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水悠悠
炎炎夏日里最受欢迎的应该就是水了,不管是液态的冰水还是藏在树上果实中快要溢出的水分,都能一扫夏日的油闷,还人清爽。尤其当你置身在东南亚这样一个四季如夏的地方,似乎只喝无味的白开水根本达不到解渴的目的,唯有那富含充足维生素的水果,才能让人瞬间觉得清爽可口。就像哪天晚饭吃了很咸很咸的咸鱼,饭后接连喝完半升水,仍旧觉得口干舌燥、火气烧心,而这时,只消一个小苹果,立刻能把嘴里制得服服帖帖。
在老挝,想要吃到本地的水果,一般要去市场里买。所谓市场,就是一个露天的地下建筑,四周有很多生锈了的铁柱支撑着,上面盖一层塑料顶,有的顶是深灰色,有的是透明色,还有的在一大片灰色中隐现着几个透明色,一看就是后来补上去的。市场的东边卖蔬菜水果肉类,一个个摊铺都约定俗成地自圈地盘,摆一个小桌子,把自己所有的货品都尽可能地展示在桌子上,往往桌子上总会堆满了不同的蔬菜水果,摊主就搬一个板凳坐在后面,但大多时候他们都是站着的,似乎时刻在等着客人的到来。而市场的西边主要卖衣物和日用品,每间店铺都用白墙隔开,有的店铺铺了瓷砖,这样的店铺门前通常会有很多双鞋,因为在这里,进入铺着瓷砖的店铺是要脱鞋的,以避免把路途中的尘土带到店里去。这样一个市场颇具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小镇市场的作风,但功能强大,集农贸、南杂北货、服装鞋帽于一身,是当地人购置生活用品和日常食物的目的地。
夏日暴雨过后的正午,我和朋友携手前往市场,想买点水果解解暑。
一踏入市场,棚顶就把刺眼的阳光遮蔽得只剩缓和的色调,而市场里的泥土地中还夹藏着雨后的流水,空气中氤氲着湿热的气息,高温下蒸发的水汽使得这地底下比路上更加闷热,让人一走进去就觉得皮肤停止了呼吸。
我们沿着泥土上铺着的断断续续的几块红砖到了一个水果摊前。这是一个拐角上的水果摊,因此有两个桌子互相垂直地摆着,桌子的另外两头又接着别的不同的桌子,就这样往有限的远方无限地延伸开去。这两个桌子各自不过一米长,上面密密麻麻地摆着芭蕉,小小的芭蕉果实上黑斑点点,有的已经黄的过了头,像是焉了一样,稍微好看一些的几挂芭蕉,铺主就用塑料绳把他吊着,以高一千基普(约8毛钱)的价格卖出去。这些在国内超市里摆在进口商品区域的芭蕉,在这里却像是一种被人嫌弃了很久、迟迟无人赏识的文人,有的看上去甚至如果今天还卖不出去,就会烂到只能扔了。
我们走近后才发现,在两个桌子后面的区域里,铺主摆着一个竹床,上面睡着两个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女人背朝桌子蜷缩着睡着,右手拿着一个编织的扇子缓慢地扇风,她的后面同方向蜷缩着一个比她短一半的小女孩,我们走进的时候,她正不经意地用手抓起大腿上的一只虫子,随手往身后一扔。
我们走近到铺子边去,而老板娘并没有起身的意思。倒是小姑娘一跃而起,告诉我们说那挂芭蕉6千基普。小女孩的声音很稚嫩,扎着两个小辫子,约莫五六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一说话就会看到掉了好几颗牙。
我们选好了一挂芭蕉,小女孩的母亲依旧没有起身,自顾自地扇着风。这时,我们撇见了推在桌子角落上的椰子。在老挝,大街上到处都是椰子树,几乎每天都有人穿着爬树鞋爬上树顶上摘椰子下来,自然椰子和芭蕉一样,是老挝人司空见惯的水果了。但对我来说,不买一个椰子简直对不起自己一直喝含防腐剂的椰子汁的胃啊。
于是我问女孩,椰子多少钱一个?女孩边帮我们装芭蕉边回答说,7千。说完,她偏了偏头,转过身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椰子是7千吗?
