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媒介即隐喻】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美国公众话语的解体及其向娱乐艺术的转变。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并且假定我们会话的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电视上,花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上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
信息,内容或者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构成“今日新闻”的“素材”,在一个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是不能存在的。
今日新闻这种东西是一种媒体行为。
麦克卢汉:媒介及信息。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媒介的形式编号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人类的交际形式和文化的质量有着必然联系。某种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未思考,表达思想和书法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及信息”
信息与隐喻: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媒介 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这种媒介-隐喻U盾关系为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着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卡尔西:随着人们象征性活动的进展,物质现实似乎在成比例地缩小。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食物,而是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他们把自己完全包裹在语言形式、艺术形象、深化象征或宗教仪式之间,以至于不借助人工媒介他们就无法看见或了解任何东西。
路易斯——芒福德 思考中标的哲学意义和隐喻象征。 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而是他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及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媒介即认识论】
认识论是一门有关知识的起源和性质的复杂而晦涩的学问。真理的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体的性质。
诺斯罗普·弗莱 共鸣
“通过共鸣,某种特定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意义。”“早已超越了这个语境并且进入了许多新的预警,这些新的语境赋予人类尊严,而不是仅仅反思它的盲从。”
在谈到“共鸣”的来源时,弗莱总结说隐喻是它的动力。
词组、书、角色或历史都具有组织不同态度或经历的力量,并且可以赋予它们以意义。
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一种文化认为用某种象征形式表达的真理是最真实的,而另一种文化却可能认为这样的象征形式是琐碎无聊的。随着一种文化在口头语言专项书面文字,再从印刷术转向电视,关于真理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尼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
电子媒介决定性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符号环境的性质。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躲猫猫的世界】
不可记录汝等之教义,更不可将其印刷成文,否则汝等将永远受其束缚。
对于印刷机通知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臣,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所有成熟化与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电报把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
柯勒律治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高速信息公路使得一个国家成为一个社区。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化”
在电报时代之前,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但是之后,人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因为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新闻存在的语境。所有的一切都事关每个人。
现代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态度:过去的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集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纵横字谜、鸡尾酒会都是这样的伪语境。
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但伪语境所能提供的不是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变化。伪语境是丧失获得之后的文化最后的避难所。
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
电视安排着我们交流环境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媒介根本无法企及的。我们对电脑的理解完全来自于电视对我们的暗示,电视已经赢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娱乐业时代】
麦克卢汉的“后视镜”思维:认为一种新媒介只是旧媒介的延伸和拓展。
技术和媒介的关系就像大脑和思想一样。大脑和技术都是物质装置,思想和媒介都是使物质装置派上用场的东西。一旦技术使用了某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或融入到了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它就会变成媒介。换句话说,一种技术只是一台机器,媒介是这台机器创造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当然,和大脑一样,每种技术也有自己内在的偏向。在它的物质外壳下,它常常表现出要派何种用场的倾向。
由于使用方法不同,某种技术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或者只能产生最低的社会效应。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
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着的可信度决定了时间的真实性。
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秩序的花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成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虚无主义”,精神病学忠“精神分裂症”。
在这样一个被割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通过识别自相矛盾来检验正误,因为自相矛盾根本不存在。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现代人对于历史已经变得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用价值。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比尔·莫耶斯“我担心我的这个行业……推波助澜地会使这个时代成为充满遗忘症患者的焦虑时代”
特伦斯·墨兰:在一个本身结构就是偏向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我们注定要丧失历史的视角。没有了连续性和预警,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
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类似于“真理部”这样的机构系统地毁灭对政府不利的史实和记录,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
同禁书制度的斗争主要是在19世纪,但很争取的胜利却是在20世纪。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由电视的经济和象征结构造成的。那些经营电视的人从来没有限制我们获得信息,而是不断扩大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我们的文化部是赫胥黎式的,而不是奥威尔式的,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不断地看电视,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预警,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
现代人对于历史已经变得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用价值。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比尔·莫耶斯“我担心我的这个行业……推波助澜地会使这个时代成为充满遗忘症患者的焦虑时代”
特伦斯·墨兰:在一个本身结构就是偏向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我们注定要丧失历史的视角。没有了连续性和预警,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
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类似于“真理部”这样的机构系统地毁灭对政府不利的史实和记录,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
同禁书制度的斗争主要是在19世纪,但很争取的胜利却是在20世纪。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由电视的经济和象征结构造成的。那些经营电视的人从来没有限制我们获得信息,而是不断扩大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我们的文化部是赫胥黎式的,而不是奥威尔式的,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不断地看电视,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预警,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
【赫胥黎的警告】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1905年的人们不能预见骑车会带来怎样的文化变更,这无可厚非。那是的人们谁会料到汽车将决定他们怎样安排社会生活和型生活,将改变人们利用森林和城市的看法,将创造出我们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新方式?
