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科波拉的淡雅清新
索菲亚·科波拉的淡雅清新
在索菲亚的电影里,我总感觉影片洋溢着一种淡淡的暖暖的晴天般的小幸福的感觉,不是很强烈,却给人说不出的熟悉感,很亲切,仿佛就在身边的感觉。
更加生活,更加真实。索菲亚的电影犹如一杯温开水一样,温温的,淡淡的,却最让人沁心。
跟李安导演一样,他们的电影都几乎是自编自导,所以他们的故事性都很强。在课上,印象深刻的电影有《惊魂记》、《魔鬼圣婴》,但让我入神的是《饮食男女》、《迷失东京》。因为他们的那种细腻入微到毛细孔里的感觉让人微微的感受着他们想表达的情感,这个度是刚刚好的,不会太强烈,也不会太淡,不会强烈得让人觉得假,也不会淡到让人无法感觉到。
最近被《在某处》女儿与父亲在水里微笑的镜头萌到了,
父亲有点成熟又有点可爱的笑容,父女之间的细腻入微微妙与众不同的感情,让我感受她的电影气氛的同时 ,又让我强烈的觉得,电影剧本是如何重要,也可以不用镜头的强烈视觉冲击,更让人意犹未尽,有种细水长流,细细品味的感受。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粉绿的,阳光也不是暖黄色,是白白的那种,很特别,很有青春的感觉,纯纯的、懵懵懂懂、朦朦的、干净的。
《迷失东京》电影刚开场女主角透明身影,迷人却又隐讳地表达着寂寞,男主角在出租车里那段背景音乐仿佛把心里有点小寂寞的观众的心唱了出来,感觉心灵被洗礼了一般。电影寂寞与喧闹的强烈对比,两人在异国相遇,情愫发酵,周围很热闹,很激情的工作着充实着,但他们感觉心灵有点空空的,像少了点什么。喧闹着,不通的语言,不同的笑点,你我都有可能有的经历,我看电影,往往对电影的音乐、色彩、镜头很敏感,但看过索菲亚和李安的电影后,让我感受到隔着衣服挠痒痒的剧情感觉,想说什么又说不出的,能有同感却又说不出是什么同感。很适合现在年龄的心情看的电影,因为这没有一点年龄的洗礼真的是无法体会的。
而且我发现索菲亚的电影情节,主角都是年龄差距有点多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题材上,于是这个在中国电影市场泛滥的身边生活题材,侨情的,为了拍出生活的故意生活题材,烂尾的,不知所云的那些片子,我觉得这是一颗薄荷糖,沁人心脾,为什么题材一定要是很苦很悲的人在大时代里很苦很累很悲惨的生活,即便这样还得不到观众的同情,最近觉得国产的几部电影真的很不上档次,都没有电视剧拍的好。所以选材上,要让人物引出故事,故事包装人物,这样人物才会活灵活现,即便不是悲惨的生活,可怜的主人公,也会博得观众的共鸣。
索菲亚的电影里总有青春色彩。感觉她还处于少女纯洁可爱的心态,电影里无处不散发着小女生的感情,没有苦大仇深,没有大冲突,大悬疑,支撑着她整部电影的是她的情节跟氛围,吸引着或者准确的说是让人自然而然的看下去。
在结尾上《迷失东京》给的结尾是让人无限遐想的,似乎也没结尾的。 虽然《迷失东京》的情节平淡无奇,但它处处体现出导演索菲亚审视现代人情感的独特视角,让观众看罢若有所思,又不令人觉得疏远和抽象。“它就像一杯淡淡的香茗,每个人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如同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结尾里,玉娇龙那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音乐淡出,故事淡出,总觉得故事后面的可能性太多了,按照常理说,这么下去应该是死,但是剧情玉娇龙功夫了得,加上小虎难受的笑容,那传说中的愿望可能会成功,周润发不会死,不过都是作为观众我的愿望。玉娇龙那一跳把整部戏沉闷的压抑的感觉跳了出来,那一跳让我顿时觉得很舒服,至此,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每个人物都画龙点睛,更加的活灵活现,生动。虽然是李安导演一贯的闷骚风格,玉娇龙才是主线,小虎一直从头铺垫着。剧情紧扣,场景也不多,却也把在每一个场景里发生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把人物体现得淋漓尽致;《迷失东京》的场景也不多,男女主角在各自的轨迹上行走着又相遇了又擦肩而过的故事表现的很自然含蓄。
作为女性也是艺术从事者,我从此崇拜了科波拉,她犹如一束温柔似的吸引我指导我,让我感觉我又找到了我。她的淡雅清新,她的平淡,她的耐人思绪都让我渐渐感觉到青春的浮现跟蠢蠢欲动。
写于2011-6-18 22:36
