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别集札记
旧稿积尘,不若呈友朋一览。所读为朱学勤整理本,后附索引极有用。 一、札记 1.别集中,唐五代始有刊版,贯休《禅月集》最早,此前手抄,不好流传,故四库几无原本,只皎然《杼山集》有唐旧本、《曲江集》有宋旧本、《刘随州集》有南宋旧本、《韦苏州集》以宋塹翻雕……宋元后,刊版大行,别集积案盈箱,不能不有所取择,明人好删改、伪作,致各本异同,清人辑佚注疏,功莫大焉。 2.与子部相比,集部提要重评论、版本,写法上没有明确界限,常融在一处写。 3.别集五到十八为宋部分,版本流传后,书籍转多。前此古本全部录入,亦不过一至四类,十九到二十一为金元别集,无辽,二十二至二十五为明别集,二十六为清别集,一类而已,盖择取严,故量少,明清绝大部分入存目。存目一为元前,二至七为明,八至十二为清。 4.宋别集提要常引张端义《贵耳集》,如赵蕃《乾道稿》(2136)、章甫《自鸣集》、杨冠卿《客亭类稿》、翁卷《西岩集》、周文璞《方泉集》、李昂英《文溪存稿》。 5.戴复古《石屏集》、裘万顷《竹斋诗集》、赵师秀《清苑斋集》引赵与虤《娱书堂诗话》。明诗常引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清诗常引赵执信《谈龙录》。 6.袁燮《絜斋集》:宋孝宗乾道、绍熙之间,陆九渊以心学倡一世,袁燮与沈焕、舒璘、杨简同师事之,均号金溪高弟,犹程门之称游、杨、吕、谢也(游酢、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在程门,号“四先生”),四人又并称为“明州淳熙四先生”,为当时浙东四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焕著述久不传,舒璘有《舒文靖集》,杨简有 《慈湖遗书》。 7.陈傅良《止斋文集》师事薛季宣《浪语集》(2141页),薛反在后。永嘉学派,由周行已《浮沚集》(2085)开其源, 薛季宣导其流,陈傅良、叶适等递相祖述。陈振孙祖母为周行已第三女。周行已早年从伊川程子游(从元丰末年到元祐年间,和周行已同在太学读书者有: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煇,共九人。号称“永嘉九先生”),与曾巩、黄庭坚、晁说之、李之仪等人相倡和。 8.杨万里有《江湖集》等多集,方回评其一官一集,一集一变。清查慎行《敬业堂集》为总集,其各集随笔立名,数倍于杨万里。 9.韩元吉女婿吕祖谦,尹焞自称为门人,韩与朱子最善,与叶梦得、张浚、陆游、曾丰、陈亮皆有倡和。张栻为张浚子,官至荆湖北路安抚使,与朱子交最善,学出胡宏五峰,弟张杓裒故稿交朱子论定,朱子编为44卷。 10.李刘《四六标准》下说四六文较详,可参。 11.明史艺文志全录明一代之书。 12.提要常称宋书(宋志)荒谬,不足据,如《小畜集》《舒文靖集》 13.提要言宋人文章源流一在燕许,一在韩柳。《宋元宪集》下所说甚明。 14.书籍流传与刊版关系,是大文章。提要多次提及北宋遗集流传日少。 15.提要说宋四六,盛推汪藻、孙觌,常用来做比。 16.王质《雪山集》、林亦之《网山集》、楼钥《攻媿集》均提及删青词事。 17.陆游绍兴人,曾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游九言,建阳人,曾为古田尉。 18.陈著《本堂集》九十四卷(2181):“宋代著作获存于今者,自周必大、楼钥、朱子、陆游、杨万里外,卷帙浩博无如斯集” 19.释文珦《潜山集》:诗近900首,存永乐大典,“宋元以钱僧诗之工且富者,莫或过之矣” 20.宋明别集材料很多,可用文史互证考宋明政治史,高斯得《耻堂存稿》(2176)证宋末故事,汪元量《湖山类稿》乃宋末诗史(2189)。 21.宋人较推崇章泉、涧泉二先生(赵蕃、韩淲),见《梅岩文集》(2190)。 22.吴澄江西,许衡河南。为元南北学者之宗,衡主笃实以化人,所留文集《鲁斋遗书》八卷,吴主著作以立教,《吴文正集》一百卷,其孙当所编,过于求备。 23.元杨弘道《小亨集》(2212):元初杨诗最有名,今文学史不及。元好问、赵秉文皆极推许。 24.