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语学习技巧
查看话题 >拖家带口的单词们
**************************************************************************************************
说明
这篇日记一开始设想,是应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建议。后来觉得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因为平时讲课兴之所至,很多东西都没有记录下来,这个也可以算是给自己的笔记。
这篇日记只讲英语单词和单词学习方法。针对的读者,是英语进阶学习者,和自己觉得学习英语单词缺乏有效体系的人。所谓进阶,是指有欲望、毅力和资源把英语真正学好,,听说读写译样样要能够实用,甚至达到学术应用,而不只是混几个考试,拿几个分数的目标。话说回来,当你把英语的基础真正打好了,所有的考试都迎刃而解。因此,绝对没有心灵鸡汤的成分(不是说鸡汤没用,大量不得其门而入的英语学习者需要鸡汤,但那是新东方大课老师的任务),只有具体的体系、方法和实例。
这篇日记的结构,前三篇是英语单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总结。是浓缩又浓缩之后的版本,但足够建立一个强健的体系。后面是不限篇目的具体词汇介绍和范例,有多少时间写多少。
欢迎非商业目的的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原发网站链接。如要用于商业目的,请与作者联系。
****************************************************************************************************
2015/10/01
基础1 王道,霸道和牲口道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基础的基础,重中之重,也是无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痛苦、挫折、反感,乃至放弃的根源。但实际上,英语单词的学习既不是那么难,更不是那么无趣和枯燥。中国学生的困难,大致40%来自于信心和毅力的不足,60%来自于方法体系的错误。这种错误,在中国一塌糊涂的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耽误了了95%以上的人。
我把现实中英语单词学习的方式大致分成三种:王道,霸道和牲口道。先不讲理论,看一个最简单的实例:学习student这个词(这是我是初一学的,我们那时初中才开始英语课,现在小学就会学到)。
牲口道:s-t-u-d-e-n-t = student = 学生. 背10遍。抄10遍。上课朗读10遍,考试遇到10遍,搞定。
霸道:stud- 就是 study。–ent 表“人”后缀,学习的人=学生。以后单词表,阅读材料刷刷刷,搞定。
王道:这个词是study的变体,-ent是表示动作发出者的后缀。为什么study发短音[ah],这里发[ju]? …t为什么在这里会读成[d]?哦这叫s后面的爆破音浊化。这听着太学究,到底为什么要浊化?… student有个近义词是pupil, 应用场合区别?阅读中遇到student一般跟teacher搭对,pupil一般跟tutor搭对,但好像也不是绝对的…永-远-搞-不-定。
现在我来总结。牲口道大致是90%的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不动脑子,慢,无比枯燥,随时间推移记忆急速衰减,在实用中效果极差,最后的结果是毫无例外地荒废。除非你能进化到其他方法。
霸道是10%左右的中国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结构法则意识,比如词根和前后缀。但获取途径一般是单词书,单词表,巩固途径一般是考试,练习题,真实阅读材料用得很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刷大量的词,但衰减仍然很厉害,需要一遍遍刷来巩固。实用效果仍然较差,尤其是难以灵活、主动使用。
王道的学习方法,在中国学生中应用不到1%。什么是王道,王道就是自然之道,母语学习者脑子里有意识或下意识的过程。我们不是母语学习者,所以一开始这些过程都是有意识的,如果某些过程能转入下意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入等同母语能力的殿堂了。就以前面的浊化问题解释下这个有意识到下意识的过程:s是个送气音,t,p,k等爆破音也急剧送气,两个连着发就像一个喷嚏还没打完再打一个,你读着不难受吗,因此s后的t,p,k才会基本发成d,b,g, 先送气再阻滞,张弛有道,发着舒服。这些对母语者根本不需要解释,下意识中舒舒服服就发成那样了。但我们必须有个模仿-理解-舒服-转入下意识的过程。
(思维练习:请尝试对一个外国汉语学习者解释为什么汉语两字词中,连续两个三声字,前面会发成二声。如“永远”,“武警”。)
王道的学习方法,以当前单词为枢纽,无限向外延伸。读音,词根词干,前后缀,构词法,衍生词,多义,近义反义词,无所不包,不分粗细主次。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娃娃,每一次学习或遇到这个词,我们新获取的延伸和知识都是有限的,零星的。但重要的是意识。是不把英语单词看成一个列表,一堆任务,而是把他们看作一张无限的大网中一个突出的节点,碰到就带起一堆相关节点和联系。我最喜欢的比喻是:你应该把英语看成一个社会,单词看成一个人。刚认识他的时候就知道名字,后来慢慢熟悉他的脸和身材,行为模式,他的家庭,他的工作性格好恶交际,他跟其他人的关系,直到你对他了如指掌。就像你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对大多数的英语单词而言,王道的学习都是永无止境的。
王道的方法,最重要的品质是意识和主动(请在学习英语时使劲动脑子,任何时候开始枯燥机械的机械重复都说明你方法不对),最基本的方法是context学习(书籍,视频,广播,报纸,网络,对话),最本质的优势是建立词与词,词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人的记忆力,本质就是联系。一个词被你嵌入到一个已知的联系网中,是怎么也不会忘掉的。
王道的速度起始会有点慢,这个慢其实是你从一个语言体系(汉语)向另一个语言体系思维方法的转变。但它会越来越快,突破一个瓶颈(大致4000个左右3级掌握单词,关于单词的掌握程度下一篇讨论)后会是指数爆炸式的增长。而且,以这样的方法学会的词,永远不会忘。
王道的学习方法,也是你唯一能在真正的外国和英语学术环境中把这些词用好的方法。也是唯一越学越容易,越学越有意思有动力,越学越能够领会到英语思维,英语文化的方法。
我们应该摈弃牲口道,尽量追求王道。某些时候(比如你非得短期内应付一门考试)可以王霸兼用,但霸道之法存在无法突破的瓶颈和心理上无法避免的疲惫,能不用就别用。
2015/10/01
基础2 单词掌握的级别
这篇先回答一个让无数中国英语学习者幻灭的问题:为什么我有5000/8000/10000的单词量,但还是一遇到老外就张口结舌,写不来文章,读不了新闻?
