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第21期读书会总结:19-20世纪的爱情(以德语文学和俄国文学为例)
写在前面的话:
这期读书会结束后,好多书友问,为什么以德语文学和俄国文学为例来谈爱情,英法美等诸多国家不是有一堆可谈之人和书。
一开始,我是想谈一谈文学和哲学的关系,基督教和圣经传统对文学作品的介入。因为德语文学和俄国文学是比较特殊的两个例子。在德语文学中,主要是德国文学,永远离不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古典音乐的影子,那些形而上的思考,那些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上怀有终极关怀的巨擘,看看德国哲学大家吧:黑格尔、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本雅明等等;而俄国文学更是离不开寒冷的莫斯科和彼得堡,高度的伏特加,谈不完的战争和农奴改革。记得有次和朋友聊起《大师和玛格丽特》,他打趣道,在书的一开始就讨论上帝是否存在,只有俄国人这么干!
这是初衷。
然而,在拟稿的过程中,不经意就转了向,提到了爱情,这也是一个人人皆可谈的话题。可以结合身边的例子,可以在世界文学范围内任取一瓢弱水。
由于我的主讲词过长,便附在最后,供大家批评指正。下面,大致总结一下参加读书会的诸多书友的发言。可能和书友所谈略有出入,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驰驰:
爱情是个具体的名词,如果让我谈论的话,我更有可能把Ta落在生活里,不要把爱情抽象,而是具体到生活的朝夕相处里。
扬扬:
扬扬首先提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在那个湘西世界里,翠翠和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书的结尾,那句“也许他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来”让人无限遐想。
接着她又说到了沈从文在吴淞中国公学教书时,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的轶事,提到了那段名典: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以及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棵朱砂痣。
扬扬说,女人比男人更侧重于精神上的爱,一旦爱起来就义无反顾。她说到,她的爱情许是没来,就像等傩送回来的翠翠,她在等天青色烟雨和五彩祥云。
等等:
小伙子,明明年满十八已成年,居然说自己年纪小,不懂爱情。
Nemo:
怪不得,五卡老是说愿意为Nemo变弯,今天见到本人,方晓得原因所在.....
Nemo说他很有兴趣,读读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叶普盖尼·奥涅金》《三姐妹》等书。
他颇有兴致问我,在我讲的过程中,屡次听到村上春树,敢问,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初恋~!
Nemo说有空想听听我谈米兰·昆德拉。
沂望:
等等确系94后?沂望你也好意思说涉世未深,不懂爱情么。
梅子:
梅子童鞋好像一直很安静,不喜欢大声说话,也惜字如金,她说她比较赞同会饮篇中“爱是调和”的观点。
小神龙:
小神龙说,年轻的时候(现在不正二八年华,正青春么)提起爱情就会想到白头偕老,一婚到底(什么山盟海誓,天荒地老,天长地久,山无陵、天地合)。长大后,才发现,生活中的爱情不是这么个样子。
她提到了杨绛的《我们仨》,说情侣还是好友分别的时候,那段回忆会在以后的时光被拉长?(是这样的吧,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可我觉得记忆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阿呆儿:
阿呆儿好像还没有从上一期电影专题中走出来,还是她生活中处处是电影,她谈及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诸多的电影版本,还有她曾欣赏过的《莎乐美》和《威尼斯之死》,好像还提到了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汉嘉的两段,还是三段,爱情?