这时,她妈妈坐了起来,有点无神地看了看我和朋友,笑着说,6千吧。
老板娘的五官很精致,但搭配上乱糟糟的头发和好像很久没有洗过的脸又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皮肤和嘴唇都很黑,只有眼珠里还有一点白色。
她看着我们,嘴型依旧保持上扬,露出满口发黄的牙齿,几乎没有怎么动嘴地说,要的话可以给你们弄开。
我们在仅有的5个椰子里选来选去,拿到一个比较重的,刚准备递过去,不想一只虫子从椰子表明棕黄色的毛草里爬了出来,吓得朋友差点把椰子给扔了。
最后我们选出了两个椰子,递给了小女孩。小女孩拿着椰子和刀走向坐在后面的女人,椰子有点重,小女孩走路的时候颤颤巍巍的,像是快被椰子大的铅球给拖到地面一样,瘦黑 的小腿像跟木棍一样支撑着她。而女人似乎并没有要去帮忙的意思,依旧懒散地扇着风,等着女孩将大家伙给抬过去。女人接过椰子和刀后,这才利索地切了起来,她侧面朝着我们,散落的头发遮住了半边的脸,但还是能看出来她笑着的满口黄牙的嘴。我忍不住又仔细打量了面前这个女人,穿着一件发白的蓝色t恤,没有像别人其他老挝女人一样穿传统筒裙,反而只穿了一条到膝盖的裤子,这时我才发现,女人的黝黑的小腿上似乎有一根长长的刀疤,像一只蜈蚣一样从趴在腿上。
我们拿着富含生命之源的水果走出了市场,途中,我回头看看了,小女孩把女人扶着又躺了下去,整理了一下桌面后,又继续睡在了女人的后面,不过这次,她瘦小的臂膀环绕着女人的腰,我依稀从热风中听到了小女孩清脆的歌声。
在老挝,想要吃到本地的水果,一般要去市场里买。所谓市场,就是一个露天的地下建筑,四周有很多生锈了的铁柱支撑着,上面盖一层塑料顶,有的顶是深灰色,有的是透明色,还有的在一大片灰色中隐现着几个透明色,一看就是后来补上去的。市场的东边卖蔬菜水果肉类,一个个摊铺都约定俗成地自圈地盘,摆一个小桌子,把自己所有的货品都尽可能地展示在桌子上,往往桌子上总会堆满了不同的蔬菜水果,摊主就搬一个板凳坐在后面,但大多时候他们都是站着的,似乎时刻在等着客人的到来。而市场的西边主要卖衣物和日用品,每间店铺都用白墙隔开,有的店铺铺了瓷砖,这样的店铺门前通常会有很多双鞋,因为在这里,进入铺着瓷砖的店铺是要脱鞋的,以避免把路途中的尘土带到店里去。这样一个市场颇具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小镇市场的作风,但功能强大,集农贸、南杂北货、服装鞋帽于一身,是当地人购置生活用品和日常食物的目的地。
夏日暴雨过后的正午,我和朋友携手前往市场,想买点水果解解暑。
一踏入市场,棚顶就把刺眼的阳光遮蔽得只剩缓和的色调,而市场里的泥土地中还夹藏着雨后的流水,空气中氤氲着湿热的气息,高温下蒸发的水汽使得这地底下比路上更加闷热,让人一走进去就觉得皮肤停止了呼吸。
我们沿着泥土上铺着的断断续续的几块红砖到了一个水果摊前。这是一个拐角上的水果摊,因此有两个桌子互相垂直地摆着,桌子的另外两头又接着别的不同的桌子,就这样往有限的远方无限地延伸开去。这两个桌子各自不过一米长,上面密密麻麻地摆着芭蕉,小小的芭蕉果实上黑斑点点,有的已经黄的过了头,像是焉了一样,稍微好看一些的几挂芭蕉,铺主就用塑料绳把他吊着,以高一千基普(约8毛钱)的价格卖出去。这些在国内超市里摆在进口商品区域的芭蕉,在这里却像是一种被人嫌弃了很久、迟迟无人赏识的文人,有的看上去甚至如果今天还卖不出去,就会烂到只能扔了。
我们走近后才发现,在两个桌子后面的区域里,铺主摆着一个竹床,上面睡着两个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女人背朝桌子蜷缩着睡着,右手拿着一个编织的扇子缓慢地扇风,她的后面同方向蜷缩着一个比她短一半的小女孩,我们走进的时候,她正不经意地用手抓起大腿上的一只虫子,随手往身后一扔。
我们走近到铺子边去,而老板娘并没有起身的意思。倒是小姑娘一跃而起,告诉我们说那挂芭蕉6千基普。小女孩的声音很稚嫩,扎着两个小辫子,约莫五六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一说话就会看到掉了好几颗牙。
我们选好了一挂芭蕉,小女孩的母亲依旧没有起身,自顾自地扇着风。这时,我们撇见了推在桌子角落上的椰子。在老挝,大街上到处都是椰子树,几乎每天都有人穿着爬树鞋爬上树顶上摘椰子下来,自然椰子和芭蕉一样,是老挝人司空见惯的水果了。但对我来说,不买一个椰子简直对不起自己一直喝含防腐剂的椰子汁的胃啊。
于是我问女孩,椰子多少钱一个?女孩边帮我们装芭蕉边回答说,7千。说完,她偏了偏头,转过身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椰子是7千吗?
这时,她妈妈坐了起来,有点无神地看了看我和朋友,笑着说,6千吧。
老板娘的五官很精致,但搭配上乱糟糟的头发和好像很久没有洗过的脸又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皮肤和嘴唇都很黑,只有眼珠里还有一点白色。
她看着我们,嘴型依旧保持上扬,露出满口发黄的牙齿,几乎没有怎么动嘴地说,要的话可以给你们弄开。
我们在仅有的5个椰子里选来选去,拿到一个比较重的,刚准备递过去,不想一只虫子从椰子表明棕黄色的毛草里爬了出来,吓得朋友差点把椰子给扔了。
最后我们选出了两个椰子,递给了小女孩。小女孩拿着椰子和刀走向坐在后面的女人,椰子有点重,小女孩走路的时候颤颤巍巍的,像是快被椰子大的铅球给拖到地面一样,瘦黑 的小腿像跟木棍一样支撑着她。而女人似乎并没有要去帮忙的意思,依旧懒散地扇着风,等着女孩将大家伙给抬过去。女人接过椰子和刀后,这才利索地切了起来,她侧面朝着我们,散落的头发遮住了半边的脸,但还是能看出来她笑着的满口黄牙的嘴。我忍不住又仔细打量了面前这个女人,穿着一件发白的蓝色t恤,没有像别人其他老挝女人一样穿传统筒裙,反而只穿了一条到膝盖的裤子,这时我才发现,女人的黝黑的小腿上似乎有一根长长的刀疤,像一只蜈蚣一样从趴在腿上。
我们拿着富含生命之源的水果走出了市场,途中,我回头看看了,小女孩把女人扶着又躺了下去,整理了一下桌面后,又继续睡在了女人的后面,不过这次,她瘦小的臂膀环绕着女人的腰,我依稀从热风中听到了小女孩清脆的歌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