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不仅仅是曲子)我们不能一起欣赏——情感和故事之外
本来就变懒了,这个系列没有一直写下去而且其实很长的文章也没人看吧。想写这篇的动力其实来源于一种愤慨,因为看到了某人对《刺客聂隐娘》有如下评论。
“作为一部电影,它是不及格的,因为导演根本不会讲故事,看这部电影半途退场的观众并不少。画风、色彩很美,请来的都是好演员,然而这还是一部烂片,上好的食材被用来做地沟油烧烤了。”
当然,哈哈,这种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争论会喋喋不休。但是最近我看了两个视频又启发了我。我相信我的观点还是比较有理有据的。
第一个视频是刺客侯孝贤,一个包含电影幕后和演员访谈的纪录片,其中舒淇说:“他(侯导)觉得武侠片真正的拍法是他现在想拍的那种,就是高手过招,了不起三招,然后很多都是,氛围,气氛,对峙。”为什么要这样?我首先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在现有武侠片已经有一定程式的局面下,你不能因为它不符合某些审美就先去否定它。然后再考虑,对峙、铺垫、氛围对一个冲突的发生有什么作用?事实上我看完这个电影后我觉得这个电影的手法也不是那么的推陈出新,但是确是一种反抗。反抗是为什么,为了更多的趣味性。当你看到电影里并没有很多对话推动着剧情,哪怕有对话的时候也要搞些帘子遮遮挡挡,甚至有演员说有戏份的时候都不给一个脸部镜头,相反会有很多镜头都给了建筑,野外和道具,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浪漫或者说抽象的表达法方式,就犹如画画的时候的留白。这不是一个很难的技巧,难以理解的部分只是在于大部分人没有经过类似的思维训练。因为一幅画,想要给人更多信息,不仅仅是把颜色涂满那么简单,要画出更多的层次层次,首先,你还是需要留白。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就像休止符,这是一种对节奏(或者说结构)的控制,第二,不表达的东西正是需要你去想象的。人是有对事物的主动认识的能力的,不仅仅是认识,而且是预判!或者说脑补。在画画上,留白作为一种抽象,作用是让你去把没画出来的那部分想像它究竟像什么。而在音乐中,其实我有时候在思考Ambient氛围音乐到底是什么?最早的定义是一种反旋律和叙事性的做法,但是也并不确切,现在觉得应该是通过暗示,重复或者非乐器等手法阻止音乐听起来像歌那样顺利的发展下去,从而带动你的感知去探索。
那么这种抽象的,脑补的,似乎并不存在的东西究竟能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呢?我不由想起王小波说过那句:“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说到底,这是一种你自己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游戏。
有些东西你很难去享受它感官的那一面,但是作为智慧的游戏,你能得到一种很奇特的快乐。因为少有现实依托。
下面是我想说的第二个视频,一个讲设计的视频,其中讲了极简主义究竟是什么。“在至上主义的影响下,极简主义对于“无”的崇尚,强调的是对于观念本身的传达。”我觉得换句话说,就是在对情感和故事表现达到顶峰后,突然发现其实统领或者导致这一切的是意志和观念,那对这方面的探索是不是更重要呢?“他们认为艺术的存在和作者毫无相干,艺术只是独立存在于作品之中,并且充满力量。”“抹去了所有创作者的情感痕迹,作品不带任何偏见倾向,使用现成的作品,达到了无个性,无情感的表现形式。”
极简主义不仅存在于设计中,也在音乐美术和文学中都有,我觉得和《刺客聂隐娘》也会有一定的关联。当你听到了重复,或者环境音,看到了那么多背景,或者看到了完全空白的名画。是否能感觉到艺术存在其中呢?其实就是一件很明显的事情,这里面的趣味在思维中,在表现手法外。他更想让你看到的是他对于艺术的设定观念和定义,这才是作为一个艺术探索者,而非工匠应该做的事情吧?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比导致的后果更重要。
