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检测系统
首件检测系统【深圳市领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话:15502038820】SMT生产线由多台设备组成,包括丝印机、贴片机、回流焊等等,但实际上生产线的速度是由贴片机来决定的。一条SMT生产线通常包括一台高速机和一台高精度贴片机,前者主要贴装片状元件,而后者主要贴装IC和异型元件。当这两台贴片机完成一个贴装过程的时间(以下简称贴装时间)相等并且最小时,则整条SMT生产线就发挥出了最大生产能力。首件检测系统
1. 负荷分配平衡。合理分配每台设备的贴装元件数量,尽量使每台设备的贴装时间相等。我们在初次分配每台设备的贴装元件数量时,往往会出现贴装时间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贴装时间,对生产线上所有设备的生产负荷进行调整,将贴装时间较长的设备上的部分元件移一部分到另一台设备上,以实现负荷分配平衡。
2. 设备优化。每台贴片机都有一个最大的贴片速度值,例如YAMAHA的YV100号称0.25秒/片,但实际上这一速度值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对每台设备的数控程序进行优化,就是使贴片机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符合这些条件,从而实现最高速贴装,减少设备的贴装时间。优化的原则取决于设备的结构。对于X/Y结构的贴片机,通常按以下原则来优化。
·尽可能使贴装头同时拾取元件。
·在排列贴装程序时,将同类型元件排在一起,以减少贴装头拾取元件时换吸嘴的次数,节约贴装时间。
·拾取次数较多的供料器应安放在靠近印制板的料站上。
·在一个拾放循环过程中,尽量只从正面或后面的料站上取料,以减少贴装头移动距离。
·在每个拾放循环过程中,要使贴装头满负荷。
有些原则在优化程序时会发生矛盾,这就需要进行折中考虑,以选出最佳优化方案来。 在进行负荷分配和设备优化时可使用优化软件,优化软件包括设备的优化程序和生产线平衡软件。
设备的优化程序主要是针对贴装程序和供料器的配置进行优化。在取得元器件BOM表和CAD数据以后,就可以生成贴装程序和供料器配置表,优化程序会对贴装头的运动路径和供料器的配置情况进行优化,尽量减少贴装头的移动路程,从而节省贴装时间。
生产线平衡软件是对整个生产线进行优化的有效工具,优化软件采用一定的优化算法,目前的优化软件已经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优化过程。
首件及首件检测的定义
过程改变:生产过程中,5M1E(人、机、料、法、环、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设备的调整和维修、换料和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
首件:每个班次/产线生产投入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首件检验(首件检测):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检验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或客户的要求制定。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对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首件检测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检测的时机/场合
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6、更换或重新添加材料等(如锡炉加锡,SMT印刷过程中添加锡膏等)。
首件检测的要求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对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其指定人员进行“互检”,最后由质量检验人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质量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人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所有首件产品必需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用记号笔标记“√” 以示通过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为首件。
首件检测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等。
SMT生产线是由多台自动化设备所组成的,当某一台设备的速度慢于其他设备时,那么这台设备就将成为制约整条SMT生产线速度提高的瓶颈。根据对19个工厂的抽样(表1),一般瓶颈经常出现在贴片机上,要消除瓶颈现象就只有通过增加贴片机来实现了。当然这需要一笔较大资金投入,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其它设备过剩的生产能力,要远比投资再购入一条SMT生产线划算的多。增加何种类型的贴片机要视生产线的瓶颈而定,一般情况下最好采购一台高速、多功能的贴片机,因为它兼具高速机和高精度机的特点,贴装元器件的范围覆盖了高精度机和高速机,它能解决无论是高速机还是高精度机引起的瓶颈问题。而目前贴片机的发展趋势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
SMT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精密设备,在工作中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提高SMT生产线效率的一个重要办法。如提前将要补充的元件装在备用送料器上;生产线装配前面批号的最后几块的的同时,做好生产线下一批号产品的准备工作等等。
SMT生产线属大生产流水线,产值是以秒来进行计算的。而生产的流畅性和产品的质量除设备与环境因素外,人的因素占有极为重要的成分。例如若操作员对设备很熟悉,那么在生产过程中排除问题所花费时间较少,也可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除了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我们还以一些专业SMT书刊为教材组织员工学习,培养对SMT的热爱,提高每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
SMT设备进行定期检验与保养也是保证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有力保障之一。很多公司由于生产任务繁重,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一旦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生产时,其停工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对设备定期停机检验与保养的费用。因此必须强调对设备定期进行科学的检验与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SMT生产需要高的投入,但如果管理与使用得法,并注意笔者在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我们将会充分挖掘SMT生产线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在几年之内就会收回全部的投资,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首件检测系统