dool:
dool说俄国的文艺女神莎乐美让她想起了民国时期的林徽因,身边不乏诸多追求者,尤其是撒盐拿来的徐志摩。不过,dool重点提到了为林徽因终生未娶的金岳霖,她不由得感慨,这都是文人之爱啊。
老蒋:
老蒋说在文学性的阅读中,好多人在看到同性之恋甚至乱伦之恋时,会倍感震撼,麻酥酥的感觉么。(我想到了,尼采在<悲剧的诞生>李提到的,对抗反常规,只能以反常规的方式)。他说,阅读是阅读,生活是生活,我们多数人的爱情终归是要落到平淡上。
推荐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
啊啊啊啊:
阿四说,谈到爱情,他一下子就想到了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班内特太太整天为五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他们那个时代的爱情,讲究门当户对,追求欲望和财富。
阿四不由得联想到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的爱情(林黛玉被晾在一边垂泪了么)。
阿四的婚姻观是理性的,他说话的方式是坦诚而真挚的。他说,婚姻,首先要看重个人品行,但是不能忽略物质基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的生活呢。(为什么我的主题是爱情,大家都会联想到婚姻呢?我错了,o(╯□╰)o)
小熊吉米:
小熊吉米说她已恋爱13年,结婚8年。所以,爱情这个词对他来说,触摸的感觉就是简简单单、平平静静的婚姻生活。好像她提到了李亚鹏主演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这剧对她荼毒蛮深,以至于她上大学之后,最大的理想不是学习,而是一定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后,愿得以偿O(∩_∩)O哈哈~。
爱情往往是经不住时间的煎磨,最后慢慢会转化为亲情,需要双方呵护和珍惜,这样才能长久。
钱多多:
钱主子一笑倾城,说在她读到的《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提到了人类的三个性别和吴起谈的略有出入。当男男、女女、男女都被一劈为二之后,为了拯救另一半 ,另一半的另一半都死了。所以,最后活下的另一半都被留在了这个冰冷的世界。大家终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却不知道,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了。所以说,完美的爱情是不存在的么。
这是列奥·施特劳斯演绎的?
魏玮
咳咳,魏玮讲的汪洋肆意。好像一开始说,他中意爱是调和这个观点。但爱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提到爱情就恋恋不舍,轰轰烈烈,拜托不要这么矫情,好伐?(我只是代为转述原话o(╯□╰)o)
魏玮说,我们读书看到的爱情,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多数都是老子是国王,我出身贵族......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衣食无忧,才有闲情雅致去悲秋伤事,浪荡滚滚红尘!
《伊豆的舞女》中,魏玮很纳闷那个男一号既然如此深爱这个舞女,为何就不能跳上船大声表白?(啧啧,我觉得吧,如果他跳上船了,那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写<雪国><千纸鹤>的川端康成了,而是日本版的<泰坦尼克号>O(∩_∩)O哈哈~)
总之,不要想的那么复杂,要像一个小孩一样,喜欢就行喜欢。
陈辰:
好基友,死对头(请原谅我强行配对O(∩_∩)O~)
“我完全不同意魏玮所说。”
这是陈辰的开场白。和主子一样,他补充了王尔德改变的歌剧《莎乐美》,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改编的古典音乐《莎乐美》。
他还说,这出歌剧看起来凄美,音乐听起来妩媚。
他认为,爱,首先是美的。
提到的书目有: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以及《左岸》《琥珀》
最后,音乐、撒花,隆重感谢一下船长及口味青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读书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感谢老瓦书店及诸多帮忙服务的少男少女们\(^o^)/~
吴起的主讲稿:
这只是一个纲目,许多详细展开的东西我就没再一一敲下来,因为内容着实过多。但主要的条目都有了,可能看起来存在上下衔接不当,先将就着。等什么时候,有了专门的书记官,想必总结会更好一些O(╯□╰)o
题解:
“让我们先从一场酒宴开始 ”
首先希望大家不要过度纠结这两个字。
据说,如果你志在追求艺术追求文学,那么去读一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好了。因为要诞生真正艺术,奴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古希腊人便是这样:奴隶们耕种、烧饭、划船,而市民们则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陶醉于吟诗作赋,埋头于数学解析和演讲辩论。
因此,在距今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裴卓、阿里斯托芬还有一众人就围坐一起谈了谈他们对爱情的看法(<会饮篇>-柏拉图)。
关于爱神,众人的观点:
1.裴卓:爱神是诸神最古老的神,它是人类幸福和品德的源泉
2.包萨尼亚:爱情具有二重性;我们应该提倡阿䈬若狄式
3.鄂吕克西马柯:爱是调和,如音乐/饮食,致和谐
4.阿里斯托芬:人类的三个性别;人类的幸福就是找回自我
5.阿伽通:爱神是诸神最年轻的神;美和善良的,督促人类
苏格拉底及女巫狄欧蒂玛:
1.爱情必有对象
2.钟爱者还没有得到所爱的对象
3.爱情就是想占有那一个对象的欲望
4.爱情既不是美的,也不是善的
1.爱神介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人神之间的精灵,丰富而贫乏。
2.爱情就是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的那一个欲望
3.爱情的对象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可以是身体,或灵魂
4.爱情的深密教:美本身——哲学极境
德国文学
歌德:
《浮士德》:1.浮士德与玛甘泪(肉欲)
2.浮士德与海伦(精神及美本身)
《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和夏洛特
托马斯·曼:
《威尼斯之死》-阿申巴赫与塔齐奥(关键词:理性、感性、美)
《魔山》-汉斯与克拉芙吉亚(关键词:占有、回忆、力量)
莎乐美:
1.《圣经》中的莎乐美:先知约翰、希律王、莎乐美
“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2.俄国的莎乐美:
“莎乐美是尼采的追求者,里尔克的情人,弗洛伊德的密友。”
尼采:我们是从哪颗星球上一起掉到这里的?
