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爸3》有感
不知道大家看了《爸爸去哪儿3》没有?
这一期的小孩普遍都很懂事,很可爱。要说我最爱的,还是胡军和康康这对父子!先说康康吧,才6岁的小孩子,讷于言,敏于行,总是在默默地帮助别人。外表坚强独立,内心柔软又丰富,真性情,不扭捏,重情义,守原则。最近的一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能够坚持信守承诺不动摇,也会为和石榴姐的离别悄悄潸然泪下,这些男儿气概和柔情在他冷峻的外表下更显得格外动人。这一点老公说和他小时候很像,因为公婆工作的原因,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整托,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不像别的小朋友每天都有家长接,有时候放学,老公就独自一人板着小凳子坐到幼儿园门口,看向远处,被老师问到,就说是出来坐一会儿。然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擦去眼泪,该干嘛干嘛。也是从小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知礼重情的类型啊!我觉得男孩子,从小不应该太扭捏,不应该灌输过多优越感的东西,应该多培养独立意识,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乐于助人这些对坚毅品格塑造有帮助的方面。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意思是说孩子本身无对错,都是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康康的这些好的品格,还是归功于胡军的教育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在爸爸去哪儿整个剧集里,胡军也在用他的方式在帮助和引导其他的孩子们,比如下泥潭的时候,林永健都拿儿子大竣没办法,胡军带着大竣一边玩一边就不知不觉带着他下了泥潭。当大竣意识到害怕时,胡军又一把抱起大竣站到边上,不强求小孩子也不硬讲道理。在密室小实验中,胡军扮演坏叔叔去考研孩子们是否可以守信诺,虽然考验失败,但还是告诉孩子要敢于承担错误。同时告诉因儿子没能守住原则而生气的林永健:孩子的心智不如成年人完整,面对各种诱惑,大部分孩子都会犯错,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应该去引导他,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如果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完美,那就无所谓成长。在石榴姐与康康告别的这段,胡军对回到家心事重重,独自伤感的康康说:你是个重情义的人。并安慰儿子有缘之人自会相见,尊重儿子和石榴姐的小秘密没有去打探。胡军教子有方,从节目各种细节来看,是一位身教大于言传的父亲。
现在很多父母对于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概念有误区,认为儿子穷养就要特别的严厉,女儿富养就要使劲宠爱,提供各种物质。这种误区培养出来的儿子很有可能缺乏自信,女儿各种公主病。仔细想想我和老公的成长道路,两个人讨论下来,觉得对于男孩子的培养,严厉是必须要有的,就像我之前提到,不要让男孩子从小有过多的优越感,否则长大以后很容易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会脚踏实地去奋斗。不要让孩子有一切来得太轻易的感受误区。男孩子首先要注重品格的塑造,坚韧,独立,吃苦耐劳,毅力等方面的锻炼,责任心的培养,从小多承担家里的劳动,作为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承担家庭义务的机会,绝对不要事事包办,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并有承担后果的勇气。但是对于男孩子,穷养也绝不是意味严厉就好,还要多鼓励,这种正面的鼓励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自信心建立的主要来源。
怎么培养女孩子呢?所谓富养我认为并非是金钱上狭隘的富,害怕女儿长大后给点甜头就跟别人走了。所谓富,是指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而后者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的熏陶对于一个女孩子气质的培养,内心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单单在物质环境提供给孩子富足的父母,往往容易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形成虚荣心膨胀,互相攀比的习惯,面对挫折往往没有抗压能力。其实,富养女孩不是指娇生惯养,也不是单单富在钱上,而是给予女孩子更为精细的教育,比如培养女孩自信自强等强大的意志力量,丰富她的知识内涵,为女儿保留一片内心纯净的充满理想主义的境地,同时赋予她理性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以及长远的眼光,让她有识人之明。而物质环境也绝不仅仅是多么奢华的吃穿用,家里的陈设多么豪华,而是说在现有条件下居室整洁卫生,井井有条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最近在想,不同家庭环境和成长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养成的性格和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方向真的是千差万别的。而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父母是如何解决的,这些实际行动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比任何口头教的育方式都更直接,更有效。个人认为,以身作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知道,对于还没有成为父母的我们,谈孩子的教育未免有些纸上谈兵,为时过早,真正等那个鲜活的流淌着我们血脉的小生命降生时,很多之前预想的理念和关注度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可能我也会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母爱大迸发的状态里,不管不顾。但是,提早形成一个教育理念还是百利无害的,真正等孩子出生再去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有些晚了。