答案:你没有那个数字的单词量。一个单词要算是你的单词,你得有3级(下详)以上的掌握度。对着单词表能够说出意思,只算1级,也就是基本上不算你的单词。大多数中国学习者,号称几千几千的,其中3级以上不到1/10。这就是你为什么一到对话或者写作,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词。那些才勉强算你的,可能只有几百个。
我把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度分成5级,特征和能力分别如下:
1级 (“familiar strangers”)
你大致知道他的一个意思。发音不是那么确定,很可能一口读不出来。拼写有可能犯错。词性不明,得依靠context。阅读的时候靠context能通过,而听力时多半反应不过来。
你基本不可能自发在写作中使用这个词。口语更是绝不可能。
你经常把这个词和其他词混淆。
2级(“I know your name”)
你能正确读出和拼写。对它的主要意思很清楚。在阅读和听力中能够瞬时反应,不构成任何障碍。经常在写作时尝试使用(虽然不见得对)。在口语中仍然很少想起它。
3级(“I take your calls”)
对它的词性和构词法(词根,前后缀等)有瞬时,直观的反应。知道它好几个常用意义。在写作中能够自发、正确地使用。口语时经常试着使用,虽然不是那么顺畅和合适。
4级(”I got your resume”)
熟知它的近义/反义/代用词,以及一系列相关衍生词和关系词。理解这个词的“根意思”(root meaning不是词根.下篇详解).能够不假思索,口头以英语解释这个词。能够自由进行词性和衍生词的转换。听说读写中全部自发、熟练地使用。
5级(‘I own your ass’) 这是母语级别!!!
脑子里跳过汉语环节,直接以这个英语词进行思考。
知道这个词几乎所有的意义,及其与相关词汇细微的区别,场合性,搭配。
口头书面能以多种方式(定义,解释,范例)转述(paraphrase)这个词.
能根据场合和context自由使用这个词,甚至表现出创造性或幽默感。
对这个词有一定的语言学了解和文化背景了解
有些场合能以它为根基创造新词汇,比如hyphenated phrase,复合词,等等。
其中1级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绝大多数词汇的状态,也就是基本没用的状态。霸道方法用到极致,绝大多数的词汇掌握也就是2级。对于应付很多标准化考试大致够了,但对于真实英语能力是严重不够。而3级是个分水岭,过了这个坎,这个词才能说是你的,也就非常不容易忘掉了。4级是高级非母语学习者通常的状态。5级是母语级别,通常不需要,但如果你要在国外彻底消除语言障碍,或者从事与交流关系较大的职业,或者达到学术写作级别,那就非常必要了。
国外的一些土人,总体词汇量也就不到3000,口语常用词也就不到1000,但是表达接受毫无问题,甚至充满创造力。那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词的掌握都在4,5级。
而国内的一些单词书刷刷战士,动不动号称八千一万,把时间和动力浪费在一遍遍无效学习,遗忘和重复上,就是因为他们永远没有尝试去突破2级。结果是仍然不会说不会写,听读能力也只限于考试导向的。
大部分中国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重心不应放在摄入更多的1级词汇,而应放在把已有的1,2级词汇转化为3级或以上。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涉及的工作量和时间比单纯刷词表会多得多,而且只有王道的学习方法能够达成。但关键在于:
1. 大量功夫花在context学习上。
2. 一旦突破基本永不遗忘,而且对每个词都是单向积累和丰富的过程。
3. 一法通,万法通。考试之类都会比原来简单几个数量级。
4. 越学越快,脑子里的关联网越来越丰富和自动,单词从初遇到3级以上的时间越来越短,到最后在大量的阅读中甚至瞬时达成。到最后甚至不再有专门学习的时间,所有学习都在实际工作应用中达成,而且效率奇高。
这篇是为大家对照你自己对单词的掌握到底在什么位置,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遵循自然,“王道”的学习方法。
2015/10/01
基础3 基本方法(上)
前面讲的王道方法,也许让人觉得大而化之,语焉不详。但其中的方法其实都是相当规范、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这篇讲处理、记忆和拓展单词的具体方法。
一个新遇到的词,比较完备的学习方法,我用五个字母总结:P-P-P-P-D
P1: Pronunciation
读音是国内英语学习严重忽略的基本要素。但其实是基础的基础。汉语是视觉语言,英语是听觉语言,读音是它的第一性。读音第一要掌握基本音素和组合的发音,第二要掌握多音节词的重音。读音第一次千万要读对,一旦第一次读错,以后纠正起来非常顽固(可见为什么它重要,因为读音是记忆的第一线,印象极深)。读音一旦解决,拼写也就跟着解决了90%,以后只需要记特例。
P2: Part of Speech (词性)
词性是一切语法的基础。也是国内英语学习强调不够的方面。对于不可分割的简单词,词性在拼写上线索不多(其实也不是没有),而且经常存在一词多性,明确词性相对困难。幸运的是,这些词一般也都是超级常用词,对它们词性的精准掌握,通常是在频繁相遇中达成的。
对于带词根词缀的复合词,词性一般决定于前后缀,通常也很单一,那就非常好办了。
P3:Polysemy(多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加深对单词理解的关键。中小学学习,乃至很多单词书上,通常只列一个意思(甚至很多时候不是主要或最通用的意思),对于单词的学习其实妨碍很大。一个单词的多个意思,掌握得越多、越快,越有利于记忆和理解。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多义的词都有一个root meaning, 他的多义大都是从这个root meaning发展出来的。
举例:spring
这个词,你如果去查一本大字典,会有春天,喷泉,弹簧,短跑,等等一大堆意思。当你真正把这些意思都掌握了,再稍微思索一下,spring的root meaning就显而易见了:大致是一个猛然向前的动作,蹿出去,冲出去。现在再来想想喷泉,弹簧,men’s 100 meters spring,一切严丝合缝。至于春天,请想象无数嫩芽从枯枝上冒出,或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英语的秋天:fall, 其实跟春天是同样的词法意象。
一般的多义词,尤其是基本词(指无词根词缀,较短的常用词),都有root meaning. 在很多大型辞典中都能查到root meaning(虽然他们不这么叫,只是写在词条的最前面),但我不建议去查,应该自己通过积累多义来推断,更加深刻难忘。
P4: Paraphrasing(转述)