里尔克:我是我自己的立法者和国王,在我之上别无他人,连上帝也没有。
弗洛伊德:关门弟子及书桌上的照片
最后,和莎乐美有关的五个人:三位终身未娶(尼采、保尔·李、 泽克曼),两位自杀身亡(保尔·李和陶斯克)
莎乐美致尼采:
“谁一旦被你逮住还能逃脱?
要是他感觉你注视着他那双庄严的眼睛。
我无法拯救自己,假如你将我获取,
除了摧毁你还能做什么?我永远不会相信。
是啊,你必定会光顾尘世上的每一个生灵,
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你的掌心:
生活没有你——依然美丽,
——你也同样值得生活下去。”
最后,尼采对莎乐美的爱,终于由人升至神,他和缪斯结合,精神之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爱情的对象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可以是身体,或灵魂。”
里尔克致莎乐美:
“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你,
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
没有脚,我能够走到你身旁,
没有嘴,我还是能祈求你。
折断我的双臂,我仍能拥抱你——
用我的心,像手一样。
钳住我的心,我的脑子不会停息,
你放火烧我的脑子,
我仍将托举你,用我的血液。”
卡夫卡(奥地利)致菲莉斯:
1.“同女人在一起生活很难。人们这么做,是陌生感、同情心、肉欲、胆怯、虚荣逼出来的。只在深处才有一股溪流,它才称得上爱情,这爱情是找不到的,它转眼即逝。爱情不是找到的,它并不在人生中的某个地点可以让人去找。人们只可能在生活中偶然撞见爱情——相反的情形也极有可能:终身撞不见爱情。婚姻就不是这样,它不断地作为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要求出现在一个人一生中的某个地点,如果要找婚姻,是可以找到的。”
2.“我为什么没有结婚呢?这也同其他问题一样,阻碍 重重。生活就是让人不断地遇到障碍。最根本的、可惜同一些细琐的事情又毫无关联的障碍是:我在精神上显然是没有能力结婚的。这表现在,从我决定结婚那一刻起,就再也不能入睡,从早到晚,脑子总是乱哄哄的。我过的不再是一种生活,我对一切都感到绝望,束手无策,……虽然那些烦恼像蛆虫一样啃噬着尸体,但给了我更为致命打击的是其他东西,是恐惧、虚弱、自卑所造成的普遍的压力。 ”
俄国文学
普希金:
《叶普盖尼·奥涅金》:
1.奥涅金与达吉雅娜
2.连斯基与奥尔伽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一是得到你想要的。
奥涅金:
1.假如我想用家庭的圈子 / 来把我的生活加以约束;/ 假如因幸福的命运所赐,/ 要我做一个父亲和丈夫;/ 假如那家庭生活的画面,/ 哪怕只一分钟让我迷恋,—— / 那么只有您才最为理想,/ 我不会去另找别的新娘。/ 我这话决非漂亮的恋歌:/ 如果按照我当年的心意,/ 我只选您做终身的伴侣,/伴我度过我悲哀的生活,/ 一切美,有您我都能满足,/ 我要多幸福……就能多幸福!
2.但我却不是为幸福而生;/ 我的心和幸福了无姻缘;/ 我配不上您完美的天性,/ 您的美对于我只是徒然。/ 请您相信(良心可以担保),/ 我们结合只会带来苦恼。/ 我不管怎样地和您相爱,/ 一旦生厌,就会把您丢开;/ 您会哭泣:然而您的眼泪 / 也绝不能够打动我的心,/ 只能激怒它、更惹它气愤。/ 想想吧,许门为我们两位 / 准备下什么样的玫瑰花 / 也许,还要长久地守着它!
