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良渚美丽洲堂
今天(九月二日)舟车劳顿去拜访美丽洲堂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日本的直岛的建筑之旅作准备;另一个是因为日本韩国签证的耽搁以及因搬家而特别坏起来的情绪需要安慰,本来预定明日一早启程进京,但偶然之间听姐妹说起良渚有安藤忠雄的教堂作品,实在惊喜。便抛下了收了一半的行李,耗费四个小时去拜访。
美丽洲堂实际上是日本建筑师津岛晓生的作品,虽然度娘说安藤桑在国内有上海设计中心以及长沙的一处住宅为作品还有在启动的上海保利剧院,而登入安藤的个人网站,却似乎找不到任何已经在中国落地了的作品,十分奇怪。津岛晓生貌似是万科非常厚爱的一位日本建筑设计师,作品以商业住宅为主。看了他的几个建筑案例,设计上挺现代,但是不算有特色。他在色调上强调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一致性,大多以木头装饰外墙以求“天人合一”的观感,但这伎俩似乎这些年也很常见了。
抱着看安藤忠雄作品的心来看一个非常规的常规商业建筑是很失望的。美丽洲教堂虽然在那日姊妹发给我的图片里看起来形式感颇强,但是真正站在它的面前时,总感觉有些出戏。平心而论,美丽洲教堂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社区教堂建筑。设计师强化巨大的屋顶以至于建筑外观呈三角状,颇有《圣经故事》上诺亚方舟骨架倒放的感觉,巨大如怀抱的屋顶也给了人巴西耶稣像张开双手向世人的充满感;在讲台处开“天窗”增加自然光线也是不错的想法。不过这个设计理念貌似早有出处,以至于你看到这个教堂的时候,实在无法克制思想起东海大学中贝聿铭大人设计的路思义教堂,因为堂内堂外别无二致,只是美丽洲更加克制规整些。
美丽洲教堂的设计借鉴路思义教堂的程度甚至把贝聿铭对十字架的设计都“抄”进去了。贝聿铭将十字融于建筑中,且将堂中、堂顶必出现的十字架变得纤细精致,在宏大屋顶的衬托下很有圣父与圣子的对比质感,也突出了约柜外层山羊毛,内层细亚麻的庄严公义与爱的对比关系。在这里我只能说,抄的好,抄的精华。
之前旅行的时候没事就喜欢来教堂里面坐坐,圣殿是神的家,坐在里面多少都会得着安慰。有神在的地方无论是个农村小平房还是简陋不见审美的老教堂都像是回家了一样。不知怎么,美丽洲教堂多多少少还是缺了一点庄严庄重之感。周一游人不多,圣殿中空空如也,就好像样板间。人们来这里仿佛只是为了简单的来看一个设计得比乡野别墅高级了一点的地方,实在没办法引人来到神的面前。若是这样,那网络上设计师所宣称的“愿灵性在此长存”的理念便只是一纸空言,哪怕院子里面有一颗从意大利专程运来的铜钟也是了无意义的。
美丽洲教堂确实不是一个单纯的社区教堂,走出教堂,便是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园子里的房子或多或少都有玻璃+钢筋+不规则设计的现代感,卖的东西多多少少也是文化产业园中常见的价格不菲的包包、本子。周围有青旅,再走远一点有富有现代感的小区、食肆。周边小区的风格一致多少也能猜到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于是不得不赞叹原来在shopping mall以后,房地产商又盯上了文化产业园,而教堂,也成了其对“文化社区”的一大象征。(不过宣传上说业主是教会长老,出资在此建设美丽洲教堂,愿相信,也是可以的。)
这个门口伫立着“村民公约”,试图以契约精神来重塑邻里和睦的中国传统社区貌似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周围常住人口看上去并不多,偶有如贾樟柯《山河故人》里那种澳洲移民般的老爷爷在咖啡厅外与狗一起歇息。这个以隐逸为概念的社区远离城市,进出皆豪车,往来无白丁。从良渚市中心坐车过来,需要倒两班车。一趟车,坐到设计过柏林新博物馆的戴卫· 奇普菲尔德设计的良渚博物馆门前,若是徒步,还需要四十分钟。从良博走进来探访美丽洲堂,真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外面马路“初极狭,才通人”,漫天黄沙,“尘埃不见咸阳桥”。过了桥以后,豁然开朗,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当,你知道这一切昂贵,连广告上熟悉的“林深居自在”也是昂贵的。良渚博物馆边上一碧万顷,博物馆比王维《洛阳女儿行》中“妆成祗是熏香坐”的妇人还要寂寥。
前日在友邻blueshadow的文章中读到一段话:“公元前530年巴比伦Ennigaldi-Nanna被认为是最早的博物馆。此后一千多年,博物馆作为富人收集珍奇物的展示空间(rooms o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曾经从属于贵族、皇帝、教会等特权群体,凝聚为权利与财富的纪念碑。18世纪,博物馆的公共化则是市民社会演化的结果。” 在良博深林人不知的寂寥里,我似乎嗅到了一点返古的味道。原来的教堂都喜欢建在城市中心,例如汕头的市西堂还有“先有市西堂,后有外马路”一说,美丽洲教堂却如“羁鸟恋旧林”般隐于城外,确实是和“道不远人”的教训背道而驰,这样一来,也难怪一个以敬拜为主的教堂,沦为了一个停留在人手机中的建筑奇观了。
“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贼窝了。”(马11:15-17)安藤忠雄曾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交响诗》中说过,这个世界上有灵魂的建筑屈指可数,今天,我也算开了开眼界,知道了什么叫做宜居而无魂的建筑。
