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RSS、iftt、稍后读、印象笔记来整理碎片化信息(1)
本文很长,首先说结论:解决无法专注阅读和信息碎片化和的方法就是将持续关注的内容用RSS阅读器订阅,星标内容通过ifttt保存到evernote;碎片化信息保存到稍后读应用,稍后读应用中的星标内容通过ifttt保存到evernote。
1、移动互联网和碎片化信息
我是在大概十年前接触互联网的,那个时候正值互联网web2.0时代,博客和论坛是最火的东西。博客的sidebar上都是那个橙色的小LOGO: “请用RSS订阅我们喔”!就像如今每篇热门文章后面都跟着一个硕大的黑色二维码一样。在08年的时候,Opera朱雀版甚至内置了RSS阅读器,在浏览器上就能直接阅读网站的RSS输出,还有桌面RSS更新弹窗提醒。而Google Reader(下文简称为GR)则是在线阅读器中当仁不让的霸主。
如今RSS早已随着博客式微,鲜果和抓虾也追随GR的脚步先后停止了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和碎片化信息仿佛成为网络的主流。微博和推特、tumblr这样的社交网络,本质上也可以看做是碎片化信息接收渠道,这些信息流展现在你的timeline上。豆瓣比较特殊,刚注册豆瓣时我把豆瓣当做一个兴趣社区,这七八年的时间里筛选的关注如今也成了我的一个碎片化信息渠道之一,并且是最主要的一个。
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内核是轻、快、方便、娱乐。早晚通勤等地铁、约会等人、排队……三五分钟刷个app正好够打发时间。业余时间里,我花在手机和iPad的时间要比花在电脑前刷网页的时间多。以前我是在GR里看不许联想、重灌狂人、果壳、音乐博客,现在是在手机上刷微博、知乎日报、豆瓣一刻,以及可恶的微信订阅号。诸如知乎日报、果壳精选、一个、界面、澎湃新闻等阅读类app做得光鲜亮丽,移动端也出现了诸如Flipboard、Zaker精美酷炫的社会化新闻阅读app。推送、提醒、阅读、收藏、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保存到instapaper……这些app不知不觉蚕食掉比原本花在网页上还多的时间。知乎日报主页上的口号写着“每天三次,每次七分钟”。以我为例,每天重度使用的app就有四个:豆瓣、微信、知乎日报、微博。以“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来算,光是最基本的浏览就要花上60分钟,这还不包括刷那些轻度使用的app、从知乎日报跳转到知乎看原问题(顺便刷刷知乎)、看评论点赞、分享、收藏、折腾到稍后读的时间,所以我每天浪费在这些碎片阅读类app上的时间至少在一个半小时以上。
更可怕的是,它们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碎片化了,人也难免浮躁得来不及看完一篇长文就拉到页面最下端点“收藏”。 然后我惊恐地发现,在这个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知不觉中我的表达能力逐渐退化,渐渐地我对事情的看法慢慢变成“转发微博”、赞、LZSB……想写一篇140字以上的文字都要组织半天的语言,看完一篇文章第一件事是点进动辄100+的评论看撕逼,然后通过点赞来站队。别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以点赞和反对的形式来表达想法,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信息输出,站队的人最缺乏的就是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被赞和反对省略掉了。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东西——微信订阅号。如今,那些十年前有影响力的博主以及各路网红们都玩起了微信订阅号。如果把你朋友圈屏蔽列表里的人放出来,数出50条微信订阅号的文章,可以算算值得看的文章到底能有多少。我不否认这个平台有一些优秀的订阅号,但从来不觉得微信是一个适合严肃阅读的平台。我之前推荐一篇有趣的文章时吐槽过:“以前大家都用博客,现在大家都用微信公众号,于是许多有意思的文章不关注没人推荐就看不到。微信公众号这种封闭、阅读体验差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公网search不到,RSS订阅又不资磁,移动互联网在往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发展,垃圾。”
说到封闭性,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iOS有个叫same的app,是一个社交应用却标榜反社交,它所有的内容只存在于app里,它的网站没有任何一点用户产生的东西。初玩可能觉得有点意思,但玩了一阵子我就把它删了,我觉得完全不跟外界互联网产生信息交换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无法在公网search到的东西对互联网用户而言没有任何价值,这种没有价值的东西最终会被互联网淘汰掉。
继续说微信订阅号。首先来说,微信订阅号本质上是一个极其封闭、极其反互联网的产品。它就像 “生物圈二号”,它生产的内容几乎只能够在自己的生态圈内流动,它与外界的互动极弱。订阅号产生的内容无法在公网里被搜索到(这里指的不是搜狗微信搜索),你可以从你订阅的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复制一句话然后去搜索引擎搜一下,出来的结果有从mp.weixin.qq.com搜到的么?这些不同的订阅号就像这个封闭生态系统里的标本瓶,订阅号活在自己的小瓶子里,甚至跟别的订阅号都极难产生互动。订阅号文章内容不支持超链接,对资讯类文章的拓展阅读造成不便;即使支持超链接,在微信内部打开超链接仍然没有在浏览器中打开方便。互联网的开放与流动性,超链接功不可没。公众号文章不支持超链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退步。以及文章冗长的URL链接,简直是互联网的灾难。在word里都需要三排来显示,在豆瓣日记里显示则占据了五排。来个赏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yNTk0NQ==&mid=209542255&idx=5&sn=055862382410f1130b3dcf96a6579477&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它的封闭性表现在几乎只在微信内部传播,如果要分享出去,先点右上角——弹出share sheet——在Safari中打开——Safari的share sheet——可以分享到新浪微博和保存到稍后读了。这还只是在移动端,如果要在web上分享,你得先把文章那冗长的链接copy到桌面端……举个订阅号文章不支持超链接的例子:一篇文章中需要给出一个下载链接,微信内部是无法打开的,于是聪明的发布者以二维码的形式代替超链接,点击“识别二维码”,然后出现这个,在Safari中打开后才能跳转到下载链接。这个步骤放在web端只需要右键打开超链接一个步骤即可完成,在微信上却需要三步。
