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 | 刘家琨 + 韩东
呦呦鹿鸣
韩东
在鹿野苑,倒流的时间不仅使一切变新,而且变形,以至于面目全非。
壹
这件事无解。妻子生了一个残疾的孩子,没有手,在该有手的地方只有两个小肉球。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我也很难过。看见孩子的一瞬间,我的第三只眼仿佛开启了,看见了未来生活的全部艰辛和不堪忍受。
检查下来,我们夫妻都没有问题,不是遗传原因造成的。据医生推测,可能是怀孕期间卵子受到了辐射。妻子想起来,怀孕三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室曾经搞过装修。六个月的时候,单位组织旅游,来回都是乘坐飞机。也许是安检惹的祸。
我们把小宝贝抱回家。邻居张老太现身说法,说十几年前她儿媳也生过一个“这东西”。出院那天,张 老太让儿子、媳妇走前面,她跟在后面。来了一辆公交车,儿子、媳妇上去了。就在那站牌底下,张老太用小被子把那孩子活活捂死了。
“可惜我不是你妈。”张老太说,又指了指妻子,“她也不是我儿媳。”
说这些的时候,她坐在一辆轮椅上。张老太瘫痪已经有些年头了,显然是在那件事以后。我心里想,这真是报应呀!
院子里的杜大爷的表侄女在福利院上班。老头儿说,“千万不要送福利院,人家不收,每年大门口都有不少小娃被活活饿死,哭死也没有用⋯⋯要送就送派出所,派出所转去的,福利院没有不收的!”
这个老不死的!
敢情我们的小宝贝除了用小被子捂死和送福利院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这天,老金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约我去一家酒吧面谈。 说起来,妻子生了这样的孩子和此人不无关系。老金是我的大学同学,在校期间就开始研究周易,后来据说又遇见高人,因此在算卦、望气方面都很灵验。至少在我们的小宝贝出生以前是非常灵的。甚至我和妻子恋爱以至结婚都是老金算出来的。当时他说,“只管全情投入,必终成眷属。”
妻子怀上了,我自然也请老金算了一卦。他只说了四个字,“好事多磨”。因此有关胎儿发育状况的检查 我们一项也没做。既然老金说了是好事,那还会有问题吗?
在这家灯光昏暗的酒吧里,老金仍不肯改口。“我是说了好事多磨,你只记得‘好事’,忘了‘多磨’了。”
“事到如今,怎么个磨法?”
“我找你来,不是向你道歉的,”老金说,“而是给你们指一条明路,去野鹿苑吧!”
“那是什么地方?” “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所在。” “你让我们去印度?”
“呵呵,就算你们去了印度,那野鹿苑也只有遗址了。”
“那你他妈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有点生气了。
老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开个玩笑而已,少安勿躁。”他说。“一个是野鹿苑,一个是鹿野苑,名字略有不同。此鹿野苑是一家石刻博物馆,在成都,不在印度。旁边设有鹿苑会所,也就是一家宾馆,可以住宿。你们一家三口速去慢回,问题便可自行解决。”
再追问下去老金就不说话了,自顾自地喝着杯子里的啤酒。
贰
说实话,对此行我毫无信心,但却有足够的动力。这动力就是驳倒老金,他的自以为是让我愤怒。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因为绝望近乎瘫痪,只有愤怒能让我行动起来。“自行解决”我自然是不敢奢望的,我要做的不过是证明“自行解决”是不可能的罢了。当然了,即使我达到了目的,也没有意义。
我是自由职业,靠写作为生,只要一台手提电脑到哪都可以工作(虽说目前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妻子尚在产假中,于是我们说走就走。大约四个小时后已经飞抵成都双流机场了。打车前往鹿野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那地方看不出任何的特别,只是比较幽静。杂木丛中映现出几栋古怪的房子,一片河滩地卵石累累,像恐龙蛋似的。
我们在鹿苑会所登记入住,宾馆里客人寥寥无几。看来不是旅游旺季,或者这儿并非旅游热点。
在客房里照例冲了一把澡,换了内衣外裤。妻子也一样,洗澡换衣服,同时洗了小宝贝,给他换上尿布片。之后,一家三口便正式在鹿野苑出现,登场亮相。
别说,我马上就喜欢上了这地方。砖铺的地面干净如井台,砖缝里冒出的些许杂草也不惹人讨厌。宾馆也并非高楼大厦,二层小楼有好几栋。外墙由灰色的砖头砌成,平顶。有点儿像碉堡,又有点儿像别墅,给人以低调的奢侈和内敛的安全之感。
住下后,我们每天去餐厅吃饭,妻子按时给孩子喂奶。小宝贝的生命力本来就弱,到这儿以后更加安静了,很少哭闹。我甚至都有心情打开电脑写点东西了。写东西的时候,我在宾馆一楼的大堂里。那儿有竹椅和古色古香的圆几。要一杯热茶,饿了就让服务员 下一碗红油汪汪的面加餐。大堂里除了我几乎没有别人。
此时妻子正带着小宝贝在客房里,大概在睡觉吧?或者正看着窗外和我眼前一样的慈竹林、麻柳树以及隔壁博物馆灰白四方的房舍发愣。
由于过分安静,这光景不免有些奇异,就像时间本身渗入了身体。我想到了一个词 :时光浴。仿佛我们沉浸于纯粹的时光中,有点儿懒洋洋了。
我一直在想老金让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因此第一个答案就是 :平静。
的确,几天下来我们变得非常平静,甚至平和了。周围再没有老头、老太的议论唠叨,没有人建议我们用小被子把小宝贝捂死,或者送到福利院去。双方的父母家人也不来电话关心安慰了(我手机的充电器忘带了,这样也好)。妻子对产假结束面对同事深感畏惧,如今这件事也被无限拖延了。
甚至我俩也不再争吵,探究生出这样的孩子究竟是谁的原因。在此幽静清净的所在,我们的嗓门不由地放得很轻很轻,充满了少有的温柔爱意。交谈极其简单,无非是—
“小宝贝睡了吗?”
“睡了,刚吃了奶。”
“换尿不湿了吗?”
“没换,这孩子尿不多。”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宾馆服务员对小宝贝的态度,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这孩子有什么不正常。
“啊,他多可爱啊!”每当妻子抱着小宝贝出现,都会有人这么说。
有的还走上前来,摸摸孩子的脸蛋,捏捏他的小脚丫。
“真乖,不哭也不闹。”
说着便去拉那两个小肉球,就像那是一双真正的精雕细刻的小手一样。
每天一早一晚两次,一家三口去隔壁的博物馆散步。那地方也不大,却曲径通幽。像园林又不像园林,像荒废的遗迹又非遗迹。模棱两可,因此可供说教的地方很多。
“看见那道卵石砌的矮墙了吗?”我对妻子说,“实际上也不是什么矮墙,因为不起墙的作用,纯粹是摆设,为了好看。”
“有什么好看的?”
