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摸摸头》 - 大冰 读书笔记
![]() |
早些时候在《一席》的演讲里偶然看到大冰的演讲,首先是因为内容吸引我,再是因为颜值吸引我,最后是因为经历吸引我。可是豆瓣上这本书一直一直在首页也在什么榜上排了很久,所以其实挺不情愿买来看的,不想跟风不想盲从。后来具体因为什么买了来也是忘了,读到最后觉得还是挺值得读的一本,能打四星。
12个人,真真实实地存在在生活里,是大冰那个江湖里200多号人信笔圈出的12个人。他们活得恣意,洒脱,真性情。在丽江的“大冰的小屋”,在拉萨的“浮游吧”,还有那些有的没的关门大吉的酒吧,火塘,在大多时候充当了这些江湖中人情谊的延续。即使物似人非,即使人走茶凉,只要小屋还在,什么都没变。就像大家都觉得丽江越来越商业化了,就像大家都觉得拉萨物价越来越高了,大冰和他们觉得什么都是最初的模样。
我们自个的生活大多平淡如水,大多照着别人的脚印一深一浅,大冰说”去他妈的平淡是真吧,愿迤俪抛物线中的你饱经焦虑,迷茫,碰壁,饱经欲扬先抑的成长。”所以,我们才读小说,所以我们才看电影,渴望通过这些窗口去看到不一样的人生,这是一个答疑的过程。也许另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也许另人扼腕唏嘘感到庆幸,可是别人的故事终究只是你的参考书。那些打着旗号要去净化心灵,辞职休学去尼泊尔去徒步进藏去背包游欧洲的人,有好多人鼓掌,有好多人摆出一副自己经历过的样子道理去批判。而这12个人的故事,我想会是一个给双方的答案。
文青=装逼=骂人,这已经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同,不论你愿不愿意。民谣歌手,开客栈的,周游四方的,谁不是在认认真真生活,谁不是在踏踏实实过日子,他们选择用最能让自己心灵得到慰籍的方式去跟生活做朋友,而大多数人选择去跟生活做敌人,所以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
曾经有过一个男生,说着喜欢我这这那那,就喜欢文艺妹子,可是最后得不到他要的答案的时候,文艺倒成了他嘴里冷嘲热讽的说辞。虚无,飘渺不脚踏实地不真切,还以为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认清社会的现实云云,可是你看,这12个人里面,他们都好着呢,都也一把年纪饱经风霜还怀揣着故事,依旧在开着客栈辗转酒吧继续文艺呢。他们都结实了也许你这一生都没法结识的朋友,体验了一生也没法去体验的生活。
所以啊,心随念走,身随缘游。
以下是3则比较有感触的故事梗概:
<不许哭>
在快要凌晨的时候翻开这一篇,里面的人物二彬子,妮可,赵雷在陪伴他走过一些日子之后,各自散落在天涯。时常也就不联络了,再久远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这些人了。酒吧,客栈,拉萨,丽江。这四个字的多种组合怎么都是会被定义成文青性质的,都说文青装逼可他们也不避讳,把自己活得潇潇洒洒的。
❤️“该喝醉的时候一定不能少喝,该唱歌的时候一定不能干坐。也许无趣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没有坚持那些有趣的活法而已。”
所以大冰最后也从容应对了,他说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了。再没有人在屋顶给他一支兰州。
很巧的是,我刚读完这一则故事准备和书睡觉了,却收到了朋友一条诀别的短信,他也要跟我说再见了,他也要成为那些只陪我走一段路然后独自前行的其中一员了。过了轻狂的年纪,学会了默默接受,不争不吵,生活给什么就接着什么。也许一直以来只不过是以为自己跟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罢了,到真正分开形同陌路的那一瞬间,好像明白了什么是人生路漫漫。如果前路精彩,如果有必要,忘了我,也不错。