达吉雅娜:
对于我,奥涅金,这种豪华/这种可厌的生活的浮夸/这富贵场中对我的推崇/这些晚会和这漂亮的家/它们算得什么?
这时,我宁愿/抛弃这场褴褛的化装表演/这一切荣华、喧嚣和烟尘/为了那一架书、那郊野的花园/和我们那乡间小小的住所/我宁愿仍旧是那个地方:
奥涅金,我们在那里初次相见,
我愿意看到那荒凉的墓场。
那里,一个十字架,一片树荫
正在覆盖着我的奶娘
四个伟大的俄国佬:
1.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
3.果戈里:
4.屠格涅夫:初恋
契诃夫:
短篇小说:
1.《吻》
2.《带小狗的女人》
戏剧:
1.《海鸥》
2.《三姐妹》
两首诗
伊丽莎白·毕晓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进入倒转的世界
“进入那个倒转的世界
那里,左边永远是右边,
影子其实是实体,
那里我们整夜醒着,
那里天国清浅就如
此刻海洋深邃,而你爱我。”
W.H.奥登《蓝调葬礼》
停止所有的时钟,切断电源,
给狗一块浓汁的骨头,让它别叫,
暗哑了钢琴,随着低沉的鼓,
抬出灵柩,让哀悼者前来。
让直升机在头顶悲旋,
在天空狂草着信息:他已逝去,
把黑纱系在信鸽的白颈,
让交通员戴上黑色的手套。
他曾经是我的东,我的西,我的南,我的北,
我的工作天,我的休息日,
我的正午,我的夜半,我的话语,我的歌吟,
我以为爱可以不朽:我错了。
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都摘掉,
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
倾泻大海,扫除森林,
因为什么也不会,再有意味。
“最后让我们从一场酒宴结束”
雷德蒙·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你们在相遇之前也曾爱过别人……如果我们俩有谁出了事,我想另一个,另一个人会伤心一会儿,你们知道,但很快,或者的一方就会跑出去,继续再次恋爱……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我们谈论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罢了。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
《我们所有人》:
但爱这个字——
这个字逐渐变暗,变得
沉而摇摆不定,开始
侵蚀,在这页纸上
战栗并抽搐
这期读书会结束后,好多书友问,为什么以德语文学和俄国文学为例来谈爱情,英法美等诸多国家不是有一堆可谈之人和书。
一开始,我是想谈一谈文学和哲学的关系,基督教和圣经传统对文学作品的介入。因为德语文学和俄国文学是比较特殊的两个例子。在德语文学中,主要是德国文学,永远离不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古典音乐的影子,那些形而上的思考,那些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上怀有终极关怀的巨擘,看看德国哲学大家吧:黑格尔、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本雅明等等;而俄国文学更是离不开寒冷的莫斯科和彼得堡,高度的伏特加,谈不完的战争和农奴改革。记得有次和朋友聊起《大师和玛格丽特》,他打趣道,在书的一开始就讨论上帝是否存在,只有俄国人这么干!
这是初衷。
然而,在拟稿的过程中,不经意就转了向,提到了爱情,这也是一个人人皆可谈的话题。可以结合身边的例子,可以在世界文学范围内任取一瓢弱水。
由于我的主讲词过长,便附在最后,供大家批评指正。下面,大致总结一下参加读书会的诸多书友的发言。可能和书友所谈略有出入,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驰驰:
爱情是个具体的名词,如果让我谈论的话,我更有可能把Ta落在生活里,不要把爱情抽象,而是具体到生活的朝夕相处里。
扬扬:
扬扬首先提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在那个湘西世界里,翠翠和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书的结尾,那句“也许他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来”让人无限遐想。
接着她又说到了沈从文在吴淞中国公学教书时,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的轶事,提到了那段名典: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以及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棵朱砂痣。
扬扬说,女人比男人更侧重于精神上的爱,一旦爱起来就义无反顾。她说到,她的爱情许是没来,就像等傩送回来的翠翠,她在等天青色烟雨和五彩祥云。
等等:
小伙子,明明年满十八已成年,居然说自己年纪小,不懂爱情。
Nemo:
怪不得,五卡老是说愿意为Nemo变弯,今天见到本人,方晓得原因所在.....
