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艺术 ·人物 | 廉学洺:艺术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安抚人心(上)
编者按:
泛艺术社区将会陆续整理艺术家的档案资料,形成系列的个案研究。涉及艺术家的作品、评论、访谈等图文、影音资料。本项目从成都向外扩散,以推广青年艺术家为核心,通过实地走访、发布原创评论、接收投稿等形式,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个人所思所想。
欢迎各位关注和投稿。
-------------------------------------------------------------------------------------------------------------
廉学洺,著名当代艺术家,1992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8年结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
《廉学洺:艺术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安抚人心》(上)
写在前面的话
文/刘晨旭
廉学洺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就是“艺术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安抚人心”。在经历了表达人性的矛盾、挣扎和欲望的艺术创作阶段之后,《好枝》系列作品从更为治愈和平和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他当下的心境,也承载了他很多的人生经历。
我们能够在他笔下的树枝和一些空寂的背景中看到他幼年开始学习书法、水墨、篆刻,临摹连环画积累下来的东方式的审美趣味——对线条和平面的偏爱,对还有对绘画的书写感的钟情。有些作品的背景,我们看到了灿烂的天空,体现了他多年对油画材质的理解和驾驭,也融汇了他对自然、生命、人生、东西方文化的理解。
在进入这个专题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关键词,为廉学洺和他的作品铺垫一个语境:他1969年在河北出生,11岁的时候回到了四川雅安。初中毕业后开始参加工作,但是依旧无法割舍对艺术的喜爱,考了三年的四川美院,最后却因为差之毫厘的文化分而去了乐山师范学院。大学课程繁杂,廉学洺接触了各种绘画材料,也学习了设计。毕业之后先去了邮电局的工会,后到成都做广告、经商。期间也靠着一些定制画和壁画维持生活,在他2005年进入老蓝顶艺术区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地开始对现当代艺术的表达和探索。
在蓝顶艺术区,他有了与更多的艺术家分享和交流的机会,这带给了他新的创作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当他经历了《苦瓜》、《欲餐》、《呐喊》、《黑洞》、《喜狮》、《繁花似锦》、《生花乱笔》到现在《好枝》这个系列的作品,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他艺术探索的脉络。
本专题从《好枝》系列出发,呈现和梳理不同阶段廉学洺的作品和评论。
好枝出入人间,廉学洺“好枝”系列观感
文/支文
作品既是观赏者进入艺术风景的入口,也是艺术家内心的出口。
廉学洺的“好枝”系列,有出口入口都在一条通道上的,如《枝·呐喊》、《枝·繁衍》中,我们看到了人为图像和树枝纠缠在一起,即使没有人像,但依稀可见树枝如血脉般的涌动,我们在这样的画面前,似乎很容易就陷入到一种情绪的宣泄,这是一种对当下时代的感同身受:当我们面对日益恶劣的大气雾霾,当我们每天醒来映入眼帘的不是青山绿水而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当我们被这个快速消费时代驱赶着奔跑,当我们的远方不再是诗的开篇,我们站在这样的布面丙烯下面,怅然若失;
也有单进单出的,在《枝·彩林》、《枝·苍穹》、《枝·树与山》中,树枝的遗世而独立,不攀附,不随从,成为万物中自由行走的一抹颜色,我们似乎看到了希冀,或者自由与理想国,这个时候的创作者却悄悄的躲入了人间,我们从他的作品进入,看到了一个温和平静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出口在哪里?出口已尾随着创作者,云游四海。
《好枝》系列评论节选
廉学洺的“枝”,滋生与新林胜出,演化于精神世界,生长于视觉空间,发散于冥冥大千。自然之枝,眼中之枝,过手之枝,画布之枝,精神之枝,此枝非彼枝,在磨砺中酝酿,在变异中重生,在灿烂中飞翔。
——陈默
树枝的繁密与萧疏,凌乱中又有着不易察觉的精细与精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要想。不同身份的树枝、差异化的表达,带来的是认得心理在时间维度的变换中所彰显出的不同神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廉学洺的树枝世界绝非一般意义的树枝风景……
——冀少峰
