对往昔的自豪,整洁的高挑大厅,铺着地毯的大理石楼梯,走廊墙上挂着许多20世纪初的老照片,房间将近4米高,古董的老衣柜,宽大的铁床,卫生间里的是不知多少年前锈迹斑斑的铁喷头,太完美了,它的价格却是德黑兰市区几乎能找到的最便宜的。
![]() |
走廊墙壁上挂着饭店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 |
![]() |
足有4米高,摆着老式家具的房间 |
![]() |
饭店的餐厅,墙上同样挂着老照片 |
第二天早晨才发现这个门面小小的饭店原来这么大,要穿过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废院落才走到餐厅,这个院落想必是半个世纪前开party的overgrown back yard吧,如今老式餐厅依然整洁宽敞,墙上的黑白照片还在述说着往日的记忆。吃早餐的包括我只有两个外国人,另一位是捷克姐姐,她偷偷透露其实自己是伪装成游客的记者,应该是采访人权状况之类的敏感话题。我看她手上的LP是2004版的,鉴于德黑兰是她的第一站,而对于我是最后一站了,就用新版LP交换了她的旧版。翻开一看,旧版LP里,Naderi饭店右边标注着:TOP CHOICE。
经历过两次德黑兰的夜晚,走上大街,第一次见到白天的德黑兰,遗憾的是蒙蒙的阴雨天无法望见北边白雪皑皑的厄尔布士山。这座庞大的城市是从南向北扩张的,越晚开发的富人区越靠近北边的山脉,海拔越高,电影《小鞋子》把南北区的反差描写得很突出。而LP上说得很有意思,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不用怕,只要你觉得在往高处走,那么朝向就是北边。
先去饭店不远的伊朗国家博物馆,这是一块占地面积巨大的博物馆建筑群,国家博物馆坐落在靠马路的边上,展品从远古人类到人类史前文明再一直到萨珊王朝(伊斯兰文明在另一个博物馆,这天没开放),很多展品是从我一路走来的波斯波利斯等遗迹运来的,在这里等于重逢,颇有感触。
![]() |
埃兰时期的牛像陶器 |
![]() |
波斯波利斯完整的双头牛柱头 |
![]() |
薛西斯:我父亲大流士在阿胡拉旨意下建立丰功伟业,我要再造辉煌 |
![]() |
剩下半身的大流士雕像 |
乘地铁最北边山脚下的萨德阿巴德宫,它是巴列维王室的夏宫,依山而建,大树参天,凉爽宜人,零零散散的建筑点缀在不同的区域,买票也是要分开买的,先买一张总门票,然后勾选你想参观的建筑,额外加价。要参观所有的建筑一天几乎不可能,我选了几个艺术馆和皇家寝宫。寝宫主要是白宫和绿宫,绿宫修建在前,从恺加王朝末期开始修建,白宫是礼萨·巴列维的主要寝宫,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你说这些极尽奢华的宫邸是巴列维王朝腐败的表现也好,是繁荣的象征也好,一场翻天覆地轰轰烈烈的变革过后,物是人非,这些皇家住宅成了游人们的参观度假地。
在美术馆参观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叔,自称是FIFA官员,居然问我中国有没有什么好球员推荐的,很抱歉我从来不看足球。他说他母亲是恺加王朝的后裔,对身边巴列维王朝的艺术品和画作一脸鄙夷。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 |
地铁站的铜板浮雕,内容是不是有点熟悉? |
![]() |
萨德阿巴德内惬意的林荫道 |
![]() |
在伊朗唯一一张和无头巾美女的合照,好吧,也有帽子 |
![]() |
自称FIFA官员&恺加王室血统的大叔 |
![]() |
白宫内 |
![]() |
白宫内 |
![]() |
白宫内 |
前往珠宝博物馆之前顺道膜拜了下著名的美国使馆,因为《逃离德黑兰》已扬名四海,传闻拍照可能有人阻止,不过我没遇到什么障碍,3天之后就是11月4日,德黑兰人质事件的纪念日,届时这个前美国使馆门口会有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反美游行。
![]() |
前美国使馆已变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
前美国使馆门外的反美宣传画 |
![]() |
《逃离德黑兰》能看到这个著名的大门 |
寻找珠宝博物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它隐藏在伊朗国家银行的地下,外观没有任何标示,一周只开放4天,每天只开放下午两个半小时,需要经过最严格的搜身,不能拍摄任何照片。
馆藏最举世无双的珍品是182克拉的光明之海钻石,是世界最大已琢磨的粉钻,更为著名的是摆在门口的孔雀王座,莫卧尔帝国的国宝,纯金打造,镶嵌各种炫目的宝石,从贾汉·吉尔时期开始制作,沙贾汗时期完工,安置在印度阿格拉红堡的私人大厅,后来在1739年被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开创者纳迪尔沙掠夺,除了这件举世珍品,纳迪尔沙掠走了莫卧尔帝国大量珍宝,以致回国后三年不收税。其实“光明之海”也曾是它的一部分,在孔雀王座上曾经镶有三颗最著名的钻石:“光明之山”、“光明之海”和“沙赫”,“光明之山”一度又回到过印度的拉合尔,几经三百年的周转后,现今落脚点是伦敦塔内,而“沙赫”目前被放置在克里姆林宫。孔雀王座也非原来印度的原件,已被重新打造过,只是样式没有变化。另外还有黄金地球仪,镶嵌祖母绿的海洋和各种钻石的陆地。
在这个戒备森严的昏暗地下室,四处的珍宝如耀眼的满天繁星,每一个照亮你眼睛的光点都能让你锦衣玉食,每个游客的双眼都映射着这些光点,享受着近在咫尺的欲望。
![]() |
珠宝博物馆毫不起眼,隐藏在国家银行的地下室 |
![]() |
船长,你肿么了? |
![]() |
女孩们都在这里打绿结祈祷 |
从珠宝博物馆出来,属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勒斯坦宫已没有时间参观,外面的街道上布满浓重的宗教气息,乘坐地铁匆匆瞄了一眼十大坑爹景点的自由塔后前往机场。德黑兰的国际机场没有固定班车,只能乘坐出租车。在机场又碰到分开数日的曹兄,他联想到,这也是伊朗目前封闭的标志,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出国的需求。
回国的航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时间过得飞快,4个小时就熬过了长夜。不久,见到了敦煌,见到了巍峨壮美的祁连山脉。
![]() |
祖国大地美到窒息的祁连山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