建筑若是只在照片里好看,那真是失败的。
美丽洲堂实际上是日本建筑师津岛晓生的作品,虽然度娘说安藤桑在国内有上海设计中心以及长沙的一处住宅为作品还有在启动的上海保利剧院,而登入安藤的个人网站,却似乎找不到任何已经在中国落地了的作品,十分奇怪。津岛晓生貌似是万科非常厚爱的一位日本建筑设计师,作品以商业住宅为主。看了他的几个建筑案例,设计上挺现代,但是不算有特色。他在色调上强调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一致性,大多以木头装饰外墙以求“天人合一”的观感,但这伎俩似乎这些年也很常见了。
![]() |
抱着看安藤忠雄作品的心来看一个非常规的常规商业建筑是很失望的。美丽洲教堂虽然在那日姊妹发给我的图片里看起来形式感颇强,但是真正站在它的面前时,总感觉有些出戏。平心而论,美丽洲教堂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社区教堂建筑。设计师强化巨大的屋顶以至于建筑外观呈三角状,颇有《圣经故事》上诺亚方舟骨架倒放的感觉,巨大如怀抱的屋顶也给了人巴西耶稣像张开双手向世人的充满感;在讲台处开“天窗”增加自然光线也是不错的想法。不过这个设计理念貌似早有出处,以至于你看到这个教堂的时候,实在无法克制思想起东海大学中贝聿铭大人设计的路思义教堂,因为堂内堂外别无二致,只是美丽洲更加克制规整些。
![]() |
美丽洲教堂的设计借鉴路思义教堂的程度甚至把贝聿铭对十字架的设计都“抄”进去了。贝聿铭将十字融于建筑中,且将堂中、堂顶必出现的十字架变得纤细精致,在宏大屋顶的衬托下很有圣父与圣子的对比质感,也突出了约柜外层山羊毛,内层细亚麻的庄严公义与爱的对比关系。在这里我只能说,抄的好,抄的精华。
![]() |
之前旅行的时候没事就喜欢来教堂里面坐坐,圣殿是神的家,坐在里面多少都会得着安慰。有神在的地方无论是个农村小平房还是简陋不见审美的老教堂都像是回家了一样。不知怎么,美丽洲教堂多多少少还是缺了一点庄严庄重之感。周一游人不多,圣殿中空空如也,就好像样板间。人们来这里仿佛只是为了简单的来看一个设计得比乡野别墅高级了一点的地方,实在没办法引人来到神的面前。若是这样,那网络上设计师所宣称的“愿灵性在此长存”的理念便只是一纸空言,哪怕院子里面有一颗从意大利专程运来的铜钟也是了无意义的。
![]() |
美丽洲教堂确实不是一个单纯的社区教堂,走出教堂,便是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园子里的房子或多或少都有玻璃+钢筋+不规则设计的现代感,卖的东西多多少少也是文化产业园中常见的价格不菲的包包、本子。周围有青旅,再走远一点有富有现代感的小区、食肆。周边小区的风格一致多少也能猜到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于是不得不赞叹原来在shopping mall以后,房地产商又盯上了文化产业园,而教堂,也成了其对“文化社区”的一大象征。(不过宣传上说业主是教会长老,出资在此建设美丽洲教堂,愿相信,也是可以的。)
这个门口伫立着“村民公约”,试图以契约精神来重塑邻里和睦的中国传统社区貌似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周围常住人口看上去并不多,偶有如贾樟柯《山河故人》里那种澳洲移民般的老爷爷在咖啡厅外与狗一起歇息。这个以隐逸为概念的社区远离城市,进出皆豪车,往来无白丁。从良渚市中心坐车过来,需要倒两班车。一趟车,坐到设计过柏林新博物馆的戴卫· 奇普菲尔德设计的良渚博物馆门前,若是徒步,还需要四十分钟。从良博走进来探访美丽洲堂,真有点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外面马路“初极狭,才通人”,漫天黄沙,“尘埃不见咸阳桥”。过了桥以后,豁然开朗,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当,你知道这一切昂贵,连广告上熟悉的“林深居自在”也是昂贵的。良渚博物馆边上一碧万顷,博物馆比王维《洛阳女儿行》中“妆成祗是熏香坐”的妇人还要寂寥。
![]() |
前日在友邻blueshadow的文章中读到一段话:“公元前530年巴比伦Ennigaldi-Nanna被认为是最早的博物馆。此后一千多年,博物馆作为富人收集珍奇物的展示空间(rooms o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曾经从属于贵族、皇帝、教会等特权群体,凝聚为权利与财富的纪念碑。18世纪,博物馆的公共化则是市民社会演化的结果。” 在良博深林人不知的寂寥里,我似乎嗅到了一点返古的味道。原来的教堂都喜欢建在城市中心,例如汕头的市西堂还有“先有市西堂,后有外马路”一说,美丽洲教堂却如“羁鸟恋旧林”般隐于城外,确实是和“道不远人”的教训背道而驰,这样一来,也难怪一个以敬拜为主的教堂,沦为了一个停留在人手机中的建筑奇观了。
“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贼窝了。”(马11:15-17)安藤忠雄曾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交响诗》中说过,这个世界上有灵魂的建筑屈指可数,今天,我也算开了开眼界,知道了什么叫做宜居而无魂的建筑。
![]() |
拍了一张沙龙照 |
建筑若是只在照片里好看,那真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