“整整齐齐,敦敦实实。”我说,“想必这一带的地下都是这种卵石,把地下的东西翻出来放在这里集中给你看,平时是看不到的,也不会想去看。”
“这倒是。”
“这就是大地的肌理呀。”
“哦。”
说话间我们穿过了一道树篱。树篱中间有一个圆洞。我说,“这是树门,不是树干上的门,也不是用树做的门,而是树中间的门。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门,只是一个洞。”
这次妻子很快就明白了,她说,“人进出得多了就是门。”
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 :世上本无路,人走得多了就有了路。在这样的地方,妻子的思维水平竟达到了先生的程度,令人称奇。
下面,真的就到路上。一块块巨大的水泥板在竹林中延伸,水泥板和水泥板之间并无衔接。“这路是断的呀, 不吉利!”妻子说,一下子就成了迷信的庸众,与群盲无异。
我赶紧说 :“路虽然是断的,但你可以从这条路跳到另一条路上去,并不妨碍前进。”
妻子蹙眉沉思。
“所谓的人生就是这样,我们都行走在断头路上,好在可以跳跃式前进。”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妻子的觉悟又回来了,还平添了诗意。
“就是这意思。”我说,“这里的路比那两句诗表达得更直接、集中,多走走吧,我们会有出路的,此路已断就上另一条。”
于是妻子在这条水泥板搭建的路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地走了好几趟,每到交错的地方故意跳来跳去,也不怕弄醒了怀里的小宝贝。她要带领我们的小宝贝穿越现实人生的断头路。妻子又变得非常迷信了。
叁
博物馆前面有一个很大很漂亮的停车场。有时,汽车会拉来一些游客。那些汽车都很高档,从上面下来的人也光鲜靓丽。来这游览的人不仅富有,显然也关注文化。关注文化,说明他们很有文化。再有一点就是虔诚。
鹿野苑里陈列的大多为佛雕佛像,不同的展厅也是以寺院的殿宇命名的,或者与佛教故事有关。什么“十方殿”、“三世殿”、“伽蓝殿”、“祗园精舍”。有一天来了一位影视双栖的大明星,被人前呼后拥地簇拥着,听说是专门来拜佛的。
由于大明星的光临,博物馆对外闭馆。我们因为每天都来这里,和工作人员混得很熟了,没有遭到阻拦。看见明星的一瞬间,妻子立刻就叫出了她的名字。但很快,她的兴奋劲儿就过去了,注意力转向了四周的环境。
在周围转了一圈后,我们走上了通向主展厅的坡道。你把它说成一座桥也行,因为坡道是悬空的,下面有一个池塘,叫做“莲池”。坡道或桥跨越其上,直通主展厅二楼。奇就奇在那坡道很窄,只允许一个人通过。 我跟在妻子的后面,又有了说教的内容。
“这桥一如人生,命运归根结底是独自承担的。”
妻子头也不回地说,“就像我们和这孩子,各有各的命,谁也替不了谁。”
什么时候她变得如此冰雪聪明了?
之后就到了门边。门和桥一样,非常狭窄,是一扇小门。很难想象博物馆的大门或者正门就像普通住家的门。我再次来了灵感,对妻子说,“通往真理的门总是窄的,只有虚己的人和孩子可以通过。”
这属于基督教的见解,而门边上挂着“十方殿”的牌子。妻子不管这一套,因为提到了孩子的特权,她非常高兴,说,“就是这么回事儿!”
正要迈步进去,那伙人从门里出来了。前面开道的是一个戴墨镜的光头,挥着手说,“躲开,躲开……” 妻子迟疑,明星出现,巴掌大的小脸上也戴着墨镜,几乎把脸都遮没了。她和妻子窄路相逢。 然后,明星退回去了,一面说,“让他们先走。”
我们一家三口进了那扇小门。
明星仍不出去,从助手的手里接过手袋,取出一只可爱的凯蒂零钱包,要将几个硬币塞给妻子。她把我们当成乞丐了。我觉得我和妻子的穿戴还算整齐,当然了,和这伙人相比不免显得寒酸。也许,是明星看见 我们小宝贝的小肉球了吧?这年头,抱着残疾孩子衣冠整齐的乞讨者也不少,也是一招。
明星发现自己误判后,脸颊不禁绯红。她一再说,“我没有别的意思……” 我们顺着楼梯,向地下室一般纵深的一楼走去。明星跟在后面,带着她那伙人,也下到了一楼。 “小朋友真可爱啊,真可爱⋯⋯”她说,也不完全是想要补偿的意思。 她伸过一只戴着鸽子蛋(戒指)的手,拍拍我们小宝贝的襁褓,之后拉住小宝贝的小肉球就再也不放了。
明星将墨镜架上光洁的脑门,我注意到她的眼圈红了。你可以说这是因为同情,但我现场的感觉却是,我们小宝贝的小肉球把对方彻底征服了。
一瞬间,宝石戒指闪烁,星光和佛光交相辉映,我们沐浴其中。 通过这件事,我不禁再次想起老金让我们来此的目的。他是想让我们把小宝贝遗弃在这里吗?的确,如果有那样的想法,鹿野苑是再也合适不过的地方了。光临此地的人不仅富有,而且有文化教养和艺术天赋, 更重要的是虔诚,说他们是善男信女也不为过。当然了,你也可以说重要的是虔诚,其次是富有和文化……
肆
那天老金约我去酒吧见面,曾说起鹿野苑里住着一位一百几十岁的老人,让我们多和他亲近亲近。当时老金醉眼朦胧的,显然已经喝多了,我没当回事。
来了之后,也没有特意打听,但下意识地还是寻寻觅觅。鹿野苑的范围内别说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就是老人都没有。宾馆服务员、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包括馆长、经理一概都很年轻,最老的也不会超过四十岁。
我们倒是见过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不像是游客或者游客带来的。也许是家住在附近的农民的小孩吧?但似乎也不像。那孩子总是斜背着一只很大的书包,几乎盖住了屁股,走路时拍打着小腿肚。
他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过几次。有一次还走上前来,问我是不是某某?我说是啊,很惊讶这孩子是如何知道的。
孩子说,“我看过你的照片,在你的大作里。”口气俨然是一个大人。
“我的大作?”
“就是那本《失而复得》。”
这本描写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热销于上世纪 90 年代,孩子看过此书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是你的粉丝,请你给我签个名。”说着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练习簿,一支圆珠笔。
“上星期这里来了个大明星,你没找她签名?”
“对那些我不感兴趣。”孩子老成地说。 签名的时候我问孩子叫什么名字?他说,“童童。”正想问童童家住在哪里,他已经拿着本子跑开了。消失在小树林里,就像是生活其间的一只小兽。
他真的出现过吗?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可那支笔还在我的手上。
后来又有几次,我们看见了童童。一次在博物馆后面一间展厅的水池一样的屋顶上,童童在黄色的条石间跳跃。还有一次在展厅里面的一个水池前,他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人却站在外面。我还以为是一尊石像呢。
两次我都很想叫住童童,还他那支笔,最主要是想找他谈谈。可童童一见我们就跑开了。
伍
每天,我和妻子很早就上床睡觉。客房里的床非常之大,我们一人睡在一边,小宝贝睡在中间的空当里。我只要一伸手就能摸着他。有时候妻子也伸过手来摸,我和她的手会碰到一起。但如今我们已心静如水,丝毫也没有性的感觉。两只偶尔相碰的手随即弹开,分别去找小宝贝的小肉球。我们一人轻攥着一只小肉球, 睡得特别踏实。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睡着以后。蓦然醒来,透过窗外射进的星光看见这一幕,我会莫名感动。一股安详无比的力量洋溢在我们的床榻之上。我又开始琢磨老金的深意,他是让我们就此生活在这里吗?