其实应该是挺浅显的道理,但是不想就不会有结果吧,所以我总结下,希望大家都能得到乐趣哈哈。
“作为一部电影,它是不及格的,因为导演根本不会讲故事,看这部电影半途退场的观众并不少。画风、色彩很美,请来的都是好演员,然而这还是一部烂片,上好的食材被用来做地沟油烧烤了。”
当然,哈哈,这种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争论会喋喋不休。但是最近我看了两个视频又启发了我。我相信我的观点还是比较有理有据的。
第一个视频是刺客侯孝贤,一个包含电影幕后和演员访谈的纪录片,其中舒淇说:“他(侯导)觉得武侠片真正的拍法是他现在想拍的那种,就是高手过招,了不起三招,然后很多都是,氛围,气氛,对峙。”为什么要这样?我首先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在现有武侠片已经有一定程式的局面下,你不能因为它不符合某些审美就先去否定它。然后再考虑,对峙、铺垫、氛围对一个冲突的发生有什么作用?事实上我看完这个电影后我觉得这个电影的手法也不是那么的推陈出新,但是确是一种反抗。反抗是为什么,为了更多的趣味性。当你看到电影里并没有很多对话推动着剧情,哪怕有对话的时候也要搞些帘子遮遮挡挡,甚至有演员说有戏份的时候都不给一个脸部镜头,相反会有很多镜头都给了建筑,野外和道具,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浪漫或者说抽象的表达法方式,就犹如画画的时候的留白。这不是一个很难的技巧,难以理解的部分只是在于大部分人没有经过类似的思维训练。因为一幅画,想要给人更多信息,不仅仅是把颜色涂满那么简单,要画出更多的层次层次,首先,你还是需要留白。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就像休止符,这是一种对节奏(或者说结构)的控制,第二,不表达的东西正是需要你去想象的。人是有对事物的主动认识的能力的,不仅仅是认识,而且是预判!或者说脑补。在画画上,留白作为一种抽象,作用是让你去把没画出来的那部分想像它究竟像什么。而在音乐中,其实我有时候在思考Ambient氛围音乐到底是什么?最早的定义是一种反旋律和叙事性的做法,但是也并不确切,现在觉得应该是通过暗示,重复或者非乐器等手法阻止音乐听起来像歌那样顺利的发展下去,从而带动你的感知去探索。
那么这种抽象的,脑补的,似乎并不存在的东西究竟能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呢?我不由想起王小波说过那句:“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说到底,这是一种你自己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游戏。
有些东西你很难去享受它感官的那一面,但是作为智慧的游戏,你能得到一种很奇特的快乐。因为少有现实依托。
下面是我想说的第二个视频,一个讲设计的视频,其中讲了极简主义究竟是什么。“在至上主义的影响下,极简主义对于“无”的崇尚,强调的是对于观念本身的传达。”我觉得换句话说,就是在对情感和故事表现达到顶峰后,突然发现其实统领或者导致这一切的是意志和观念,那对这方面的探索是不是更重要呢?“他们认为艺术的存在和作者毫无相干,艺术只是独立存在于作品之中,并且充满力量。”“抹去了所有创作者的情感痕迹,作品不带任何偏见倾向,使用现成的作品,达到了无个性,无情感的表现形式。”
极简主义不仅存在于设计中,也在音乐美术和文学中都有,我觉得和《刺客聂隐娘》也会有一定的关联。当你听到了重复,或者环境音,看到了那么多背景,或者看到了完全空白的名画。是否能感觉到艺术存在其中呢?其实就是一件很明显的事情,这里面的趣味在思维中,在表现手法外。他更想让你看到的是他对于艺术的设定观念和定义,这才是作为一个艺术探索者,而非工匠应该做的事情吧?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比导致的后果更重要。
其实应该是挺浅显的道理,但是不想就不会有结果吧,所以我总结下,希望大家都能得到乐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