就是把这个词换个说法表达出来。这个东西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考过雅思的都应该明白。但在实际应用学习中,paraphrasing也是极端有用的。它不但考验你对当前词的理解,通过一个词锻炼你主动使用其他单词的能力,更是建立词与词之间联系的第一步。我推荐尽量口头做,而且要给自己时间压力(比如10秒必须开口)。Paraphrasing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下定义,解释,使用近义词,造句,不必限定自己。有几个要领要注意:第一,除造句外,你使用的转述必须跟原词同一词性,不能随便乱扔词。这样才能加深对词性的掌握和直觉。第二,造句要造highlight sentence, 就是特别能反映这个词意思的句子,不要造“今天老师叫我们用古板造句”这种白痴句子。比如你如果无法用英语解释evasive,那就造个句:He is always evasive about his other female friends. 同时再痛苦地回忆一下你的某个渣男友。OK,不会忘了。
D: Derivatives (衍生词)
英语中论词汇数量,比较专业的方法就不讲“个”,而讲“族”。A word family是以同一个词根或词干(意义区别:词根通常是拉丁希腊或其他来源,本身不是一个英语单词;词干本身是一个英语词。但有时为了方便,统称词根)为核心的所有衍生词。因此,理想的英语学习方法,你认识了一个词根词,也就应该大致认识了他全家人。当然,实际并不是这么简单。
比如:
Identity 主要意思“身份”。这个词本身就是个意义很多很微妙的词,还能是“认同”“特性”之类的意思。随便数数他的家庭成员:
Identify 识别
Identical 一模一样的
Identification = ID 身份证明
其中每一个,你如果没见过它在具体context中的用法,都难以凭空推断它的意思。所以衍生词学习最基础的方法是context阅读,边阅读边搜集衍生家族成员,最后综合到一起理解。
要加强衍生能力,就要熟练掌握常见甚至不常见前后缀的意义。甚至要掌握一些基本变换的套路,直到熟极而流。比如知道nursery是育婴室,就应该知道bakery是面包房。知道informative是information的基本形容词变换(以及其他很多同理变换),下次想把cognition用成形容词是就直接写cognitive,不管你见过没见过。一般都是对的。错了再改嘛。D是把你的单词范围放大好几倍的增强器,尤其对于学术阅读和写作,占决定性的分量。
P1和P2你在第一次遇到一个词就必须搞定,决不能延误。P3是多次相遇慢慢积累的,用不着立即去查字典,但一定要有心。P4是当你对一个词有一定把握时立即尝试,以后还可以不断尝试,变着法子尝试,越多越好。很多人背单词时觉得自己懂了,然后盯着单词不知道该干嘛,paraphrasing就是你该干的事。D是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积累的,一定要注意自己提炼词缀的规律性。
这五个字母,是学习任何单词从基础到进阶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类别,比如动词,还有时态单复数分词等基本语法要求,这里不详述,都是你“进阶”之前该搞定的事。
此篇较长,分两部分写。国庆后继续。
2015/10/06
基本方法(下) 怎样记单词
一切不以真实语言环境(简称context)为基础的单词记忆法都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没用的。
如果你没有迫在眉睫的考试(比如两个月后雅思)压力,绝不要去啃单词书。管你红宝书,巴郎还是XXOO。首先你不要把自己逼到这步田地,比如想在大学三年级考托福GRE,你应该起码在大学二年级开始系统增进单词。真的逼急了,不得不捡起一本单词书,也不要翻来覆去地刷,而是最多仔细刷一遍,以后靠context的阅读和听力来重复。所有的考试都有量大到你读不完的context材料,不是么?
每一个词,你第一次遇到它的时候,都需要找到一个最佳记忆方法,甚至是两三种方法的组合。绝不要无任何方法地死记。死记,或者叫裸奔,不但效果奇差,而且会产生挫败感,扑灭你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记一个词的方法,和构词法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对所有单词通用的方法是组合法,就是把这个词和其他相关词组合到一起记忆。我们分构词法讨论。
1. 带词根的词。这是最经典的构词法记忆,也是学术级别英语覆盖单词最多的记忆法。关键就是掌握词根、词缀及其变化规律。这个这里不多讲,以后篇目中会有大量范例。
2. 合成词。多个英语单词,或者多个英语单词的部分组成的词。这种构词法在现代英语中比重越来越大,而且用得越来越频繁(原因是因为词根词一般是专家造出来的,而合成词是大众制造的)。合成词的特色是组成部分一般很简单,大家都认识,但意思却往往不好把握。在context中学习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结合语境精确把握其含义,一般一次就记住了。还有,对合成词加深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试着用。
【举例】 比如大量合成词是这样构成的,英语中往往有一个动介短语,如take in, put in, hold up, 那么颠倒词序并粘合就成了一个新的合成词,往往是名词。Intake (摄入,入口), input(输入,意见), uphold (维护,支撑。注意这个仍然是动词)。这样的规律就值得多想想,并举一反三。
【举例】footnote(脚注)reindeer (驯鹿) thunderstruck (天雷滚滚) blueprint(蓝图)这样的合成词很好懂,那是因为中文本来就是直译。大量的合成词,意思对于中文思维来说其实是很绕,很不好理解的。比如最让我吃惊的是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不知道什么是laptop。再试试这些:
sidearm manhandle dimwit fanfare notwithstanding
这些合成词,不但一眼不易看出它的意义,而且脱离语言环境是很难了解它的精确含义或用法的,必须要在一句地道的英语中才能理解。比如最后一个,用法非得你在阅读中见过5次以上并认真揣摩,还得自己搞2,3次才能清楚。
3. 无结构词
所谓无结构词,是没有一眼可见的组成部分,整个词就是一个整体。这种词向来是最难记的。所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基本词,也就是使用特别频繁的词,你英语再差,重复的次数也足够记住了。难的是那些不那么常用的词,尤其是动词。
对于这些词,仍然不能裸奔。办法多的是。
比如音素法。英语基本词中有些发音元素,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见得多了就会产生直觉和联系。比如stumble(跌跌撞撞) crumple(弄皱)crumble(弄碎,碎屑)mumble(含糊地说)jumble(混杂物)rumble(隆隆作响)…找到联系了吧?