其次,使用体验糟糕,顶部和底部可能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干扰项(广告、或是关注自己的二维码);如果在电脑网页上查看微信订阅号文章,那个排版、低像素图片简直是糟糕的放大版。没有文章分类或者是tag,对作者的其他文章感兴趣需要戳进公众号主页然后查看历史消息;如果之前觉得某篇文章不错但没有及时分享或保存,下次需要找的时候需要去历史消息里一篇一篇找。在手机上操作很累的,一篇文章戳进去然后返回,再戳下一篇文章,再返回……而这些步骤完全不能在电脑网页上操作。同时由于微信的封闭性,你很难在公网上通过关键字结合搜索技巧来找到这篇文章。与作者互动性差,只能后台留言或者文章评论,评论是否显示还要经过作者筛选。
如今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要远远高于web2.0时期,通过上面各类渠道收藏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分散在各个app里,很多时候看到喜欢的内容往往点个喜欢了事,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它们都在喜欢列表里,仿佛这样就万事大吉了。时间久了,这些分散在不同app/网站的星标内容也会随着碎片化的加剧而降低价值。并不是所有的app都支持分享到稍后读和evernote,比如豆瓣、微信订阅号文章、微博就不支持,要想保存到稍后读和evernote就需要额外步骤——复制链接然后在Safari或稍后读应用中打开,对多数人来说,这种多出来的成本是非必要的,干脆直接收藏或者喜欢了事。于是有的内容来不及看就已经变成“该日记已被作者设为仅自己可见”、 “该微信文章被多人举报无法查看”、“该微博已被删除”,这也是信息碎片化的一个弊端。
直到某一天我受够了每天在知乎日报、豆瓣一刻和微信订阅号中切来切去。总而言之,我对信息碎片化和无法专注阅读感到恐慌。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个解决办法,我想到了自从GR关闭后我就不再使用的RSS。
---------------------------------------------------------------------------------------------------------------------------------------------
2、RSS
在我的印象里,RSS时代和博客时代是重叠的。从Web2.0到社交网络,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博客和RSS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如今还能坚持写博客的人一定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比如九间,我很佩服)。RSS聚合、完整,甚至有一点点严肃的气质,是与移动互联网相悖的,由此可以利用RSS来整合个人信息来源,为减缓信息熵增的速度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2.1 RSS是什么
现在活跃于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中写博客的已经很罕见了,知道RSS的应该少之又少。这里有个超链接,我相信你点开了看解释也看不明白RSS到底是什么。通俗来解释,RSS可以理解为订阅,你去邮局订一份《楚天都市报》,订一份《足球周刊》,订一份《岩土工程学报》,这些报刊只要一出版邮递员叔叔就会送到你家,只要报刊不倒闭,你足不出户就能源源不断收到这些报刊。那么对于支持RSS的网站而言,只要用RSS阅读器(在线和离线)集中订阅网站,就能够通过阅读器阅读它们更新的内容而不用挨个访问原网站。我们完全没必要弄明白RSS的工作原理,只需要知道它很有用就行了,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该如何高效利用RSS来整理信息、吸收知识。RSS是集中整合并处理信息源最方便的渠道。
RSS是一种协议(?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如有误,请指正),我们是通过RSS阅读器来获取网站内容的更新。RSS阅读器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线阅读器,也可以认为是服务商,比如曾经的Google Reader,现在的inoreader、feedly等。第二种是离线阅读器,通俗点说就是电脑上的软件,手机里的app。比如win上的FeedDemon,iOS上的reeder、newsify,Android的press。第三类是软件内嵌的RSS阅读器,文章开头提到过,opera某个版本就内置了阅读器。本文只讨论第一种和第二种,后面会详细介绍。
2.2 RSS的优势
RSS是应对信息碎片化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RSS能够把你喜欢的网站打造成一个私人仓库,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聚合,一个是仓库。
1、回归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没有广告的干扰和一层叠一层的评论。在RSS阅读器里,你能够直接在时间线里看到订阅网站内容的更新,没有广告和评论的干扰,专注阅读,而不用从收藏夹里依次戳开网站来阅读最新文章;当移动互联网用一个个app和微信订阅号来分散你的精力时,就该知道聚合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了。
2、信息高度集中化。对于同一主题,可以根据兴趣订阅3~5个信息源,需要看的时候能够集中处理这些信息。类似的订阅源可以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来细读或者一键已读。以苹果2015发布会为例,如果订阅了几个科技博客,发布会第二天早上就能在阅读器里读到关于苹果发布会的多篇文章。换做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先刷一遍“如何评价苹果2015发布会?”,再刷一遍微信公众号,再去微博上看看段子手的吐槽,效率大大降低,时间和精力都被分散了。
3、打造一个大型私人信息仓库。如果你订阅的内容足够多,那么在RSS里直接搜索的效率比在公网搜索引擎里的效率高很多。我订阅过许多资源类博客/网站,由于好多网站更新0day资源都是重复的,看不完就干脆一键已读。时间越久,这些信息就会积累越多,我的私人信息仓库也就越大。如果需要找什么资源的话,直接在GR里搜索,能找到下载链接。通过订阅资源站找下载的好处是,避免了搜索引擎里很多无效结果。GR的抓取能力超级强大,能够抓到一个订阅源更新以来的所有文章,包括被发布者删除的,而目前我所使用的inoreader就抓取不了那么多。