【总结】新媒介的发展带动了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形象化,致使我们的认知更多地沉浸在了通过外部的工具所传达的文字、语言和图像中,我们自身的思考被符号控制,我们的逻辑被资源掌控者排列。媒介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能够玩弄媒介的人便拥有了引导受众的力量。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深究其因,媒介本身所带有的特质改变了我们传达文化的质量。电报,报纸,电视机乃至互联网,我们的文化重心从原本的公众话语向娱乐文化转变。“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未思考,表达思想和书法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及信息”
诺斯罗普·弗莱提出了共鸣的概念,使得某些意象的外延不断拓宽。在这里,共鸣本身就是扩大的隐喻,它超越了语境,带给我们的是语言组织能力的改变。媒介影响着我们理解和定义真理。由于媒介的民族差异,我们可以这样认定:真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偏见。
电视所代表的文化已经与印刷术创造的文化截然不同。在印刷术带领文字成为人们认知的主要工具的年代,不论是组织出版书本、讨论图书,还是以书面的语言来发表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它们都建立了一种语言理解能力高度发达的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群众需要在密集的话语中忽视有煽动嫌疑的情感狂热与心理术,从而在这一语境中归整信息,这一种互动活跃的语言生态正是哪个印刷术年代的理性与成熟。而印刷术时代下的理性,是一种政治理性,这种近程的话语半径将信息与行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的听闻全部来自于周围的环境,而对这些信息加工后的想法最后则变成了他们对现实的选择。
而在电报和电视出现以后,这种“信息-行动”的平衡被打破。正如柯勒律治所提到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喝”这样的一个世界,追求高速遥远的不相干的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只有新鲜感,除此之外别无它用。但人们就因此而狂热,兴起的填字游戏和鸡尾酒会,包括现在电视节目中类似于一站到底这样的节目的火热,完美地诠释了“饭后谈资”这一古老的词语。这样的伪语境让那些与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得到了一种表面的用处,“伪语境是丧失获得之后的文化最后的避难所。”我们的理性与秩序开始没落,这样一个荒诞的娱乐业时代成为主流。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美国公众话语的解体及其向娱乐艺术的转变。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并且假定我们会话的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电视上,花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上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
信息,内容或者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构成“今日新闻”的“素材”,在一个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是不能存在的。
今日新闻这种东西是一种媒体行为。
麦克卢汉:媒介及信息。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媒介的形式编号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人类的交际形式和文化的质量有着必然联系。某种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未思考,表达思想和书法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及信息”
信息与隐喻: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媒介 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这种媒介-隐喻U盾关系为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着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卡尔西:随着人们象征性活动的进展,物质现实似乎在成比例地缩小。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食物,而是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他们把自己完全包裹在语言形式、艺术形象、深化象征或宗教仪式之间,以至于不借助人工媒介他们就无法看见或了解任何东西。
路易斯——芒福德 思考中标的哲学意义和隐喻象征。 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而是他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及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媒介即认识论】
认识论是一门有关知识的起源和性质的复杂而晦涩的学问。真理的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体的性质。
诺斯罗普·弗莱 共鸣
“通过共鸣,某种特定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意义。”“早已超越了这个语境并且进入了许多新的预警,这些新的语境赋予人类尊严,而不是仅仅反思它的盲从。”
在谈到“共鸣”的来源时,弗莱总结说隐喻是它的动力。
词组、书、角色或历史都具有组织不同态度或经历的力量,并且可以赋予它们以意义。
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一种文化认为用某种象征形式表达的真理是最真实的,而另一种文化却可能认为这样的象征形式是琐碎无聊的。随着一种文化在口头语言专项书面文字,再从印刷术转向电视,关于真理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尼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
电子媒介决定性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符号环境的性质。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躲猫猫的世界】
不可记录汝等之教义,更不可将其印刷成文,否则汝等将永远受其束缚。
对于印刷机通知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臣,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所有成熟化与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电报把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
柯勒律治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高速信息公路使得一个国家成为一个社区。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化”
在电报时代之前,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但是之后,人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因为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新闻存在的语境。所有的一切都事关每个人。
现代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态度:过去的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集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纵横字谜、鸡尾酒会都是这样的伪语境。
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但伪语境所能提供的不是行动,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变化。伪语境是丧失获得之后的文化最后的避难所。
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
