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听了两张逼哥的专辑
第一次听逼哥是半年前了,记得听的是《我爱南京》,印象实在不深,这回出来旅游,大巴车上八个小时,无聊之余看到一篇关于他的乐评,想起来这个唱过郑州的人。我还好奇着,这人和郑州有什么关系?找了找网上的一些资料,这个人还蛮有意思的,至少粉丝们对他做音乐的认真态度一片叫好。道听途说或不可信,于是找来《梵高先生》一听,还真有那么点意思。说起来搞艺术的里面似乎有不少喜欢扯上梵高的,有些是把梵高当招牌自提身价,有些则是真心喜欢。说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海子的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另一个是野孩子专辑《黄河谣》里面那首《伏热》。瞬间逼格提升了有没有,好吧,该说正题了。《梵高先生》这张专辑虽然是一张早期专辑,但是整体的制作水平已经显露出严谨的风格和李志自身的特点。整张专辑的旋律听起来让人很是舒服,吉他声显得很干净。逼哥的声音不是特别好,至少跟很多流行歌手的嗓子是没法比的,但他的歌透出一股真实,歌词中写的大多也是他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因而具有真实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但是在引起共鸣的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因为这种共鸣,歌手的作品很容易沦为听众发泄情绪的消耗品,诚然这是歌曲本身的作用之一,但过分的情感无疑会让作者变的矫情,让听众误解。文学中描写与抒情从来是两个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整体,虽然歌曲与文学不同,但若是想要更好地传达情感,让这种情感准确地让听众把握,至少
给他们一个线索,那么对于意象的描写必然有所侧重。
我以上说的这些话已经不再仅仅对于《梵高先生》这样一张专辑,而是针对李志整个音乐的评论。我说了我今天听了两张专辑,第二张是李志14年刚刚出的专辑《1701》,可以看出来,文艺了这么多年,逼哥也想把逼装得深入一些,于是有了这次的尝试。尝试是好的,同时充满危险,舍弃原本的创作思路和习惯对大多数音乐人都是一个挑战。但是人到中年总不能一辈子文艺下去,于是在这张专辑里,逼哥试图通过晦涩的歌词和更加复杂而技巧性的编曲表达他对生活的更多认识。就好像是一个作画的突然想试试雕刻了,在我看来有些别扭。说真的《梵高先生》挺不错的,虽然没什么深刻的意识,也没有隐喻什么,或者我太蠢看不出来,至少我看来就是敏感的文艺青年歌唱生活中的挫折,痛苦,成长中的迷茫。孤独啊,悲伤啊,遗忘啊基本就是主题了。词不难懂,旋律又好听,情感真挚,还有什么可挑的,我觉得可以了。可以撑起中国民谣乐坛半边天了。但是《1701》不一样,这是一个画家对于雕刻家的尝试和挑战,自然也不能用评论画作的方式评论,所以就有了我前面说的,抒情有余,但描写不足,因为描写不够,所以显得晦涩,就如同雕塑只取其意而忘其形,做的好叫抽象派,做得不好叫精神病。我虽然不是搞抽象派艺术研究的,但也能看出来这个作品里,作者用了太多作画的手法,整张专辑没有因为那些隐喻和意象变得饱满反而更加单薄杂乱了。诚然这些手法逼格更高,但我一直觉得好逼不在高,一首歌能够准确地传达情感无疑是主要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否则难免沦为情感的消耗品,岂不可悲?既然已经准备走出这个结局,那么做到这种程度怕是连自己都有些心有不甘。
最后,我今天听了两张专辑,读了几篇文章,写了几千个字。思来想去,觉得逼哥挺牛逼,但是虽然我觉得这逼装得可以给十分,可还是只能拿出八分。
作为一个傻逼大学生我是没钱去听演唱会的,只能听听盗版,写点豆瓣装装逼。就这样,挺好。逼哥你说能不能给十分?
给他们一个线索,那么对于意象的描写必然有所侧重。
我以上说的这些话已经不再仅仅对于《梵高先生》这样一张专辑,而是针对李志整个音乐的评论。我说了我今天听了两张专辑,第二张是李志14年刚刚出的专辑《1701》,可以看出来,文艺了这么多年,逼哥也想把逼装得深入一些,于是有了这次的尝试。尝试是好的,同时充满危险,舍弃原本的创作思路和习惯对大多数音乐人都是一个挑战。但是人到中年总不能一辈子文艺下去,于是在这张专辑里,逼哥试图通过晦涩的歌词和更加复杂而技巧性的编曲表达他对生活的更多认识。就好像是一个作画的突然想试试雕刻了,在我看来有些别扭。说真的《梵高先生》挺不错的,虽然没什么深刻的意识,也没有隐喻什么,或者我太蠢看不出来,至少我看来就是敏感的文艺青年歌唱生活中的挫折,痛苦,成长中的迷茫。孤独啊,悲伤啊,遗忘啊基本就是主题了。词不难懂,旋律又好听,情感真挚,还有什么可挑的,我觉得可以了。可以撑起中国民谣乐坛半边天了。但是《1701》不一样,这是一个画家对于雕刻家的尝试和挑战,自然也不能用评论画作的方式评论,所以就有了我前面说的,抒情有余,但描写不足,因为描写不够,所以显得晦涩,就如同雕塑只取其意而忘其形,做的好叫抽象派,做得不好叫精神病。我虽然不是搞抽象派艺术研究的,但也能看出来这个作品里,作者用了太多作画的手法,整张专辑没有因为那些隐喻和意象变得饱满反而更加单薄杂乱了。诚然这些手法逼格更高,但我一直觉得好逼不在高,一首歌能够准确地传达情感无疑是主要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否则难免沦为情感的消耗品,岂不可悲?既然已经准备走出这个结局,那么做到这种程度怕是连自己都有些心有不甘。
最后,我今天听了两张专辑,读了几篇文章,写了几千个字。思来想去,觉得逼哥挺牛逼,但是虽然我觉得这逼装得可以给十分,可还是只能拿出八分。
作为一个傻逼大学生我是没钱去听演唱会的,只能听听盗版,写点豆瓣装装逼。就这样,挺好。逼哥你说能不能给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