4、有价值内容的聚合归档。上面提到过,由于信息源渠道的分散,你喜欢的内容过段时间可能就不存在了,这个时候RSS聚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你喜欢的内容,只要打上星标就保存了下来,就像剪报,剪下来就安安全全被粘在你的大本子里,哪怕原文被删除、甚至网站挂掉了,它们都在你的阅读器里,需要的时候在搜索框里一搜就能找到,这是一种类似于“清楚了解自己的财产并一手掌握它们”的安全感。
5、RSS还有一个对墙内用户而言很实用的功能,免梯阅读被封网站的文章。以前的GR和现在的inoreader都可以。在inoreader里测试了一下订阅blogger的源:
6、最后,也许还有一丝丝情怀。许多web2.0时代的博客永久停止维护了,成了互联网海洋中的墓碑。这些博客的订阅源就像一盘录影带,在RSS阅读器里还能看看博客们生前的样子。比如我爱的lovedark:
可惜的是,GR已于2013年7月1日被Google正式关闭服务。在我看来,GR本质上是一个很有互联网精神的产品,开放、免费、反商业,于是这种略带黑客气质的产品被google这家商业公司干掉了。还好,RSS没死,我们还有inoreader、feedly。
发张图缅怀一下GR。
说了这么多RSS的优势,其实RSS也有缺点,最明显的是它完全成了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工具,你没法直接在文章里看到读者评论。
2.3 为什么需要RSS而不是Flipboard
前面已经说了很多,RSS是在信息爆炸时代接收和处理信息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既然目的是聚合信息,为什么不使用类似Zaker、鲜果、Flipboard这样的社会化新闻阅读app?以Zaker为例,你能够在首页选择订阅新闻、娱乐、科技、财经、体育、生活等等许多知名网站(或者是微信公众号),还支持主题关键词订阅,看起来跟RSS不是差不多吗?其实远非如此。在我看来,Flipboard们依然属于碎片化阅读类app,它们只是把一部分信息源从手机屏幕上转移到了自己的app界面上,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和RSS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最大的缺点是基于你的兴趣推荐,你只能从大众喜欢的内容里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而群众是盲目而愚蠢的),最终你看到的都是你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你应该知道的信息。我不喜欢社会化新闻阅读app,因为它们无法做到像RSS那样自主订阅。我可以在RSS里添加豆瓣上某个人的日记,或者一个不知名的独立博客,某个论坛的版块,这些都是Flipboard们无法做到的。同时,社会化新闻阅读app不支持搜索订阅的内容,这两点让我抛弃了此类app。如果说RSS打造的是私人图书馆的话,那么社会化新闻阅读app就是没有营养的街头杂志。
2.4 RSS在线阅读器的比较与选择
下面这一部分来讨论RSS在线阅读器服务商的选择。我对RSS在线阅读器的选择标准如下:
1、易访问性。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一个阅读工具需要爬梯才能访问点话,无疑会对日常使用造成不便。
2、订阅数量限制。我使用RSS的一个目的是打造一个私人信息库,因此我需要一个可以无限量添加信息源的阅读器。如果你不需要订阅太多信息源的话,这一条可以无视。
3、支持订阅内容搜索。对于那种“看过一遍没加星标但现在需要翻出来重读”的内容特别有效,以及高效地在同一个库中搜索出不同网站的相关文章。不支持内容搜索的RSS阅读器与Flipboard有什么区别。
4、抓取能力强,哪怕挂掉的网站也能显示文章。目前我用过的所有RSS阅读器都没有GR那么强的抓取能力,我不强求每个RSS阅读器都能像GR那样抓到从最新到最旧的文章,但也不能抓取到最近20篇就加载不出来了吧。
5、穿墙阅读。根据RSS的原理这个应该是标配,因此本条标准只针对国内RSS在线阅读器。
6、更新速度。如果更新速度太慢,延迟两三个小时,那么对于新闻类网站的订阅则没有太多的意义。
7、扩展性。是否支持稍后读应用、浏览器插件、以及ifttt接口,如果支持ifttt的话,能有好多有意思的玩法,可以省好多精力。
8、是否收费。鉴于国内好多用户都不习惯为互联网服务付费,本条纳入选择标准之中。但我要说的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敢于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要敢于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要敢于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
9、阅读体验。RSS阅读器里的文章是经过重新排版的,过滤掉了广告,图文排版跟原网页相比必然会有出入。要是图文排版变形得太厉害,是比较影响阅读时的心情的。
这里有个链接http://alternativeto.net/software/google-reader/,是google官方推荐http://www.google.com/reader/about/的GR继承者,下面就我用过的一部分来进行比较。
2.4.1 Feedly http://feedly.com/
GR关闭后,两天内50万GR“难民”涌入Feedly,这款阅读器也是GR死后很火的一款替代品。Feedly不支持邮箱注册,可以通过google、Facebook、Twitter、windows、evernote以及enterprise授权登录(有没有感受到来自墙的恶意?)。
●易访问性:feedly在国内的访问速度堪忧,不爬梯访问速度很慢,我导入GR的订阅十多分钟了还没成功。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需要付费才能解锁power search,免费版的搜索几乎是废的。
●订阅数量限制:无限制,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抛弃feedly。
●抓取能力:抓取了科学松鼠会最近13篇文章。这种抓取能力是不能够让我满意的。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
●更新速度:不快。
●扩展性:免费版几乎是废的,付费版支持保存文章到Evernote、Pocket、OneNote,以及使用ifttt将文章发送到第三方app。然而ifttt上有很多关于feedly的recipe,大概是因为免费版feedly许多基础功能都没有,只好通过ifttt来实现。
●是否收费:pro版每个月5美元。除了搜索与扩展性增强以外,抓取新文章速度也快了10倍。
●阅读体验。Feedly的排版和字体都算是很漂亮的,阅读界面很像iOS9的多任务卡片,来个赏析。
对比inoreader的界面:
Inoreader的阅读界面则弥漫着一股web2.0时代的气息。
然而对于一些图文链接混排的文章,排版还是很难看,比如:
原网页是这样的:
基于以上几点,这款在线阅读器已经被我抛弃了。
2.4.2 Inoreader http://www.inoreader.com/