这倒也不错,与世隔绝,我们的小宝贝也就不必进入社会了。什么康复训练,什么用脚当手使的绝活儿全都可以免了。再也不会遭到歧视、白眼,小宝贝自己也不会自轻自贱,或者自强不息了。当然了,不可能 永远住在这宾馆里。妻子可以在宾馆或者博物馆里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附近随便什么地方盖一间或租一间房子,我则会更加努力地写作。
这时候我听见了心跳,自己的、妻子的,还有我们小宝贝的。三颗心在各自的胸膛里跳动。之所以能够听见,是因为这里的夜是太静太静了。
我的心跳得深沉,妻子的心柔和,小宝贝的心不无尖锐。三颗心音调频率各有不同,就像三重奏一样,在万籁俱寂的背景下和谐美妙得让人落泪。耗子的偶尔跑动、墙角蟋蟀的几声鸣叫也被结合进来。窗外的风声和树叶的摇动声就像是来自远方的掌声,庆祝演出成功。
突然我想到,小宝贝柔弱的心跳声我之所以能听见,不光是这里太安静了。他有先天性心脏病,肝功能也不健全,跳得尖锐也许并不是好事。我的心不禁收紧了,欢快的乐声转而变得忧伤。我再次想起老金的深意—这大概已是第四种答案了吧?
鹿野苑远离市区,就医不免困难。对一个婴儿,尤其是小宝贝这样的婴儿来说无异于身处危险。老金的意思是让他在此平静安乐中悄然地结束吗?想到这里,那乐声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死亡之音。同样的和谐美妙、动人心弦,但却是从死亡的那头听见的。
陆
小宝贝生下来的时候六斤一两,两个月以后长了两斤。我们来鹿野苑也有两个月了,小宝贝不仅不长,看起来更瘦了。除此之外一切还算正常,吃奶、排泄也未见异样。他只是越来越小,或者说肉球越来越大了, 谁知道呢?
一天我半夜醒来,伸手去摸小宝贝,我和妻子之间的空当里什么都没有。难道小宝贝被我们压在了身下? 这一惊非同小可,我立刻坐了起来,然后用手去推旁边的妻子,她哼哼着也醒了。
我按下床头柜上的控制开关,房间里灯刷地一下亮了。宾馆的大床上没有我们的小宝贝,房间里灯光照得见的地方也都没有。
我和妻子分别从两边下床,开始寻找。床底下也没有。我抬起头来,看见妻子的大肚子赫然挺在前面,就像一个令人心悸的梦。
“你、你……”我指着那肚子说。 妻子低头,也看见了自己的肚子。
“我、我……”她说,就好像那是别人的肚子,肚子没长在她的身上。
然后妻子弯下腰去,抱着肚子,脸上的表情变得痛苦不堪。
阵痛?我想。抬起手来,给了自己一耳光,想把自己打醒。
妻子连滚带爬地向卫生间跑去,我听见自己在后面喊,“别找了,那儿不会有!”
卫生间的门被妻子砰地一声带上了,算是对我的回答。接着我听见了冲水声。
“你不能……”我边敲着门边喊。
还好,还好,妻子出来的时候那肚子还在,巍然挺立,肚子似乎也不疼了。妻子的表情变得高深莫测,对我说,“那地方有血,有血……”
难道说?……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看向房子中间的那张大床,上面除了被我们睡得凌乱不堪的被子就只有一个空空的襁褓,像蜕下的一副蛇皮。看完之后又看妻子的肚子。我的目光在二者之间不停地来来回回。这是现实的因果,却像非现实那样令人难以理解。
“这可怎么办啊,拿不出来了……”妻子哭了起来。
我们开始新一轮的寻找。我检查了窗户,检查了门,一概关得死死的,没有被撬开的迹象。房间里的衣橱、电视下面的柜子也都被打开检查。我甚至拉出写字桌的抽屉,去卫生间掀掉水箱的盖子。自然一无所获。 妻子挪动着沉重的身子,也在各处寻觅。
这一轮与上一轮不同,不是要找到我们的小宝贝,而是想找不到他。如果到处都找不到,显然就是在妻子的肚子里了。待在那里怎么的也比被人盗走要强呀。
我们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儿,寻找的愿望于是越发强烈。就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我们要找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挪开大床,爬上椅子,扳开墙上空调的出气窗。后来妻子说,“我们应该去外面找一找。”正合我意。
我跳下椅子,拖鞋也没有换,就拉着妻子开门溜了出去。
宾馆里不见一个人,走廊、楼梯、大堂都找遍了。我们来到外面,在楼之间的空地以及停车场上继续寻找。夜凉如水,空气中有一股河水的味道,令我们心旷神怡。之后我们进入了草木树丛中,枝叶哗啦作响,被惊 醒的青蛙扑扑跳开。似乎还有蛇,顺着游过去。脚下的软底拖鞋粘上了湿泥,一步一滑。
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笑嘻嘻……我心里唱道,嘴上也哼了出来。妻子的双手撑着后腰,她并不能弯下身来。但即使这样站着四下里打量,就已经足够快活了。
来到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力气。与其说是在寻找小宝贝,不如说是一个借口,我们开始夜游鹿野苑。虽然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以前从没有这么干过。我们怎么就没想起来呢?只见皓月当空,我们穿过水泥板搭就的断头路,从竹林、杂木间穿插而过,远远地看见了主展厅白亮坚实的房子。上了坡道或者 那座桥,下面的莲池里也有一轮月亮。我似乎还听见了鱼吐水泡的声音。
本以为主展厅里会很黑,出乎我的意料,月光照得里面亮堂堂的。青白的雾一样的光辉从墙缝、地角和上面天窗照射进来,使展览大厅看上去就像一个天井,或者一个露天的院子。可明明我们已经到了室内呀。
妻子的手在高耸的墙壁上摸索,我开始还以为她身子重,支撑不住,后来发现她在寻找电灯开关。我赶紧说,“不要开灯,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妻子马上会意,“是很好,不需要开灯。” 她又说,“这内墙怎么像外墙啊?”
乱了,一切真的已经乱了。室内看起来像室外,内墙砌得像外墙。生产两个月的女人身子堪比即将临盆的孕妇……
石像一尊尊地伫立着,投下各自的影子。夜深人静,这些古老沧桑的人形本应令人害怕,可我们一点这样的感觉都没有。就像我们也是它们中的一员,也是石像。
妻子突然停住了,立刻化身为一尊大肚罗汉。大肚罗汉说,“你看这壁龛里的光!” 沿墙一溜壁龛,四四方方的就像橱窗一样,在月色青辉的衬托下诸佛的身影映现眼前。月光从壁龛的上面、左面和右面同时照射进来,佛像的下面并无影子。那光影如此的安稳妥帖,光辉柔和、均匀,就像光本身一样, 就像佛祖、菩萨应该在此的光,就是佛祖、菩萨。
妻子跪了下去。这很好,很有必要。但像我这样不跪不拜也没有问题,是不会得罪神灵的。我也一点不担心妻子身子不便、大幅度地跪拜会造成什么后果。在这儿,此时此地,担心、焦虑之类的情绪是不会有的,没有存在的余地。
我们来到露天展区。这里是真正的露天,没有屋顶,但墙却砌得很高,给人以室内之感。到了这会儿,我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种种反常的逻辑,见惯不惊了。
几尊石像披着月光伫立在展位上,其中的一个是盘腿而坐的,身形较小且幼稚。它突然摆脱了双盘的姿势,站了起来。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就像那是非常自然的,就像它从睡梦中醒来了一样。
他的确是从睡梦中醒来的,我认了出来,是童童,那个我们在鹿野苑里见过的八岁男孩。我不禁问道,“你 每天就睡在这里?”
