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笔记
一、关于词的境界的九则词话:(第一二讲)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
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
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
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
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
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
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
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二、关于词的特质的五则词话:(第三、四讲)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娼伎之别。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
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
解人正不易得。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
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
不许也。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三、论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后主四人词的十二则词话(第四、五、六讲)
1、〖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2、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3、〖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4、固哉,皋文之为词也。……
5、【附录第二十九则】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宋喜同叔,子瞻,少游而不喜美成。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而最恶梦窗,玉田。
6、〖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 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7、
8、
9、〖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
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10、
11、〖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
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12、〖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
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
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四、论代字及隔与不隔的四则词话:(第六、七讲)。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
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
“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
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
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
‘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
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
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
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
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
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
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
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
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
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
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
已不逮矣。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
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
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
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
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
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
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
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二、关于词的特质的五则词话:(第三、四讲)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娼伎之别。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
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
解人正不易得。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
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
不许也。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三、论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后主四人词的十二则词话(第四、五、六讲)
1、〖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2、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3、〖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4、固哉,皋文之为词也。……
5、【附录第二十九则】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宋喜同叔,子瞻,少游而不喜美成。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而最恶梦窗,玉田。
6、〖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 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7、
8、
9、〖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
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10、
11、〖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
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12、〖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
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
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四、论代字及隔与不隔的四则词话:(第六、七讲)。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
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
“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
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
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
‘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
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
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
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
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
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
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
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
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
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
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
已不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