再比如词源法。这个法子耗时间多,但如果你是找英语资源,其实工夫也不是白费的。我举个例子。
bog这个词,我第一次遇到时很是挠头。简单三个字母,照理说应该是dog, god这样常见或者意义极为普遍的词。但它的意思偏偏是“沼泽”,不那么普通?于是我就先wiki dictionary, 然后直接读完wikipedia的bog词条。终于明白了这个词为什么显得这么“原始”:bog的原意是东北欧大森林里面的腐水泥沼,对于古日耳曼人来说乃是出门即遇,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英语中遗传了下来。这个过程耗时约一小时,效果不但是这个词终生不会忘,大概还顺带复习了1000个以上的词,学了10个以上的新词,以及充实了一点知识。
遇到生词就需要这样的穷追不舍,一定要找到一个你可以把记忆挂在上面的钩子。绝不裸奔。绝不妄图依靠简单重复搞定一个词。
当然,对付无结构,不好记的词,最有力的还是组合法。
4. 组合法
最强大的记词方法。关系即记忆力。关联的词越多,规则越复杂,一个词越不会忘。
关联和分组规则可以说是无穷尽的,你自己可以选择适合你的,也可以自己定义。
介绍一些常用和强力的组合规则:
近义但有程度梯级:
aversion (avert) dislike hate detest
同领域的相关词,很多构词法和词尾都相同:
longitude latitude altitude (构成地球上一点精确位置的三要素)
英语常用俗语和短语中的押韵词:(这样你不但记住两个词,还学会了一个习惯性短语)
slippery slope (字面意思: 滑溜的斜坡,常用于比喻容易恶化的境遇,其中slope单独很难记)
toil and moil (两个巨难记的词,一起搞定)
以后的篇目中会探讨非常多的单词组合。
5. 短语法/缩写法
有些明明很常用,但又确实不好记的词,请直接记一条包含它常用短语。来源当然不能自己生造,而要从阅读或口语中来。最好的来源就是美剧。这样等于一个微缩context,不但搞定这词,而且附带标准用法
比如license and registration 记这两个词,记它们可以指驾驶证/行驶证,同时眼前浮现出无数次你在美剧中见过的警察pull somebody over,绷着脸让你把窗子摇下来的场景。
英语中有无数的缩写,通过缩写来记单词是非常高效的,而且当你已知缩写和汉语意思,训练自己猜英语单词,是非常好的主动词汇训练。3级以上掌握水平才做得到。
比如记不住federal是“联邦的”,我就不信你不知道FBI。
老是认为intelligence就是智慧,而不知道它的第二个意思是“情报”,我就不信你不知道CIA。
ADSL 大家天天说,你有什么理由记不住“非对称”(asymmetric) 和“数字的”(digital)?
subscribe(r) 在这个缩写中稍难,但恰好可以理解这个词不一定是“订阅”的意思,也可以是任何“周期性租用”。
短语法和缩写法都是“微语境”和组合法的并行使用,效果都是一锤定音的,一定要好好利用。
再强调一次:第一次遇见生词,一定要找到一个结构性的方法来记忆它,如有可能再把它和已知词汇产生联系,打组合。以后你要做的不过是在阅读和视听中顺其自然地遇到他,稍有一点把握,就大胆在写作和口语(当然不是所有词都能在口语中使用)使用。That's all。
讨论一下效率问题。王道的方法看似无“计划”,无限定目标,单位时间内覆盖次词不多,但由于它是唯一自然的语言方法,就算比效率,长时间内也比霸道方法高出很多,更别说没用的牲口道。学习英语的投入有全时和半时两种典型,一般我计算为每天6小时和2小时。我的经验是只要方法得当,全时学习每天可掌握20-30个新词,半时学生5-10个。看起来很少?那是因为你大多数时间都应该花在阅读和视听上,也就是复习老词,遇到新词。其他的时间应该花在思考,总结和追索资料上。
而且这其实并不少。以1年250天计算,如果你是全时,你会在一年中形成一个6000词以上的3级掌握词汇库,以及10000词以上的1,2级附带词汇库。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是3级以上掌握,3000词足够在国外日常生活和对话毫无障碍,10000词就可以在任何用英语的大学中当学霸(当然是指语言能力方面)。
最后,列一下关于单词的网络资源:
最佳综合阅读材料:wikipedia
最佳俚语和俗语资源:urban dictionary
最佳同义词近义词资源: thesaurus
最佳深入型在线词典:wiki dictionary
你当然还需要一个划词型的在线字典,我用的是dict.cn加灵格斯。其实很多国产的都挺不错。
说明
这篇日记一开始设想,是应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建议。后来觉得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因为平时讲课兴之所至,很多东西都没有记录下来,这个也可以算是给自己的笔记。
这篇日记只讲英语单词和单词学习方法。针对的读者,是英语进阶学习者,和自己觉得学习英语单词缺乏有效体系的人。所谓进阶,是指有欲望、毅力和资源把英语真正学好,,听说读写译样样要能够实用,甚至达到学术应用,而不只是混几个考试,拿几个分数的目标。话说回来,当你把英语的基础真正打好了,所有的考试都迎刃而解。因此,绝对没有心灵鸡汤的成分(不是说鸡汤没用,大量不得其门而入的英语学习者需要鸡汤,但那是新东方大课老师的任务),只有具体的体系、方法和实例。
这篇日记的结构,前三篇是英语单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总结。是浓缩又浓缩之后的版本,但足够建立一个强健的体系。后面是不限篇目的具体词汇介绍和范例,有多少时间写多少。
欢迎非商业目的的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原发网站链接。如要用于商业目的,请与作者联系。
