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政治架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笔记
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有句话说叫“汉承秦制”,意即汉朝不仅是天下取自于秦,其制度也是由秦沿袭而来。所以研究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从汉开始即可。
欲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先了解其来源。自秦统一天下,改分封制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后,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做是将“治家”推广到“治天下”,并稍作改良而已。
政治架构(关键词:三公九卿、六尚十三曹)
古代的贵族家中,有管家负责家中大小事宜,有门房、护院、教书先生等等,各负其责。那么当天子坐拥天下后,则家国一体,将家里的岗位推广开来,便成了政府。
一个家族,想要管理得当,需有一个大管家,其次要有足够的武力威慑。所以推广到国家,需有丞相和太尉,分管文武。然则管家的事要远多于太尉,因此需设一副职,即御史大夫(汉朝的潜规则规定,丞相需由御史大夫晋升而来),且御史大夫还负有监察的职责。此所谓三公。
常听“三公九卿”,那么九卿又是什么呢?
九卿分别为太常(主祭祀,管皇家的庙,兼管教育,古代祭祀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光禄勋(门房,进化为管皇帝身边的侍从)、卫尉(皇宫的卫兵首领)、太仆(皇帝的车夫,进化为管军事武装)、廷尉(皇帝出宫的执法力量,进化为管司法)、大鸿胪(传达官,进化为管外交)、宗正(管皇帝家务)、大司农(管政府经济)、少府(管皇室经济)。
可以看出,九卿其实就是家族私职推广到国家层面的各个方面,而丞相乃是大管家,理所当然的统领九卿。
基本的中央架构搭起来之后,还有一些细节。皇帝自家主上升而来,原来服侍在身边的人也有了名字,六尚中的五尚(尚衣、食、冠、席、浴)管伺候皇帝的穿着饮食起居,而尚书则负责文书,类似工作秘书,本来也不过是私官,没什么权力,但是后来演变的权柄极大。而大管家丞相呢,也要有人协助啊,所以下设十三曹,相当于各部委,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综上所述 ,六尚、十三曹分别是皇帝和丞相的私人下属。
那么在中央,即为皇帝和三公九卿,地方上呢?全国一百多个郡,每郡十到二十个县。其长官为太守和县令。而郡的长官即太守,其地位与九卿平等,可互调。
中央与地方安排好了,中央如何监管地方呢?每郡每年需上报计簿,为避免弄虚作假,中央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区,每个区派一小官,名曰刺史,为国监察。其上司为御史丞,再上为御史大夫。此乃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责之一。
欲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先了解其来源。自秦统一天下,改分封制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后,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做是将“治家”推广到“治天下”,并稍作改良而已。
政治架构(关键词:三公九卿、六尚十三曹)
古代的贵族家中,有管家负责家中大小事宜,有门房、护院、教书先生等等,各负其责。那么当天子坐拥天下后,则家国一体,将家里的岗位推广开来,便成了政府。
一个家族,想要管理得当,需有一个大管家,其次要有足够的武力威慑。所以推广到国家,需有丞相和太尉,分管文武。然则管家的事要远多于太尉,因此需设一副职,即御史大夫(汉朝的潜规则规定,丞相需由御史大夫晋升而来),且御史大夫还负有监察的职责。此所谓三公。
常听“三公九卿”,那么九卿又是什么呢?
九卿分别为太常(主祭祀,管皇家的庙,兼管教育,古代祭祀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光禄勋(门房,进化为管皇帝身边的侍从)、卫尉(皇宫的卫兵首领)、太仆(皇帝的车夫,进化为管军事武装)、廷尉(皇帝出宫的执法力量,进化为管司法)、大鸿胪(传达官,进化为管外交)、宗正(管皇帝家务)、大司农(管政府经济)、少府(管皇室经济)。
可以看出,九卿其实就是家族私职推广到国家层面的各个方面,而丞相乃是大管家,理所当然的统领九卿。
基本的中央架构搭起来之后,还有一些细节。皇帝自家主上升而来,原来服侍在身边的人也有了名字,六尚中的五尚(尚衣、食、冠、席、浴)管伺候皇帝的穿着饮食起居,而尚书则负责文书,类似工作秘书,本来也不过是私官,没什么权力,但是后来演变的权柄极大。而大管家丞相呢,也要有人协助啊,所以下设十三曹,相当于各部委,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综上所述 ,六尚、十三曹分别是皇帝和丞相的私人下属。
那么在中央,即为皇帝和三公九卿,地方上呢?全国一百多个郡,每郡十到二十个县。其长官为太守和县令。而郡的长官即太守,其地位与九卿平等,可互调。
中央与地方安排好了,中央如何监管地方呢?每郡每年需上报计簿,为避免弄虚作假,中央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区,每个区派一小官,名曰刺史,为国监察。其上司为御史丞,再上为御史大夫。此乃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