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岁前一定要结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女人到了一定的适婚年龄,就应该找个好男人嫁了,然后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除此之外,女人应该要贤良淑德,男人则必须足够强大和有担当。于是到了适婚年龄的我,也就成了家里人最为担忧的问题,越来越不敢主动给家里人打电话,因为每次必问的两个问题:工作怎么样,涨工资了没?对象合适么,什么时候结婚?而现在,父母的问题往往只剩下后者。
每当睡不着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床头,聆听窗外细微的声音,任凭思绪在脑海里来回游荡,我是很认真地在思考我的人生,真的。可是越思考,我越觉得不应该这么早结婚,我还没有做好为人妻、为人母的准备,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确保我的孩子过得比大部分人更好一些,我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确保能把我的孩子教导成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格,我希望能够给TA更多的人生指导。还有就是夫妻间的感情,我想我还不能很好的掌控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父母最在乎的不是这些,他们只是觉得,你们两个差不多合得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就结婚吧,这样,我们就不再为你们操心了。且不论结婚之后父母还要为我们的孩子操心这一点,我就觉得婚姻不应该是这样的。“婚姻不是这样的,那是怎样的?”朋友A说“你说你这没准备好,那没准备好,你看人家那些相亲的闪婚的,不一样过得很好么,我看呀,就是你想得太多,其实结婚了也就那样,你自然而然也就拥有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能力。”真的是这样么?我不知道,也不敢轻易认同。
每当听到有人说:你看,那谁谁谁,都30多岁了,还没结婚,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剩女么?你说是不是她人品有问题啊?还是性取向不正常?或是有病?这个时候,我更多的是诧异,这都什么年代了,别说30岁不结婚,就算一辈子不结婚我也觉得很正常啊?为什么就因为人家三十几岁没结婚,就给人贴上“不正常”的标签?我实在无法理解。在我看来,女人和男人的关系,早已不是传统的索取与给予,依附与保护,而是相互的支持、给予与依赖,男人也是需要依赖和关怀的呀。而我 一直以来都觉得,一段感情或是婚姻,要么是精神上给予人安慰,要么是物质上给予人满足,总之,二者必有其一,这段感情才能维系下去,当然,最好的感情或是婚姻应该是既有物质基础,又有精神寄托吧。
最神奇的是,随着女性地位的日益凸显,女人身上的许多雄性特征也日渐显现,她们不再是只懂得软弱和依附的生物,而变成了雌雄同体的新型物种。职场中的女性领导越来越多,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足以让自己过得很滋润,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很多一个人也能很快乐的事,或者和自己的闺蜜一起,她们有了自己稳定的经济基础;现在的女性不再是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而是懂得走出去,她们会通过阅读或是旅行或是运动或是其他的一些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最主要的她们学会了一个人挑灯奋战加班冲业绩,也学会了一个人做饭洗衣刷马桶,换个灯泡,搬桶矿泉水,太正常了, 去得了高级餐厅也吃得了路边摊,扮得了女王也卖得起萌。你看,她们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非得要找一个男人。
当然,我并不是说,作为女人,就一定不需要男人了。我只是说,没必要因为周遭人的眼光和世俗的评判标准而让自己草率的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是应该活得更潇洒更自我一些,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量满足自我需求,让爱情变成锦上添花的东西。
大龄未婚女青年,可不一定都是“剩女”,当今社会,更多的是“胜女”,坚持为自己而活。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女人的区别,不过是有人为自己而活,有人不能。
愿身边的你们,到达适婚年龄却又未婚的姐妹们,都敢于爱我所爱, 想我所想,依然相信爱情,相信自己手握幸福的能力,最后找一个既能保证家庭生活又能给予你精神寄托的伴侣,幸福过一生~亲爱的们,晚安。
每当睡不着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床头,聆听窗外细微的声音,任凭思绪在脑海里来回游荡,我是很认真地在思考我的人生,真的。可是越思考,我越觉得不应该这么早结婚,我还没有做好为人妻、为人母的准备,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确保我的孩子过得比大部分人更好一些,我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确保能把我的孩子教导成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格,我希望能够给TA更多的人生指导。还有就是夫妻间的感情,我想我还不能很好的掌控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父母最在乎的不是这些,他们只是觉得,你们两个差不多合得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就结婚吧,这样,我们就不再为你们操心了。且不论结婚之后父母还要为我们的孩子操心这一点,我就觉得婚姻不应该是这样的。“婚姻不是这样的,那是怎样的?”朋友A说“你说你这没准备好,那没准备好,你看人家那些相亲的闪婚的,不一样过得很好么,我看呀,就是你想得太多,其实结婚了也就那样,你自然而然也就拥有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能力。”真的是这样么?我不知道,也不敢轻易认同。
每当听到有人说:你看,那谁谁谁,都30多岁了,还没结婚,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剩女么?你说是不是她人品有问题啊?还是性取向不正常?或是有病?这个时候,我更多的是诧异,这都什么年代了,别说30岁不结婚,就算一辈子不结婚我也觉得很正常啊?为什么就因为人家三十几岁没结婚,就给人贴上“不正常”的标签?我实在无法理解。在我看来,女人和男人的关系,早已不是传统的索取与给予,依附与保护,而是相互的支持、给予与依赖,男人也是需要依赖和关怀的呀。而我 一直以来都觉得,一段感情或是婚姻,要么是精神上给予人安慰,要么是物质上给予人满足,总之,二者必有其一,这段感情才能维系下去,当然,最好的感情或是婚姻应该是既有物质基础,又有精神寄托吧。
最神奇的是,随着女性地位的日益凸显,女人身上的许多雄性特征也日渐显现,她们不再是只懂得软弱和依附的生物,而变成了雌雄同体的新型物种。职场中的女性领导越来越多,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足以让自己过得很滋润,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很多一个人也能很快乐的事,或者和自己的闺蜜一起,她们有了自己稳定的经济基础;现在的女性不再是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而是懂得走出去,她们会通过阅读或是旅行或是运动或是其他的一些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最主要的她们学会了一个人挑灯奋战加班冲业绩,也学会了一个人做饭洗衣刷马桶,换个灯泡,搬桶矿泉水,太正常了, 去得了高级餐厅也吃得了路边摊,扮得了女王也卖得起萌。你看,她们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非得要找一个男人。
当然,我并不是说,作为女人,就一定不需要男人了。我只是说,没必要因为周遭人的眼光和世俗的评判标准而让自己草率的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是应该活得更潇洒更自我一些,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量满足自我需求,让爱情变成锦上添花的东西。
大龄未婚女青年,可不一定都是“剩女”,当今社会,更多的是“胜女”,坚持为自己而活。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女人的区别,不过是有人为自己而活,有人不能。
愿身边的你们,到达适婚年龄却又未婚的姐妹们,都敢于爱我所爱, 想我所想,依然相信爱情,相信自己手握幸福的能力,最后找一个既能保证家庭生活又能给予你精神寄托的伴侣,幸福过一生~亲爱的们,晚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