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15
痛苦的选课告一段落。今天是第一天在这里上课。虽然已经是大三的人了,可是心里面忐忑得更新生一样。
第一堂课的教室类似于一个办公室,中间一个圆桌,加上我只有六位学生。除了一个本地的博士,其他都是来这边进修的大陆高校老师,这是一门博士班的课,可能是当时看到一门与原来学校相似的通识课,可以转学分,太兴奋就匆匆选上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教务处就让我选了。这个暑假认识了很多人,被很多“大人”误认为是“大人”,现在能和大人一起学习,也挺好玩的。就假装自己是少年班出来的神童吧……
两岸的人碰到一起不免谈起六十多年前的分离。教授真是太客气,送我们一人一枚四九年台湾第一套一元硬币和一张1956年的十元纸币。十元,十全十美,寓意完整吧。市侩的我在课上上网查了一下硬币的价格......老师侬宁真是太客气,礼重情义也重。
下午上宗教课时候,老师说起大陆的宗教与政治局面,试探性问另一个陆生:大陆的高校有没有宗教课程。那个学生说没有,学校对宗教还是很“保守”的。
我觉得他说的是错的。只能说,他们学校没有。原来在汕大选课时看到过,有许多关于基督教的通识课,其中还有关于基督教在潮汕地区的本土化课程,佛教的话有一门《红楼梦》与佛教文化智慧的课程(虽然老师主要讲《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两本书)。于是提出来了,举手:“老师,我们学校有啊……”
大陆的知识分子甚至官员怎么会没有宗教信仰呢?
中考考前,老师会带着每个人的学生证去某一个寺庙拜佛求神。
学校的设计也要讲风水。大学的新校门修好了,确从来只留一道小小的缝,只容一个身材正常的人侧身穿过。于是有:“过的了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过不了汕大新校门”的调侃。原先学校某个公众号发过为什么不正式启用新校门的原因。据说李嘉诚来校时候,给身边的人写了一个“活”字,门加活,不就是“阔”吗?也许他不喜欢大气的新校门。也许这个换了地方新大门让学校的风水不好吧。不多久这篇调侃性的文章就被删除了。我们学生进出,要么从小小的侧门和机动车一起走,要么就屏气穿过开得小小的正门。
以及,在古刹抢头香的,多少是老百姓呢?
只是宗教变味太多而已。比如我们学生最常见的就是“临时抱佛脚”了吧。
下课去洗手间,老师问我是哪个大学的。她说,她的父母就是来自汕头。
来自同一个地方总让陌生人多一份亲近。在高中读书,与住在同一个镇里的人更谈得来,因为他们大多通校,晚自习下课能与他们一起回家。在大学里,与说同一种方言的人更谈得来,因为在一起可以用大多数人听不懂的话让情绪更好的发泄。在更远的地方,即便关系稀疏,但只要能找到一点点相连,就会有一时的亲切。
这边教室好好看,不同系的专业课教室都有特别的布置。像我们英语的,是挂满了星条旗的,连桌椅都是欧美风格的。观光系会放火车飞机电话亭和各国标志旅游景点的模型,中文系就布置得古色古香的。一进教室上课,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日文系教室
学校里人声鼎沸的食堂。有卖热狗汉堡饮料的,也有一个小小的自助餐厅。下课后,教室附近会有人来卖盒饭。看到挺多人都随便找个地方端着盒饭吃的。吃便当,挺凄凉,不能加饭。平时蔬菜都是装饰物,今天吃了所有的菜。上课都要走山路,消耗大,胃口好,今天跟一个东北汉子抱怨便当的饭不够吃。他觉得还行……我觉得我们的友谊没开始就要结束了……
第一堂课的教室类似于一个办公室,中间一个圆桌,加上我只有六位学生。除了一个本地的博士,其他都是来这边进修的大陆高校老师,这是一门博士班的课,可能是当时看到一门与原来学校相似的通识课,可以转学分,太兴奋就匆匆选上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教务处就让我选了。这个暑假认识了很多人,被很多“大人”误认为是“大人”,现在能和大人一起学习,也挺好玩的。就假装自己是少年班出来的神童吧……
两岸的人碰到一起不免谈起六十多年前的分离。教授真是太客气,送我们一人一枚四九年台湾第一套一元硬币和一张1956年的十元纸币。十元,十全十美,寓意完整吧。市侩的我在课上上网查了一下硬币的价格......老师侬宁真是太客气,礼重情义也重。
下午上宗教课时候,老师说起大陆的宗教与政治局面,试探性问另一个陆生:大陆的高校有没有宗教课程。那个学生说没有,学校对宗教还是很“保守”的。
我觉得他说的是错的。只能说,他们学校没有。原来在汕大选课时看到过,有许多关于基督教的通识课,其中还有关于基督教在潮汕地区的本土化课程,佛教的话有一门《红楼梦》与佛教文化智慧的课程(虽然老师主要讲《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两本书)。于是提出来了,举手:“老师,我们学校有啊……”
大陆的知识分子甚至官员怎么会没有宗教信仰呢?
中考考前,老师会带着每个人的学生证去某一个寺庙拜佛求神。
学校的设计也要讲风水。大学的新校门修好了,确从来只留一道小小的缝,只容一个身材正常的人侧身穿过。于是有:“过的了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过不了汕大新校门”的调侃。原先学校某个公众号发过为什么不正式启用新校门的原因。据说李嘉诚来校时候,给身边的人写了一个“活”字,门加活,不就是“阔”吗?也许他不喜欢大气的新校门。也许这个换了地方新大门让学校的风水不好吧。不多久这篇调侃性的文章就被删除了。我们学生进出,要么从小小的侧门和机动车一起走,要么就屏气穿过开得小小的正门。
以及,在古刹抢头香的,多少是老百姓呢?
只是宗教变味太多而已。比如我们学生最常见的就是“临时抱佛脚”了吧。
下课去洗手间,老师问我是哪个大学的。她说,她的父母就是来自汕头。
来自同一个地方总让陌生人多一份亲近。在高中读书,与住在同一个镇里的人更谈得来,因为他们大多通校,晚自习下课能与他们一起回家。在大学里,与说同一种方言的人更谈得来,因为在一起可以用大多数人听不懂的话让情绪更好的发泄。在更远的地方,即便关系稀疏,但只要能找到一点点相连,就会有一时的亲切。
这边教室好好看,不同系的专业课教室都有特别的布置。像我们英语的,是挂满了星条旗的,连桌椅都是欧美风格的。观光系会放火车飞机电话亭和各国标志旅游景点的模型,中文系就布置得古色古香的。一进教室上课,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
日文系教室
学校里人声鼎沸的食堂。有卖热狗汉堡饮料的,也有一个小小的自助餐厅。下课后,教室附近会有人来卖盒饭。看到挺多人都随便找个地方端着盒饭吃的。吃便当,挺凄凉,不能加饭。平时蔬菜都是装饰物,今天吃了所有的菜。上课都要走山路,消耗大,胃口好,今天跟一个东北汉子抱怨便当的饭不够吃。他觉得还行……我觉得我们的友谊没开始就要结束了……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