“是呀。”童童伸了一个懒腰,“不过不能叫睡,我彻夜打坐。”
“每天晚上你就在这里打坐?”
“是呀。”童童说,然后问,“你们怎么来了?”
这时我想了起来,我们是来寻找小宝贝的,于是说,“孩子丢了,到处找不到他。”
童童指了指妻子的肚子说,“他已经回去了。” 还真是这样呀。我猜是这样,但没敢相信。经童童这么一说,那就确信无疑了。眼前的童童就像有莫大的权威似的,再也不像白天看见的那样稚嫩了。虽然他仍然背着那只大书包,童音依旧,但就是有什么不同了。
柒
我们在鹿野苑又待了八个月。妻子的大肚子一天天地小了下去,直到完全看不出来了,恢复了苗条的身材。需要解释的是,时间倒流并不像科幻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一旦进入时间机器便又是闪光又是爆炸,从而回到历史的某一时刻。没有那么戏剧性。实际上,倒流和科学毫无关系,不过是一件自然之事。和顺流一样,时间是一刻 一刻过去的,缓慢均匀、不易察觉,但积累起来的后果却颇为可观。流速几乎和顺流一样,不过是方向不同罢了。
经过八个月,我们的小宝贝又回到了卵子的状态,并且是未被污染的卵子的状态。妻子办公室装修是在她怀孕三个月的时候,而现在的身孕相当于两个月。我很想在鹿野苑继续待下来,直到彻底消灭那颗卵子。然后重起炉灶,怀一个完全崭新的孩子。可妻子不同意,她说,“我要的是这个孩子,不是别的孩子,只不过这个孩子应该有手。”
她的表态让我大为感动。
这八个月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因为看问题的观点变了,所见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神奇。就说我们寄身的鹿苑会所吧,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其实是一家大车店,是由大车店慢慢变过来的。如今虽已找不到任何痕迹,但事实就是如此。倒流的时间不仅使一切变新,而且变形,以至于面目全非。否则的话孩子也不会变成卵子,鱼也不会变成人—无论在时间的倒流和顺流中变形变态都是正常的,都是小意思。
有了这一基本认识,我们对童童所说的一切就更加坚信不疑。据他说,鹿野苑以前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寺院,古木参天。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森林也成了灌木丛。不过,仍有蛛丝马迹可寻。自然, 如果不是经过童童的指点,凭我们的一双凡眼是看不出来的。
那条由水泥板构造的断头路,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们是架起来的,高出地面。一千年前,山门前的这 条路由木板搭就,架高的目的是和地表隔绝。这样行走其上就不会踩着虫子蚂蚁了。僧人的慈悲情怀日月可鉴。
一千年过去,那路仍然是架空的,干干净净,虫子之类的很少跳上来。即使有虫子也能被轻易发现,从而避开。易朽的木头在时间中变成了水泥,上面的木纹犹在。
那些在地下走的阴沟,经过一千年的时间竟然跑到墙上去了,在博物馆的外墙上勾勒出一条条奇异的黑线。你听说过有阴沟竖在墙上的吗?暴露在外还如此美观的吗?这都是时间倒流的妙用呵。
童童的身世更是一个传奇。 他告诉我们,自己实际上是九华山上的高僧,法名悟童。由于修行功夫了得,功德圆满,证得了不腐的肉身。战乱年月这肉身被一居士带到鹿野苑一带藏匿。又经过若干年,莫名其妙地被人当成了石头佛像,收购并在博物馆里展出。就在我们看见他打坐的展位上,一天悟童醒来了,浑身奇痒难忍,贴附的金箔一块块 剥落。悟童动胳膊动腿,终于可以下地活动了。一晃又是一百年,悟童就变成了今天的童童。出没于博物馆 内外,靠偶尔捡拾或游客施舍的食物苟活。晚上,他仍然回到露天展位上。白天则无所事事
,在府河边上找 一块空地,趴着看看长篇小说什么的……
一切听上去都那么的不可思议,与神话无异。如果不是我们的小宝贝又回到了妻子的肚子里,不是妻子的肚子再度隆起又再度消失,我也不会相信的。
捌
八个月,加上此前的两个月,我们在鹿野苑一共住了十个月,差不多就是一年。因此,对这儿的四季都有所领略。和外面、周边时间顺流的世界相比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冬暖夏凉,但你可以说是因为环境比较自然,生态没有遭到破坏。
只是这里下雪,雪就下在鹿野苑这么一小块地方。因此每当雪花飘舞,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在园子里赏雪践踏、欢呼雀跃。如果到处都下雪,他们就不会大老远地跑来了。即使来了也不会那么兴奋。整个成都平原不下雪,只有中间这一小块地方下,自然是一个奇迹。只不过游客将此当成了美学的奇迹,但在我看来却是鹿野苑独立于时间的一个证明。
我们独自发现并享受的奇迹却是,鹿野苑里果然有鹿。呦呦鹿鸣,在水边,我和妻子看到过不止一次,时间却非常短暂。那鹿昂起脖子,叫唤一声,就倏忽不见了,消失在本不可能藏身的小树林中。就像一个幻觉。 我们从没有听别人提起过,无论是宾馆的服务员还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甚至童童也不谈那鹿,当然我们也 没有问。也许它并不存在吧?或者别人看不见它?谁知道呢。
总之这是一块平凡朴实的奇迹之地,住久了你就能理解。
有时我会独自一人来到府河岸边,看着那汩汩滔滔的浑浊的河水发呆。这府河是鹿野苑和外面的分界。我在想,它所在的时空是属于鹿野苑还是鹿野苑之外呢?看不出来,真的看不出来。府河有它自己的方向, 一刻不停地向前流去。黄色的河水衬着绿绿的树叶,真是好看呀。它向我揭示的只是一件事,时间过得很快, 无论倒流还是顺流,一旦进入轨道都是那么快的。这可能就是时间超越方向和流域的本质所在吧?