经常和老公探讨一些对于未来孩子的期望,我很欣赏刘烨的太太安娜对混血儿子诺一的教育理念,虽然是外国人,但还是要求子女要继承中华文化老祖宗的那些优良传统和美德,这也是我和老公对孩子的要求。虽然我们都接受过西方教育,但是中华美德根儿上的东西在下一代身上不能丢。作为父母,我希望我们给孩子的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品格,其次是培养孩子乐观健全的性格,独立的意识和广阔的胸怀。给他一个足够有爱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让他可以足够快乐的成长。对于角色的转换,我希望我们在有了孩子之后,还有足够自我的空间,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为孩子牵绊住。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父母那辈不同了,那个时代的母亲太多都是为孩子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整个人的价值就是为家庭和孩子而活。给长大的孩子也构成了甜蜜的负担,身上背负了太多压力和父母的期望而生活。当然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这样的。我们这一代追求的东西更加参差,大多数人为保证基本物质生活而奋斗,还有一部分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能胜任好多重角色。当然,一代比一代强,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又会更多追求自我实现的那部分。其实这也是对的,归根结底,无论是什么时代,能够保持一部分自我的空间,各司其职,大家才能都快乐。而对于孩子,我们教育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将来他们可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实现他们自我的价值,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提供给孩子所有的一切,家庭氛围,成长环境,文化熏陶等等,都是为他们日后有一天的独立做准备,决定了他迈向社会时的那个起始点的高度。有了这些底基,至于孩子能走多远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这一期的小孩普遍都很懂事,很可爱。要说我最爱的,还是胡军和康康这对父子!先说康康吧,才6岁的小孩子,讷于言,敏于行,总是在默默地帮助别人。外表坚强独立,内心柔软又丰富,真性情,不扭捏,重情义,守原则。最近的一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能够坚持信守承诺不动摇,也会为和石榴姐的离别悄悄潸然泪下,这些男儿气概和柔情在他冷峻的外表下更显得格外动人。这一点老公说和他小时候很像,因为公婆工作的原因,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整托,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不像别的小朋友每天都有家长接,有时候放学,老公就独自一人板着小凳子坐到幼儿园门口,看向远处,被老师问到,就说是出来坐一会儿。然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擦去眼泪,该干嘛干嘛。也是从小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知礼重情的类型啊!我觉得男孩子,从小不应该太扭捏,不应该灌输过多优越感的东西,应该多培养独立意识,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乐于助人这些对坚毅品格塑造有帮助的方面。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意思是说孩子本身无对错,都是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康康的这些好的品格,还是归功于胡军的教育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在爸爸去哪儿整个剧集里,胡军也在用他的方式在帮助和引导其他的孩子们,比如下泥潭的时候,林永健都拿儿子大竣没办法,胡军带着大竣一边玩一边就不知不觉带着他下了泥潭。当大竣意识到害怕时,胡军又一把抱起大竣站到边上,不强求小孩子也不硬讲道理。在密室小实验中,胡军扮演坏叔叔去考研孩子们是否可以守信诺,虽然考验失败,但还是告诉孩子要敢于承担错误。同时告诉因儿子没能守住原则而生气的林永健:孩子的心智不如成年人完整,面对各种诱惑,大部分孩子都会犯错,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应该去引导他,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如果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完美,那就无所谓成长。在石榴姐与康康告别的这段,胡军对回到家心事重重,独自伤感的康康说:你是个重情义的人。并安慰儿子有缘之人自会相见,尊重儿子和石榴姐的小秘密没有去打探。胡军教子有方,从节目各种细节来看,是一位身教大于言传的父亲。
