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
查看话题 >番茄钟不应是机械的倒计时
![]() |
先来怀念一番,还记得Kyle在2年半前开始接触番茄工作法,当时还是一名时间管理小白,感觉发现了一个大宝藏。硬是按照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来执行,坚持了很久,每天都在努力多啃几个番茄,晚上打卡的时候成就感满满的。
当时的app还没有现在发达,用的是最简单的计时器,每天在印象笔记上登记,现在想起来,方法有点笨,但是的确给我这两年来的成长打下了一些基础吧。
今天,Kyle谈谈对番茄钟的一些反思。
![]() |
【一、番茄钟的适用范围】
用错地方会弄巧成拙
《番茄工作法》作者Francesco Cirillo说,番茄钟=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不容质疑。
造成的直接效果是,进行每个番茄钟的时候,我都会非常焦虑,一走神就担心时间又过去了多久,输出的效果很不好。
其次,番茄钟只适用于一个人,处于一个独立的空间的情况。一旦出现外部的干扰,例如有个人找你聊聊天,去个厕所啥的,计划就很容易打乱了,打乱后对会非常不爽,直接影响后面的计划。
在职场中,特别是职场新人们,他们的时间可以说都不是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破事都会打破他们的整块时间,时间是碎片化,番茄钟似乎是一种奢望。
我们要习得的是快进快出的适应能力,随时根据客观条件改变而灵活应对。
具体来讲,就是假设工作生活中,大块时间就不存在了,我们会怎么做?
建议将原来的任务更加细分化,例如Kyle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就是每天上下班通程,加上中午吃饭休息的间隔,晚上睡觉前等时间组合起来。同样的方法还能应用来听podcast节目,背单词,看ted或者其他主题的课程等等。这些时间即使中断了,Kyle在下次的时间里也能很快的适应回来。这就是所谓的快进快出。
【二、番茄钟不应是机械的倒计时】
要照顾精力的损耗
我们在规划任务时,番茄钟的单位不应是固定的时间,而是精力。
例如,我们早上8点-10点精神最好的时候,我们专注力会比较高,能坚持40分钟的专注时间,恢复10分钟,又可以继续保持专注状态,那我们就按照这个节奏走。
但是到了下午,精神变差时,我们可能只能专注15分钟,还要15分钟恢复,肯定不能像上午一样勉强自己专注40分钟。
这样看来,25+5的搭配显得有点死板。
番茄钟表明的其实是对待时间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以维持精力的平衡为基础的。
具体做法就是,放开计时器,用心去感受自己的精力状态,精力状态好时,可以提高专注时间,一旦留意到精力有加速下降的趋势,就去休息。精力状态差时,可以停下学习任务或工作,出去走走,洗个脸,打个盹,恢复精力后再继续干。
【三、小心!精力也能负资产】
查看自己的精力账户
我们都会对自己钱包里有多少钱心里有数吧?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这也是一些简单的计算。
精力其实也一样,由于自我认知偏差,我们总觉得自己比想象中牛逼。
因此,在设定计划时,明明只能做到6分,很多人在做之前都以为自己能做到9分。结果为了兑现承诺,弄到自己精疲力尽。
Kyle建议大家先清零自己对过去的认识。重新从一天一件事做好。每天把最好的精力(通常是早上8-10点)用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上,完成后再根据重要性往后挪,一件件执行。
我们无法完成所有的任务,我们能保证自己的效能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慢慢的,我们学会了估算自己每天大概有多少精力,能做几件事情,也懂得了取舍,我们时间精力的单位价值会大大提高哦。
当下这一刻,比过去一年更有价值,因为,此刻唯一。
----------------------------------------------------------------------------------------------------------------------------------
如果你喜欢此文,并希望转载或交流,可以联系本人,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517279331/
大家好,我是Kyle ,微信是wechooser(选择自己),不定期输送一些正能量,形式不限,目的是在平凡走向卓越的道路上,陪你一起选择做最好的自己,欢迎大家关注哦。
![]() |
扫码关注么么哒,每天会在上面首发新文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