由保加利亚独立开发者开发,以上我提到的9个RSS阅读器的选择标准,Inoreader都没有明显短板,现在已经是我的主力RSS阅读器。如果你不想太折腾的话,本文后面推荐的几款在线阅读器你可以直接跳过了。
●易访问性:可以顺畅打开,导入GR订阅源速度也很快。支持邮箱注册,以及facebook、google账号授权登录。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非常强大,支持内容深度搜索以及高级搜索语法,可以在我的所有订阅、某个订阅源、当前区域(文件夹)搜索。如果付费的话甚至能够在所有订阅源中进行搜索,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免费版的搜索已经足够了。
●订阅数量限制:无限制。
●抓取能力:列表模式下抓取到了科学松鼠会2014年的文章。如果有时间不停往下翻,应该能抓到前年甚至更久远的文章。对于已经停止更新的博客,有的能抓取到几乎全部文章:lovedark最远能抓到2009年3月的文章、blogspot以及blogbus也能抓取几乎全部文章,有的只能抓取到最近10篇,可能跟原网站有关系。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
●更新速度:未测试。
●扩展性:分享渠道相当多,微博百度自不用说,甚至支持饭否和人人。有点遗憾的是这些分享渠道并没有与稍后读以及evernote互通,但可以通过ifttt将星标或者特定tag内容保存至稍后读以及evernote。不过inoreader支持一种高级玩法,可以自定义规则:当某个订阅源出现关键字/视频/图片等,则加星标/tag/分享至稍后读/邮件/桌面通知。免费版支持一个订阅规则,专业版则无限制。
●是否收费:分为免费版、入门版、高级版、专业版四种,可以试用30天专业版。免费版已经很良心了,如果有更高级的需求,或者支持开发者,建议购买付费版。
●阅读体验。这一点应该算是inoreader的短板,inoreader的排版和字体都不算太优秀,还带着web2.0时代的气息。
2.4.3 The Old Reader https://theoldreader.com/
支持邮箱注册、google与facebook授权登录。汉化得不够完全,但不影响正常使用。名字有一点点怀旧GR的味道,dashboard的所有条目、星标、分享、趋势……也有几分GR的感觉。用Google授权登录后就导入GR订阅数据,大概是数据太庞大一直显示在导入,写完测评还没导完,我都已经下结论了The Old Reader导入数据很慢而且不可能导入成功,结果第二天The Old Reader给我发了封邮件告知GR的订阅数据导入成功了,不禁对The Old Reader多了一分好感。(然而我还是选择inoreader)
●易访问性:打开有点慢,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网速比较卡的原因,以下测试全在挂V条件下进行。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免费版不支持全文搜索。
●订阅数量限制:免费版上限100,付费版实行阶梯数量限制,从500到15000。100订阅数量对于一般用户应该够用,对于重度用户而言,当然订阅数量无限制才好(虽然说超过500的订阅量会造成信息过载也是问题)。发现不少停止更新的feed无法导入(比如lovedark),终究有点遗憾。
●抓取能力: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列表模式已经加载到了2014年的文章,如果有时间等加载的话应该能抓取到更久远的文章。对于国内的一些已经停止更新的博客,抓取能力尚可,但还是比不上inoreader。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只在网站能顺畅访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更新速度:未测试。但是付费版有更快的更新速度。
●扩展性:支持传统渠道的分享:国外社交网络、邮件等。免费版似乎不支持直接保存到稍后读应用,付费版支持自动将星标内容保存至稍后读。
●是否收费:付费去广告、有更快的更新速度、支持全文搜索、支持自动将星标内容保存至pocket/Readability/instapaper,没有evernote还是稍显遗憾。阶梯收费制,最低和最高价格都能享受付费版权益,只是订阅数量有不同。月付3美元或年付25美元订阅上限500,月付99美元年付990美元上限是15000。
●阅读体验。很朴素,只有列表和全文视图两种模式,配色小清新,排版和字体都不错。英文文章阅读体验很好,中文文章字号略小,和图片排版在一起就稍显别扭。
2.4.4 Digg https://digg.com/
大厂出品,实际体验却并不尽人意。虽然可以订阅网站进行阅读,但功能上更偏重于“推荐阅读”:如果某篇文章被很多订阅者赞,这篇文章可能会出现在你的“Popular”。
●易访问性:打开有点慢,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网速比较卡的原因。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没有搜索功能。
●订阅数量限制:无限制。
●抓取能力:测试了七八个网站,无论网站挂了没似乎只能抓取到近20篇文章。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
●更新速度:未测试。
●扩展性:只能分享到fb/Twitter。
●是否收费:免费。
●阅读体验:简洁清爽到性冷淡,不愧是大厂的设计风范。
然而,由于基础功能的缺失,我只能对digg表示遗憾。
2.4.5 其他
Commafeed https://www.commafeed.com/
一个开源项目,注册简单,导入GR数据很快,不到五分钟能全部导完。遗憾的是,对于已经失效的feed无法显示旧文章,只会显示has no unread items;不支持内容搜索,只能搜索标题;最关键的一点,更新速度太慢,对于sspai这样一天更新三四篇文章的网站,只能抓取到2015-10-11的文章(现在时间是2015-10-20)。基于这三点,下面不用写详细测评了。
feedspot http://www.feedspot.com/
免费版只能订阅一个网站,付费版(年费$23.88)无限订阅。从付费版的特性看来,并无什么吸引人的,注册后已弃。
还有一个看过国内博客推荐过的Feed Wrangler https://feedwrangler.net/,年费19美元,因为是付费的也就没有能尝试。
如果有完美主义强迫症需要找到一款最适合自己的RSS在线阅读器,请去这里一个个尝试。http://alternativeto.net/software/google-reader/?platform=online
2.5 RSS移动端阅读器的比较与选择
![]() |
1、移动互联网和碎片化信息
我是在大概十年前接触互联网的,那个时候正值互联网web2.0时代,博客和论坛是最火的东西。博客的sidebar上都是那个橙色的小LOGO: “请用RSS订阅我们喔”!就像如今每篇热门文章后面都跟着一个硕大的黑色二维码一样。在08年的时候,Opera朱雀版甚至内置了RSS阅读器,在浏览器上就能直接阅读网站的RSS输出,还有桌面RSS更新弹窗提醒。而Google Reader(下文简称为GR)则是在线阅读器中当仁不让的霸主。
![]() |
RSS图标 |
