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文/藏风
所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夹起来以为是块肉,咬下去才发现是块姜。
——题记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这样所谓励志的言语洗脑着:我们的理想就是还没有实现的现实,而现实就是实现了的理想。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理想的实现,而今天的理想则是还未到来的明天的现实。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完全可以将理想变为现实!简而言之,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并不存在永远的差距。但我们周围却始终不乏吐槽现实的抱怨者和对现实心灰意冷的失意者,难道他们都没有努力吗?并不然。并非某小白领励志成为首富,艰苦奋斗几十年,银行卡里就会多出几百个亿。显而易见,是这些言语欺骗了他们,不然人人都已成了首富。
因此我认为,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必然存在差距的。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个体,我们没必要再用“只要埋头苦干,理想就终究会变成现实”这样看似励志,实则却具有欺骗性的言语来麻痹哄骗自己,而要敢于直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非谈空洞的大道理。本文就以目前的中国社会为例,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的理想可以概括为中国梦,因此我想谈谈中国梦与中国社会现状的差距。不管你是否深入解读过中国梦,只要你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你就必然知道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社会要是公平的。或者可以说,实现社会公平,其中包括生存公平和发展公平,是我们社会的理想。
首先谈谈生存公平。生存公平,即每个人都应有生存的权力。大部分公民可能并未享受到财富上的公平,但起码的生存公平肯定是有保障的。但我们将目光投向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曾听说过这样一些新闻:一乞丐仅因拒绝言行粗鲁者的嗟来之食,就被暴打致死。更有甚者,某男子在一女乞丐行乞时将其凌辱后打死。相比这些悲惨事件,更悲惨的是,我们大部分人对这种事件的主人公根本不报丝毫同情,社会执法机关本该主持公平,却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想尽早息事宁人。在他们看来,乞丐的生存权利完全可以无视,因为这个社会中根本不会有人关心这些脏兮兮的行乞者死活。另外,由于传统糟粕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比如城市失业女性生存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厂倒闭,企业改制,机构精简必然导致大量员工下岗,而这其中大部分却都是女性。已婚女性还有家庭的依靠,但单身女性失去经济来源后,必会陷入生存困境。她们只能出卖苦力换取微薄的报酬,一些无路可走的失业女性为求生存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她们虽然卑微地活着,但为了生存却受到了本不该有的唾弃。相比那些锦衣玉食却好吃懒做的人,对被生活所迫的她们,还有什么生存公平可言。这些小人物的悲哀不正就折射出了社会的理想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吗?而且显然是不可能做到使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相同的,那么这个差距也显然会永久存在的。
发展公平就更不用说了,显然是没有达到的。打个比方,一富二代与一出身平凡的大学生,以相同的成绩从相同的学校毕业,然后去应聘。很容易就能猜到,该富二代即使成绩并不优异,但凭借家庭的关系,肯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而那个出生平凡的大学生,则可能会到处碰壁,被那些关系户排挤,甚至最后撞得头破血流。这便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富二代、官二代们毕业后就可直接接手父辈的事业,而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却心仪的工作都无法找到,甚至面临失业。显然每个人的起点是不同的,拥有的发展机会也不同,从而导致了每个人以后的发展定然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不排除某些寒门学子凭借后天努力,飞黄腾达,衣锦还乡,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富二代、官二代这些特权者夺去原本属于他们的发展机会,却无能为力。从个人层面提升到社会层面,我国东西部发展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改革开放带动了东部沿海城市的腾飞,但对地处内陆的西部省份却没太大影响。尽管如今西部大开发等措施改善了西部人民的生活,但东西部之间在经济、教育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对社会这个层面而言,“天下大同”的局限性和空想性注定了这些差距是客观永久存在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社会能做的只能是借助各种政策缩小这个差距。
这便是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再民主的社会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公平。而且这个差距的存在可能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作家去印度访学,却惊奇发现印度的乞丐行乞时是面带微笑的。要知道在印度这个实行类似于我国封建制度的种姓制度的国家,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乞丐的社会地位明显很低,但他却面带微笑,显然是森严的制度让这个乞丐接受了自己身份卑微的宿命。在中国,平等观念已然深入人心,但现实的权力却出现极大分化,具体可以表现为:中国的乞丐行乞时就从未面带微笑。身处这样的社会,人人都觉得有“权力”与别人相比,但“现实”上又不能相比,天长地久,普遍的仇富心理就不可遏止地流行开来。所以,虽然中国努力想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带来了负面效果。它最大程度地发展了人心中的嫉妒情感,人们越平等,他们对平等的渴求就越难满足,从而出现了如今中国社会恨能人、恨富人的“两恨文化”。
时代变化,“现实”更迭,但“理想”也在与时俱进,两者间的差距并不是单纯靠时间就可以消除的。显然我们不能成为这种无视这个客观差距的完全理想主义者。在此我想说的一些与大众潮流不相同的声音,可以总结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距。首先我们得承认它,然后才能缩小它,而并非消除它。
