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待一下午的香港咖啡馆清单
【原创作品 转载请联系作者,加微信Applezcy】
instagram: @ chenyuz
nice: 北美咖啡女孩Apple
苹果姐姐今天推荐的咖啡馆,不仅仅可以喝一杯好咖啡,舒服地待一下午,还可以吃到可口的美味。
写在前面:我. 香港. 咖啡.
当我再次回到香港的时候,距离2011年在ICC大厦里的实习已经3年多。那个周一到周五拼命工作,周末泡在LKF的暑假,重复的两点一线的行程,让咖啡变成了我清醒大脑的必备品。 每天都会到46层的Starbucks买咖啡,也以“喝咖啡”为“借口”和很多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交流。
那时我的必点饮品是“摩卡”,主要因为对咖啡缺乏了解,和心理的不安全感,不敢点一个自己不明白的咖啡饮料。2个月实习结束后,我痛苦地意识到高压力工作和每一杯摩卡给我体重上升贡献的力量,我变成了圆圆的小苹果一枚,于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Mocha。 (直到今年4月在澳门的specialty coffee店,我尝了一杯用70%可可含量的瑞士手工巧克力做的摩卡,和之前的摩卡似乎是两种饮料,配上戚风蛋糕,很棒)
2011年的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咖啡的种类,万万没想到1年后的自己会开始暴走美国各大城市(包括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等)的数百家咖啡馆,执着的了解咖啡馆文化并做成拼图。
(苹果姐姐的咖啡拼图在洛杉矶Venice和知名的咖啡师Nicely的合影)
在香港的同一家星巴克泡久了,渐渐和两个Baristas成了朋友,每次买咖啡,我往那里一站,还没开口,Mocha就准备好了。 和一个同事“喝咖啡”的时候,他说“我来了几年还没这个待遇呢。” 这种走进熟悉的咖啡店,不用说话,自己认识的 barista就知道并准备想要的饮品,其实是JackDorsey做Square的初衷之一。 所以,回想一下,我从3年前就有和咖啡师成为朋友的潜力, 为随后从纽约开始寻觅咖啡馆做了铺垫。我们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变,但是不变的是我们的个性。
苹果姐姐的咖啡馆清单
这次来香港,专门咨询了咖啡和美食达人Natalie, 并参考了网上的评分和好友评价。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参观了在尖沙咀和上环几家不能错过的咖啡馆。
1. Allegretto VivaEspresso, Tsim Sha Tsui
地址: 尖沙咀廣東道33號中港城第三座平台1A號鋪
特点: 想在香港喝立体拉花,Allegretto、Allegretto、Allegretto说三遍。咖啡师Kitty可以拉出几乎任何一种小动物。
Instagram上看到了很多萌萌哒3D拉花,我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发现这家店在香港。 地图一查,Allegretto就在距离尖沙咀步行距离的中港城,这里合适周末和闺蜜一起小聚,或者暴雨天让自己心情顿时回暖。
到了Allegretto, 我和咖啡店员“搭讪”了一会,介绍了我在世界各地咖啡馆参观收集项目。做3D拉花的Kitty看了后,满脸笑容。我想要一只“小猫”的拉花,咖啡师说所有的拉花动物都是随机的。但是10分钟之后,拿到手的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并写着“Welcome to HK” 我顿时两眼放光地感谢Kitty,并给咖啡照了很多特写,差点不舍得喝了。
再来看看其他萌萌哒动物3D拉花:
(上图来自网络)
2. Barista Jam,Sheung Wan
地址: Shop D, G/F, 126-128 Jervois Street 上环蘇杭街126-128號地下D舖
特点:澳洲风格咖啡馆,甜点和主食也一样好吃,适合和1-2个朋友小聚
原本一心想去位于上环皇后大道中的Cupping Room拜访Natalie最喜欢的咖啡馆,但是5点关门了,心想只有最拽的咖啡馆才可以做到5点关门(一般香港的咖啡馆周中开到6点)。 地图搜索了一下,准备踩点的Barista Jam就在转弯后一条街,于是快步走了过去。