廉学洺用“枝”来作为自己的绘画符号,其实也是他绘画的表达形式,即“枝”体语言,他用这种独特的形式来呈现出塔对生活和地狱的视觉情感经验,同时也是他自我习惯解读的思维方式。他用“枝”体语言在向观者们诉说着一种线索,一种他世界观的成长轨迹和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无形线索,落地有声。
——白茜
在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体中,植物本身是充满隐喻的。再怒放的花卉,其生长过程也是悄然进行的。在大部分时间里充当背景的树枝,则更是隐忍的所在。而这种隐忍,经由艺术家廉学洺之笔,又将其赋予了拟人般更为生动的命运——无论是张扬的笔触下隐喻着的阵痛与挣扎,还是强对比色彩下暗含的婀娜与盛放,这种悲悯的力量在画面间始终涌动。
——陈又
当无数绘画者还在苦苦寻找“创新”的解域点的时候,我在廉学洺的作品里看到了直接迈入“生成”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拒绝表面上的“相似”,也不在乎所有关于“是否是创造”的规则,同时这种表达既不是各元素符合形式逻辑的“机械组合”,也不是元素之间符合辩证逻辑和系统论的“物理结合”,它是一种属于未来的、整体性的、直契本源的真实的创造
——王虹
“好枝”廉学洺作品全国巡展成都站
展览时间:2015/9/24-2015/9/30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馆
策展人:陈默
出品机构:天成当代艺术机构
主办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四川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西安美术馆、中国海湾交流委员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天成当代艺术机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交流协会
巡展城市:成都—西安—武汉—上海—广州
阅读原文
泛艺术社区将会陆续整理艺术家的档案资料,形成系列的个案研究。涉及艺术家的作品、评论、访谈等图文、影音资料。本项目从成都向外扩散,以推广青年艺术家为核心,通过实地走访、发布原创评论、接收投稿等形式,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个人所思所想。
欢迎各位关注和投稿。
-------------------------------------------------------------------------------------------------------------
廉学洺,著名当代艺术家,1992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8年结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
《廉学洺:艺术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安抚人心》(上)
写在前面的话
文/刘晨旭
廉学洺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就是“艺术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安抚人心”。在经历了表达人性的矛盾、挣扎和欲望的艺术创作阶段之后,《好枝》系列作品从更为治愈和平和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他当下的心境,也承载了他很多的人生经历。
我们能够在他笔下的树枝和一些空寂的背景中看到他幼年开始学习书法、水墨、篆刻,临摹连环画积累下来的东方式的审美趣味——对线条和平面的偏爱,对还有对绘画的书写感的钟情。有些作品的背景,我们看到了灿烂的天空,体现了他多年对油画材质的理解和驾驭,也融汇了他对自然、生命、人生、东西方文化的理解。
![]() |
枝-静 150×20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 |
枝-星象 65×15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在进入这个专题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关键词,为廉学洺和他的作品铺垫一个语境:他1969年在河北出生,11岁的时候回到了四川雅安。初中毕业后开始参加工作,但是依旧无法割舍对艺术的喜爱,考了三年的四川美院,最后却因为差之毫厘的文化分而去了乐山师范学院。大学课程繁杂,廉学洺接触了各种绘画材料,也学习了设计。毕业之后先去了邮电局的工会,后到成都做广告、经商。期间也靠着一些定制画和壁画维持生活,在他2005年进入老蓝顶艺术区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地开始对现当代艺术的表达和探索。
在蓝顶艺术区,他有了与更多的艺术家分享和交流的机会,这带给了他新的创作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当他经历了《苦瓜》、《欲餐》、《呐喊》、《黑洞》、《喜狮》、《繁花似锦》、《生花乱笔》到现在《好枝》这个系列的作品,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他艺术探索的脉络。