远处的河滩上,童童正在看一本厚书,边看边托腮沉思。博物馆屋顶的露天展区,妻子对着那尊少年佛陀雕像喃喃自语。我知道我们即将离去,在对岸红尘滚滚的世界里生下我们的小宝贝。我还知道我们会再次回来。因为童童说了,我们是他的重生父母。等他小到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们将要照顾他。直到他变成 一个婴儿,进入妻子的体内。
我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养育两个孩子长大成人,逃离出生有如逃离死亡。
韩东
在鹿野苑,倒流的时间不仅使一切变新,而且变形,以至于面目全非。
壹
这件事无解。妻子生了一个残疾的孩子,没有手,在该有手的地方只有两个小肉球。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我也很难过。看见孩子的一瞬间,我的第三只眼仿佛开启了,看见了未来生活的全部艰辛和不堪忍受。
检查下来,我们夫妻都没有问题,不是遗传原因造成的。据医生推测,可能是怀孕期间卵子受到了辐射。妻子想起来,怀孕三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室曾经搞过装修。六个月的时候,单位组织旅游,来回都是乘坐飞机。也许是安检惹的祸。
我们把小宝贝抱回家。邻居张老太现身说法,说十几年前她儿媳也生过一个“这东西”。出院那天,张 老太让儿子、媳妇走前面,她跟在后面。来了一辆公交车,儿子、媳妇上去了。就在那站牌底下,张老太用小被子把那孩子活活捂死了。
“可惜我不是你妈。”张老太说,又指了指妻子,“她也不是我儿媳。”
说这些的时候,她坐在一辆轮椅上。张老太瘫痪已经有些年头了,显然是在那件事以后。我心里想,这真是报应呀!
院子里的杜大爷的表侄女在福利院上班。老头儿说,“千万不要送福利院,人家不收,每年大门口都有不少小娃被活活饿死,哭死也没有用⋯⋯要送就送派出所,派出所转去的,福利院没有不收的!”
这个老不死的!
敢情我们的小宝贝除了用小被子捂死和送福利院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这天,老金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约我去一家酒吧面谈。 说起来,妻子生了这样的孩子和此人不无关系。老金是我的大学同学,在校期间就开始研究周易,后来据说又遇见高人,因此在算卦、望气方面都很灵验。至少在我们的小宝贝出生以前是非常灵的。甚至我和妻子恋爱以至结婚都是老金算出来的。当时他说,“只管全情投入,必终成眷属。”
妻子怀上了,我自然也请老金算了一卦。他只说了四个字,“好事多磨”。因此有关胎儿发育状况的检查 我们一项也没做。既然老金说了是好事,那还会有问题吗?
在这家灯光昏暗的酒吧里,老金仍不肯改口。“我是说了好事多磨,你只记得‘好事’,忘了‘多磨’了。”
“事到如今,怎么个磨法?”
“我找你来,不是向你道歉的,”老金说,“而是给你们指一条明路,去野鹿苑吧!”
“那是什么地方?” “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所在。” “你让我们去印度?”
“呵呵,就算你们去了印度,那野鹿苑也只有遗址了。”
“那你他妈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有点生气了。
老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开个玩笑而已,少安勿躁。”他说。“一个是野鹿苑,一个是鹿野苑,名字略有不同。此鹿野苑是一家石刻博物馆,在成都,不在印度。旁边设有鹿苑会所,也就是一家宾馆,可以住宿。你们一家三口速去慢回,问题便可自行解决。”
再追问下去老金就不说话了,自顾自地喝着杯子里的啤酒。
贰
说实话,对此行我毫无信心,但却有足够的动力。这动力就是驳倒老金,他的自以为是让我愤怒。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因为绝望近乎瘫痪,只有愤怒能让我行动起来。“自行解决”我自然是不敢奢望的,我要做的不过是证明“自行解决”是不可能的罢了。当然了,即使我达到了目的,也没有意义。
我是自由职业,靠写作为生,只要一台手提电脑到哪都可以工作(虽说目前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妻子尚在产假中,于是我们说走就走。大约四个小时后已经飞抵成都双流机场了。打车前往鹿野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那地方看不出任何的特别,只是比较幽静。杂木丛中映现出几栋古怪的房子,一片河滩地卵石累累,像恐龙蛋似的。
我们在鹿苑会所登记入住,宾馆里客人寥寥无几。看来不是旅游旺季,或者这儿并非旅游热点。
在客房里照例冲了一把澡,换了内衣外裤。妻子也一样,洗澡换衣服,同时洗了小宝贝,给他换上尿布片。之后,一家三口便正式在鹿野苑出现,登场亮相。
别说,我马上就喜欢上了这地方。砖铺的地面干净如井台,砖缝里冒出的些许杂草也不惹人讨厌。宾馆也并非高楼大厦,二层小楼有好几栋。外墙由灰色的砖头砌成,平顶。有点儿像碉堡,又有点儿像别墅,给人以低调的奢侈和内敛的安全之感。
住下后,我们每天去餐厅吃饭,妻子按时给孩子喂奶。小宝贝的生命力本来就弱,到这儿以后更加安静了,很少哭闹。我甚至都有心情打开电脑写点东西了。写东西的时候,我在宾馆一楼的大堂里。那儿有竹椅和古色古香的圆几。要一杯热茶,饿了就让服务员 下一碗红油汪汪的面加餐。大堂里除了我几乎没有别人。
此时妻子正带着小宝贝在客房里,大概在睡觉吧?或者正看着窗外和我眼前一样的慈竹林、麻柳树以及隔壁博物馆灰白四方的房舍发愣。
由于过分安静,这光景不免有些奇异,就像时间本身渗入了身体。我想到了一个词 :时光浴。仿佛我们沉浸于纯粹的时光中,有点儿懒洋洋了。
我一直在想老金让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因此第一个答案就是 :平静。
的确,几天下来我们变得非常平静,甚至平和了。周围再没有老头、老太的议论唠叨,没有人建议我们用小被子把小宝贝捂死,或者送到福利院去。双方的父母家人也不来电话关心安慰了(我手机的充电器忘带了,这样也好)。妻子对产假结束面对同事深感畏惧,如今这件事也被无限拖延了。
甚至我俩也不再争吵,探究生出这样的孩子究竟是谁的原因。在此幽静清净的所在,我们的嗓门不由地放得很轻很轻,充满了少有的温柔爱意。交谈极其简单,无非是—
“小宝贝睡了吗?”
“睡了,刚吃了奶。”
“换尿不湿了吗?”
“没换,这孩子尿不多。”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宾馆服务员对小宝贝的态度,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这孩子有什么不正常。
“啊,他多可爱啊!”每当妻子抱着小宝贝出现,都会有人这么说。
有的还走上前来,摸摸孩子的脸蛋,捏捏他的小脚丫。
“真乖,不哭也不闹。”
说着便去拉那两个小肉球,就像那是一双真正的精雕细刻的小手一样。
每天一早一晚两次,一家三口去隔壁的博物馆散步。那地方也不大,却曲径通幽。像园林又不像园林,像荒废的遗迹又非遗迹。模棱两可,因此可供说教的地方很多。
“看见那道卵石砌的矮墙了吗?”我对妻子说,“实际上也不是什么矮墙,因为不起墙的作用,纯粹是摆设,为了好看。”
“有什么好看的?”
