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 |
中国最伟大的“师”,是孔子,自1989年起,曲阜每年都会举办“孔子文化节”,非常热闹。2012年,曲阜更邀请于丹到曲阜进行讲座,并聘为“曲阜市文化发展顾问”。
前几天,由于于丹老师闹了个京师大学堂的大笑话,我写了《于丹大师,我们偏不忘记你闹的笑话!》。
有人评论说:在大学教授里面,于丹还算好的,至少还能写写鸡汤,我认识很多浪得虚名的教授,一辈子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观点几个句子,三句两句不忘推销他的作品,你看他们的微博都会吐!
还有人说:没有靠于丹长年瞎掰,孔子在80后90后眼里,连个炸鸡都不算。
看着挺悲哀的。
敝乡沦落至此,的确也挺可悲的。
我高中就读的学校,原名“曲阜一中”,后来更名为“明德中学”,我觉得后者好,“明德”二字,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但是,毕业于明德学校这事,并不值得让人骄傲,最重要的,在于是否明德。
前面那位评论者的关注点,在于浪得虚名的教授,我认识一位不浪得虚名的,他叫秋叶。
![]() |
但是秋叶老师长得不如于丹周正,也不善于打扮,没办法光鲜亮丽地站在百家讲坛,被捧为明星,所以,即使他桃李满天下(除了武汉工程大学的教职,还有网络教育,这样说,并不夸张),即使他写了28本书,也不能成为被人追捧的学术明星,甚至,他也会被视为“三句两句不忘推销他的作品”的人,而他在高铁上的奔波、往返于各高校间的演讲、线上线下培养90后……这些呕心沥血的行为,并不会被拿出来大肆赞扬。在这个师德败坏才能上头条的时代,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师,没有新闻可挖,吸引不了眼球。
我还认识另一位不浪得虚名的,他叫陆亚明。
![]() |
严格来说,他不算是正规的大学老师,他是深圳之窗网的CEO,被深圳大学聘为传播学院的客座教授,他对待学生如对自己的孩子,除了自己授课以外,还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请业界颇富盛名的朋友去给自己的学生上课,让学生的知识和社会保持同步。公司的事情已经非常繁多,而他还要抽出很多精力教学,在他的身上,的确是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
除了他们以外,我还知道很多优秀老师的名字,比如西安欧亚学院的黄鑫老师、云南的Mr_呆老师、昆山的刘星老师……他们都不是明星,只是在自己的教职工作中,兢兢业业。
除了这些在校任教的老师,我还知道一些不是老师但是担当起老师职责的人,比如@渔说 ,他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如今散布在各大企业,他们待他,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同学”,因为他更喜欢被人称为“老唐同学”。老唐同学是操心的命,经常都是做一件事的时候,本来只是参与一下,结果弄成策划者、主事者。
![]() |
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如今,怕已不存。人们更尊重能够帮自己赚钱的师,所以,很多培训大师、营销大师被捧到了天上,当然,心灵鸡汤也是必要的,所以于丹大师“还算好的”。
而很多老师,也当不起“师者”这个称号,种种劣迹,就不说了。
而我始终不曾泯灭希望,就是因为,我看到还有很多老师在做实在的事情。他们,都是明德之师。
我自己,不敢自称人师,更不喜欢好为人师,然而我也以师者的标准,要求自己。
上周,见一位在行学员,她的谦恭有礼、明亮、信心都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在行的故事:开始起飞的小女孩》,开头,我套用杜拉斯《情人》的开头,写下一段:
2025年,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一位优雅的女性向我走来。她主动介绍自己,说:“萧老师,我记得你。十年前,我曾经通过在行约见你,向你咨询个人品牌,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我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出版了5本畅销书,做过上百次演讲,让无数人受益。”
有人给我评论说:
“改变自己很难,改变别人也许更难,萧老师热情帮助年轻人,让人敬佩!不过,期望别太高哇...持久的改变是系统性的变革。”
我回复说:
“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不强求结果。各有各的缘法。”
“该做”,“做”,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永不当键盘侠。
少时,不太喜欢孔子,感觉他太罗嗦,我更喜欢孟子的刚正不阿,“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后来,年岁渐长,慢慢地开始理解孔子、喜欢孔子,他是温厚的老者,阅尽沧桑,心怀慈悲。杏坛春暖,升座讲学,72贤徒环绕着他,这样的情景,想想都让人觉得温馨。
也许如今,孔子更多被用于商业,而少人真正重视其内涵,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而且,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还有真正愿意遵循孔孟之道的人。
我曾经想过,也许在未来,叶落归根,仍如幼年一样,住在孔庙隔邻,每天耳濡目染孔孟之道,那时的我,应该会宁静地研究《论语》,写些心得吧。
德不孤,必有邻。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愿老师们共同维护师道尊严。
愿人们学会尊师重道。
-
曾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9-11 2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