Barista Jam两个字,听后很难忘却,充满音乐的意境。走进门,上下两层。昏暗的黄灯,穿着一身黑色的店员们忙碌着,咖啡师前的吧台可以坐下, 房间靠墙有几张桌子和长板凳。一位小伙看到我大包小包走进来,就主动让出了座位(谢谢!), 我和朋友点了Cortado (告尔多咖啡)和 “森林蛋糕”(forest cake). 蛋糕里面是千层巧克力和巧克力芝士蛋糕,店员后来自己过来说,“是不是太甜了?” 如此真诚的店员不多见 ~
我第一次了解cortado是从instagram红人@aguynamedpatrick 发动的#dailycortado活动中,他每天发一个cortado咖啡有关的照片,然后世界各地无数用户跟帖,我也成为一员。之后,每次去咖啡馆,不管menu上有没有,我都会点cortado来对比不同的咖啡馆。
【科普一下】来自维基百科 - 告尔多咖啡(cortado )是一种西班牙传统饮料,盛行于西班牙及葡萄牙,还有南美洲。Cortado在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短”,意思是小小一杯,比espresso大上一两倍量。它是由三分之二的意大利浓缩咖啡加上三分之一的热牛奶。
给我让位的香港小哥一直盯着他的Surface Pro,于是我开始和他聊天,问他是否经常来Barista Jam,告诉他不远千里来到香港,错过了Cupping Room。小哥说,Cupping Room5点关门,他就来这边了。 话匣子打开后,我给他看了我准备去的铜锣湾的咖啡馆,他不同意我的观点,给我推荐了在铜锣湾和旺角的几家咖啡馆,这次来不及了,下次吧。聊天着,我也有了香港小哥的画像–他住在罗湖附近,给大的金融公司餐厅做食品安全检查,所以他有”移动办公室“,经常泡在各种咖啡馆中, 聊得不错,我把我的Instagram留给他了。
3. Yardbird
33-35 BRIDGES STREET, SOHO
特点:香港餐饮界的新宠,可以品尝Stumptown咖啡做的烧酒,Yardbird x Stumptown Sochu
离开了Barista Jam,我沿着山路走过Hollywood Road, 到了Soho的Bridges路上,整条路,黑黑的感觉没有什么人,一开始想这么有名的餐馆会在这种无人烟的路上么? 后来想到下曼哈顿(Lower Manhattan)去的时尚餐馆都在挺隐蔽的地方。这家香港美食界的新宠,6:15已经有人开始等位,整个店以黑白为主,走的是简约风格。我和Natalie在吧台前点了她得最爱的几道菜(藕根沙拉、甜玉米tempura圆球、鸡肉烤串,KFC KoreanFried Cauliflower 韩式炸花菜),还可以坐在和这家美食一样受追捧的帅哥调酒师面前 ;)
坐在酒吧前,一抬头,看到了熟悉的美国咖啡馆名字“Stumptown”,加上这里海外的氛围和装修,让我感觉回到了下曼哈顿的Fung Tu 风土餐馆。 我和Natalie吃完饭后,品尝了一下咖啡烧酒,味道不错哦。还有必点花生冰淇淋(只要你不对坚果过敏)。
(上图来自网络)
4. Cupping Room, Sheung Wan
上环皇后大道中287-299號永傑中心LG舖(入口於急庇利街)
特点:这家的咖啡师在世界拉花大赛获得第二名, 牛油果吐司(avocado smash), 周末鸡蛋类早餐和早午餐(brunch )
第一次去探Cupping Room时,下午5点,可是咖啡师们已经打烊,他们的着装很有范儿,完全可以进军时尚界。去的咖啡馆多了,你会感觉在咖啡馆里也能感受最新的时尚。
透过玻璃门看到了简约的设计,原木长桌,漏斗型的黑色吸顶挂灯微泛黄光,和工业厂房式的屋顶– 让我想到了曼哈顿的文艺咖啡馆 – 比如东村的Third Rail,西村的蓝瓶子Blue Bottle,亦或是中东区的Little Collins.
因为这里的brunch很有名,我周日特地下山去了 Cupping Room, 刚刚11点就坐满了客人,于是找了拐角阳光照射下的一张桌子,点了一杯cortado. 看到隔壁桌的早餐,忍不住也点了个weekend special–三文鱼水波波蛋开放式三明治,在深圳好久没有吃到正宗的美式早餐。
配上一杯盛在素色杯子里的cortado, 完美的周末正式开始。
(上图来自instagram @ koseik )
巧克力抹茶曲奇 + mason jar的咖啡饮料
5. Lof10咖啡馆 - 在香港也能喝到旧金山和洛杉矶烘焙的味道
地址: Lof10辦館, Flat B, 1 U Lam Terrace, Sheung Wan
在拍卖行工作的朋友YL是香港Soho最好的导游, 他带我们在Peel Street上逛他最喜欢的cafe和boutique shops。
走到半山腰,路过了Lof10咖啡馆 - 落地的玻璃门、门外的手绘小黑板,一眼望去在咖啡馆工作看书的香港人。我被它简约但有格调的设计深深的吸引,门外黑板上画了一个蓝瓶子。恍惚间,我脑海中闪过了我在美国常去的"Blue Bottle" ,难道香港有类似Blue Bottle的店嘛?