在索菲亚的电影里,我总感觉影片洋溢着一种淡淡的暖暖的晴天般的小幸福的感觉,不是很强烈,却给人说不出的熟悉感,很亲切,仿佛就在身边的感觉。
更加生活,更加真实。索菲亚的电影犹如一杯温开水一样,温温的,淡淡的,却最让人沁心。
跟李安导演一样,他们的电影都几乎是自编自导,所以他们的故事性都很强。在课上,印象深刻的电影有《惊魂记》、《魔鬼圣婴》,但让我入神的是《饮食男女》、《迷失东京》。因为他们的那种细腻入微到毛细孔里的感觉让人微微的感受着他们想表达的情感,这个度是刚刚好的,不会太强烈,也不会太淡,不会强烈得让人觉得假,也不会淡到让人无法感觉到。
最近被《在某处》女儿与父亲在水里微笑的镜头萌到了,
![]() |
父亲有点成熟又有点可爱的笑容,父女之间的细腻入微微妙与众不同的感情,让我感受她的电影气氛的同时 ,又让我强烈的觉得,电影剧本是如何重要,也可以不用镜头的强烈视觉冲击,更让人意犹未尽,有种细水长流,细细品味的感受。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粉绿的,阳光也不是暖黄色,是白白的那种,很特别,很有青春的感觉,纯纯的、懵懵懂懂、朦朦的、干净的。
《迷失东京》电影刚开场女主角透明身影,迷人却又隐讳地表达着寂寞,男主角在出租车里那段背景音乐仿佛把心里有点小寂寞的观众的心唱了出来,感觉心灵被洗礼了一般。电影寂寞与喧闹的强烈对比,两人在异国相遇,情愫发酵,周围很热闹,很激情的工作着充实着,但他们感觉心灵有点空空的,像少了点什么。喧闹着,不通的语言,不同的笑点,你我都有可能有的经历,我看电影,往往对电影的音乐、色彩、镜头很敏感,但看过索菲亚和李安的电影后,让我感受到隔着衣服挠痒痒的剧情感觉,想说什么又说不出的,能有同感却又说不出是什么同感。很适合现在年龄的心情看的电影,因为这没有一点年龄的洗礼真的是无法体会的。
而且我发现索菲亚的电影情节,主角都是年龄差距有点多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题材上,于是这个在中国电影市场泛滥的身边生活题材,侨情的,为了拍出生活的故意生活题材,烂尾的,不知所云的那些片子,我觉得这是一颗薄荷糖,沁人心脾,为什么题材一定要是很苦很悲的人在大时代里很苦很累很悲惨的生活,即便这样还得不到观众的同情,最近觉得国产的几部电影真的很不上档次,都没有电视剧拍的好。所以选材上,要让人物引出故事,故事包装人物,这样人物才会活灵活现,即便不是悲惨的生活,可怜的主人公,也会博得观众的共鸣。
索菲亚的电影里总有青春色彩。感觉她还处于少女纯洁可爱的心态,电影里无处不散发着小女生的感情,没有苦大仇深,没有大冲突,大悬疑,支撑着她整部电影的是她的情节跟氛围,吸引着或者准确的说是让人自然而然的看下去。
在结尾上《迷失东京》给的结尾是让人无限遐想的,似乎也没结尾的。 虽然《迷失东京》的情节平淡无奇,但它处处体现出导演索菲亚审视现代人情感的独特视角,让观众看罢若有所思,又不令人觉得疏远和抽象。“它就像一杯淡淡的香茗,每个人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如同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结尾里,玉娇龙那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音乐淡出,故事淡出,总觉得故事后面的可能性太多了,按照常理说,这么下去应该是死,但是剧情玉娇龙功夫了得,加上小虎难受的笑容,那传说中的愿望可能会成功,周润发不会死,不过都是作为观众我的愿望。玉娇龙那一跳把整部戏沉闷的压抑的感觉跳了出来,那一跳让我顿时觉得很舒服,至此,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每个人物都画龙点睛,更加的活灵活现,生动。虽然是李安导演一贯的闷骚风格,玉娇龙才是主线,小虎一直从头铺垫着。剧情紧扣,场景也不多,却也把在每一个场景里发生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把人物体现得淋漓尽致;《迷失东京》的场景也不多,男女主角在各自的轨迹上行走着又相遇了又擦肩而过的故事表现的很自然含蓄。
作为女性也是艺术从事者,我从此崇拜了科波拉,她犹如一束温柔似的吸引我指导我,让我感觉我又找到了我。她的淡雅清新,她的平淡,她的耐人思绪都让我渐渐感觉到青春的浮现跟蠢蠢欲动。
写于2011-6-18 22:36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