****************************************************************************************************
2015/10/01
基础1 王道,霸道和牲口道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基础的基础,重中之重,也是无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痛苦、挫折、反感,乃至放弃的根源。但实际上,英语单词的学习既不是那么难,更不是那么无趣和枯燥。中国学生的困难,大致40%来自于信心和毅力的不足,60%来自于方法体系的错误。这种错误,在中国一塌糊涂的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耽误了了95%以上的人。
我把现实中英语单词学习的方式大致分成三种:王道,霸道和牲口道。先不讲理论,看一个最简单的实例:学习student这个词(这是我是初一学的,我们那时初中才开始英语课,现在小学就会学到)。
牲口道:s-t-u-d-e-n-t = student = 学生. 背10遍。抄10遍。上课朗读10遍,考试遇到10遍,搞定。
霸道:stud- 就是 study。–ent 表“人”后缀,学习的人=学生。以后单词表,阅读材料刷刷刷,搞定。
王道:这个词是study的变体,-ent是表示动作发出者的后缀。为什么study发短音[ah],这里发[ju]? …t为什么在这里会读成[d]?哦这叫s后面的爆破音浊化。这听着太学究,到底为什么要浊化?… student有个近义词是pupil, 应用场合区别?阅读中遇到student一般跟teacher搭对,pupil一般跟tutor搭对,但好像也不是绝对的…永-远-搞-不-定。
现在我来总结。牲口道大致是90%的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不动脑子,慢,无比枯燥,随时间推移记忆急速衰减,在实用中效果极差,最后的结果是毫无例外地荒废。除非你能进化到其他方法。
霸道是10%左右的中国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结构法则意识,比如词根和前后缀。但获取途径一般是单词书,单词表,巩固途径一般是考试,练习题,真实阅读材料用得很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刷大量的词,但衰减仍然很厉害,需要一遍遍刷来巩固。实用效果仍然较差,尤其是难以灵活、主动使用。
王道的学习方法,在中国学生中应用不到1%。什么是王道,王道就是自然之道,母语学习者脑子里有意识或下意识的过程。我们不是母语学习者,所以一开始这些过程都是有意识的,如果某些过程能转入下意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入等同母语能力的殿堂了。就以前面的浊化问题解释下这个有意识到下意识的过程:s是个送气音,t,p,k等爆破音也急剧送气,两个连着发就像一个喷嚏还没打完再打一个,你读着不难受吗,因此s后的t,p,k才会基本发成d,b,g, 先送气再阻滞,张弛有道,发着舒服。这些对母语者根本不需要解释,下意识中舒舒服服就发成那样了。但我们必须有个模仿-理解-舒服-转入下意识的过程。
(思维练习:请尝试对一个外国汉语学习者解释为什么汉语两字词中,连续两个三声字,前面会发成二声。如“永远”,“武警”。)
王道的学习方法,以当前单词为枢纽,无限向外延伸。读音,词根词干,前后缀,构词法,衍生词,多义,近义反义词,无所不包,不分粗细主次。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娃娃,每一次学习或遇到这个词,我们新获取的延伸和知识都是有限的,零星的。但重要的是意识。是不把英语单词看成一个列表,一堆任务,而是把他们看作一张无限的大网中一个突出的节点,碰到就带起一堆相关节点和联系。我最喜欢的比喻是:你应该把英语看成一个社会,单词看成一个人。刚认识他的时候就知道名字,后来慢慢熟悉他的脸和身材,行为模式,他的家庭,他的工作性格好恶交际,他跟其他人的关系,直到你对他了如指掌。就像你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对大多数的英语单词而言,王道的学习都是永无止境的。
王道的方法,最重要的品质是意识和主动(请在学习英语时使劲动脑子,任何时候开始枯燥机械的机械重复都说明你方法不对),最基本的方法是context学习(书籍,视频,广播,报纸,网络,对话),最本质的优势是建立词与词,词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人的记忆力,本质就是联系。一个词被你嵌入到一个已知的联系网中,是怎么也不会忘掉的。
王道的速度起始会有点慢,这个慢其实是你从一个语言体系(汉语)向另一个语言体系思维方法的转变。但它会越来越快,突破一个瓶颈(大致4000个左右3级掌握单词,关于单词的掌握程度下一篇讨论)后会是指数爆炸式的增长。而且,以这样的方法学会的词,永远不会忘。
王道的学习方法,也是你唯一能在真正的外国和英语学术环境中把这些词用好的方法。也是唯一越学越容易,越学越有意思有动力,越学越能够领会到英语思维,英语文化的方法。
我们应该摈弃牲口道,尽量追求王道。某些时候(比如你非得短期内应付一门考试)可以王霸兼用,但霸道之法存在无法突破的瓶颈和心理上无法避免的疲惫,能不用就别用。
2015/10/01
基础2 单词掌握的级别
这篇先回答一个让无数中国英语学习者幻灭的问题:为什么我有5000/8000/10000的单词量,但还是一遇到老外就张口结舌,写不来文章,读不了新闻?
