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参加过的读书会
查看话题 >三种读书会的组织活动模型与讨论
方案一: 结构精读
读书会角色划分:
a. 主持人 (一个)
b. 领读人(多个)
c. 听众和参与者(多个)
具体操作的过程如下:
1. 主持人提前阅读对应部分文本,将文本划分为几个部分的结构(一般不超过七个部分)
2. 根据主持人提供的内容切割,让领读人选择各自的领读段落
3. 领读人研读各自段落,准备发言稿和阐释的主要问题
4. 现场活动几个领读人依次发言,发言完毕后大家自由讨论
实例:同道读书会 《理想国》2014-2015精读的主要形式
这种活动的主要优点:
1.结构比较清晰,文本内容一旦被分出来就方便操作,方便用来分工。
2.讨论会相对充分一些(但这并不是最充分的一种)。
3.进度的把控相对好控制,能够根据依照整体活动策划将本次任务完成。
4.领读人和听众的职责划分地比较正式,相对来说能够让读过书的人多讲一些,避免一些跑题严重的情况。
总结一下这种活动形式的主要问题:
1.主持人要求太高,主要在内容结构分割工作,需要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组织活动,主讲人如果没有既有的知识和阅读积累,很难胜任此工作。
2.文本内容的结构划分工作被主持人做了之后,其他人就很少关注这个方面,实际活动当中也很少再讨论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这个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3.每次活动都需要至少两三个人提前准备,相对来说搞一次活动需要投入的人比较多,当积极参与活动的人员少(比如暑假)就很难找到足够的人参与活动。
4.做活动的时候因为顾及进度,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重要的主题或细节忘记讨论给遗漏掉。
5.文本的规模要适中,不能特别短。长文本可通过分几次活动切割处理,但短文本,就很难操作,比如《申辩篇》《克里同篇》篇幅比较短,切割内容后每一部分就没太多内容可诠释。
6.这种活动一般是内容比较多的书目,活动持续时间都会比较长,中途经常会有人退出,而中途新加入的人则不会很多,即便有些新人来也蛮难培养为讲读人。越做到后面越缺人。
7.对听众的参与要求高,因为活动现场只是讲下每一部分大意,较少直接复述和朗读原文,基本上没有读过原文的听众就比较难进入讨论。
方案二:文本逐行阅读讨论形式
实例:读研时学院读书会读《论语》(以杨树达的《论语疏证》为指定书目)
大体上就是现场每个人轮流读一段,读完一段讨论一段,讨论完毕没有问题之后继续往下进行。
这种活动适合的文本:great books ,哲学,逻辑严密著作,国学经典
这种活动形式的主要弊端:
1.活动本身进度并不能严格保证,往往读的比较慢
2.组织相对比较松散,没有一个比较确定的协作机制,一般是老师带学生读书的模式
3.一般阅读方式都是以纸质文本+讨论为主,相对来说缺乏必要的板书呈现
4.一部分没有认真阅读的人,会抱怨讨论太过细节,而主干逻辑和内容反而没有得到照顾
这种活动形式的优点:
1.最为精细的阅读讨论,每一段都会现场朗读一遍,即便是活动之前文本没有太充分把握也能在现场活动当中得到一些新理解。
2.组织方面需要的人比较少,只需要至少有一个人愿意读书分享就可以带大家读起来
方案三:小主题选议分享形式
这种方式单独运作不是很现实,实际上是对其他几种阅读方法各种弊端的补充,适合综合其他两种方案进行。
其他的阅读形式归纳起来其最大的问题在两个方面:
第一,阅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丧失。阅读兴趣的丧失是不能够坚持的最重要内部原因。
第二,参与者的知识基础往往不足,很多时候哪怕再仔细地理解文本,也仅仅是单纯的文本理解,不能够切入到重要思想家的问题意识,简而言之,没有必要的思想史内外部的背景知识,并不能够激发出大家的阅读兴趣。
第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欠缺,很多的问题在阅读时会涉及,当时往往是口头说一点就过去了,但是听众往往没有能够理解导读人说的东西,也可能没有及时追问或不好意思追问。
第四,不能够充分地发动参与者“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不管是哪一种活动形式,在内容方面都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大家一块阅读的书目、文本往往跟具体某些人目前正在关心的书目、文本并不一样,但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又有一些关联。一直硬性地要求别人来做事情,领读也不会读出来什么内容,因为本身已经丧失了内在参与活动的兴趣。
具体来看,这种活动形式的主要模型和过程。
1.集体商议选定读书会的大主题、母题,比如说就是 柏拉图哲学思想、康德哲学思想。
2.在大主题之下,参与读书会的各个成员在大主题之下各自选一些主题,或者由一部分人在讨论过程当中帮助 大家枚举一些小主题,甚至具体到更微小的问题作为备选议题,形成一个备选议题表,举例来说把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作为母题,二级议题包括 柏拉图思想的宗教方面、柏拉图思想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柏拉图学园与教育哲学,然后在二级议题上面进一步划分小的问题抛给大家去“做功课”,做个简单的示意图。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具体起因是什么?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三十僭主是如何形成的?