如今RSS早已随着博客式微,鲜果和抓虾也追随GR的脚步先后停止了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和碎片化信息仿佛成为网络的主流。微博和推特、tumblr这样的社交网络,本质上也可以看做是碎片化信息接收渠道,这些信息流展现在你的timeline上。豆瓣比较特殊,刚注册豆瓣时我把豆瓣当做一个兴趣社区,这七八年的时间里筛选的关注如今也成了我的一个碎片化信息渠道之一,并且是最主要的一个。
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内核是轻、快、方便、娱乐。早晚通勤等地铁、约会等人、排队……三五分钟刷个app正好够打发时间。业余时间里,我花在手机和iPad的时间要比花在电脑前刷网页的时间多。以前我是在GR里看不许联想、重灌狂人、果壳、音乐博客,现在是在手机上刷微博、知乎日报、豆瓣一刻,以及可恶的微信订阅号。诸如知乎日报、果壳精选、一个、界面、澎湃新闻等阅读类app做得光鲜亮丽,移动端也出现了诸如Flipboard、Zaker精美酷炫的社会化新闻阅读app。推送、提醒、阅读、收藏、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保存到instapaper……这些app不知不觉蚕食掉比原本花在网页上还多的时间。知乎日报主页上的口号写着“每天三次,每次七分钟”。以我为例,每天重度使用的app就有四个:豆瓣、微信、知乎日报、微博。以“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来算,光是最基本的浏览就要花上60分钟,这还不包括刷那些轻度使用的app、从知乎日报跳转到知乎看原问题(顺便刷刷知乎)、看评论点赞、分享、收藏、折腾到稍后读的时间,所以我每天浪费在这些碎片阅读类app上的时间至少在一个半小时以上。
更可怕的是,它们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碎片化了,人也难免浮躁得来不及看完一篇长文就拉到页面最下端点“收藏”。 然后我惊恐地发现,在这个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知不觉中我的表达能力逐渐退化,渐渐地我对事情的看法慢慢变成“转发微博”、赞、LZSB……想写一篇140字以上的文字都要组织半天的语言,看完一篇文章第一件事是点进动辄100+的评论看撕逼,然后通过点赞来站队。别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以点赞和反对的形式来表达想法,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信息输出,站队的人最缺乏的就是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被赞和反对省略掉了。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东西——微信订阅号。如今,那些十年前有影响力的博主以及各路网红们都玩起了微信订阅号。如果把你朋友圈屏蔽列表里的人放出来,数出50条微信订阅号的文章,可以算算值得看的文章到底能有多少。我不否认这个平台有一些优秀的订阅号,但从来不觉得微信是一个适合严肃阅读的平台。我之前推荐一篇有趣的文章时吐槽过:“以前大家都用博客,现在大家都用微信公众号,于是许多有意思的文章不关注没人推荐就看不到。微信公众号这种封闭、阅读体验差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公网search不到,RSS订阅又不资磁,移动互联网在往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发展,垃圾。”
说到封闭性,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iOS有个叫same的app,是一个社交应用却标榜反社交,它所有的内容只存在于app里,它的网站没有任何一点用户产生的东西。初玩可能觉得有点意思,但玩了一阵子我就把它删了,我觉得完全不跟外界互联网产生信息交换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无法在公网search到的东西对互联网用户而言没有任何价值,这种没有价值的东西最终会被互联网淘汰掉。
继续说微信订阅号。首先来说,微信订阅号本质上是一个极其封闭、极其反互联网的产品。它就像 “生物圈二号”,它生产的内容几乎只能够在自己的生态圈内流动,它与外界的互动极弱。订阅号产生的内容无法在公网里被搜索到(这里指的不是搜狗微信搜索),你可以从你订阅的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复制一句话然后去搜索引擎搜一下,出来的结果有从mp.weixin.qq.com搜到的么?这些不同的订阅号就像这个封闭生态系统里的标本瓶,订阅号活在自己的小瓶子里,甚至跟别的订阅号都极难产生互动。订阅号文章内容不支持超链接,对资讯类文章的拓展阅读造成不便;即使支持超链接,在微信内部打开超链接仍然没有在浏览器中打开方便。互联网的开放与流动性,超链接功不可没。公众号文章不支持超链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退步。以及文章冗长的URL链接,简直是互联网的灾难。在word里都需要三排来显示,在豆瓣日记里显示则占据了五排。来个赏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yNTk0NQ==&mid=209542255&idx=5&sn=055862382410f1130b3dcf96a6579477&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它的封闭性表现在几乎只在微信内部传播,如果要分享出去,先点右上角——弹出share sheet——在Safari中打开——Safari的share sheet——可以分享到新浪微博和保存到稍后读了。这还只是在移动端,如果要在web上分享,你得先把文章那冗长的链接copy到桌面端……举个订阅号文章不支持超链接的例子:一篇文章中需要给出一个下载链接,微信内部是无法打开的,于是聪明的发布者以二维码的形式代替超链接,点击“识别二维码”,然后出现这个,在Safari中打开后才能跳转到下载链接。这个步骤放在web端只需要右键打开超链接一个步骤即可完成,在微信上却需要三步。
![]() |
其次,使用体验糟糕,顶部和底部可能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干扰项(广告、或是关注自己的二维码);如果在电脑网页上查看微信订阅号文章,那个排版、低像素图片简直是糟糕的放大版。没有文章分类或者是tag,对作者的其他文章感兴趣需要戳进公众号主页然后查看历史消息;如果之前觉得某篇文章不错但没有及时分享或保存,下次需要找的时候需要去历史消息里一篇一篇找。在手机上操作很累的,一篇文章戳进去然后返回,再戳下一篇文章,再返回……而这些步骤完全不能在电脑网页上操作。同时由于微信的封闭性,你很难在公网上通过关键字结合搜索技巧来找到这篇文章。与作者互动性差,只能后台留言或者文章评论,评论是否显示还要经过作者筛选。