答案:你没有那个数字的单词量。一个单词要算是你的单词,你得有3级(下详)以上的掌握度。对着单词表能够说出意思,只算1级,也就是基本上不算你的单词。大多数中国学习者,号称几千几千的,其中3级以上不到1/10。这就是你为什么一到对话或者写作,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词。那些才勉强算你的,可能只有几百个。
我把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度分成5级,特征和能力分别如下:
1级 (“familiar strangers”)
你大致知道他的一个意思。发音不是那么确定,很可能一口读不出来。拼写有可能犯错。词性不明,得依靠context。阅读的时候靠context能通过,而听力时多半反应不过来。
你基本不可能自发在写作中使用这个词。口语更是绝不可能。
你经常把这个词和其他词混淆。
2级(“I know your name”)
你能正确读出和拼写。对它的主要意思很清楚。在阅读和听力中能够瞬时反应,不构成任何障碍。经常在写作时尝试使用(虽然不见得对)。在口语中仍然很少想起它。
3级(“I take your calls”)
对它的词性和构词法(词根,前后缀等)有瞬时,直观的反应。知道它好几个常用意义。在写作中能够自发、正确地使用。口语时经常试着使用,虽然不是那么顺畅和合适。
4级(”I got your resume”)
熟知它的近义/反义/代用词,以及一系列相关衍生词和关系词。理解这个词的“根意思”(root meaning不是词根.下篇详解).能够不假思索,口头以英语解释这个词。能够自由进行词性和衍生词的转换。听说读写中全部自发、熟练地使用。
5级(‘I own your ass’) 这是母语级别!!!
脑子里跳过汉语环节,直接以这个英语词进行思考。
知道这个词几乎所有的意义,及其与相关词汇细微的区别,场合性,搭配。
口头书面能以多种方式(定义,解释,范例)转述(paraphrase)这个词.
能根据场合和context自由使用这个词,甚至表现出创造性或幽默感。
对这个词有一定的语言学了解和文化背景了解
有些场合能以它为根基创造新词汇,比如hyphenated phrase,复合词,等等。
其中1级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绝大多数词汇的状态,也就是基本没用的状态。霸道方法用到极致,绝大多数的词汇掌握也就是2级。对于应付很多标准化考试大致够了,但对于真实英语能力是严重不够。而3级是个分水岭,过了这个坎,这个词才能说是你的,也就非常不容易忘掉了。4级是高级非母语学习者通常的状态。5级是母语级别,通常不需要,但如果你要在国外彻底消除语言障碍,或者从事与交流关系较大的职业,或者达到学术写作级别,那就非常必要了。
国外的一些土人,总体词汇量也就不到3000,口语常用词也就不到1000,但是表达接受毫无问题,甚至充满创造力。那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词的掌握都在4,5级。
而国内的一些单词书刷刷战士,动不动号称八千一万,把时间和动力浪费在一遍遍无效学习,遗忘和重复上,就是因为他们永远没有尝试去突破2级。结果是仍然不会说不会写,听读能力也只限于考试导向的。
大部分中国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重心不应放在摄入更多的1级词汇,而应放在把已有的1,2级词汇转化为3级或以上。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涉及的工作量和时间比单纯刷词表会多得多,而且只有王道的学习方法能够达成。但关键在于:
1. 大量功夫花在context学习上。
2. 一旦突破基本永不遗忘,而且对每个词都是单向积累和丰富的过程。
3. 一法通,万法通。考试之类都会比原来简单几个数量级。
4. 越学越快,脑子里的关联网越来越丰富和自动,单词从初遇到3级以上的时间越来越短,到最后在大量的阅读中甚至瞬时达成。到最后甚至不再有专门学习的时间,所有学习都在实际工作应用中达成,而且效率奇高。
这篇是为大家对照你自己对单词的掌握到底在什么位置,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遵循自然,“王道”的学习方法。
2015/10/01
基础3 基本方法(上)
前面讲的王道方法,也许让人觉得大而化之,语焉不详。但其中的方法其实都是相当规范、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这篇讲处理、记忆和拓展单词的具体方法。
一个新遇到的词,比较完备的学习方法,我用五个字母总结:P-P-P-P-D
P1: Pronunciation
读音是国内英语学习严重忽略的基本要素。但其实是基础的基础。汉语是视觉语言,英语是听觉语言,读音是它的第一性。读音第一要掌握基本音素和组合的发音,第二要掌握多音节词的重音。读音第一次千万要读对,一旦第一次读错,以后纠正起来非常顽固(可见为什么它重要,因为读音是记忆的第一线,印象极深)。读音一旦解决,拼写也就跟着解决了90%,以后只需要记特例。
P2: Part of Speech (词性)
词性是一切语法的基础。也是国内英语学习强调不够的方面。对于不可分割的简单词,词性在拼写上线索不多(其实也不是没有),而且经常存在一词多性,明确词性相对困难。幸运的是,这些词一般也都是超级常用词,对它们词性的精准掌握,通常是在频繁相遇中达成的。
对于带词根词缀的复合词,词性一般决定于前后缀,通常也很单一,那就非常好办了。
P3:Polysemy(多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加深对单词理解的关键。中小学学习,乃至很多单词书上,通常只列一个意思(甚至很多时候不是主要或最通用的意思),对于单词的学习其实妨碍很大。一个单词的多个意思,掌握得越多、越快,越有利于记忆和理解。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多义的词都有一个root meaning, 他的多义大都是从这个root meaning发展出来的。
举例:spring
这个词,你如果去查一本大字典,会有春天,喷泉,弹簧,短跑,等等一大堆意思。当你真正把这些意思都掌握了,再稍微思索一下,spring的root meaning就显而易见了:大致是一个猛然向前的动作,蹿出去,冲出去。现在再来想想喷泉,弹簧,men’s 100 meters spring,一切严丝合缝。至于春天,请想象无数嫩芽从枯枝上冒出,或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英语的秋天:fall, 其实跟春天是同样的词法意象。
一般的多义词,尤其是基本词(指无词根词缀,较短的常用词),都有root meaning. 在很多大型辞典中都能查到root meaning(虽然他们不这么叫,只是写在词条的最前面),但我不建议去查,应该自己通过积累多义来推断,更加深刻难忘。
P4: Paraphrasing(转述)
