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不少教育机构(尤其是早教机构)总是在宣扬“快乐教育”,声称孩子可以开开心心毫无压力地学到知识,获得提高,同时否定一切让孩子觉得“不快乐”的教育手段。于此同时,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却疾呼:凭什么教育一定要快乐的?
我的看法是,先不论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让孩子成“人”。何谓成“人”?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教育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群孩子每人一颗糖,并告知若是可以忍住半小时不吃,便可以再得到一颗糖。教师半小时回来以后,发现大多数孩子手中的糖果已经下肚,只有少数得到了第二颗糖果的奖励。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忍住一时之快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得到更高的成就。
其实,实验的结论并不新鲜。早在两百年前,黑格尔就在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中写道:劳动是受到抑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了的满足。请原谅我又一次掉书袋,但是这句话实在太精彩了。农民收获了粮食以后就算再饿,也不会把粮食通通吃光,而是会留一些下来作为种子,次年再播种下去以期望能够收获更多。生意人赚的钱再多,也会省下一大部分,用来投资扩大再生产,以期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懂得忍住“一时之快”,通过劳动,来追求“延迟了的满足”,从而获得长远意义上幸福才是成“人”的特征。
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成“人”,即也是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为什么那些抵抗住了糖果的诱惑的孩子将来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呢?就是因为他们比别的孩子更早地踏上成“人”之路,这大概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吧。
而教育呢,其实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一件事情,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某日数学作业特别多,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的那一刻,成就感也是比平时更多一些的。今天的钢琴课布置的曲子特别难,可终于练熟之后,那叫一个得意。而有些时候,“乐”却来得更晚。当年母亲逼着我背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我心中叫苦连天,将她咒骂了无数遍。可多年以后的某个夜晚,当我孤身一人站在船码头眺望大江对岸的时候,无意之中吟出了一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那一刻杜甫的灵魂附体让我无比爽快。这延迟了二十多年的满足终于到来,教育成功了!当年父亲逼我练琴,练得我死去活来,多次试图离家出走未遂后又企图破坏钢琴未遂多次之后多年的某个晚上,一轮明月悬于夜空,透明与半透明的云朵如轻纱一般缓缓遮住月光的那一刻,我心中忽然百般滋味,于是坐在钢琴边轻轻奏起德彪西的《月光》,此时的我仿佛与月光对歌,与德彪西共婵娟,自是奇妙无比。又是延迟二十多年的满足。
有人说人生是两杯酒,一杯甜酒,一杯苦酒,先甜后苦则是失败人生,苦尽甘来则是人生赢家。我觉得并非如此,甜酒与苦酒本就并存在一起,甜中有苦,苦中有甜,无法分开。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则需学会品味甜酒中的苦涩(糖吃多了也要蛀牙),与苦酒中的甘甜(咖啡不也有它的品法么),无论你喝到的是哪种酒,懂得享受与品味当下,那便是更高的境界了。
我的看法是,先不论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让孩子成“人”。何谓成“人”?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教育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群孩子每人一颗糖,并告知若是可以忍住半小时不吃,便可以再得到一颗糖。教师半小时回来以后,发现大多数孩子手中的糖果已经下肚,只有少数得到了第二颗糖果的奖励。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忍住一时之快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得到更高的成就。
其实,实验的结论并不新鲜。早在两百年前,黑格尔就在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中写道:劳动是受到抑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了的满足。请原谅我又一次掉书袋,但是这句话实在太精彩了。农民收获了粮食以后就算再饿,也不会把粮食通通吃光,而是会留一些下来作为种子,次年再播种下去以期望能够收获更多。生意人赚的钱再多,也会省下一大部分,用来投资扩大再生产,以期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懂得忍住“一时之快”,通过劳动,来追求“延迟了的满足”,从而获得长远意义上幸福才是成“人”的特征。
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成“人”,即也是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为什么那些抵抗住了糖果的诱惑的孩子将来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呢?就是因为他们比别的孩子更早地踏上成“人”之路,这大概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吧。
而教育呢,其实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一件事情,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某日数学作业特别多,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的那一刻,成就感也是比平时更多一些的。今天的钢琴课布置的曲子特别难,可终于练熟之后,那叫一个得意。而有些时候,“乐”却来得更晚。当年母亲逼着我背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我心中叫苦连天,将她咒骂了无数遍。可多年以后的某个夜晚,当我孤身一人站在船码头眺望大江对岸的时候,无意之中吟出了一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那一刻杜甫的灵魂附体让我无比爽快。这延迟了二十多年的满足终于到来,教育成功了!当年父亲逼我练琴,练得我死去活来,多次试图离家出走未遂后又企图破坏钢琴未遂多次之后多年的某个晚上,一轮明月悬于夜空,透明与半透明的云朵如轻纱一般缓缓遮住月光的那一刻,我心中忽然百般滋味,于是坐在钢琴边轻轻奏起德彪西的《月光》,此时的我仿佛与月光对歌,与德彪西共婵娟,自是奇妙无比。又是延迟二十多年的满足。
有人说人生是两杯酒,一杯甜酒,一杯苦酒,先甜后苦则是失败人生,苦尽甘来则是人生赢家。我觉得并非如此,甜酒与苦酒本就并存在一起,甜中有苦,苦中有甜,无法分开。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则需学会品味甜酒中的苦涩(糖吃多了也要蛀牙),与苦酒中的甘甜(咖啡不也有它的品法么),无论你喝到的是哪种酒,懂得享受与品味当下,那便是更高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