<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阿明是一个只上了半年小学的流浪歌手。从小吃了不少苦,有2个继母2个兄弟1个亲爸,可这并不代表他有家。一个人肩负起照顾外公外婆的重任,放牛养羊割猪草,长到15成了一个大娃娃被无情拽回去成为家里的经济来源之一。从民工变成店员再到香蕉种植园,一直在滇缅附近游荡,曾被一名傣族姑娘当着众人的面泼水表达爱意,一路上挺传奇。
因为战争被流弹炸死的湖南人,听说也是在家乡小有名气歌手,来到这里贩卖磁带吉他光碟,一个商人罢了,却成为了阿明的音乐启蒙老师。阿明这才知道吉他要有和弦才能弹奏,于是幼时满山谷里吊着嗓子唱歌终于能有了伴奏,辗转来到丽江来到大冰的小屋,给了大冰关于“你们这些唱歌的人,都是靠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第一百个答案。
❤️“工友们漠然看着他的自习,该打牌的打牌,该赌博的赌博,该睡觉的睡觉,没人发飙什么意见,像一片随风摇摆的植物在看一致丛林中觅食的动物。”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同样在工地里读书的少平,环境再恶劣再糟糕,心里依旧是一片净土。嗯,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民谣歌手唱的是故事,是历经沧海之后对生活的感悟。阿明回答了老妤的问题,用一段很辛酸的独白。
因为爸爸在读书的时代被一群不爱学习的坏孩子给带偏了,好好一个三好学生成天大喇叭裤扛着收音机逛大街到处打架,于是爸爸在对我的教育上特别强调了一定不要跟“坏孩子”玩耍,要跟成绩好的玩儿。所以我从小到达都跟三观正的好学生做朋友,还特别瞧不上成绩不好的人。后来经历过一些关于友情的背叛也好,教育也好,总之明白了哪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每一个人每一个层次每一个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都有他“牛逼闪闪”的地方。
所以在看到这个生活在温饱线的社会底层人员因为热爱唱歌如此痴迷,流浪在无数个夜晚的酒吧,我觉得这也是对我的再教育,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敬和值得被称赞的闪光点。
<小因果>
妈妈常常分享一些佛家的文章给我,其实我很少点开看。我是轻微的宿命论者,我相信命定的债和缘,但又仍然秉持着一种因果不过是一种心理暗示罢了的想法。看完豆儿和成子的故事,我是有些相信因果轮回是命中注定的了。
豆儿为了找到人生的方向毕业了拿着教师证就准备去私人组织招募的乡村支教体验生活。爷爷给了他一个远在西宁的八竿子打不着,在她2岁他9岁的时候一起玩耍过的远房亲戚的电话,那是他可喜欢她了,可是长大了谁认识谁,所以她扔了。在跟组织人汇合之后越想越不对劲可是也一直不敢肯定也不敢下决心离开。成子以成熟大叔的形象粉墨登场,讲了好一通大道理不过字字珠玑有理有据,于是就这么相识了。她喜欢他,好多年。回家好好当了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事业有成却散尽千金,跟着一位僧人云游四海品尽世间各种茶叶。恰巧他走到了成都,恰巧那天豆儿QQ他了,恰巧那位僧人放过他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就这么消失了,命中注定他们要相爱。于是豆儿花了半天交接工作,花了2天说服爷爷奶奶,再花了半天陪妈妈聊天,跟着他上路了,去云游四海去品茶去以对物质生活最低要求的态度看世界去了,潇洒极了。最后还是落在了云南丽江,在他抱着一只白萝卜的时候她向他表白了,于是当晚的事省略1万字。
成子也是个有故事的人,跟着陈坤去参加过行走的力量,护送董洁下过山,还救过一个小姑娘,上山花了10个小时,下山他跑了3个半小时。各自经历了很多,不是在最美的年纪相爱但是在彼此处于最丰盈的一个状态相爱,也是可喜的一件事。于是他们准备安定下来过正常人的生活,比如结婚生孩子。他们去见了爷爷,聊了10分钟就开始激动起来,因为他就是那个在西宁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
又像是一个剧本排演过的故事,读完惊叹良久,嗯,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