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节选(丹纳)
什么是艺术
美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艺术?如果拿诗歌、雕塑、绘画三种艺术来说的话,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是“模仿的”艺术. 艺术的目的又不在于绝对正确的模仿.以文学为例.为什么戏剧演出时,人物的语言不模仿生活中普通人的语言,而是故意改变日常语言,在说话时用韵文讲话,讲究押韵.原因很简单,因为加了节奏和韵律后,作品就变得格调高昂、境界高远,使观众暂时摆脱了平时的庸常生活,而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想化,激情化的情境. 艺术家所要做的,不在于简单地模仿对象的外部,而在于表现对象内部深层次的结构与组织,当然只做到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的目的还在于表现事物内在的主要特征.艺术家在表现了对象内部深层次的结构与组织之后,还要进一步地改变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改变,不是漫无目的的改变,而是有意的向着一个目标改变,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使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而这个“主要特征”正是艺术家们想要在艺术品中突出表现的主要艺术观念.“主要特征”就是一个事物最主要的属性. 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需要一种天赋,这种天赋是学不来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天赋,那么艺术家就只是一个技术娴熟的临摹家或是工匠. 天赋是什么呢?回答就是:迅速而细致的艺术感受力,能够辨别和抓住事物内在的细微的层次和关系,更能够在事物的千差万别的特征中抓住自己要表现的“主要特征”. 总结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艺术品的定义.艺术品的目的就在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艺术品必须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为了“主要特征”而发生改变.雕塑、绘画、诗歌等三种模仿艺术中,组成的总体与实物相符.
艺术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第一个需要便是生存,因此要耕田、航海,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第二个需要就是传宗接代,组织家庭,同时还要发展社会组织和制度.到了这个阶段,人类才有闲暇开始更高一级的生活,开始注意那些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征”,即万事万物最根本的“主要特征”.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有两种办法:第一:靠科学.靠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规律,用公式和文字表达出来,但是这种表达用的是只有专家才能看得懂的枯燥的公式和定义,一般人无法看懂.第二,靠艺术.艺术家用艺术品来表达想要表达的“主要特征”,这种表达用一种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普通人的感官与感情,因此它要比科学更亲切感人.所以,我们说艺术是“既高级又通俗”的东西.
艺术品的产生
环境、风俗习惯及时代精神 环境:艺术品的产生与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起着优胜劣汰的作用.这里,我们虽然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仍然要明白,种子(艺术家的艺术天分)是第一位的,没有它就没有了以后的生长.环境是第二位的,但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如果我们说有一种“精神的”气候的话,那么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它们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当然,光有精神气候并不能产生艺术家,但是它们却对各种人才进行着选择,通常精神气候会帮助一些才干发展,而排斥另一些才干.因此,才干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
艺术作品产生的规律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艺术品产生的公式:第一阶段,是这个时代的总的形势,如近代社会,总的形势就是工业革命的到来,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以及信仰的坍塌;第二阶段,不同时代的总的形势产生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特殊倾向与特殊才能,如近代社会的到来,导致了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闷;第三阶段,不同的特殊倾向与特殊才能占了优势后产生了一个中心人物,如那种野心和苦闷造就了浮士德和维特这样的人物;第四阶段,艺术家用声音、形式、色彩和语言把中心人物变成形象,或者肯定中心人物的倾向和才能.这四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系.一切艺术品的产生过程都可以据此公式来判断. 每个时代的总形势都会发生变化,每次的新形势都会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而每个新的精神状态则会产生一批新的艺术作品.艺术是文化最早和最优秀的成果,艺术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和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 衡量艺术品是否优秀及其等级的三个尺度是:第一,特征的重要与否、第二,特征的有益与否、第三,效果的集中与否. 所谓重要与有益原是一个特性的两面,这个特性就是“力”.这个特性的重要程度取决于它所能抵抗的别的力量的大小.有害或是有益,看那特性是削弱自己还是帮助自己生长.这两个观点是考察万物的两个最高的观点:因为一个观点着眼于万物的本质,另一个观点着眼于万物的方向. 要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伟大的歌德早已指出的:“无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