原本路过,但是我不自觉的走进了店里,从木桌到方椅和摆设都是精心设计的。和咖啡师聊了一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咖啡豆来自美国的Blue Bottle和Bar Nine Collective。
我心里咯噔一下,my god, blue bottle (蓝瓶子)在全美的名气很大,但是Bar Nine Collective这个偏小众的咖啡品牌是我在Culver City暴走咖啡馆时,因咖啡师的推荐而“巧遇”的。 万万没想到,在香港会遇到进口这个品牌精品咖啡豆的店。这个老板和洛杉矶有什么故事?
深蓝色的外墙 + 水泥裸墙,设计的字体 『辩馆 LOF10』 + 设计师凳子
每一件杯盘都是精心挑选的
6. 18 grams - 铜锣湾小空间里的咖啡乐园
地址:
Hoi Tao Court, 15-27 Cannon St, Hong Kong
12 Kwong Wa St, Mong Kok, Hong Kong (旺角店的花砖很有名)
介绍了很多上环地区的咖啡馆,这家位于铜锣湾的18 grams也绝对值得喝一杯手冲。 店面很小,小到有些窒息感,但是在香港寸土如金的地方, 小空间已经习以为常。 似乎这更符合serious coffee的风格, 来这里甚至无需坐下,就是为了一杯好喝和用心冲泡的咖啡。
18 grams位于两条街的交叉处,使得三角形的建筑很有味道。 店面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不仅可以喝到一杯好咖啡,也可以吃到可口的轻食。
18 grams在旺角和Langham Place也有分店,旺角店里的花砖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
(图片来自网络)
香港的这些咖啡馆不仅可以安安静静待一下午,也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希望你也会喜欢这些咖啡馆 :) 咖啡馆也可以好好吃饭。
instagram: @ chenyuz
nice: 北美咖啡女孩Apple
苹果姐姐今天推荐的咖啡馆,不仅仅可以喝一杯好咖啡,舒服地待一下午,还可以吃到可口的美味。
写在前面:我. 香港. 咖啡.
当我再次回到香港的时候,距离2011年在ICC大厦里的实习已经3年多。那个周一到周五拼命工作,周末泡在LKF的暑假,重复的两点一线的行程,让咖啡变成了我清醒大脑的必备品。 每天都会到46层的Starbucks买咖啡,也以“喝咖啡”为“借口”和很多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交流。
那时我的必点饮品是“摩卡”,主要因为对咖啡缺乏了解,和心理的不安全感,不敢点一个自己不明白的咖啡饮料。2个月实习结束后,我痛苦地意识到高压力工作和每一杯摩卡给我体重上升贡献的力量,我变成了圆圆的小苹果一枚,于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Mocha。 (直到今年4月在澳门的specialty coffee店,我尝了一杯用70%可可含量的瑞士手工巧克力做的摩卡,和之前的摩卡似乎是两种饮料,配上戚风蛋糕,很棒)
![]() |
2011年的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咖啡的种类,万万没想到1年后的自己会开始暴走美国各大城市(包括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等)的数百家咖啡馆,执着的了解咖啡馆文化并做成拼图。
![]() |
(苹果姐姐的咖啡拼图在洛杉矶Venice和知名的咖啡师Nicely的合影)
在香港的同一家星巴克泡久了,渐渐和两个Baristas成了朋友,每次买咖啡,我往那里一站,还没开口,Mocha就准备好了。 和一个同事“喝咖啡”的时候,他说“我来了几年还没这个待遇呢。” 这种走进熟悉的咖啡店,不用说话,自己认识的 barista就知道并准备想要的饮品,其实是JackDorsey做Square的初衷之一。 所以,回想一下,我从3年前就有和咖啡师成为朋友的潜力, 为随后从纽约开始寻觅咖啡馆做了铺垫。我们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变,但是不变的是我们的个性。
苹果姐姐的咖啡馆清单
这次来香港,专门咨询了咖啡和美食达人Natalie, 并参考了网上的评分和好友评价。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参观了在尖沙咀和上环几家不能错过的咖啡馆。
1. Allegretto VivaEspresso, Tsim Sha Tsui
地址: 尖沙咀廣東道33號中港城第三座平台1A號鋪
特点: 想在香港喝立体拉花,Allegretto、Allegretto、Allegretto说三遍。咖啡师Kitty可以拉出几乎任何一种小动物。
Instagram上看到了很多萌萌哒3D拉花,我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发现这家店在香港。 地图一查,Allegretto就在距离尖沙咀步行距离的中港城,这里合适周末和闺蜜一起小聚,或者暴雨天让自己心情顿时回暖。