本专题从《好枝》系列出发,呈现和梳理不同阶段廉学洺的作品和评论。
好枝出入人间,廉学洺“好枝”系列观感
文/支文
作品既是观赏者进入艺术风景的入口,也是艺术家内心的出口。
廉学洺的“好枝”系列,有出口入口都在一条通道上的,如《枝·呐喊》、《枝·繁衍》中,我们看到了人为图像和树枝纠缠在一起,即使没有人像,但依稀可见树枝如血脉般的涌动,我们在这样的画面前,似乎很容易就陷入到一种情绪的宣泄,这是一种对当下时代的感同身受:当我们面对日益恶劣的大气雾霾,当我们每天醒来映入眼帘的不是青山绿水而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当我们被这个快速消费时代驱赶着奔跑,当我们的远方不再是诗的开篇,我们站在这样的布面丙烯下面,怅然若失;
![]() |
枝-呐喊 50×6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 |
枝-繁衍 50×6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也有单进单出的,在《枝·彩林》、《枝·苍穹》、《枝·树与山》中,树枝的遗世而独立,不攀附,不随从,成为万物中自由行走的一抹颜色,我们似乎看到了希冀,或者自由与理想国,这个时候的创作者却悄悄的躲入了人间,我们从他的作品进入,看到了一个温和平静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出口在哪里?出口已尾随着创作者,云游四海。
![]() |
枝-彩林 225×200cm 布面丙烯 2014年 |
![]() |
枝-苍穹② 100×150cm 布面丙烯 2014年 |
![]() |
枝-树与山 60×50cm 布面丙烯 2014年 |
《好枝》系列评论节选
![]() |
枝-苍穹③ 100×150cm 布面丙烯 2014年 |
廉学洺的“枝”,滋生与新林胜出,演化于精神世界,生长于视觉空间,发散于冥冥大千。自然之枝,眼中之枝,过手之枝,画布之枝,精神之枝,此枝非彼枝,在磨砺中酝酿,在变异中重生,在灿烂中飞翔。
——陈默
![]() |
枝-苍穹⑤ 100×150cm 布面丙烯 2014 |
树枝的繁密与萧疏,凌乱中又有着不易察觉的精细与精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要想。不同身份的树枝、差异化的表达,带来的是认得心理在时间维度的变换中所彰显出的不同神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廉学洺的树枝世界绝非一般意义的树枝风景……
——冀少峰
![]() |
枝-对(左) 160×21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 |
枝-对(右) 160×21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廉学洺用“枝”来作为自己的绘画符号,其实也是他绘画的表达形式,即“枝”体语言,他用这种独特的形式来呈现出塔对生活和地狱的视觉情感经验,同时也是他自我习惯解读的思维方式。他用“枝”体语言在向观者们诉说着一种线索,一种他世界观的成长轨迹和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无形线索,落地有声。
——白茜
![]() |
枝-墨线 75×200cm 布面丙烯 2012年 |
在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体中,植物本身是充满隐喻的。再怒放的花卉,其生长过程也是悄然进行的。在大部分时间里充当背景的树枝,则更是隐忍的所在。而这种隐忍,经由艺术家廉学洺之笔,又将其赋予了拟人般更为生动的命运——无论是张扬的笔触下隐喻着的阵痛与挣扎,还是强对比色彩下暗含的婀娜与盛放,这种悲悯的力量在画面间始终涌动。
——陈又
![]() |
枝-幽 160×21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
当无数绘画者还在苦苦寻找“创新”的解域点的时候,我在廉学洺的作品里看到了直接迈入“生成”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拒绝表面上的“相似”,也不在乎所有关于“是否是创造”的规则,同时这种表达既不是各元素符合形式逻辑的“机械组合”,也不是元素之间符合辩证逻辑和系统论的“物理结合”,它是一种属于未来的、整体性的、直契本源的真实的创造
——王虹
“好枝”廉学洺作品全国巡展成都站
![]() |
展览时间:2015/9/24-2015/9/30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馆
策展人:陈默
出品机构:天成当代艺术机构
主办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四川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西安美术馆、中国海湾交流委员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天成当代艺术机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交流协会
巡展城市:成都—西安—武汉—上海—广州
![]()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