———-伯利克里前期指挥战争的策略如何评议?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阿卡德摩学园的建设简介
———-《理想国》中的哲人王培养课程体系有哪些?
——— 柏拉图的教育与斯巴达当时教育实践的相似处有哪些?
3. 感兴趣的人自由选择主题研究,然后准备大概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的发言,谁准备好了就在哲学原典活动当中插播小主题的讨论。
4. 发言人活动之前需要将发言文稿备好,并强烈建议设计好自己的板书,将重要内容提炼好。
5. 现场活动,发言人将准备的内容分享,分享完毕后自由讨论
活动的优点:
1.发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准备小主题发言的时候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2.比较灵活,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而且听众一般也能够抓到重点
3.拓展了活动内容和讨论主题,不再狭窄地限制在一本书或一章节的内容上
活动的缺点:
1.对发言人来说需要做比较多的准备
2.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精读的文本
读书会角色划分:
a. 主持人 (一个)
b. 领读人(多个)
c. 听众和参与者(多个)
具体操作的过程如下:
1. 主持人提前阅读对应部分文本,将文本划分为几个部分的结构(一般不超过七个部分)
2. 根据主持人提供的内容切割,让领读人选择各自的领读段落
3. 领读人研读各自段落,准备发言稿和阐释的主要问题
4. 现场活动几个领读人依次发言,发言完毕后大家自由讨论
实例:同道读书会 《理想国》2014-2015精读的主要形式
这种活动的主要优点:
1.结构比较清晰,文本内容一旦被分出来就方便操作,方便用来分工。
2.讨论会相对充分一些(但这并不是最充分的一种)。
3.进度的把控相对好控制,能够根据依照整体活动策划将本次任务完成。
4.领读人和听众的职责划分地比较正式,相对来说能够让读过书的人多讲一些,避免一些跑题严重的情况。
总结一下这种活动形式的主要问题:
1.主持人要求太高,主要在内容结构分割工作,需要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组织活动,主讲人如果没有既有的知识和阅读积累,很难胜任此工作。
2.文本内容的结构划分工作被主持人做了之后,其他人就很少关注这个方面,实际活动当中也很少再讨论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这个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3.每次活动都需要至少两三个人提前准备,相对来说搞一次活动需要投入的人比较多,当积极参与活动的人员少(比如暑假)就很难找到足够的人参与活动。
4.做活动的时候因为顾及进度,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重要的主题或细节忘记讨论给遗漏掉。
5.文本的规模要适中,不能特别短。长文本可通过分几次活动切割处理,但短文本,就很难操作,比如《申辩篇》《克里同篇》篇幅比较短,切割内容后每一部分就没太多内容可诠释。
6.这种活动一般是内容比较多的书目,活动持续时间都会比较长,中途经常会有人退出,而中途新加入的人则不会很多,即便有些新人来也蛮难培养为讲读人。越做到后面越缺人。
7.对听众的参与要求高,因为活动现场只是讲下每一部分大意,较少直接复述和朗读原文,基本上没有读过原文的听众就比较难进入讨论。
方案二:文本逐行阅读讨论形式
实例:读研时学院读书会读《论语》(以杨树达的《论语疏证》为指定书目)
大体上就是现场每个人轮流读一段,读完一段讨论一段,讨论完毕没有问题之后继续往下进行。
这种活动适合的文本:great books ,哲学,逻辑严密著作,国学经典
这种活动形式的主要弊端:
1.活动本身进度并不能严格保证,往往读的比较慢
2.组织相对比较松散,没有一个比较确定的协作机制,一般是老师带学生读书的模式
3.一般阅读方式都是以纸质文本+讨论为主,相对来说缺乏必要的板书呈现
4.一部分没有认真阅读的人,会抱怨讨论太过细节,而主干逻辑和内容反而没有得到照顾
这种活动形式的优点:
1.最为精细的阅读讨论,每一段都会现场朗读一遍,即便是活动之前文本没有太充分把握也能在现场活动当中得到一些新理解。
2.组织方面需要的人比较少,只需要至少有一个人愿意读书分享就可以带大家读起来
方案三:小主题选议分享形式
这种方式单独运作不是很现实,实际上是对其他几种阅读方法各种弊端的补充,适合综合其他两种方案进行。
其他的阅读形式归纳起来其最大的问题在两个方面:
第一,阅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丧失。阅读兴趣的丧失是不能够坚持的最重要内部原因。
第二,参与者的知识基础往往不足,很多时候哪怕再仔细地理解文本,也仅仅是单纯的文本理解,不能够切入到重要思想家的问题意识,简而言之,没有必要的思想史内外部的背景知识,并不能够激发出大家的阅读兴趣。
第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欠缺,很多的问题在阅读时会涉及,当时往往是口头说一点就过去了,但是听众往往没有能够理解导读人说的东西,也可能没有及时追问或不好意思追问。
第四,不能够充分地发动参与者“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不管是哪一种活动形式,在内容方面都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大家一块阅读的书目、文本往往跟具体某些人目前正在关心的书目、文本并不一样,但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又有一些关联。一直硬性地要求别人来做事情,领读也不会读出来什么内容,因为本身已经丧失了内在参与活动的兴趣。
具体来看,这种活动形式的主要模型和过程。
1.集体商议选定读书会的大主题、母题,比如说就是 柏拉图哲学思想、康德哲学思想。
2.在大主题之下,参与读书会的各个成员在大主题之下各自选一些主题,或者由一部分人在讨论过程当中帮助 大家枚举一些小主题,甚至具体到更微小的问题作为备选议题,形成一个备选议题表,举例来说把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作为母题,二级议题包括 柏拉图思想的宗教方面、柏拉图思想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柏拉图学园与教育哲学,然后在二级议题上面进一步划分小的问题抛给大家去“做功课”,做个简单的示意图。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具体起因是什么?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三十僭主是如何形成的?