如今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要远远高于web2.0时期,通过上面各类渠道收藏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分散在各个app里,很多时候看到喜欢的内容往往点个喜欢了事,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它们都在喜欢列表里,仿佛这样就万事大吉了。时间久了,这些分散在不同app/网站的星标内容也会随着碎片化的加剧而降低价值。并不是所有的app都支持分享到稍后读和evernote,比如豆瓣、微信订阅号文章、微博就不支持,要想保存到稍后读和evernote就需要额外步骤——复制链接然后在Safari或稍后读应用中打开,对多数人来说,这种多出来的成本是非必要的,干脆直接收藏或者喜欢了事。于是有的内容来不及看就已经变成“该日记已被作者设为仅自己可见”、 “该微信文章被多人举报无法查看”、“该微博已被删除”,这也是信息碎片化的一个弊端。
直到某一天我受够了每天在知乎日报、豆瓣一刻和微信订阅号中切来切去。总而言之,我对信息碎片化和无法专注阅读感到恐慌。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个解决办法,我想到了自从GR关闭后我就不再使用的RSS。
---------------------------------------------------------------------------------------------------------------------------------------------
2、RSS
在我的印象里,RSS时代和博客时代是重叠的。从Web2.0到社交网络,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博客和RSS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如今还能坚持写博客的人一定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比如九间,我很佩服)。RSS聚合、完整,甚至有一点点严肃的气质,是与移动互联网相悖的,由此可以利用RSS来整合个人信息来源,为减缓信息熵增的速度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2.1 RSS是什么
现在活跃于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中写博客的已经很罕见了,知道RSS的应该少之又少。这里有个超链接,我相信你点开了看解释也看不明白RSS到底是什么。通俗来解释,RSS可以理解为订阅,你去邮局订一份《楚天都市报》,订一份《足球周刊》,订一份《岩土工程学报》,这些报刊只要一出版邮递员叔叔就会送到你家,只要报刊不倒闭,你足不出户就能源源不断收到这些报刊。那么对于支持RSS的网站而言,只要用RSS阅读器(在线和离线)集中订阅网站,就能够通过阅读器阅读它们更新的内容而不用挨个访问原网站。我们完全没必要弄明白RSS的工作原理,只需要知道它很有用就行了,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该如何高效利用RSS来整理信息、吸收知识。RSS是集中整合并处理信息源最方便的渠道。
RSS是一种协议(?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如有误,请指正),我们是通过RSS阅读器来获取网站内容的更新。RSS阅读器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线阅读器,也可以认为是服务商,比如曾经的Google Reader,现在的inoreader、feedly等。第二种是离线阅读器,通俗点说就是电脑上的软件,手机里的app。比如win上的FeedDemon,iOS上的reeder、newsify,Android的press。第三类是软件内嵌的RSS阅读器,文章开头提到过,opera某个版本就内置了阅读器。本文只讨论第一种和第二种,后面会详细介绍。
2.2 RSS的优势
RSS是应对信息碎片化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RSS能够把你喜欢的网站打造成一个私人仓库,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聚合,一个是仓库。
1、回归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没有广告的干扰和一层叠一层的评论。在RSS阅读器里,你能够直接在时间线里看到订阅网站内容的更新,没有广告和评论的干扰,专注阅读,而不用从收藏夹里依次戳开网站来阅读最新文章;当移动互联网用一个个app和微信订阅号来分散你的精力时,就该知道聚合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了。
2、信息高度集中化。对于同一主题,可以根据兴趣订阅3~5个信息源,需要看的时候能够集中处理这些信息。类似的订阅源可以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来细读或者一键已读。以苹果2015发布会为例,如果订阅了几个科技博客,发布会第二天早上就能在阅读器里读到关于苹果发布会的多篇文章。换做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先刷一遍“如何评价苹果2015发布会?”,再刷一遍微信公众号,再去微博上看看段子手的吐槽,效率大大降低,时间和精力都被分散了。
3、打造一个大型私人信息仓库。如果你订阅的内容足够多,那么在RSS里直接搜索的效率比在公网搜索引擎里的效率高很多。我订阅过许多资源类博客/网站,由于好多网站更新0day资源都是重复的,看不完就干脆一键已读。时间越久,这些信息就会积累越多,我的私人信息仓库也就越大。如果需要找什么资源的话,直接在GR里搜索,能找到下载链接。通过订阅资源站找下载的好处是,避免了搜索引擎里很多无效结果。GR的抓取能力超级强大,能够抓到一个订阅源更新以来的所有文章,包括被发布者删除的,而目前我所使用的inoreader就抓取不了那么多。
4、有价值内容的聚合归档。上面提到过,由于信息源渠道的分散,你喜欢的内容过段时间可能就不存在了,这个时候RSS聚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你喜欢的内容,只要打上星标就保存了下来,就像剪报,剪下来就安安全全被粘在你的大本子里,哪怕原文被删除、甚至网站挂掉了,它们都在你的阅读器里,需要的时候在搜索框里一搜就能找到,这是一种类似于“清楚了解自己的财产并一手掌握它们”的安全感。
5、RSS还有一个对墙内用户而言很实用的功能,免梯阅读被封网站的文章。以前的GR和现在的inoreader都可以。在inoreader里测试了一下订阅blogger的源:
![]() |
6、最后,也许还有一丝丝情怀。许多web2.0时代的博客永久停止维护了,成了互联网海洋中的墓碑。这些博客的订阅源就像一盘录影带,在RSS阅读器里还能看看博客们生前的样子。比如我爱的lovedark:
![]() |
可惜的是,GR已于2013年7月1日被Google正式关闭服务。在我看来,GR本质上是一个很有互联网精神的产品,开放、免费、反商业,于是这种略带黑客气质的产品被google这家商业公司干掉了。还好,RSS没死,我们还有inoreader、feedly。