1. 负荷分配平衡。合理分配每台设备的贴装元件数量,尽量使每台设备的贴装时间相等。我们在初次分配每台设备的贴装元件数量时,往往会出现贴装时间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贴装时间,对生产线上所有设备的生产负荷进行调整,将贴装时间较长的设备上的部分元件移一部分到另一台设备上,以实现负荷分配平衡。
2. 设备优化。每台贴片机都有一个最大的贴片速度值,例如YAMAHA的YV100号称0.25秒/片,但实际上这一速度值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对每台设备的数控程序进行优化,就是使贴片机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符合这些条件,从而实现最高速贴装,减少设备的贴装时间。优化的原则取决于设备的结构。对于X/Y结构的贴片机,通常按以下原则来优化。
·尽可能使贴装头同时拾取元件。
·在排列贴装程序时,将同类型元件排在一起,以减少贴装头拾取元件时换吸嘴的次数,节约贴装时间。
·拾取次数较多的供料器应安放在靠近印制板的料站上。
·在一个拾放循环过程中,尽量只从正面或后面的料站上取料,以减少贴装头移动距离。
·在每个拾放循环过程中,要使贴装头满负荷。
有些原则在优化程序时会发生矛盾,这就需要进行折中考虑,以选出最佳优化方案来。 在进行负荷分配和设备优化时可使用优化软件,优化软件包括设备的优化程序和生产线平衡软件。
设备的优化程序主要是针对贴装程序和供料器的配置进行优化。在取得元器件BOM表和CAD数据以后,就可以生成贴装程序和供料器配置表,优化程序会对贴装头的运动路径和供料器的配置情况进行优化,尽量减少贴装头的移动路程,从而节省贴装时间。
生产线平衡软件是对整个生产线进行优化的有效工具,优化软件采用一定的优化算法,目前的优化软件已经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优化过程。
首件及首件检测的定义
过程改变:生产过程中,5M1E(人、机、料、法、环、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设备的调整和维修、换料和换工装夹具、设计变更、停线等等。
首件:每个班次/产线生产投入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首件检验(首件检测):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线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检验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或客户的要求制定。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对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首件检测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检测的时机/场合
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6、更换或重新添加材料等(如锡炉加锡,SMT印刷过程中添加锡膏等)。
首件检测的要求
首件检验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及专检。
对送检的产品,必须先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班组长或其指定人员进行“互检”,最后由质量检验人员‘专检’,确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质量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人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所有首件产品必需留样,留作后续产品对比之用,来看过程是否发生变化,并用记号笔标记“√” 以示通过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加工、进行三检,直到合格后才可以定为首件。
首件检测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等。
SMT生产线是由多台自动化设备所组成的,当某一台设备的速度慢于其他设备时,那么这台设备就将成为制约整条SMT生产线速度提高的瓶颈。根据对19个工厂的抽样(表1),一般瓶颈经常出现在贴片机上,要消除瓶颈现象就只有通过增加贴片机来实现了。当然这需要一笔较大资金投入,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其它设备过剩的生产能力,要远比投资再购入一条SMT生产线划算的多。增加何种类型的贴片机要视生产线的瓶颈而定,一般情况下最好采购一台高速、多功能的贴片机,因为它兼具高速机和高精度机的特点,贴装元器件的范围覆盖了高精度机和高速机,它能解决无论是高速机还是高精度机引起的瓶颈问题。而目前贴片机的发展趋势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
SMT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精密设备,在工作中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提高SMT生产线效率的一个重要办法。如提前将要补充的元件装在备用送料器上;生产线装配前面批号的最后几块的的同时,做好生产线下一批号产品的准备工作等等。
SMT生产线属大生产流水线,产值是以秒来进行计算的。而生产的流畅性和产品的质量除设备与环境因素外,人的因素占有极为重要的成分。例如若操作员对设备很熟悉,那么在生产过程中排除问题所花费时间较少,也可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除了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我们还以一些专业SMT书刊为教材组织员工学习,培养对SMT的热爱,提高每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
SMT设备进行定期检验与保养也是保证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有力保障之一。很多公司由于生产任务繁重,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一旦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生产时,其停工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对设备定期停机检验与保养的费用。因此必须强调对设备定期进行科学的检验与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SMT生产需要高的投入,但如果管理与使用得法,并注意笔者在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我们将会充分挖掘SMT生产线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在几年之内就会收回全部的投资,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首件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