———-伯利克里前期指挥战争的策略如何评议?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阿卡德摩学园的建设简介
———-《理想国》中的哲人王培养课程体系有哪些?
——— 柏拉图的教育与斯巴达当时教育实践的相似处有哪些?
3. 感兴趣的人自由选择主题研究,然后准备大概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的发言,谁准备好了就在哲学原典活动当中插播小主题的讨论。
4. 发言人活动之前需要将发言文稿备好,并强烈建议设计好自己的板书,将重要内容提炼好。
5. 现场活动,发言人将准备的内容分享,分享完毕后自由讨论
活动的优点:
1.发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准备小主题发言的时候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2.比较灵活,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而且听众一般也能够抓到重点
3.拓展了活动内容和讨论主题,不再狭窄地限制在一本书或一章节的内容上
活动的缺点:
1.对发言人来说需要做比较多的准备
2.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精读的文本
-
上海知言心理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8 19:57:40
-
不想看书的一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30 14:58:06
-
青灯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7 22:00:31
-
蜂煤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8 14:46:35
-
柚子姐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2 10:13:01
-
Dongmont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4 22:26:16
-
Debora_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2 14:36:41
-
青枫浦上不胜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2 02:08:04
-
沈小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5 15:40:59
-
hmev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9 17:22:04
-
Sigrid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8 21:07:03
-
旺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1 14:23:22
-
小顽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1 20:20:56
-
恰似你的腿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19:18:38
-
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8 11:59:58
-
万能小花_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07 16:52:10
-
流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7 15:13:06
-
肥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9 12:20:09
-
鹿小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4 12:06:57
-
如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8 01:47:3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12:28:1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18:54:49
-
银色飞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0 07:52:10
-
烟斗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8 10:59:46
-
柳絮纷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2 10:22:45
-
舍瓦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12 07:20:30
-
我就是楚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1 12:14:32
-
阿特拉斯抠抠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1 08:10:53
-
love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1 00:56:04
-
双城事199107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31 22:12:06
-
静静的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31 20:36:58
-
emma1113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31 19:57:02
-
落鸿遗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0 12:28:19
-
赤脚建筑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2 08:36:06
-
calvi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1 21:32:49
-
穆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1 19: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