美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艺术?如果拿诗歌、雕塑、绘画三种艺术来说的话,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是“模仿的”艺术. 艺术的目的又不在于绝对正确的模仿.以文学为例.为什么戏剧演出时,人物的语言不模仿生活中普通人的语言,而是故意改变日常语言,在说话时用韵文讲话,讲究押韵.原因很简单,因为加了节奏和韵律后,作品就变得格调高昂、境界高远,使观众暂时摆脱了平时的庸常生活,而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想化,激情化的情境. 艺术家所要做的,不在于简单地模仿对象的外部,而在于表现对象内部深层次的结构与组织,当然只做到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的目的还在于表现事物内在的主要特征.艺术家在表现了对象内部深层次的结构与组织之后,还要进一步地改变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改变,不是漫无目的的改变,而是有意的向着一个目标改变,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使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而这个“主要特征”正是艺术家们想要在艺术品中突出表现的主要艺术观念.“主要特征”就是一个事物最主要的属性. 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需要一种天赋,这种天赋是学不来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天赋,那么艺术家就只是一个技术娴熟的临摹家或是工匠. 天赋是什么呢?回答就是:迅速而细致的艺术感受力,能够辨别和抓住事物内在的细微的层次和关系,更能够在事物的千差万别的特征中抓住自己要表现的“主要特征”. 总结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艺术品的定义.艺术品的目的就在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艺术品必须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为了“主要特征”而发生改变.雕塑、绘画、诗歌等三种模仿艺术中,组成的总体与实物相符.
艺术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第一个需要便是生存,因此要耕田、航海,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第二个需要就是传宗接代,组织家庭,同时还要发展社会组织和制度.到了这个阶段,人类才有闲暇开始更高一级的生活,开始注意那些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征”,即万事万物最根本的“主要特征”.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有两种办法:第一:靠科学.靠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规律,用公式和文字表达出来,但是这种表达用的是只有专家才能看得懂的枯燥的公式和定义,一般人无法看懂.第二,靠艺术.艺术家用艺术品来表达想要表达的“主要特征”,这种表达用一种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普通人的感官与感情,因此它要比科学更亲切感人.所以,我们说艺术是“既高级又通俗”的东西.
艺术品的产生
环境、风俗习惯及时代精神 环境:艺术品的产生与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起着优胜劣汰的作用.这里,我们虽然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仍然要明白,种子(艺术家的艺术天分)是第一位的,没有它就没有了以后的生长.环境是第二位的,但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如果我们说有一种“精神的”气候的话,那么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它们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当然,光有精神气候并不能产生艺术家,但是它们却对各种人才进行着选择,通常精神气候会帮助一些才干发展,而排斥另一些才干.因此,才干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
艺术作品产生的规律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艺术品产生的公式:第一阶段,是这个时代的总的形势,如近代社会,总的形势就是工业革命的到来,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以及信仰的坍塌;第二阶段,不同时代的总的形势产生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特殊倾向与特殊才能,如近代社会的到来,导致了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闷;第三阶段,不同的特殊倾向与特殊才能占了优势后产生了一个中心人物,如那种野心和苦闷造就了浮士德和维特这样的人物;第四阶段,艺术家用声音、形式、色彩和语言把中心人物变成形象,或者肯定中心人物的倾向和才能.这四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系.一切艺术品的产生过程都可以据此公式来判断. 每个时代的总形势都会发生变化,每次的新形势都会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而每个新的精神状态则会产生一批新的艺术作品.艺术是文化最早和最优秀的成果,艺术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和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 衡量艺术品是否优秀及其等级的三个尺度是:第一,特征的重要与否、第二,特征的有益与否、第三,效果的集中与否. 所谓重要与有益原是一个特性的两面,这个特性就是“力”.这个特性的重要程度取决于它所能抵抗的别的力量的大小.有害或是有益,看那特性是削弱自己还是帮助自己生长.这两个观点是考察万物的两个最高的观点:因为一个观点着眼于万物的本质,另一个观点着眼于万物的方向. 要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伟大的歌德早已指出的:“无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