电视安排着我们交流环境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媒介根本无法企及的。我们对电脑的理解完全来自于电视对我们的暗示,电视已经赢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娱乐业时代】
麦克卢汉的“后视镜”思维:认为一种新媒介只是旧媒介的延伸和拓展。
技术和媒介的关系就像大脑和思想一样。大脑和技术都是物质装置,思想和媒介都是使物质装置派上用场的东西。一旦技术使用了某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在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或融入到了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它就会变成媒介。换句话说,一种技术只是一台机器,媒介是这台机器创造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当然,和大脑一样,每种技术也有自己内在的偏向。在它的物质外壳下,它常常表现出要派何种用场的倾向。
由于使用方法不同,某种技术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或者只能产生最低的社会效应。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
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着的可信度决定了时间的真实性。
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秩序的花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成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虚无主义”,精神病学忠“精神分裂症”。
在这样一个被割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通过识别自相矛盾来检验正误,因为自相矛盾根本不存在。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现代人对于历史已经变得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用价值。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比尔·莫耶斯“我担心我的这个行业……推波助澜地会使这个时代成为充满遗忘症患者的焦虑时代”
特伦斯·墨兰:在一个本身结构就是偏向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我们注定要丧失历史的视角。没有了连续性和预警,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
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类似于“真理部”这样的机构系统地毁灭对政府不利的史实和记录,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
同禁书制度的斗争主要是在19世纪,但很争取的胜利却是在20世纪。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由电视的经济和象征结构造成的。那些经营电视的人从来没有限制我们获得信息,而是不断扩大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我们的文化部是赫胥黎式的,而不是奥威尔式的,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不断地看电视,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预警,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
现代人对于历史已经变得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他们来说没有实用价值。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比尔·莫耶斯“我担心我的这个行业……推波助澜地会使这个时代成为充满遗忘症患者的焦虑时代”
特伦斯·墨兰:在一个本身结构就是偏向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我们注定要丧失历史的视角。没有了连续性和预警,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
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类似于“真理部”这样的机构系统地毁灭对政府不利的史实和记录,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
同禁书制度的斗争主要是在19世纪,但很争取的胜利却是在20世纪。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由电视的经济和象征结构造成的。那些经营电视的人从来没有限制我们获得信息,而是不断扩大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我们的文化部是赫胥黎式的,而不是奥威尔式的,他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不断地看电视,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预警,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
【赫胥黎的警告】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1905年的人们不能预见骑车会带来怎样的文化变更,这无可厚非。那是的人们谁会料到汽车将决定他们怎样安排社会生活和型生活,将改变人们利用森林和城市的看法,将创造出我们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新方式?
【总结】新媒介的发展带动了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形象化,致使我们的认知更多地沉浸在了通过外部的工具所传达的文字、语言和图像中,我们自身的思考被符号控制,我们的逻辑被资源掌控者排列。媒介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能够玩弄媒介的人便拥有了引导受众的力量。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深究其因,媒介本身所带有的特质改变了我们传达文化的质量。电报,报纸,电视机乃至互联网,我们的文化重心从原本的公众话语向娱乐文化转变。“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未思考,表达思想和书法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及信息”
诺斯罗普·弗莱提出了共鸣的概念,使得某些意象的外延不断拓宽。在这里,共鸣本身就是扩大的隐喻,它超越了语境,带给我们的是语言组织能力的改变。媒介影响着我们理解和定义真理。由于媒介的民族差异,我们可以这样认定:真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偏见。
电视所代表的文化已经与印刷术创造的文化截然不同。在印刷术带领文字成为人们认知的主要工具的年代,不论是组织出版书本、讨论图书,还是以书面的语言来发表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它们都建立了一种语言理解能力高度发达的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群众需要在密集的话语中忽视有煽动嫌疑的情感狂热与心理术,从而在这一语境中归整信息,这一种互动活跃的语言生态正是哪个印刷术年代的理性与成熟。而印刷术时代下的理性,是一种政治理性,这种近程的话语半径将信息与行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的听闻全部来自于周围的环境,而对这些信息加工后的想法最后则变成了他们对现实的选择。
而在电报和电视出现以后,这种“信息-行动”的平衡被打破。正如柯勒律治所提到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喝”这样的一个世界,追求高速遥远的不相干的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只有新鲜感,除此之外别无它用。但人们就因此而狂热,兴起的填字游戏和鸡尾酒会,包括现在电视节目中类似于一站到底这样的节目的火热,完美地诠释了“饭后谈资”这一古老的词语。这样的伪语境让那些与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得到了一种表面的用处,“伪语境是丧失获得之后的文化最后的避难所。”我们的理性与秩序开始没落,这样一个荒诞的娱乐业时代成为主流。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