“整整齐齐,敦敦实实。”我说,“想必这一带的地下都是这种卵石,把地下的东西翻出来放在这里集中给你看,平时是看不到的,也不会想去看。”
“这倒是。”
“这就是大地的肌理呀。”
“哦。”
说话间我们穿过了一道树篱。树篱中间有一个圆洞。我说,“这是树门,不是树干上的门,也不是用树做的门,而是树中间的门。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门,只是一个洞。”
这次妻子很快就明白了,她说,“人进出得多了就是门。”
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 :世上本无路,人走得多了就有了路。在这样的地方,妻子的思维水平竟达到了先生的程度,令人称奇。
下面,真的就到路上。一块块巨大的水泥板在竹林中延伸,水泥板和水泥板之间并无衔接。“这路是断的呀, 不吉利!”妻子说,一下子就成了迷信的庸众,与群盲无异。
我赶紧说 :“路虽然是断的,但你可以从这条路跳到另一条路上去,并不妨碍前进。”
妻子蹙眉沉思。
“所谓的人生就是这样,我们都行走在断头路上,好在可以跳跃式前进。”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妻子的觉悟又回来了,还平添了诗意。
“就是这意思。”我说,“这里的路比那两句诗表达得更直接、集中,多走走吧,我们会有出路的,此路已断就上另一条。”
于是妻子在这条水泥板搭建的路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地走了好几趟,每到交错的地方故意跳来跳去,也不怕弄醒了怀里的小宝贝。她要带领我们的小宝贝穿越现实人生的断头路。妻子又变得非常迷信了。
叁
博物馆前面有一个很大很漂亮的停车场。有时,汽车会拉来一些游客。那些汽车都很高档,从上面下来的人也光鲜靓丽。来这游览的人不仅富有,显然也关注文化。关注文化,说明他们很有文化。再有一点就是虔诚。
鹿野苑里陈列的大多为佛雕佛像,不同的展厅也是以寺院的殿宇命名的,或者与佛教故事有关。什么“十方殿”、“三世殿”、“伽蓝殿”、“祗园精舍”。有一天来了一位影视双栖的大明星,被人前呼后拥地簇拥着,听说是专门来拜佛的。
由于大明星的光临,博物馆对外闭馆。我们因为每天都来这里,和工作人员混得很熟了,没有遭到阻拦。看见明星的一瞬间,妻子立刻就叫出了她的名字。但很快,她的兴奋劲儿就过去了,注意力转向了四周的环境。
在周围转了一圈后,我们走上了通向主展厅的坡道。你把它说成一座桥也行,因为坡道是悬空的,下面有一个池塘,叫做“莲池”。坡道或桥跨越其上,直通主展厅二楼。奇就奇在那坡道很窄,只允许一个人通过。 我跟在妻子的后面,又有了说教的内容。
“这桥一如人生,命运归根结底是独自承担的。”
妻子头也不回地说,“就像我们和这孩子,各有各的命,谁也替不了谁。”
什么时候她变得如此冰雪聪明了?
之后就到了门边。门和桥一样,非常狭窄,是一扇小门。很难想象博物馆的大门或者正门就像普通住家的门。我再次来了灵感,对妻子说,“通往真理的门总是窄的,只有虚己的人和孩子可以通过。”
这属于基督教的见解,而门边上挂着“十方殿”的牌子。妻子不管这一套,因为提到了孩子的特权,她非常高兴,说,“就是这么回事儿!”
正要迈步进去,那伙人从门里出来了。前面开道的是一个戴墨镜的光头,挥着手说,“躲开,躲开……” 妻子迟疑,明星出现,巴掌大的小脸上也戴着墨镜,几乎把脸都遮没了。她和妻子窄路相逢。 然后,明星退回去了,一面说,“让他们先走。”
我们一家三口进了那扇小门。
明星仍不出去,从助手的手里接过手袋,取出一只可爱的凯蒂零钱包,要将几个硬币塞给妻子。她把我们当成乞丐了。我觉得我和妻子的穿戴还算整齐,当然了,和这伙人相比不免显得寒酸。也许,是明星看见 我们小宝贝的小肉球了吧?这年头,抱着残疾孩子衣冠整齐的乞讨者也不少,也是一招。
明星发现自己误判后,脸颊不禁绯红。她一再说,“我没有别的意思……” 我们顺着楼梯,向地下室一般纵深的一楼走去。明星跟在后面,带着她那伙人,也下到了一楼。 “小朋友真可爱啊,真可爱⋯⋯”她说,也不完全是想要补偿的意思。 她伸过一只戴着鸽子蛋(戒指)的手,拍拍我们小宝贝的襁褓,之后拉住小宝贝的小肉球就再也不放了。
明星将墨镜架上光洁的脑门,我注意到她的眼圈红了。你可以说这是因为同情,但我现场的感觉却是,我们小宝贝的小肉球把对方彻底征服了。
一瞬间,宝石戒指闪烁,星光和佛光交相辉映,我们沐浴其中。 通过这件事,我不禁再次想起老金让我们来此的目的。他是想让我们把小宝贝遗弃在这里吗?的确,如果有那样的想法,鹿野苑是再也合适不过的地方了。光临此地的人不仅富有,而且有文化教养和艺术天赋, 更重要的是虔诚,说他们是善男信女也不为过。当然了,你也可以说重要的是虔诚,其次是富有和文化……
肆
那天老金约我去酒吧见面,曾说起鹿野苑里住着一位一百几十岁的老人,让我们多和他亲近亲近。当时老金醉眼朦胧的,显然已经喝多了,我没当回事。
来了之后,也没有特意打听,但下意识地还是寻寻觅觅。鹿野苑的范围内别说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就是老人都没有。宾馆服务员、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包括馆长、经理一概都很年轻,最老的也不会超过四十岁。
我们倒是见过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不像是游客或者游客带来的。也许是家住在附近的农民的小孩吧?但似乎也不像。那孩子总是斜背着一只很大的书包,几乎盖住了屁股,走路时拍打着小腿肚。
他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过几次。有一次还走上前来,问我是不是某某?我说是啊,很惊讶这孩子是如何知道的。
孩子说,“我看过你的照片,在你的大作里。”口气俨然是一个大人。
“我的大作?”
“就是那本《失而复得》。”
这本描写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热销于上世纪 90 年代,孩子看过此书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是你的粉丝,请你给我签个名。”说着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练习簿,一支圆珠笔。
“上星期这里来了个大明星,你没找她签名?”
“对那些我不感兴趣。”孩子老成地说。 签名的时候我问孩子叫什么名字?他说,“童童。”正想问童童家住在哪里,他已经拿着本子跑开了。消失在小树林里,就像是生活其间的一只小兽。
他真的出现过吗?真的有这样的孩子吗?可那支笔还在我的手上。
后来又有几次,我们看见了童童。一次在博物馆后面一间展厅的水池一样的屋顶上,童童在黄色的条石间跳跃。还有一次在展厅里面的一个水池前,他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人却站在外面。我还以为是一尊石像呢。
两次我都很想叫住童童,还他那支笔,最主要是想找他谈谈。可童童一见我们就跑开了。
伍
每天,我和妻子很早就上床睡觉。客房里的床非常之大,我们一人睡在一边,小宝贝睡在中间的空当里。我只要一伸手就能摸着他。有时候妻子也伸过手来摸,我和她的手会碰到一起。但如今我们已心静如水,丝毫也没有性的感觉。两只偶尔相碰的手随即弹开,分别去找小宝贝的小肉球。我们一人轻攥着一只小肉球, 睡得特别踏实。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睡着以后。蓦然醒来,透过窗外射进的星光看见这一幕,我会莫名感动。一股安详无比的力量洋溢在我们的床榻之上。我又开始琢磨老金的深意,他是让我们就此生活在这里吗?
