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灵白发前遇到的女孩
“我们彼此相触,以什么,用翅膀。”“你是我心灵白发前的一个女孩子。”《三诗人书简》里,三位伟大的诗人,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用诗性的语言,描述了他们三人间深挚的情爱与对诗歌艺术的理解。这种爱,有别于世俗的情爱,它“只活在语言中”,是“无手之抚,无唇之吻”。
在读书伊始与合上书页后,我对这样一种情爱都无法理解。因为对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的情感史,我都略有所知。里尔克被许多人热烈地爱过,也爱过许多人。而帕斯捷尔纳克有过自己的缪斯伊文斯卡娅。伊文斯卡娅是《日瓦戈医生》催生者,为帕斯捷尔纳克流产过两次,为他坐过两次牢。克格勃头子谢列平在1959年2月20日《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调查材料致苏共中央的报告》中,这样阐释伊文斯卡娅的被捕:“帕斯捷尔纳克的情妇伊文斯卡娅(翻译家)是一个出身贵族、道德堕落的女人,1949年因表现为反苏情绪且又与一伙诈骗犯相勾结而被逮捕。”从记录中可以知道,所谓的反苏和与诈骗犯相勾结指的就是伊文斯卡娅作为助手与情人,协助帕斯捷尔纳克完成《日瓦戈医生》的写作。在浏览资料时,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两个细节:审讯员对她连轴审讯,让耀眼的灯通宵对着她眼睛,不让她睡觉,一直折磨她三天三夜,逼她交待帕斯捷尔纳克的反苏言行。她坚决拒绝将帕斯捷尔纳克牵涉进一桩无中生有的间谍活动中。气急败坏的审讯员把她关进监狱停尸间,暗示帕斯捷尔纳克已死,她何苦替死人顶罪。伊文斯卡娅根本不相信狱方的谎言,当她一一揭开几十具盖着尸体的白布之后,没有找到帕斯捷尔纳克。一个女子,在停尸间里寻找自己的爱人,需要怀抱怎样的热爱、坚忍与勇气。另一个细节是:尽管帕斯捷尔纳克无法离开伊文斯卡娅,但最终也没能与她结为夫妻。帕斯捷尔纳克最后的日子,他的妻子由于嫉妒,没有让伊文斯卡娅看望他,她只能日日在爱人的房子周围守望,连最后一面也没能看到。出殡的那天,伊文斯卡娅没能获准参加,而是远远地目送他离去,归于尘土。帕斯捷尔纳克死后,当局并没有停止对伊文斯卡娅的迫害,伊文斯卡娅又一次入狱。
有了这些藏在心里,当我看到帕斯捷尔纳克向茨维塔耶娃热烈地表达时,是无法接受的,因为我的内心里,怀抱着对伊文斯卡娅的深切的同情。但转念一想,心里又有些释然。因为三诗人书简里,写信的时间是1926年,1941年茨维塔耶娃自缢身亡。而1946年,帕斯捷尔纳克才与伊文斯卡娅相遇。
三人的通信源于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写信向里尔克介绍自己的儿子。他说帕斯捷尔纳克极为推崇里尔克,是最早向俄罗斯介绍里尔克诗歌的人。里尔克给予了回应,而帕斯捷尔纳克出于对茨维塔耶娃的热爱,把里尔克介绍给了茨维塔耶娃。没想到,却点燃了茨维塔耶娃对里尔克的激情与向往。对此,帕斯捷尔纳克只好沉默,他不再给里尔克写信,却与茨维塔耶娃保持了十多年的书信往来。事实上,茨维塔耶娃与里尔克的书信也仅维持了一年,当时里尔克患有严重的白血病,病势日益沉重,“像折断的树枝”。最后的日子,里尔克连信也无法写了,无法收到来信的茨维塔耶娃再给里尔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莱纳,我在这里。你还爱我吗?”当她这样呼唤他时,里尔克的死讯很快传来。而帕斯捷尔纳克虽然没有再给里尔克写信,却在日后完成了献给里尔克的自传《安全保护证》。他们之间的情爱,没有肌肤之亲,有的只是对彼此的推崇、倾慕,是博爱,大爱,是遥远的,非实在的爱。正如茨维塔耶娃说的:“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
这样的情爱、这样的温暖的唱和对于三个孤独的灵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滋养。当时,帕斯捷尔纳克独自留在国内,家人已全部离境。而作协正在孤立他。茨维塔耶娃流亡海外,为侨民所不容。离开莎乐美的里尔克,在经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心里的悲苦与病魔的缠扰使他明白来日无多。对里尔克来说,茨维塔耶娃是生命里最后的阳光。她带给他兴奋,也使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有了一些暖色。
毫无疑问,这是三个伟大的灵魂。帕斯捷尔纳克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代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难再想出一位在天赋、活力、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道德勇气和坚定不移方面可与之相比的人。茨维塔耶娃“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她一生不写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且以此自豪,表现出了一个杰出作家所应有的品味和基本素质。她以爱情为主旋律,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书写,表现出俄罗斯传统女性特有的诗意和柔情。她本身就是一部绝妙的诗歌。而里尔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为了读懂三位诗人,我把以赛亚•柏林写的《苏联的心灵》相关章节重读一遍,然后把《杜伊诺哀歌》从书架上取下来,紧紧地抱在胸前。我用我的心,拥抱了里尔克,拥抱了三颗伟大的灵魂。