Nemo说他很有兴趣,读读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叶普盖尼·奥涅金》《三姐妹》等书。
他颇有兴致问我,在我讲的过程中,屡次听到村上春树,敢问,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初恋~!
Nemo说有空想听听我谈米兰·昆德拉。
沂望:
等等确系94后?沂望你也好意思说涉世未深,不懂爱情么。
梅子:
梅子童鞋好像一直很安静,不喜欢大声说话,也惜字如金,她说她比较赞同会饮篇中“爱是调和”的观点。
小神龙:
小神龙说,年轻的时候(现在不正二八年华,正青春么)提起爱情就会想到白头偕老,一婚到底(什么山盟海誓,天荒地老,天长地久,山无陵、天地合)。长大后,才发现,生活中的爱情不是这么个样子。
她提到了杨绛的《我们仨》,说情侣还是好友分别的时候,那段回忆会在以后的时光被拉长?(是这样的吧,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可我觉得记忆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阿呆儿:
阿呆儿好像还没有从上一期电影专题中走出来,还是她生活中处处是电影,她谈及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诸多的电影版本,还有她曾欣赏过的《莎乐美》和《威尼斯之死》,好像还提到了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汉嘉的两段,还是三段,爱情?
dool:
dool说俄国的文艺女神莎乐美让她想起了民国时期的林徽因,身边不乏诸多追求者,尤其是撒盐拿来的徐志摩。不过,dool重点提到了为林徽因终生未娶的金岳霖,她不由得感慨,这都是文人之爱啊。
老蒋:
老蒋说在文学性的阅读中,好多人在看到同性之恋甚至乱伦之恋时,会倍感震撼,麻酥酥的感觉么。(我想到了,尼采在<悲剧的诞生>李提到的,对抗反常规,只能以反常规的方式)。他说,阅读是阅读,生活是生活,我们多数人的爱情终归是要落到平淡上。
推荐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
啊啊啊啊:
阿四说,谈到爱情,他一下子就想到了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班内特太太整天为五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他们那个时代的爱情,讲究门当户对,追求欲望和财富。
阿四不由得联想到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的爱情(林黛玉被晾在一边垂泪了么)。
阿四的婚姻观是理性的,他说话的方式是坦诚而真挚的。他说,婚姻,首先要看重个人品行,但是不能忽略物质基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的生活呢。(为什么我的主题是爱情,大家都会联想到婚姻呢?我错了,o(╯□╰)o)
小熊吉米:
小熊吉米说她已恋爱13年,结婚8年。所以,爱情这个词对他来说,触摸的感觉就是简简单单、平平静静的婚姻生活。好像她提到了李亚鹏主演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这剧对她荼毒蛮深,以至于她上大学之后,最大的理想不是学习,而是一定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后,愿得以偿O(∩_∩)O哈哈~。
爱情往往是经不住时间的煎磨,最后慢慢会转化为亲情,需要双方呵护和珍惜,这样才能长久。
钱多多:
钱主子一笑倾城,说在她读到的《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提到了人类的三个性别和吴起谈的略有出入。当男男、女女、男女都被一劈为二之后,为了拯救另一半 ,另一半的另一半都死了。所以,最后活下的另一半都被留在了这个冰冷的世界。大家终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却不知道,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了。所以说,完美的爱情是不存在的么。
这是列奥·施特劳斯演绎的?
魏玮
咳咳,魏玮讲的汪洋肆意。好像一开始说,他中意爱是调和这个观点。但爱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提到爱情就恋恋不舍,轰轰烈烈,拜托不要这么矫情,好伐?(我只是代为转述原话o(╯□╰)o)
魏玮说,我们读书看到的爱情,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多数都是老子是国王,我出身贵族......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衣食无忧,才有闲情雅致去悲秋伤事,浪荡滚滚红尘!