文/藏风
所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夹起来以为是块肉,咬下去才发现是块姜。
——题记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这样所谓励志的言语洗脑着:我们的理想就是还没有实现的现实,而现实就是实现了的理想。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理想的实现,而今天的理想则是还未到来的明天的现实。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完全可以将理想变为现实!简而言之,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并不存在永远的差距。但我们周围却始终不乏吐槽现实的抱怨者和对现实心灰意冷的失意者,难道他们都没有努力吗?并不然。并非某小白领励志成为首富,艰苦奋斗几十年,银行卡里就会多出几百个亿。显而易见,是这些言语欺骗了他们,不然人人都已成了首富。
因此我认为,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必然存在差距的。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个体,我们没必要再用“只要埋头苦干,理想就终究会变成现实”这样看似励志,实则却具有欺骗性的言语来麻痹哄骗自己,而要敢于直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非谈空洞的大道理。本文就以目前的中国社会为例,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的理想可以概括为中国梦,因此我想谈谈中国梦与中国社会现状的差距。不管你是否深入解读过中国梦,只要你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你就必然知道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社会要是公平的。或者可以说,实现社会公平,其中包括生存公平和发展公平,是我们社会的理想。
首先谈谈生存公平。生存公平,即每个人都应有生存的权力。大部分公民可能并未享受到财富上的公平,但起码的生存公平肯定是有保障的。但我们将目光投向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曾听说过这样一些新闻:一乞丐仅因拒绝言行粗鲁者的嗟来之食,就被暴打致死。更有甚者,某男子在一女乞丐行乞时将其凌辱后打死。相比这些悲惨事件,更悲惨的是,我们大部分人对这种事件的主人公根本不报丝毫同情,社会执法机关本该主持公平,却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想尽早息事宁人。在他们看来,乞丐的生存权利完全可以无视,因为这个社会中根本不会有人关心这些脏兮兮的行乞者死活。另外,由于传统糟粕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比如城市失业女性生存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厂倒闭,企业改制,机构精简必然导致大量员工下岗,而这其中大部分却都是女性。已婚女性还有家庭的依靠,但单身女性失去经济来源后,必会陷入生存困境。她们只能出卖苦力换取微薄的报酬,一些无路可走的失业女性为求生存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她们虽然卑微地活着,但为了生存却受到了本不该有的唾弃。相比那些锦衣玉食却好吃懒做的人,对被生活所迫的她们,还有什么生存公平可言。这些小人物的悲哀不正就折射出了社会的理想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吗?而且显然是不可能做到使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相同的,那么这个差距也显然会永久存在的。
发展公平就更不用说了,显然是没有达到的。打个比方,一富二代与一出身平凡的大学生,以相同的成绩从相同的学校毕业,然后去应聘。很容易就能猜到,该富二代即使成绩并不优异,但凭借家庭的关系,肯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而那个出生平凡的大学生,则可能会到处碰壁,被那些关系户排挤,甚至最后撞得头破血流。这便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富二代、官二代们毕业后就可直接接手父辈的事业,而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却心仪的工作都无法找到,甚至面临失业。显然每个人的起点是不同的,拥有的发展机会也不同,从而导致了每个人以后的发展定然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不排除某些寒门学子凭借后天努力,飞黄腾达,衣锦还乡,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富二代、官二代这些特权者夺去原本属于他们的发展机会,却无能为力。从个人层面提升到社会层面,我国东西部发展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改革开放带动了东部沿海城市的腾飞,但对地处内陆的西部省份却没太大影响。尽管如今西部大开发等措施改善了西部人民的生活,但东西部之间在经济、教育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对社会这个层面而言,“天下大同”的局限性和空想性注定了这些差距是客观永久存在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社会能做的只能是借助各种政策缩小这个差距。
这便是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再民主的社会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公平。而且这个差距的存在可能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作家去印度访学,却惊奇发现印度的乞丐行乞时是面带微笑的。要知道在印度这个实行类似于我国封建制度的种姓制度的国家,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乞丐的社会地位明显很低,但他却面带微笑,显然是森严的制度让这个乞丐接受了自己身份卑微的宿命。在中国,平等观念已然深入人心,但现实的权力却出现极大分化,具体可以表现为:中国的乞丐行乞时就从未面带微笑。身处这样的社会,人人都觉得有“权力”与别人相比,但“现实”上又不能相比,天长地久,普遍的仇富心理就不可遏止地流行开来。所以,虽然中国努力想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带来了负面效果。它最大程度地发展了人心中的嫉妒情感,人们越平等,他们对平等的渴求就越难满足,从而出现了如今中国社会恨能人、恨富人的“两恨文化”。
时代变化,“现实”更迭,但“理想”也在与时俱进,两者间的差距并不是单纯靠时间就可以消除的。显然我们不能成为这种无视这个客观差距的完全理想主义者。在此我想说的一些与大众潮流不相同的声音,可以总结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距。首先我们得承认它,然后才能缩小它,而并非消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