在读书伊始与合上书页后,我对这样一种情爱都无法理解。因为对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的情感史,我都略有所知。里尔克被许多人热烈地爱过,也爱过许多人。而帕斯捷尔纳克有过自己的缪斯伊文斯卡娅。伊文斯卡娅是《日瓦戈医生》催生者,为帕斯捷尔纳克流产过两次,为他坐过两次牢。克格勃头子谢列平在1959年2月20日《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调查材料致苏共中央的报告》中,这样阐释伊文斯卡娅的被捕:“帕斯捷尔纳克的情妇伊文斯卡娅(翻译家)是一个出身贵族、道德堕落的女人,1949年因表现为反苏情绪且又与一伙诈骗犯相勾结而被逮捕。”从记录中可以知道,所谓的反苏和与诈骗犯相勾结指的就是伊文斯卡娅作为助手与情人,协助帕斯捷尔纳克完成《日瓦戈医生》的写作。在浏览资料时,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两个细节:审讯员对她连轴审讯,让耀眼的灯通宵对着她眼睛,不让她睡觉,一直折磨她三天三夜,逼她交待帕斯捷尔纳克的反苏言行。她坚决拒绝将帕斯捷尔纳克牵涉进一桩无中生有的间谍活动中。气急败坏的审讯员把她关进监狱停尸间,暗示帕斯捷尔纳克已死,她何苦替死人顶罪。伊文斯卡娅根本不相信狱方的谎言,当她一一揭开几十具盖着尸体的白布之后,没有找到帕斯捷尔纳克。一个女子,在停尸间里寻找自己的爱人,需要怀抱怎样的热爱、坚忍与勇气。另一个细节是:尽管帕斯捷尔纳克无法离开伊文斯卡娅,但最终也没能与她结为夫妻。帕斯捷尔纳克最后的日子,他的妻子由于嫉妒,没有让伊文斯卡娅看望他,她只能日日在爱人的房子周围守望,连最后一面也没能看到。出殡的那天,伊文斯卡娅没能获准参加,而是远远地目送他离去,归于尘土。帕斯捷尔纳克死后,当局并没有停止对伊文斯卡娅的迫害,伊文斯卡娅又一次入狱。
有了这些藏在心里,当我看到帕斯捷尔纳克向茨维塔耶娃热烈地表达时,是无法接受的,因为我的内心里,怀抱着对伊文斯卡娅的深切的同情。但转念一想,心里又有些释然。因为三诗人书简里,写信的时间是1926年,1941年茨维塔耶娃自缢身亡。而1946年,帕斯捷尔纳克才与伊文斯卡娅相遇。
三人的通信源于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写信向里尔克介绍自己的儿子。他说帕斯捷尔纳克极为推崇里尔克,是最早向俄罗斯介绍里尔克诗歌的人。里尔克给予了回应,而帕斯捷尔纳克出于对茨维塔耶娃的热爱,把里尔克介绍给了茨维塔耶娃。没想到,却点燃了茨维塔耶娃对里尔克的激情与向往。对此,帕斯捷尔纳克只好沉默,他不再给里尔克写信,却与茨维塔耶娃保持了十多年的书信往来。事实上,茨维塔耶娃与里尔克的书信也仅维持了一年,当时里尔克患有严重的白血病,病势日益沉重,“像折断的树枝”。最后的日子,里尔克连信也无法写了,无法收到来信的茨维塔耶娃再给里尔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莱纳,我在这里。你还爱我吗?”当她这样呼唤他时,里尔克的死讯很快传来。而帕斯捷尔纳克虽然没有再给里尔克写信,却在日后完成了献给里尔克的自传《安全保护证》。他们之间的情爱,没有肌肤之亲,有的只是对彼此的推崇、倾慕,是博爱,大爱,是遥远的,非实在的爱。正如茨维塔耶娃说的:“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
这样的情爱、这样的温暖的唱和对于三个孤独的灵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滋养。当时,帕斯捷尔纳克独自留在国内,家人已全部离境。而作协正在孤立他。茨维塔耶娃流亡海外,为侨民所不容。离开莎乐美的里尔克,在经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心里的悲苦与病魔的缠扰使他明白来日无多。对里尔克来说,茨维塔耶娃是生命里最后的阳光。她带给他兴奋,也使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有了一些暖色。
毫无疑问,这是三个伟大的灵魂。帕斯捷尔纳克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代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难再想出一位在天赋、活力、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道德勇气和坚定不移方面可与之相比的人。茨维塔耶娃“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她一生不写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且以此自豪,表现出了一个杰出作家所应有的品味和基本素质。她以爱情为主旋律,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书写,表现出俄罗斯传统女性特有的诗意和柔情。她本身就是一部绝妙的诗歌。而里尔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为了读懂三位诗人,我把以赛亚•柏林写的《苏联的心灵》相关章节重读一遍,然后把《杜伊诺哀歌》从书架上取下来,紧紧地抱在胸前。我用我的心,拥抱了里尔克,拥抱了三颗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