《伊豆的舞女》中,魏玮很纳闷那个男一号既然如此深爱这个舞女,为何就不能跳上船大声表白?(啧啧,我觉得吧,如果他跳上船了,那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写<雪国><千纸鹤>的川端康成了,而是日本版的<泰坦尼克号>O(∩_∩)O哈哈~)
总之,不要想的那么复杂,要像一个小孩一样,喜欢就行喜欢。
陈辰:
好基友,死对头(请原谅我强行配对O(∩_∩)O~)
“我完全不同意魏玮所说。”
这是陈辰的开场白。和主子一样,他补充了王尔德改变的歌剧《莎乐美》,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改编的古典音乐《莎乐美》。
他还说,这出歌剧看起来凄美,音乐听起来妩媚。
他认为,爱,首先是美的。
提到的书目有: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以及《左岸》《琥珀》
最后,音乐、撒花,隆重感谢一下船长及口味青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读书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感谢老瓦书店及诸多帮忙服务的少男少女们\(^o^)/~
吴起的主讲稿:
这只是一个纲目,许多详细展开的东西我就没再一一敲下来,因为内容着实过多。但主要的条目都有了,可能看起来存在上下衔接不当,先将就着。等什么时候,有了专门的书记官,想必总结会更好一些O(╯□╰)o
题解:
“让我们先从一场酒宴开始 ”
首先希望大家不要过度纠结这两个字。
据说,如果你志在追求艺术追求文学,那么去读一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好了。因为要诞生真正艺术,奴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古希腊人便是这样:奴隶们耕种、烧饭、划船,而市民们则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陶醉于吟诗作赋,埋头于数学解析和演讲辩论。
因此,在距今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裴卓、阿里斯托芬还有一众人就围坐一起谈了谈他们对爱情的看法(<会饮篇>-柏拉图)。
关于爱神,众人的观点:
1.裴卓:爱神是诸神最古老的神,它是人类幸福和品德的源泉
2.包萨尼亚:爱情具有二重性;我们应该提倡阿䈬若狄式
3.鄂吕克西马柯:爱是调和,如音乐/饮食,致和谐
4.阿里斯托芬:人类的三个性别;人类的幸福就是找回自我
5.阿伽通:爱神是诸神最年轻的神;美和善良的,督促人类
苏格拉底及女巫狄欧蒂玛:
1.爱情必有对象
2.钟爱者还没有得到所爱的对象
3.爱情就是想占有那一个对象的欲望
4.爱情既不是美的,也不是善的
1.爱神介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人神之间的精灵,丰富而贫乏。
2.爱情就是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的那一个欲望
3.爱情的对象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可以是身体,或灵魂
4.爱情的深密教:美本身——哲学极境
德国文学
歌德:
《浮士德》:1.浮士德与玛甘泪(肉欲)
2.浮士德与海伦(精神及美本身)
《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和夏洛特
托马斯·曼:
《威尼斯之死》-阿申巴赫与塔齐奥(关键词:理性、感性、美)
《魔山》-汉斯与克拉芙吉亚(关键词:占有、回忆、力量)
莎乐美:
1.《圣经》中的莎乐美:先知约翰、希律王、莎乐美
“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2.俄国的莎乐美:
“莎乐美是尼采的追求者,里尔克的情人,弗洛伊德的密友。”
尼采:我们是从哪颗星球上一起掉到这里的?
里尔克:我是我自己的立法者和国王,在我之上别无他人,连上帝也没有。
弗洛伊德:关门弟子及书桌上的照片
最后,和莎乐美有关的五个人:三位终身未娶(尼采、保尔·李、 泽克曼),两位自杀身亡(保尔·李和陶斯克)
莎乐美致尼采:
“谁一旦被你逮住还能逃脱?