就是把这个词换个说法表达出来。这个东西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考过雅思的都应该明白。但在实际应用学习中,paraphrasing也是极端有用的。它不但考验你对当前词的理解,通过一个词锻炼你主动使用其他单词的能力,更是建立词与词之间联系的第一步。我推荐尽量口头做,而且要给自己时间压力(比如10秒必须开口)。Paraphrasing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下定义,解释,使用近义词,造句,不必限定自己。有几个要领要注意:第一,除造句外,你使用的转述必须跟原词同一词性,不能随便乱扔词。这样才能加深对词性的掌握和直觉。第二,造句要造highlight sentence, 就是特别能反映这个词意思的句子,不要造“今天老师叫我们用古板造句”这种白痴句子。比如你如果无法用英语解释evasive,那就造个句:He is always evasive about his other female friends. 同时再痛苦地回忆一下你的某个渣男友。OK,不会忘了。
D: Derivatives (衍生词)
英语中论词汇数量,比较专业的方法就不讲“个”,而讲“族”。A word family是以同一个词根或词干(意义区别:词根通常是拉丁希腊或其他来源,本身不是一个英语单词;词干本身是一个英语词。但有时为了方便,统称词根)为核心的所有衍生词。因此,理想的英语学习方法,你认识了一个词根词,也就应该大致认识了他全家人。当然,实际并不是这么简单。
比如:
Identity 主要意思“身份”。这个词本身就是个意义很多很微妙的词,还能是“认同”“特性”之类的意思。随便数数他的家庭成员:
Identify 识别
Identical 一模一样的
Identification = ID 身份证明
其中每一个,你如果没见过它在具体context中的用法,都难以凭空推断它的意思。所以衍生词学习最基础的方法是context阅读,边阅读边搜集衍生家族成员,最后综合到一起理解。
要加强衍生能力,就要熟练掌握常见甚至不常见前后缀的意义。甚至要掌握一些基本变换的套路,直到熟极而流。比如知道nursery是育婴室,就应该知道bakery是面包房。知道informative是information的基本形容词变换(以及其他很多同理变换),下次想把cognition用成形容词是就直接写cognitive,不管你见过没见过。一般都是对的。错了再改嘛。D是把你的单词范围放大好几倍的增强器,尤其对于学术阅读和写作,占决定性的分量。
P1和P2你在第一次遇到一个词就必须搞定,决不能延误。P3是多次相遇慢慢积累的,用不着立即去查字典,但一定要有心。P4是当你对一个词有一定把握时立即尝试,以后还可以不断尝试,变着法子尝试,越多越好。很多人背单词时觉得自己懂了,然后盯着单词不知道该干嘛,paraphrasing就是你该干的事。D是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积累的,一定要注意自己提炼词缀的规律性。
这五个字母,是学习任何单词从基础到进阶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类别,比如动词,还有时态单复数分词等基本语法要求,这里不详述,都是你“进阶”之前该搞定的事。
此篇较长,分两部分写。国庆后继续。
2015/10/06
基本方法(下) 怎样记单词
一切不以真实语言环境(简称context)为基础的单词记忆法都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没用的。
如果你没有迫在眉睫的考试(比如两个月后雅思)压力,绝不要去啃单词书。管你红宝书,巴郎还是XXOO。首先你不要把自己逼到这步田地,比如想在大学三年级考托福GRE,你应该起码在大学二年级开始系统增进单词。真的逼急了,不得不捡起一本单词书,也不要翻来覆去地刷,而是最多仔细刷一遍,以后靠context的阅读和听力来重复。所有的考试都有量大到你读不完的context材料,不是么?
每一个词,你第一次遇到它的时候,都需要找到一个最佳记忆方法,甚至是两三种方法的组合。绝不要无任何方法地死记。死记,或者叫裸奔,不但效果奇差,而且会产生挫败感,扑灭你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记一个词的方法,和构词法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对所有单词通用的方法是组合法,就是把这个词和其他相关词组合到一起记忆。我们分构词法讨论。
1. 带词根的词。这是最经典的构词法记忆,也是学术级别英语覆盖单词最多的记忆法。关键就是掌握词根、词缀及其变化规律。这个这里不多讲,以后篇目中会有大量范例。
2. 合成词。多个英语单词,或者多个英语单词的部分组成的词。这种构词法在现代英语中比重越来越大,而且用得越来越频繁(原因是因为词根词一般是专家造出来的,而合成词是大众制造的)。合成词的特色是组成部分一般很简单,大家都认识,但意思却往往不好把握。在context中学习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结合语境精确把握其含义,一般一次就记住了。还有,对合成词加深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试着用。
【举例】 比如大量合成词是这样构成的,英语中往往有一个动介短语,如take in, put in, hold up, 那么颠倒词序并粘合就成了一个新的合成词,往往是名词。Intake (摄入,入口), input(输入,意见), uphold (维护,支撑。注意这个仍然是动词)。这样的规律就值得多想想,并举一反三。
【举例】footnote(脚注)reindeer (驯鹿) thunderstruck (天雷滚滚) blueprint(蓝图)这样的合成词很好懂,那是因为中文本来就是直译。大量的合成词,意思对于中文思维来说其实是很绕,很不好理解的。比如最让我吃惊的是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不知道什么是laptop。再试试这些:
sidearm manhandle dimwit fanfare notwithstanding
这些合成词,不但一眼不易看出它的意义,而且脱离语言环境是很难了解它的精确含义或用法的,必须要在一句地道的英语中才能理解。比如最后一个,用法非得你在阅读中见过5次以上并认真揣摩,还得自己搞2,3次才能清楚。
3. 无结构词
所谓无结构词,是没有一眼可见的组成部分,整个词就是一个整体。这种词向来是最难记的。所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基本词,也就是使用特别频繁的词,你英语再差,重复的次数也足够记住了。难的是那些不那么常用的词,尤其是动词。
对于这些词,仍然不能裸奔。办法多的是。
比如音素法。英语基本词中有些发音元素,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见得多了就会产生直觉和联系。比如stumble(跌跌撞撞) crumple(弄皱)crumble(弄碎,碎屑)mumble(含糊地说)jumble(混杂物)rumble(隆隆作响)…找到联系了吧?