这倒也不错,与世隔绝,我们的小宝贝也就不必进入社会了。什么康复训练,什么用脚当手使的绝活儿全都可以免了。再也不会遭到歧视、白眼,小宝贝自己也不会自轻自贱,或者自强不息了。当然了,不可能 永远住在这宾馆里。妻子可以在宾馆或者博物馆里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附近随便什么地方盖一间或租一间房子,我则会更加努力地写作。
这时候我听见了心跳,自己的、妻子的,还有我们小宝贝的。三颗心在各自的胸膛里跳动。之所以能够听见,是因为这里的夜是太静太静了。
我的心跳得深沉,妻子的心柔和,小宝贝的心不无尖锐。三颗心音调频率各有不同,就像三重奏一样,在万籁俱寂的背景下和谐美妙得让人落泪。耗子的偶尔跑动、墙角蟋蟀的几声鸣叫也被结合进来。窗外的风声和树叶的摇动声就像是来自远方的掌声,庆祝演出成功。
突然我想到,小宝贝柔弱的心跳声我之所以能听见,不光是这里太安静了。他有先天性心脏病,肝功能也不健全,跳得尖锐也许并不是好事。我的心不禁收紧了,欢快的乐声转而变得忧伤。我再次想起老金的深意—这大概已是第四种答案了吧?
鹿野苑远离市区,就医不免困难。对一个婴儿,尤其是小宝贝这样的婴儿来说无异于身处危险。老金的意思是让他在此平静安乐中悄然地结束吗?想到这里,那乐声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死亡之音。同样的和谐美妙、动人心弦,但却是从死亡的那头听见的。
陆
小宝贝生下来的时候六斤一两,两个月以后长了两斤。我们来鹿野苑也有两个月了,小宝贝不仅不长,看起来更瘦了。除此之外一切还算正常,吃奶、排泄也未见异样。他只是越来越小,或者说肉球越来越大了, 谁知道呢?
一天我半夜醒来,伸手去摸小宝贝,我和妻子之间的空当里什么都没有。难道小宝贝被我们压在了身下? 这一惊非同小可,我立刻坐了起来,然后用手去推旁边的妻子,她哼哼着也醒了。
我按下床头柜上的控制开关,房间里灯刷地一下亮了。宾馆的大床上没有我们的小宝贝,房间里灯光照得见的地方也都没有。
我和妻子分别从两边下床,开始寻找。床底下也没有。我抬起头来,看见妻子的大肚子赫然挺在前面,就像一个令人心悸的梦。
“你、你……”我指着那肚子说。 妻子低头,也看见了自己的肚子。
“我、我……”她说,就好像那是别人的肚子,肚子没长在她的身上。
然后妻子弯下腰去,抱着肚子,脸上的表情变得痛苦不堪。
阵痛?我想。抬起手来,给了自己一耳光,想把自己打醒。
妻子连滚带爬地向卫生间跑去,我听见自己在后面喊,“别找了,那儿不会有!”
卫生间的门被妻子砰地一声带上了,算是对我的回答。接着我听见了冲水声。
“你不能……”我边敲着门边喊。
还好,还好,妻子出来的时候那肚子还在,巍然挺立,肚子似乎也不疼了。妻子的表情变得高深莫测,对我说,“那地方有血,有血……”
难道说?……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看向房子中间的那张大床,上面除了被我们睡得凌乱不堪的被子就只有一个空空的襁褓,像蜕下的一副蛇皮。看完之后又看妻子的肚子。我的目光在二者之间不停地来来回回。这是现实的因果,却像非现实那样令人难以理解。
“这可怎么办啊,拿不出来了……”妻子哭了起来。
我们开始新一轮的寻找。我检查了窗户,检查了门,一概关得死死的,没有被撬开的迹象。房间里的衣橱、电视下面的柜子也都被打开检查。我甚至拉出写字桌的抽屉,去卫生间掀掉水箱的盖子。自然一无所获。 妻子挪动着沉重的身子,也在各处寻觅。
这一轮与上一轮不同,不是要找到我们的小宝贝,而是想找不到他。如果到处都找不到,显然就是在妻子的肚子里了。待在那里怎么的也比被人盗走要强呀。
我们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儿,寻找的愿望于是越发强烈。就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我们要找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挪开大床,爬上椅子,扳开墙上空调的出气窗。后来妻子说,“我们应该去外面找一找。”正合我意。
我跳下椅子,拖鞋也没有换,就拉着妻子开门溜了出去。
宾馆里不见一个人,走廊、楼梯、大堂都找遍了。我们来到外面,在楼之间的空地以及停车场上继续寻找。夜凉如水,空气中有一股河水的味道,令我们心旷神怡。之后我们进入了草木树丛中,枝叶哗啦作响,被惊 醒的青蛙扑扑跳开。似乎还有蛇,顺着游过去。脚下的软底拖鞋粘上了湿泥,一步一滑。
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笑嘻嘻……我心里唱道,嘴上也哼了出来。妻子的双手撑着后腰,她并不能弯下身来。但即使这样站着四下里打量,就已经足够快活了。
来到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力气。与其说是在寻找小宝贝,不如说是一个借口,我们开始夜游鹿野苑。虽然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以前从没有这么干过。我们怎么就没想起来呢?只见皓月当空,我们穿过水泥板搭就的断头路,从竹林、杂木间穿插而过,远远地看见了主展厅白亮坚实的房子。上了坡道或者 那座桥,下面的莲池里也有一轮月亮。我似乎还听见了鱼吐水泡的声音。
本以为主展厅里会很黑,出乎我的意料,月光照得里面亮堂堂的。青白的雾一样的光辉从墙缝、地角和上面天窗照射进来,使展览大厅看上去就像一个天井,或者一个露天的院子。可明明我们已经到了室内呀。
妻子的手在高耸的墙壁上摸索,我开始还以为她身子重,支撑不住,后来发现她在寻找电灯开关。我赶紧说,“不要开灯,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妻子马上会意,“是很好,不需要开灯。” 她又说,“这内墙怎么像外墙啊?”
乱了,一切真的已经乱了。室内看起来像室外,内墙砌得像外墙。生产两个月的女人身子堪比即将临盆的孕妇……
石像一尊尊地伫立着,投下各自的影子。夜深人静,这些古老沧桑的人形本应令人害怕,可我们一点这样的感觉都没有。就像我们也是它们中的一员,也是石像。
妻子突然停住了,立刻化身为一尊大肚罗汉。大肚罗汉说,“你看这壁龛里的光!” 沿墙一溜壁龛,四四方方的就像橱窗一样,在月色青辉的衬托下诸佛的身影映现眼前。月光从壁龛的上面、左面和右面同时照射进来,佛像的下面并无影子。那光影如此的安稳妥帖,光辉柔和、均匀,就像光本身一样, 就像佛祖、菩萨应该在此的光,就是佛祖、菩萨。
妻子跪了下去。这很好,很有必要。但像我这样不跪不拜也没有问题,是不会得罪神灵的。我也一点不担心妻子身子不便、大幅度地跪拜会造成什么后果。在这儿,此时此地,担心、焦虑之类的情绪是不会有的,没有存在的余地。
我们来到露天展区。这里是真正的露天,没有屋顶,但墙却砌得很高,给人以室内之感。到了这会儿,我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种种反常的逻辑,见惯不惊了。
几尊石像披着月光伫立在展位上,其中的一个是盘腿而坐的,身形较小且幼稚。它突然摆脱了双盘的姿势,站了起来。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就像那是非常自然的,就像它从睡梦中醒来了一样。
他的确是从睡梦中醒来的,我认了出来,是童童,那个我们在鹿野苑里见过的八岁男孩。我不禁问道,“你 每天就睡在这里?”
