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
![]() |
去贵阳前早就有耳闻,老徐是国内少有把精神分析自体派讲得正宗且清析的人物。果然每一堂课,从经典精神精神分析的传承,再到自体派的独特取向,再与弗洛依德、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温尼克特、罗杰斯等派系间碰撞,再到文化历史渊源的追溯,加上时不时一针见血的比喻,恰当好处的个案和句对句的诠释训练,老徐一一驾轻就熟。同学们玩笑说,班上学霸好多,中德班、中美班、CAPA班、亚隆班、业内各大咖的学生数不胜数,大家都带着自己不同的流派而来。这里就好像一个个秦天大圣们的战场,甭管如何跟斗翻腾,都可以在老徐的五指山里被稳稳接住。
几天的时间,一起散步逛街、遍寻小吃、开玩笑、八卦心理江湖,突然觉得如果彼此懂得,那么放松和自然。当我带着独特的体验,回归生活,就好像和大家一起小跑一段后,独自往回走,还不时被身后的片段吸引。如果说往前走,身后是褪了一地的壳,而往回走,则是一路内在融解的清扫。回头走的每一步,我不想急着说,也不想急着写,我只是等待这一杯人前浑浊的沸水,慢慢沉淀为甘甜澄净的清泉。
我的督导曾对我说:The BEST teachers teach from the heart not from the book。我想最好的学习也不应该是来自于老师,而是来自于我们某一刻的内心体验。就好像在自体取向的诠释里,我们说过的话会很快不被记得,但是听到的那一刻感受可能会被一辈子铭记。
从被卡住开始
最开始对“卡住”这个词有意识,是老徐说,如果在课上,大家当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一定要问出来,不然我们往前走了,你还会依然留在停下的那个地方。这跟其他老师的讲课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权威欲望还是个人修行,许多的老师都没有这样的胸怀去让触摸卡住。这里没有应该与否,没有高与低,只有稳稳的抱持,虽然谈不上温暖。
是啊!卡住了,不管别人走多远,自己仍在那个地方,我们无法完成对特有人和事的哀悼。就好像其中有一天下午的课,我突发奇想,开始在纸上调整我咨询室的布局,而这些小九九却无法跟大家课上探讨。我关在自己的思维里面,然后老徐讲了什么,甭管重要还是不重要,我也就忽略而过了。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发现自己卡住了,或者能不能发现对方在什么地方卡住了,这是一个天大的经验活。让卡住可以流动起来,就好像一个咨询如果火候好,不会在一个问题上反复打转,一定是流动着往前走的。老徐说:对待卡住,就好像一个瓶子的盖子拧歪了,你是执意拧下去,还是退出来重新拧过。
极致是有所不为
听到大家的聊咨询困境,聊行业生存的不易,聊别人怎么的不理解,我选择了微笑点头沉默。不可忽视,这些困难,这些行业给予我们的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我的沉默不是看轻,而是我的经历告诉自己: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想走得更远的咨询师,如果我们没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努力和经历,指责和抱怨行业还稍微早了一些。因为,身处任何行业,都不可能轻而易举收获饱满,而心理行业不过也符合这种自然规律罢了。如果我们hold不住自己的急迫,我们在协同个案去面对他们生活的时候,也会很容易掺入我们自己的焦虑。
同时,这是一个极度充满诱惑的社会,各种自我实现的途径并行,关于金钱的欲望,关于自我价值的获得。当我们作为一个人在工作时,注定无法让自己成为设计精良的电脑程序,我们未处理好的部分,会时不时跳出来,影响我们的决定和行为。只有我们对自己的内在规整得越好,才能说明我们更具备一个训练有素的咨询师底子跟个案工作。而如果面临各种创伤,各种反转移的干扰,那么我们的咨询设置就容易出现问题,不同的个案定会给我们上最深刻的一课。老徐自己不做婚姻情感个案,不做学员的个人分析。当我再思考什么是纯粹的时候,或许排开外界对我们的万能期待,具备独特风格的条件,之后的简单就是极好的。
与自己的直觉合作
老徐说:我们唯一能用的客观就是自己的主观。还记得,当我被推荐代表小组发言,面对与小组所有成员的意见分歧,面对老徐的三次意味深长的反问,我庆幸坚持了自己的判断,直到最后被检验符合情境的判断。如果说以前这样做更多会为了证明,而现在抛开对错,我在用自己践行坚持的意义。当我顺着个案方向,反复检视出清晰的脉络,我无法轻言放弃。而大多时候,要让自己的声音,融化在一个群体,是那么容易,只需要在那一刻,我们什么也不做就可以。直到某一天,当我发现自己快成为一个打不倒的小强的时候,我庆幸自己在诱惑面前的多了一份坚守,因为一路走来,我最深信的是这个无数次带着自己从困难中突围的亲密战友,我唯有与她紧紧相拥。
我无法抛开自己的积累和体验,只因这是我最宝贵的部分,不管曾经是否有一样的经验,还是有多少类似的经验。在每一次与个案的工作中,除了技术基础,咨询感和语感,以及如何跟个案互动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自己在涓涓溪水的流淌中,汇成一条一气呵成的洪流。
一种艺术的领悟
些许时候,老徐重复着:咨询,是一种艺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细微感觉,全都凝聚在老徐的苦笑里。
这也是回来之后,我脑子里一直盘旋着的一句话。一种艺术,什么样的艺术,什么样才算是艺术?
匠人精神?一种balance?让自己和对方都更舒服?抑或无与伦比的美感?
这里并没有永远固定的答案,唯有留给每一个人不同层面的无限思考,与过程与结果无多大关联,而是一种此时此刻的的体验:当下,我们往前走,恰好做着应该做的事情。
写到最后,电脑里正放着李宗盛的歌: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若曾真心真意付出,就应该满足,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是我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都走得好孤独。想起大家分别都不忘的互侃,如果这个行业是一条贼船,永无止境的烧钱也罢,终身学习成长也罢。如果真爱,或许所有的一切也值了。
当爱不再是束缚和占有,就只因在路上,我们都成全了一个更好的彼此。(文/罗近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