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蓝染之工作坊2-2015年7月于金泽工艺社
一、型染:蓝染的小变化之一
路过参观的学者Jozef认真地給大家刻纸型。他源自东欧、发扬于美利坚的美学观,加上中国蓝印花布的印刷技巧,在金泽,这两种元素奇妙地碰撞又结合了。
杨老师先用水把去浆的棉布喷湿,调制好面粉糊(蓝印花布用糊和日本型染用糊成分不同)。用两个夹子固定在桌子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型染操作台。
上好面糊自然阴干一个月以后,就可以拿去做蓝染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图案才是我们会愿意穿着的纹样,这才是古老传统焕发活力的明证,可见不同文化间的借鉴和尝试是多么重要。
二、紫也出于蓝
当一组工坊成员用比较嫩的蓝草茎秆和持续的中温煮汁染出紫色以后,我算是更明白为何蓝草这种染色植物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为何蓝染这植物染种类可以历经千年而不衰。同一批植物里每一片叶子所含蓝靛素都不同,再加处理温度等各种外部条件,稍有差别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样的不可预测是它最迷人之处。
看到这一意外带来的惊喜,老师们笑呵呵地把本来专门准备让大家染紫的“配方”拿了出来:生叶煮至40C,撕搓10分钟,用90-100C水煮染30分钟,然后水洗晾干。蓝染染出紫已经够让我们兴奋,但接下来还有“套染”!
三、套染
以为蓝色染一次就完了么?大自然的调色板有那么多的可能。如果茎秆与生叶套染会如何?蓝色与红色(如胭脂虫)是另一种紫,与黄色(黄檗)又会变成绿色。在此基础上,如果减少或增加蓝草叶的数量和改变水的配比,色阶真是千变万化。这也是草木染很难控制颜色准确度的原因。
但色差问题虽难,还是有专家能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的。日本的山崎和树、法国的Michel Garcia,都是草木染界世界顶尖的大师。听杨老师总结说,大师与我们的区别就是在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中,将草木染的不可控变为可控。这是需要经过多少次不断调整原料的排列组合并巨细靡遗的记录,才能达到的高度啊。(顺便安利,金泽工艺社12月将把山崎和树请来讲课!此种机会不能错过:http://jinze.org/sc/events-sub.php?serial=41 )
最后,以日本艺术家石塚広的作品作结。普通的夹缬(无论中国夹缬还是日本蓝板缔),是木头板子雕版防染,然而石塚広先生的作品是用大小不同的石头夹着染。成品真是叹为观止!
![]() |
Jozef认真地給大家刻纸型 |
路过参观的学者Jozef认真地給大家刻纸型。他源自东欧、发扬于美利坚的美学观,加上中国蓝印花布的印刷技巧,在金泽,这两种元素奇妙地碰撞又结合了。
![]() |
简易型染操作台 |
杨老师先用水把去浆的棉布喷湿,调制好面粉糊(蓝印花布用糊和日本型染用糊成分不同)。用两个夹子固定在桌子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型染操作台。
![]() |
极具现代感的型染花纹 |
上好面糊自然阴干一个月以后,就可以拿去做蓝染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图案才是我们会愿意穿着的纹样,这才是古老传统焕发活力的明证,可见不同文化间的借鉴和尝试是多么重要。
二、紫也出于蓝
![]() |
意外染出紫色 |
当一组工坊成员用比较嫩的蓝草茎秆和持续的中温煮汁染出紫色以后,我算是更明白为何蓝草这种染色植物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为何蓝染这植物染种类可以历经千年而不衰。同一批植物里每一片叶子所含蓝靛素都不同,再加处理温度等各种外部条件,稍有差别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样的不可预测是它最迷人之处。
看到这一意外带来的惊喜,老师们笑呵呵地把本来专门准备让大家染紫的“配方”拿了出来:生叶煮至40C,撕搓10分钟,用90-100C水煮染30分钟,然后水洗晾干。蓝染染出紫已经够让我们兴奋,但接下来还有“套染”!
![]() |
蓝红套染;蓝黄套染 |
三、套染
以为蓝色染一次就完了么?大自然的调色板有那么多的可能。如果茎秆与生叶套染会如何?蓝色与红色(如胭脂虫)是另一种紫,与黄色(黄檗)又会变成绿色。在此基础上,如果减少或增加蓝草叶的数量和改变水的配比,色阶真是千变万化。这也是草木染很难控制颜色准确度的原因。
但色差问题虽难,还是有专家能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的。日本的山崎和树、法国的Michel Garcia,都是草木染界世界顶尖的大师。听杨老师总结说,大师与我们的区别就是在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中,将草木染的不可控变为可控。这是需要经过多少次不断调整原料的排列组合并巨细靡遗的记录,才能达到的高度啊。(顺便安利,金泽工艺社12月将把山崎和树请来讲课!此种机会不能错过:http://jinze.org/sc/events-sub.php?serial=41 )
![]() |
石塚広先生的作品 |
最后,以日本艺术家石塚広的作品作结。普通的夹缬(无论中国夹缬还是日本蓝板缔),是木头板子雕版防染,然而石塚広先生的作品是用大小不同的石头夹着染。成品真是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