![]() |
到了Allegretto, 我和咖啡店员“搭讪”了一会,介绍了我在世界各地咖啡馆参观收集项目。做3D拉花的Kitty看了后,满脸笑容。我想要一只“小猫”的拉花,咖啡师说所有的拉花动物都是随机的。但是10分钟之后,拿到手的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并写着“Welcome to HK” 我顿时两眼放光地感谢Kitty,并给咖啡照了很多特写,差点不舍得喝了。
![]() |
再来看看其他萌萌哒动物3D拉花:
![]() |
![]() |
(上图来自网络)
2. Barista Jam,Sheung Wan
地址: Shop D, G/F, 126-128 Jervois Street 上环蘇杭街126-128號地下D舖
特点:澳洲风格咖啡馆,甜点和主食也一样好吃,适合和1-2个朋友小聚
![]() |
原本一心想去位于上环皇后大道中的Cupping Room拜访Natalie最喜欢的咖啡馆,但是5点关门了,心想只有最拽的咖啡馆才可以做到5点关门(一般香港的咖啡馆周中开到6点)。 地图搜索了一下,准备踩点的Barista Jam就在转弯后一条街,于是快步走了过去。
Barista Jam两个字,听后很难忘却,充满音乐的意境。走进门,上下两层。昏暗的黄灯,穿着一身黑色的店员们忙碌着,咖啡师前的吧台可以坐下, 房间靠墙有几张桌子和长板凳。一位小伙看到我大包小包走进来,就主动让出了座位(谢谢!), 我和朋友点了Cortado (告尔多咖啡)和 “森林蛋糕”(forest cake). 蛋糕里面是千层巧克力和巧克力芝士蛋糕,店员后来自己过来说,“是不是太甜了?” 如此真诚的店员不多见 ~
![]() |
![]() |
我第一次了解cortado是从instagram红人@aguynamedpatrick 发动的#dailycortado活动中,他每天发一个cortado咖啡有关的照片,然后世界各地无数用户跟帖,我也成为一员。之后,每次去咖啡馆,不管menu上有没有,我都会点cortado来对比不同的咖啡馆。
【科普一下】来自维基百科 - 告尔多咖啡(cortado )是一种西班牙传统饮料,盛行于西班牙及葡萄牙,还有南美洲。Cortado在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短”,意思是小小一杯,比espresso大上一两倍量。它是由三分之二的意大利浓缩咖啡加上三分之一的热牛奶。
给我让位的香港小哥一直盯着他的Surface Pro,于是我开始和他聊天,问他是否经常来Barista Jam,告诉他不远千里来到香港,错过了Cupping Room。小哥说,Cupping Room5点关门,他就来这边了。 话匣子打开后,我给他看了我准备去的铜锣湾的咖啡馆,他不同意我的观点,给我推荐了在铜锣湾和旺角的几家咖啡馆,这次来不及了,下次吧。聊天着,我也有了香港小哥的画像–他住在罗湖附近,给大的金融公司餐厅做食品安全检查,所以他有”移动办公室“,经常泡在各种咖啡馆中, 聊得不错,我把我的Instagram留给他了。
3. Yardbird
33-35 BRIDGES STREET, SOHO
特点:香港餐饮界的新宠,可以品尝Stumptown咖啡做的烧酒,Yardbird x Stumptown Sochu
离开了Barista Jam,我沿着山路走过Hollywood Road, 到了Soho的Bridges路上,整条路,黑黑的感觉没有什么人,一开始想这么有名的餐馆会在这种无人烟的路上么? 后来想到下曼哈顿(Lower Manhattan)去的时尚餐馆都在挺隐蔽的地方。这家香港美食界的新宠,6:15已经有人开始等位,整个店以黑白为主,走的是简约风格。我和Natalie在吧台前点了她得最爱的几道菜(藕根沙拉、甜玉米tempura圆球、鸡肉烤串,KFC KoreanFried Cauliflower 韩式炸花菜),还可以坐在和这家美食一样受追捧的帅哥调酒师面前 ;)
![]() |
坐在酒吧前,一抬头,看到了熟悉的美国咖啡馆名字“Stumptown”,加上这里海外的氛围和装修,让我感觉回到了下曼哈顿的Fung Tu 风土餐馆。 我和Natalie吃完饭后,品尝了一下咖啡烧酒,味道不错哦。还有必点花生冰淇淋(只要你不对坚果过敏)。
![]() |
![]() |
(上图来自网络)
4. Cupping Room, Sheung Wan
上环皇后大道中287-299號永傑中心LG舖(入口於急庇利街)
特点:这家的咖啡师在世界拉花大赛获得第二名, 牛油果吐司(avocado smash), 周末鸡蛋类早餐和早午餐(brunch )
![]() |
第一次去探Cupping Room时,下午5点,可是咖啡师们已经打烊,他们的着装很有范儿,完全可以进军时尚界。去的咖啡馆多了,你会感觉在咖啡馆里也能感受最新的时尚。
透过玻璃门看到了简约的设计,原木长桌,漏斗型的黑色吸顶挂灯微泛黄光,和工业厂房式的屋顶– 让我想到了曼哈顿的文艺咖啡馆 – 比如东村的Third Rail,西村的蓝瓶子Blue Bottle,亦或是中东区的Little Collins.