“是呀。”童童伸了一个懒腰,“不过不能叫睡,我彻夜打坐。”
“每天晚上你就在这里打坐?”
“是呀。”童童说,然后问,“你们怎么来了?”
这时我想了起来,我们是来寻找小宝贝的,于是说,“孩子丢了,到处找不到他。”
童童指了指妻子的肚子说,“他已经回去了。” 还真是这样呀。我猜是这样,但没敢相信。经童童这么一说,那就确信无疑了。眼前的童童就像有莫大的权威似的,再也不像白天看见的那样稚嫩了。虽然他仍然背着那只大书包,童音依旧,但就是有什么不同了。
柒
我们在鹿野苑又待了八个月。妻子的大肚子一天天地小了下去,直到完全看不出来了,恢复了苗条的身材。需要解释的是,时间倒流并不像科幻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一旦进入时间机器便又是闪光又是爆炸,从而回到历史的某一时刻。没有那么戏剧性。实际上,倒流和科学毫无关系,不过是一件自然之事。和顺流一样,时间是一刻 一刻过去的,缓慢均匀、不易察觉,但积累起来的后果却颇为可观。流速几乎和顺流一样,不过是方向不同罢了。
经过八个月,我们的小宝贝又回到了卵子的状态,并且是未被污染的卵子的状态。妻子办公室装修是在她怀孕三个月的时候,而现在的身孕相当于两个月。我很想在鹿野苑继续待下来,直到彻底消灭那颗卵子。然后重起炉灶,怀一个完全崭新的孩子。可妻子不同意,她说,“我要的是这个孩子,不是别的孩子,只不过这个孩子应该有手。”
她的表态让我大为感动。
这八个月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因为看问题的观点变了,所见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神奇。就说我们寄身的鹿苑会所吧,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其实是一家大车店,是由大车店慢慢变过来的。如今虽已找不到任何痕迹,但事实就是如此。倒流的时间不仅使一切变新,而且变形,以至于面目全非。否则的话孩子也不会变成卵子,鱼也不会变成人—无论在时间的倒流和顺流中变形变态都是正常的,都是小意思。
有了这一基本认识,我们对童童所说的一切就更加坚信不疑。据他说,鹿野苑以前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寺院,古木参天。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森林也成了灌木丛。不过,仍有蛛丝马迹可寻。自然, 如果不是经过童童的指点,凭我们的一双凡眼是看不出来的。
那条由水泥板构造的断头路,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们是架起来的,高出地面。一千年前,山门前的这 条路由木板搭就,架高的目的是和地表隔绝。这样行走其上就不会踩着虫子蚂蚁了。僧人的慈悲情怀日月可鉴。
一千年过去,那路仍然是架空的,干干净净,虫子之类的很少跳上来。即使有虫子也能被轻易发现,从而避开。易朽的木头在时间中变成了水泥,上面的木纹犹在。
那些在地下走的阴沟,经过一千年的时间竟然跑到墙上去了,在博物馆的外墙上勾勒出一条条奇异的黑线。你听说过有阴沟竖在墙上的吗?暴露在外还如此美观的吗?这都是时间倒流的妙用呵。
童童的身世更是一个传奇。 他告诉我们,自己实际上是九华山上的高僧,法名悟童。由于修行功夫了得,功德圆满,证得了不腐的肉身。战乱年月这肉身被一居士带到鹿野苑一带藏匿。又经过若干年,莫名其妙地被人当成了石头佛像,收购并在博物馆里展出。就在我们看见他打坐的展位上,一天悟童醒来了,浑身奇痒难忍,贴附的金箔一块块 剥落。悟童动胳膊动腿,终于可以下地活动了。一晃又是一百年,悟童就变成了今天的童童。出没于博物馆 内外,靠偶尔捡拾或游客施舍的食物苟活。晚上,他仍然回到露天展位上。白天则无所事事
,在府河边上找 一块空地,趴着看看长篇小说什么的……
一切听上去都那么的不可思议,与神话无异。如果不是我们的小宝贝又回到了妻子的肚子里,不是妻子的肚子再度隆起又再度消失,我也不会相信的。
捌
八个月,加上此前的两个月,我们在鹿野苑一共住了十个月,差不多就是一年。因此,对这儿的四季都有所领略。和外面、周边时间顺流的世界相比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冬暖夏凉,但你可以说是因为环境比较自然,生态没有遭到破坏。
只是这里下雪,雪就下在鹿野苑这么一小块地方。因此每当雪花飘舞,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在园子里赏雪践踏、欢呼雀跃。如果到处都下雪,他们就不会大老远地跑来了。即使来了也不会那么兴奋。整个成都平原不下雪,只有中间这一小块地方下,自然是一个奇迹。只不过游客将此当成了美学的奇迹,但在我看来却是鹿野苑独立于时间的一个证明。
我们独自发现并享受的奇迹却是,鹿野苑里果然有鹿。呦呦鹿鸣,在水边,我和妻子看到过不止一次,时间却非常短暂。那鹿昂起脖子,叫唤一声,就倏忽不见了,消失在本不可能藏身的小树林中。就像一个幻觉。 我们从没有听别人提起过,无论是宾馆的服务员还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甚至童童也不谈那鹿,当然我们也 没有问。也许它并不存在吧?或者别人看不见它?谁知道呢。
总之这是一块平凡朴实的奇迹之地,住久了你就能理解。
有时我会独自一人来到府河岸边,看着那汩汩滔滔的浑浊的河水发呆。这府河是鹿野苑和外面的分界。我在想,它所在的时空是属于鹿野苑还是鹿野苑之外呢?看不出来,真的看不出来。府河有它自己的方向, 一刻不停地向前流去。黄色的河水衬着绿绿的树叶,真是好看呀。它向我揭示的只是一件事,时间过得很快, 无论倒流还是顺流,一旦进入轨道都是那么快的。这可能就是时间超越方向和流域的本质所在吧?
远处的河滩上,童童正在看一本厚书,边看边托腮沉思。博物馆屋顶的露天展区,妻子对着那尊少年佛陀雕像喃喃自语。我知道我们即将离去,在对岸红尘滚滚的世界里生下我们的小宝贝。我还知道我们会再次回来。因为童童说了,我们是他的重生父母。等他小到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们将要照顾他。直到他变成 一个婴儿,进入妻子的体内。
我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养育两个孩子长大成人,逃离出生有如逃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