要是他感觉你注视着他那双庄严的眼睛。
我无法拯救自己,假如你将我获取,
除了摧毁你还能做什么?我永远不会相信。
是啊,你必定会光顾尘世上的每一个生灵,
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你的掌心:
生活没有你——依然美丽,
——你也同样值得生活下去。”
最后,尼采对莎乐美的爱,终于由人升至神,他和缪斯结合,精神之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爱情的对象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可以是身体,或灵魂。”
里尔克致莎乐美:
“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你,
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
没有脚,我能够走到你身旁,
没有嘴,我还是能祈求你。
折断我的双臂,我仍能拥抱你——
用我的心,像手一样。
钳住我的心,我的脑子不会停息,
你放火烧我的脑子,
我仍将托举你,用我的血液。”
卡夫卡(奥地利)致菲莉斯:
1.“同女人在一起生活很难。人们这么做,是陌生感、同情心、肉欲、胆怯、虚荣逼出来的。只在深处才有一股溪流,它才称得上爱情,这爱情是找不到的,它转眼即逝。爱情不是找到的,它并不在人生中的某个地点可以让人去找。人们只可能在生活中偶然撞见爱情——相反的情形也极有可能:终身撞不见爱情。婚姻就不是这样,它不断地作为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要求出现在一个人一生中的某个地点,如果要找婚姻,是可以找到的。”
2.“我为什么没有结婚呢?这也同其他问题一样,阻碍 重重。生活就是让人不断地遇到障碍。最根本的、可惜同一些细琐的事情又毫无关联的障碍是:我在精神上显然是没有能力结婚的。这表现在,从我决定结婚那一刻起,就再也不能入睡,从早到晚,脑子总是乱哄哄的。我过的不再是一种生活,我对一切都感到绝望,束手无策,……虽然那些烦恼像蛆虫一样啃噬着尸体,但给了我更为致命打击的是其他东西,是恐惧、虚弱、自卑所造成的普遍的压力。 ”
俄国文学
普希金:
《叶普盖尼·奥涅金》:
1.奥涅金与达吉雅娜
2.连斯基与奥尔伽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一是得到你想要的。
奥涅金:
1.假如我想用家庭的圈子 / 来把我的生活加以约束;/ 假如因幸福的命运所赐,/ 要我做一个父亲和丈夫;/ 假如那家庭生活的画面,/ 哪怕只一分钟让我迷恋,—— / 那么只有您才最为理想,/ 我不会去另找别的新娘。/ 我这话决非漂亮的恋歌:/ 如果按照我当年的心意,/ 我只选您做终身的伴侣,/伴我度过我悲哀的生活,/ 一切美,有您我都能满足,/ 我要多幸福……就能多幸福!
2.但我却不是为幸福而生;/ 我的心和幸福了无姻缘;/ 我配不上您完美的天性,/ 您的美对于我只是徒然。/ 请您相信(良心可以担保),/ 我们结合只会带来苦恼。/ 我不管怎样地和您相爱,/ 一旦生厌,就会把您丢开;/ 您会哭泣:然而您的眼泪 / 也绝不能够打动我的心,/ 只能激怒它、更惹它气愤。/ 想想吧,许门为我们两位 / 准备下什么样的玫瑰花 / 也许,还要长久地守着它!
达吉雅娜:
对于我,奥涅金,这种豪华/这种可厌的生活的浮夸/这富贵场中对我的推崇/这些晚会和这漂亮的家/它们算得什么?
这时,我宁愿/抛弃这场褴褛的化装表演/这一切荣华、喧嚣和烟尘/为了那一架书、那郊野的花园/和我们那乡间小小的住所/我宁愿仍旧是那个地方:
奥涅金,我们在那里初次相见,
我愿意看到那荒凉的墓场。
那里,一个十字架,一片树荫
正在覆盖着我的奶娘
四个伟大的俄国佬:
1.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
3.果戈里:
4.屠格涅夫:初恋
契诃夫:
短篇小说:
1.《吻》
2.《带小狗的女人》
戏剧:
1.《海鸥》
2.《三姐妹》
两首诗
伊丽莎白·毕晓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进入倒转的世界
“进入那个倒转的世界
那里,左边永远是右边,
影子其实是实体,
那里我们整夜醒着,
那里天国清浅就如
此刻海洋深邃,而你爱我。”
W.H.奥登《蓝调葬礼》
停止所有的时钟,切断电源,
给狗一块浓汁的骨头,让它别叫,
暗哑了钢琴,随着低沉的鼓,
抬出灵柩,让哀悼者前来。
让直升机在头顶悲旋,
在天空狂草着信息:他已逝去,
把黑纱系在信鸽的白颈,
让交通员戴上黑色的手套。
他曾经是我的东,我的西,我的南,我的北,
我的工作天,我的休息日,
我的正午,我的夜半,我的话语,我的歌吟,
我以为爱可以不朽:我错了。
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都摘掉,
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
倾泻大海,扫除森林,
因为什么也不会,再有意味。
“最后让我们从一场酒宴结束”
雷德蒙·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你们在相遇之前也曾爱过别人……如果我们俩有谁出了事,我想另一个,另一个人会伤心一会儿,你们知道,但很快,或者的一方就会跑出去,继续再次恋爱……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我们谈论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罢了。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
《我们所有人》:
但爱这个字——
这个字逐渐变暗,变得
沉而摇摆不定,开始
侵蚀,在这页纸上
战栗并抽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