宋连文凤《百正集》(2194页):至元丙戌浦江吴渭邀谢翱、方凤等举“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入选者二百八 十卷,刊版者六十卷,以罗公福为第一名。据题下所注,“公福”即文凤之寓名也。王士禛《池北偶谈》则谓“月泉吟社”诗,清新尖刻,别自一家。元白珽《湛渊集》:月泉吟社第十八名唐楚友者,即珽之寓名,谢翱、方凤等亦评其格调甚高。仇远《金渊集》:仇远,白珽齐名号曰“仇白”,元后张翥、张羽以诗鸣者皆出仇远门,仇所唱和者,周密、赵孟頫、吾丘衍、方回等。 25.刘将孙《养吾斋集》下论宋遗民及宋文学史(2214);郭豫亨《梅花字字香》下论咏梅诗脉络详(2224);杨载《杨仲弘集》下论宋诗之变甚详(2228);元谢宗可《咏物诗》下论历代咏物诗(2246);陈樵《鹿皮子集》下论古今韵(2246)。 26.洪希文《续轩渠集》(2223)下论父子同集有黄庭坚父子、《石屏集》《玉井樵唱》等。 27.《铁崖古乐府》下论乐府(2259);明刘崧《槎翁诗集》下论明诗(2266);林鸿《鸣盛集》下论闽中十子(2274);王行《半轩集》下论“北郭十子”(2275)。 28.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太仓王世贞、历下李攀龙,李梦阳又称关西,另薛敬之称“关西夫子”,李东阳亦称李长沙。 29.八家之目权舆为朱右选《八先生文集》,《白云稿》下。 30.薛文清集下论理学家诗文(2293);《襄毅文集》(2295)李东阳《怀麓堂集》(2299)李梦阳《空同集》(2309)何景明《大复集》(2313)下论明文学演变;《康斋文集》在弟子《陈献章集》后,论明理学之分陈白沙、胡居仁二派,皆出自康斋(2300)。 31.宋明以来论理学家,有《击壤集》体,如《庄定山集》(2302)罗钦顺《整庵存稿》(2309)顾允成《小辨斋偶存》(2332)。 32.朱彝尊通人,目录有《曝书亭著录》,文学辑《明诗综》,诗文与王士禛并受推许,并为清一大词家,经学有《经义考》,子有《日下旧闻》,史学参与纂修《明史》。 33.李攀龙《沧溟集》下论前后七子(2324);《兖州山人四部稿》下论王世贞(2329);《震川文集》下论七子与归有光不同(2329);《少室山房类稿》 下论七子(2330);顾宪成《泾皋藏稿》下论东林(2332);冯从吾《冯少墟集》刘宗周《刘蕺山集》下论讲学利弊(2334);娄坚《学古绪言》下论 明末文风(2334);李流芳《檀园集》下提及谢三宾(2334);徐熥《幔亭诗集》下论闽中诗文(2335)。 34.提要黄宗羲《南雷文定》在存目八,谭元春《岳归堂集》等三别集在存目七,无全祖望集、钟惺集。 35.施闰章《学余堂文集》下以朱陆比施闰章、王士禛可参,虚实之分,可学不可学之别;吴琦《林惠堂集》下言吴琦、陈维崧诗文出处(2342);王士禛《精华录》 下言明清文学;汪琬《尧峰文抄》下论明清古文,其论势均力敌乃相排击,对人性观察深刻;朱彝尊《曝书亭集》下引赵执信《谈龙录》论朱彝尊、王士禛优劣 (2343);陈维崧《陈检讨四六》下论明诗、清四六(2346);查慎行《敬业堂集》下论查诗出宋诗及宋史优劣(2351);黄之隽《香屑集》下论集句 诗(2352)。 二、提要论江湖诗派 1.别集下论”江湖诗派“:张端义《贵耳集》、苏洄《泠然斋集》、周弼《端平诗隽》、许棐《梅屋集》、乐雷发《雪矶丛稿》、胡仲弓《苇航漫游稿》、薛嵎《云泉诗》、释道璨《柳塘外集》、卫宗武《秋声集》、董嗣杲《庐山集》、《真山民集》、连文凤《百正集》、王镃《月洞吟》、于石《紫岩诗选》、陈杰《自堂存稿》、元好问《遗山集》、元释英《白云集》、杨公远《野趣有声画》、黄庚《月屋漫稿》、刘诜《桂隐文集》、王奕《玉斗山人集》、释善住《谷响集》、任士林 《松乡文集》、仇民《金渊集》、元杨奐《还山遗稿》、曹伯启《曹文贞诗集》、元黄玠《弁山小隐吟录》、郭豫亨《梅花字字香》(论江湖诗人好借梅自重)、虞 集《道园学古录》(文章江湖一派矫语山林)、杨载《杨仲弘集》(下论宋诗之变甚详,2228)、洪焱祖《杏亭摘稿》、释大圭《梦观集》、《子渊诗集》、明殷奎《强斋集》 2.苏洄《泠然斋集》与辛弃疾、刘过、赵师秀、周文璞、姜夔等交游,江湖诗派中人(2170)。 3.一 般认为,江湖集诗风多样,很不一致。