现在很多父母对于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概念有误区,认为儿子穷养就要特别的严厉,女儿富养就要使劲宠爱,提供各种物质。这种误区培养出来的儿子很有可能缺乏自信,女儿各种公主病。仔细想想我和老公的成长道路,两个人讨论下来,觉得对于男孩子的培养,严厉是必须要有的,就像我之前提到,不要让男孩子从小有过多的优越感,否则长大以后很容易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会脚踏实地去奋斗。不要让孩子有一切来得太轻易的感受误区。男孩子首先要注重品格的塑造,坚韧,独立,吃苦耐劳,毅力等方面的锻炼,责任心的培养,从小多承担家里的劳动,作为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承担家庭义务的机会,绝对不要事事包办,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并有承担后果的勇气。但是对于男孩子,穷养也绝不是意味严厉就好,还要多鼓励,这种正面的鼓励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自信心建立的主要来源。
怎么培养女孩子呢?所谓富养我认为并非是金钱上狭隘的富,害怕女儿长大后给点甜头就跟别人走了。所谓富,是指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而后者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的熏陶对于一个女孩子气质的培养,内心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单单在物质环境提供给孩子富足的父母,往往容易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形成虚荣心膨胀,互相攀比的习惯,面对挫折往往没有抗压能力。其实,富养女孩不是指娇生惯养,也不是单单富在钱上,而是给予女孩子更为精细的教育,比如培养女孩自信自强等强大的意志力量,丰富她的知识内涵,为女儿保留一片内心纯净的充满理想主义的境地,同时赋予她理性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以及长远的眼光,让她有识人之明。而物质环境也绝不仅仅是多么奢华的吃穿用,家里的陈设多么豪华,而是说在现有条件下居室整洁卫生,井井有条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最近在想,不同家庭环境和成长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养成的性格和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方向真的是千差万别的。而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父母是如何解决的,这些实际行动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比任何口头教的育方式都更直接,更有效。个人认为,以身作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知道,对于还没有成为父母的我们,谈孩子的教育未免有些纸上谈兵,为时过早,真正等那个鲜活的流淌着我们血脉的小生命降生时,很多之前预想的理念和关注度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可能我也会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母爱大迸发的状态里,不管不顾。但是,提早形成一个教育理念还是百利无害的,真正等孩子出生再去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有些晚了。
经常和老公探讨一些对于未来孩子的期望,我很欣赏刘烨的太太安娜对混血儿子诺一的教育理念,虽然是外国人,但还是要求子女要继承中华文化老祖宗的那些优良传统和美德,这也是我和老公对孩子的要求。虽然我们都接受过西方教育,但是中华美德根儿上的东西在下一代身上不能丢。作为父母,我希望我们给孩子的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品格,其次是培养孩子乐观健全的性格,独立的意识和广阔的胸怀。给他一个足够有爱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让他可以足够快乐的成长。对于角色的转换,我希望我们在有了孩子之后,还有足够自我的空间,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为孩子牵绊住。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父母那辈不同了,那个时代的母亲太多都是为孩子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凡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整个人的价值就是为家庭和孩子而活。给长大的孩子也构成了甜蜜的负担,身上背负了太多压力和父母的期望而生活。当然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这样的。我们这一代追求的东西更加参差,大多数人为保证基本物质生活而奋斗,还有一部分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能胜任好多重角色。当然,一代比一代强,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又会更多追求自我实现的那部分。其实这也是对的,归根结底,无论是什么时代,能够保持一部分自我的空间,各司其职,大家才能都快乐。而对于孩子,我们教育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将来他们可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实现他们自我的价值,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提供给孩子所有的一切,家庭氛围,成长环境,文化熏陶等等,都是为他们日后有一天的独立做准备,决定了他迈向社会时的那个起始点的高度。有了这些底基,至于孩子能走多远就是他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