发张图缅怀一下GR。
![]() |
![]() |
说了这么多RSS的优势,其实RSS也有缺点,最明显的是它完全成了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工具,你没法直接在文章里看到读者评论。
2.3 为什么需要RSS而不是Flipboard
前面已经说了很多,RSS是在信息爆炸时代接收和处理信息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既然目的是聚合信息,为什么不使用类似Zaker、鲜果、Flipboard这样的社会化新闻阅读app?以Zaker为例,你能够在首页选择订阅新闻、娱乐、科技、财经、体育、生活等等许多知名网站(或者是微信公众号),还支持主题关键词订阅,看起来跟RSS不是差不多吗?其实远非如此。在我看来,Flipboard们依然属于碎片化阅读类app,它们只是把一部分信息源从手机屏幕上转移到了自己的app界面上,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和RSS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最大的缺点是基于你的兴趣推荐,你只能从大众喜欢的内容里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而群众是盲目而愚蠢的),最终你看到的都是你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你应该知道的信息。我不喜欢社会化新闻阅读app,因为它们无法做到像RSS那样自主订阅。我可以在RSS里添加豆瓣上某个人的日记,或者一个不知名的独立博客,某个论坛的版块,这些都是Flipboard们无法做到的。同时,社会化新闻阅读app不支持搜索订阅的内容,这两点让我抛弃了此类app。如果说RSS打造的是私人图书馆的话,那么社会化新闻阅读app就是没有营养的街头杂志。
2.4 RSS在线阅读器的比较与选择
下面这一部分来讨论RSS在线阅读器服务商的选择。我对RSS在线阅读器的选择标准如下:
1、易访问性。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一个阅读工具需要爬梯才能访问点话,无疑会对日常使用造成不便。
2、订阅数量限制。我使用RSS的一个目的是打造一个私人信息库,因此我需要一个可以无限量添加信息源的阅读器。如果你不需要订阅太多信息源的话,这一条可以无视。
3、支持订阅内容搜索。对于那种“看过一遍没加星标但现在需要翻出来重读”的内容特别有效,以及高效地在同一个库中搜索出不同网站的相关文章。不支持内容搜索的RSS阅读器与Flipboard有什么区别。
4、抓取能力强,哪怕挂掉的网站也能显示文章。目前我用过的所有RSS阅读器都没有GR那么强的抓取能力,我不强求每个RSS阅读器都能像GR那样抓到从最新到最旧的文章,但也不能抓取到最近20篇就加载不出来了吧。
5、穿墙阅读。根据RSS的原理这个应该是标配,因此本条标准只针对国内RSS在线阅读器。
6、更新速度。如果更新速度太慢,延迟两三个小时,那么对于新闻类网站的订阅则没有太多的意义。
7、扩展性。是否支持稍后读应用、浏览器插件、以及ifttt接口,如果支持ifttt的话,能有好多有意思的玩法,可以省好多精力。
8、是否收费。鉴于国内好多用户都不习惯为互联网服务付费,本条纳入选择标准之中。但我要说的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敢于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要敢于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要敢于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
9、阅读体验。RSS阅读器里的文章是经过重新排版的,过滤掉了广告,图文排版跟原网页相比必然会有出入。要是图文排版变形得太厉害,是比较影响阅读时的心情的。
这里有个链接http://alternativeto.net/software/google-reader/,是google官方推荐http://www.google.com/reader/about/的GR继承者,下面就我用过的一部分来进行比较。
2.4.1 Feedly http://feedly.com/
GR关闭后,两天内50万GR“难民”涌入Feedly,这款阅读器也是GR死后很火的一款替代品。Feedly不支持邮箱注册,可以通过google、Facebook、Twitter、windows、evernote以及enterprise授权登录(有没有感受到来自墙的恶意?)。
![]() |
●易访问性:feedly在国内的访问速度堪忧,不爬梯访问速度很慢,我导入GR的订阅十多分钟了还没成功。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需要付费才能解锁power search,免费版的搜索几乎是废的。
●订阅数量限制:无限制,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抛弃feedly。
●抓取能力:抓取了科学松鼠会最近13篇文章。这种抓取能力是不能够让我满意的。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
●更新速度:不快。
●扩展性:免费版几乎是废的,付费版支持保存文章到Evernote、Pocket、OneNote,以及使用ifttt将文章发送到第三方app。然而ifttt上有很多关于feedly的recipe,大概是因为免费版feedly许多基础功能都没有,只好通过ifttt来实现。
●是否收费:pro版每个月5美元。除了搜索与扩展性增强以外,抓取新文章速度也快了10倍。
●阅读体验。Feedly的排版和字体都算是很漂亮的,阅读界面很像iOS9的多任务卡片,来个赏析。
![]() |
对比inoreader的界面:
![]() |
Inoreader的阅读界面则弥漫着一股web2.0时代的气息。
然而对于一些图文链接混排的文章,排版还是很难看,比如:
![]() |
原网页是这样的:
![]() |
基于以上几点,这款在线阅读器已经被我抛弃了。
2.4.2 Inoreader http://www.inoreader.com/
由保加利亚独立开发者开发,以上我提到的9个RSS阅读器的选择标准,Inoreader都没有明显短板,现在已经是我的主力RSS阅读器。如果你不想太折腾的话,本文后面推荐的几款在线阅读器你可以直接跳过了。
●易访问性:可以顺畅打开,导入GR订阅源速度也很快。支持邮箱注册,以及facebook、google账号授权登录。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非常强大,支持内容深度搜索以及高级搜索语法,可以在我的所有订阅、某个订阅源、当前区域(文件夹)搜索。如果付费的话甚至能够在所有订阅源中进行搜索,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免费版的搜索已经足够了。
![]() |
![]() |
●订阅数量限制:无限制。