提要常将某人归于江湖诗派中,如周弼《端平诗隽》“其诗风格未高,不出宋末江湖一派”,许棐《梅屋集》“当诗教极弊之 时,沾染于江湖末派……流博颓荡,唱和相仍,终南宋之世,不出此派”,乐雷发《雪矶丛稿》“其诗旧列《江湖集》中,而风骨颇遒,调亦浏亮,实无偎杂粗俚之弊,视江湖一派迥殊”,似乎以江湖一派有固定诗风。 4.胡仲弓《苇航漫游稿》:南宋末年,诗格日下,“四灵”一派,摅晚唐清巧之思;“江湖”一派,多五季衰飒之气。 5.薛嵎《云泉诗》下论两宋诗风较详:一变而西昆,再变而元祐,三变而江西。江西一派,由北宋以逮南宋,其行最久,久而弊生。于是永嘉一派,以晚唐体矫之,而 “四灵”出焉。然“四灵”名为晚唐,其所宗实止姚合一家,所谓“武功体”者是也。其法以新切为宗,而写景细琐,边幅太狭,遂为宋末“江湖”之滥觞。 6.蔬笋气:释道璨《柳塘外集》“其诗边幅颇狭,未能脱蔬笋之气”;陈杰《自堂存稿》。刘熙载《艺概》。蔬笋大概宋人习语,不单指哪一派言。(周裕楷《中国禅宗与诗歌》、高慎涛皆有文章) 7.《真山民集》:或宋末江湖诸人皆不留意古体,山民亦染其风气。 8.连文凤《百正集》:与谢翱、方凤唱和。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 9.王镃《月洞吟》:盖宋末诗人有江湖一派,有晚唐一派,镃盖沿晚唐派者,故往往有佳句而乏高韵,亦绝无一篇做古体,然较之江湖末流寒酸纤琐,则固胜之矣。 10.陈杰《自堂存稿》:其诗虽源出江西,而风姿峭蒨,颇参以石湖、剑南格调,视宋末江湖一派气含蔬笋者戛然有殊。在黄茅白苇之中,不可不谓之翘楚。 11.任士林《松乡文集》:江湖一派以纤佻为雅隽 12.王奕《玉斗山人集》:其诗稍失之粗,然磊落有气,胜宋季江湖一派。 13.元黄玠《弁山小隐吟录》:其诗不为近体、视宋末江湖诸人惟从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 三、父子兄弟师徒交游 1.洪皓与洪迈、洪适父子。三苏(附苏辙孙苏籀)。洪朋、洪刍、洪炎兄弟。刘敞刘攽兄弟。谢逸谢薖兄弟。黄庶黄庭坚父子。陆佃陆游祖孙。曾肇曾协祖孙。吕本中为吕祖谦伯祖。 2.胡宏(五峰)胡寅兄弟,父胡安国(师事谢良佐上蔡,武夷学案)与秦桧交好,三子并拒入秦党,福建崇安人。 3.汪定辰为朱子从表叔,刘子翚为朱子师。朱松朱熹父子。 4.晁补之晁说之为从兄弟。晁公武(集失,只存《郡斋读书记》),晁公溯(有集)兄弟,晁氏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人人有集。 5.永嘉刘安上、刘安节兄弟。 6.赵师秀为宋太祖八世孙。 7.林光朝《艾轩集》、林亦之《网山集》、陈藻《乐轩集》三代师徒,皆闽人,另林希逸《庄子口义》、《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陈藻弟子,福清人。《竹溪鬳(音艳)斋十一稿续集》整理本未收,文渊阁四库全书收,整理本所收为《鬳斋续集》 8.袁文《瓮牖闲评》、袁燮《絜斋集》、袁甫《蒙斋集》祖孙三代,均出永乐大典。(2161页) 9.刘子翚《屏山集》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祖孙。 10.黄榦,闽县人,朱子女婿。 11.陈 耆卿《筼窗集》从学于叶适,叶适晚年极推许,陈弟子车若水《脚气集》,吴子良《吴氏诗话》(诗文评存目)《荆溪林下偶谈》(诗文评一)。舒岳祥(《阆风集》)少时为吴子良所重。元戴表元(奉化人)少从王应麟、舒岳祥游,为东南文人重镇,常与人写序,如《松雪斋集》、仇远《金渊集》(方凤亦序)、白珽《湛渊集》 12.苏洄《泠然斋集》与辛弃疾、刘过、赵师秀、周文璞、姜夔等交游,江湖诗派中人(2170)。 13.张侃《张氏拙轩集》与赵师秀、周文璞交游。 14.马廷鸾《碧梧玩芳集》马端临父子 15.刘辰翁、刘将孙《养吾斋集》父子 16.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耶律铸《双溪醉隐集》父子 17.刘基刘琏《自怡集》(长子)刘璟《易斋集》(次子)。 18.祝允明为徐有贞外孙。 19.顾宪成顾允成《小辨斋偶存》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