![]() |
因为这里的brunch很有名,我周日特地下山去了 Cupping Room, 刚刚11点就坐满了客人,于是找了拐角阳光照射下的一张桌子,点了一杯cortado. 看到隔壁桌的早餐,忍不住也点了个weekend special–三文鱼水波波蛋开放式三明治,在深圳好久没有吃到正宗的美式早餐。
![]() |
配上一杯盛在素色杯子里的cortado, 完美的周末正式开始。
![]() |
(上图来自instagram @ koseik )
![]() |
巧克力抹茶曲奇 + mason jar的咖啡饮料
5. Lof10咖啡馆 - 在香港也能喝到旧金山和洛杉矶烘焙的味道
地址: Lof10辦館, Flat B, 1 U Lam Terrace, Sheung Wan
在拍卖行工作的朋友YL是香港Soho最好的导游, 他带我们在Peel Street上逛他最喜欢的cafe和boutique shops。
走到半山腰,路过了Lof10咖啡馆 - 落地的玻璃门、门外的手绘小黑板,一眼望去在咖啡馆工作看书的香港人。我被它简约但有格调的设计深深的吸引,门外黑板上画了一个蓝瓶子。恍惚间,我脑海中闪过了我在美国常去的"Blue Bottle" ,难道香港有类似Blue Bottle的店嘛?
![]() |
原本路过,但是我不自觉的走进了店里,从木桌到方椅和摆设都是精心设计的。和咖啡师聊了一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咖啡豆来自美国的Blue Bottle和Bar Nine Collective。
![]() |
我心里咯噔一下,my god, blue bottle (蓝瓶子)在全美的名气很大,但是Bar Nine Collective这个偏小众的咖啡品牌是我在Culver City暴走咖啡馆时,因咖啡师的推荐而“巧遇”的。 万万没想到,在香港会遇到进口这个品牌精品咖啡豆的店。这个老板和洛杉矶有什么故事?
![]() |
![]() |
深蓝色的外墙 + 水泥裸墙,设计的字体 『辩馆 LOF10』 + 设计师凳子
![]() |
每一件杯盘都是精心挑选的
6. 18 grams - 铜锣湾小空间里的咖啡乐园
地址:
Hoi Tao Court, 15-27 Cannon St, Hong Kong
12 Kwong Wa St, Mong Kok, Hong Kong (旺角店的花砖很有名)
介绍了很多上环地区的咖啡馆,这家位于铜锣湾的18 grams也绝对值得喝一杯手冲。 店面很小,小到有些窒息感,但是在香港寸土如金的地方, 小空间已经习以为常。 似乎这更符合serious coffee的风格, 来这里甚至无需坐下,就是为了一杯好喝和用心冲泡的咖啡。
18 grams位于两条街的交叉处,使得三角形的建筑很有味道。 店面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不仅可以喝到一杯好咖啡,也可以吃到可口的轻食。
![]() |
![]() |
18 grams在旺角和Langham Place也有分店,旺角店里的花砖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
![]() |
![]() |
(图片来自网络)
香港的这些咖啡馆不仅可以安安静静待一下午,也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希望你也会喜欢这些咖啡馆 :) 咖啡馆也可以好好吃饭。
![]() |
-
迷影诺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22 01:25:05
-
巴斯WOOD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02 06:49:03
-
sir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24 02:04:50
-
嘿。我是暖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9 13:21:06
-
米粒儿儿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9 07:54:56
-
假装有未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8 21:33:07
-
假装有未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8 21:32:47
-
行走江湖女明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5 18:18:20
-
花園茶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5 09: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