●抓取能力:列表模式下抓取到了科学松鼠会2014年的文章。如果有时间不停往下翻,应该能抓到前年甚至更久远的文章。对于已经停止更新的博客,有的能抓取到几乎全部文章:lovedark最远能抓到2009年3月的文章、blogspot以及blogbus也能抓取几乎全部文章,有的只能抓取到最近10篇,可能跟原网站有关系。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
●更新速度:未测试。
●扩展性:分享渠道相当多,微博百度自不用说,甚至支持饭否和人人。有点遗憾的是这些分享渠道并没有与稍后读以及evernote互通,但可以通过ifttt将星标或者特定tag内容保存至稍后读以及evernote。不过inoreader支持一种高级玩法,可以自定义规则:当某个订阅源出现关键字/视频/图片等,则加星标/tag/分享至稍后读/邮件/桌面通知。免费版支持一个订阅规则,专业版则无限制。
●是否收费:分为免费版、入门版、高级版、专业版四种,可以试用30天专业版。免费版已经很良心了,如果有更高级的需求,或者支持开发者,建议购买付费版。
![]() |
●阅读体验。这一点应该算是inoreader的短板,inoreader的排版和字体都不算太优秀,还带着web2.0时代的气息。
2.4.3 The Old Reader https://theoldreader.com/
支持邮箱注册、google与facebook授权登录。汉化得不够完全,但不影响正常使用。名字有一点点怀旧GR的味道,dashboard的所有条目、星标、分享、趋势……也有几分GR的感觉。用Google授权登录后就导入GR订阅数据,大概是数据太庞大一直显示在导入,写完测评还没导完,我都已经下结论了The Old Reader导入数据很慢而且不可能导入成功,结果第二天The Old Reader给我发了封邮件告知GR的订阅数据导入成功了,不禁对The Old Reader多了一分好感。(然而我还是选择inoreader)
![]() |
●易访问性:打开有点慢,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网速比较卡的原因,以下测试全在挂V条件下进行。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免费版不支持全文搜索。
●订阅数量限制:免费版上限100,付费版实行阶梯数量限制,从500到15000。100订阅数量对于一般用户应该够用,对于重度用户而言,当然订阅数量无限制才好(虽然说超过500的订阅量会造成信息过载也是问题)。发现不少停止更新的feed无法导入(比如lovedark),终究有点遗憾。
●抓取能力: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列表模式已经加载到了2014年的文章,如果有时间等加载的话应该能抓取到更久远的文章。对于国内的一些已经停止更新的博客,抓取能力尚可,但还是比不上inoreader。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只在网站能顺畅访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更新速度:未测试。但是付费版有更快的更新速度。
●扩展性:支持传统渠道的分享:国外社交网络、邮件等。免费版似乎不支持直接保存到稍后读应用,付费版支持自动将星标内容保存至稍后读。
●是否收费:付费去广告、有更快的更新速度、支持全文搜索、支持自动将星标内容保存至pocket/Readability/instapaper,没有evernote还是稍显遗憾。阶梯收费制,最低和最高价格都能享受付费版权益,只是订阅数量有不同。月付3美元或年付25美元订阅上限500,月付99美元年付990美元上限是15000。
![]() |
![]() |
●阅读体验。很朴素,只有列表和全文视图两种模式,配色小清新,排版和字体都不错。英文文章阅读体验很好,中文文章字号略小,和图片排版在一起就稍显别扭。
2.4.4 Digg https://digg.com/
大厂出品,实际体验却并不尽人意。虽然可以订阅网站进行阅读,但功能上更偏重于“推荐阅读”:如果某篇文章被很多订阅者赞,这篇文章可能会出现在你的“Popular”。
●易访问性:打开有点慢,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网速比较卡的原因。
●支持订阅内容搜索:没有搜索功能。
●订阅数量限制:无限制。
●抓取能力:测试了七八个网站,无论网站挂了没似乎只能抓取到近20篇文章。
●穿墙阅读:可以订阅被墙的网站。
●更新速度:未测试。
●扩展性:只能分享到fb/Twitter。
●是否收费:免费。
●阅读体验:简洁清爽到性冷淡,不愧是大厂的设计风范。
然而,由于基础功能的缺失,我只能对digg表示遗憾。
2.4.5 其他
Commafeed https://www.commafeed.com/
一个开源项目,注册简单,导入GR数据很快,不到五分钟能全部导完。遗憾的是,对于已经失效的feed无法显示旧文章,只会显示has no unread items;不支持内容搜索,只能搜索标题;最关键的一点,更新速度太慢,对于sspai这样一天更新三四篇文章的网站,只能抓取到2015-10-11的文章(现在时间是2015-10-20)。基于这三点,下面不用写详细测评了。
feedspot http://www.feedspot.com/
免费版只能订阅一个网站,付费版(年费$23.88)无限订阅。从付费版的特性看来,并无什么吸引人的,注册后已弃。
还有一个看过国内博客推荐过的Feed Wrangler https://feedwrangler.net/,年费19美元,因为是付费的也就没有能尝试。
如果有完美主义强迫症需要找到一款最适合自己的RSS在线阅读器,请去这里一个个尝试。http://alternativeto.net/software/google-reader/?platform=online
2.5 RSS移动端阅读器的比较与选择
-
之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4 09:47:53
-
幸福的奶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1-08 16:50:21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28 15:18:48
-
白清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20 22:12:59
-
宇宙塑胶魔怪 转发了这篇日记
拖延症懒癌晚期患者终于从被窝里爬起来更新了,据说黑五inoreader年费会打折,有兴趣的同志们看看2.4小节的测评可以酌情考虑购买inoreader付费版(明天把2.5节移动端写完
2015-11-20 21:02:50 -
国家炼金术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9-14 22:47:08
-
宇宙塑胶魔怪 转发了这篇日记
接下来会写RSS在线阅读器的选择、移动版RSS阅读器的选择、ifttt+稍后读以及一些特殊玩法,最后写一下印象笔记(拖延症一旦发作不一定能在本周写完
2015-09-14 22: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