再比如词源法。这个法子耗时间多,但如果你是找英语资源,其实工夫也不是白费的。我举个例子。
bog这个词,我第一次遇到时很是挠头。简单三个字母,照理说应该是dog, god这样常见或者意义极为普遍的词。但它的意思偏偏是“沼泽”,不那么普通?于是我就先wiki dictionary, 然后直接读完wikipedia的bog词条。终于明白了这个词为什么显得这么“原始”:bog的原意是东北欧大森林里面的腐水泥沼,对于古日耳曼人来说乃是出门即遇,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英语中遗传了下来。这个过程耗时约一小时,效果不但是这个词终生不会忘,大概还顺带复习了1000个以上的词,学了10个以上的新词,以及充实了一点知识。
遇到生词就需要这样的穷追不舍,一定要找到一个你可以把记忆挂在上面的钩子。绝不裸奔。绝不妄图依靠简单重复搞定一个词。
当然,对付无结构,不好记的词,最有力的还是组合法。
4. 组合法
最强大的记词方法。关系即记忆力。关联的词越多,规则越复杂,一个词越不会忘。
关联和分组规则可以说是无穷尽的,你自己可以选择适合你的,也可以自己定义。
介绍一些常用和强力的组合规则:
近义但有程度梯级:
aversion (avert) dislike hate detest
同领域的相关词,很多构词法和词尾都相同:
longitude latitude altitude (构成地球上一点精确位置的三要素)
英语常用俗语和短语中的押韵词:(这样你不但记住两个词,还学会了一个习惯性短语)
slippery slope (字面意思: 滑溜的斜坡,常用于比喻容易恶化的境遇,其中slope单独很难记)
toil and moil (两个巨难记的词,一起搞定)
以后的篇目中会探讨非常多的单词组合。
5. 短语法/缩写法
有些明明很常用,但又确实不好记的词,请直接记一条包含它常用短语。来源当然不能自己生造,而要从阅读或口语中来。最好的来源就是美剧。这样等于一个微缩context,不但搞定这词,而且附带标准用法
比如license and registration 记这两个词,记它们可以指驾驶证/行驶证,同时眼前浮现出无数次你在美剧中见过的警察pull somebody over,绷着脸让你把窗子摇下来的场景。
英语中有无数的缩写,通过缩写来记单词是非常高效的,而且当你已知缩写和汉语意思,训练自己猜英语单词,是非常好的主动词汇训练。3级以上掌握水平才做得到。
比如记不住federal是“联邦的”,我就不信你不知道FBI。
老是认为intelligence就是智慧,而不知道它的第二个意思是“情报”,我就不信你不知道CIA。
ADSL 大家天天说,你有什么理由记不住“非对称”(asymmetric) 和“数字的”(digital)?
subscribe(r) 在这个缩写中稍难,但恰好可以理解这个词不一定是“订阅”的意思,也可以是任何“周期性租用”。
短语法和缩写法都是“微语境”和组合法的并行使用,效果都是一锤定音的,一定要好好利用。
再强调一次:第一次遇见生词,一定要找到一个结构性的方法来记忆它,如有可能再把它和已知词汇产生联系,打组合。以后你要做的不过是在阅读和视听中顺其自然地遇到他,稍有一点把握,就大胆在写作和口语(当然不是所有词都能在口语中使用)使用。That's all。
讨论一下效率问题。王道的方法看似无“计划”,无限定目标,单位时间内覆盖次词不多,但由于它是唯一自然的语言方法,就算比效率,长时间内也比霸道方法高出很多,更别说没用的牲口道。学习英语的投入有全时和半时两种典型,一般我计算为每天6小时和2小时。我的经验是只要方法得当,全时学习每天可掌握20-30个新词,半时学生5-10个。看起来很少?那是因为你大多数时间都应该花在阅读和视听上,也就是复习老词,遇到新词。其他的时间应该花在思考,总结和追索资料上。
而且这其实并不少。以1年250天计算,如果你是全时,你会在一年中形成一个6000词以上的3级掌握词汇库,以及10000词以上的1,2级附带词汇库。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是3级以上掌握,3000词足够在国外日常生活和对话毫无障碍,10000词就可以在任何用英语的大学中当学霸(当然是指语言能力方面)。
最后,列一下关于单词的网络资源:
最佳综合阅读材料:wikipedia
最佳俚语和俗语资源:urban dictionary
最佳同义词近义词资源: thesaurus
最佳深入型在线词典:wiki dictionary
你当然还需要一个划词型的在线字典,我用的是dict.cn加灵格斯。其实很多国产的都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