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离别焦虑
(等人的时候在知乎看到一个过气问题“离开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手痒写了一篇回答,自娱自乐。。)
离开意味着失去原本熟悉的东西,意味着要接受对分离之物/人的不确定感。
心理学上按照人们对离开的处理,将人分为不同的依恋模式。这种依恋模式,在每个人的婴幼儿时期处理母亲的离开时便已形成,然后终其一生都会用相同的模式来对待分离。
依恋模式有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安全型的孩子对母亲的离开很容易接受,母亲离开后也能很好的自己探索环境,在母亲回来时会高兴。换言之,就是对离开这事有很大的安全感,并不为分离太过焦虑。
回避型会对母亲的离开表现的很冷漠,母亲离开也好,回来也好,都没有太多情绪波动。其实这种冷漠是一种防御方式,使自己免于分离时的焦虑。
矛盾型在母亲要走时就开始焦虑、难过,甚至愤怒。在母亲回来之后也表现的愤怒,对母亲又哭又打。
混乱型是以上三种的混合,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漠然。
我三岁以前有好长一段时间远离父母,住在外婆家。据说,那时刚会说话的我,每回吃饭必要摆上妈妈的碗筷,每晚睡觉前都不让外婆关掉院子的大门,说妈妈晚上会回来。经过这种激烈而漫长的等待后,我反而变成了回避型的人。
从我记事起,都对分离无动于衷,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初高中毕业,军训结束,离家上大学,都毫无感觉,看别人哭呀抱呀说些离别的话,都觉得矫情的不行。也会被好朋友说冷血,说我这人毫无安全感,好像随时会一声不响走掉。大学时谈了一段异地恋,虽会想念对方,但每次见面与分别也极为平静,未有过多么不舍的感觉,就像进行一趟例行的出差。分手时也没太大感觉,心里空落了一会会儿,马上就投入了自己的生活。
大四快毕业时我抑郁了,一些原本压抑住的东西全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了上来。我不得不一边做咨询一边重整自己。我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些事情改变了。我在毕业晚会和搬出宿舍时依然是无动于衷。我最好的朋友要去香港读研,我去送她,还准备了送别礼物,还是像办一件例行公事一样。我在车站与她拥抱完,转身就走,心想这应该是一场不错的送别。送完她,我一个人坐地铁回去,竟然后知后觉的伤心起来,在地铁里掉了眼泪。突然有一种,没有她我以后该怎么过的焦虑。我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脆弱,但我那时觉得,我这般脆弱是因为抑郁。
半年以后抑郁好了。我喜欢上一个不该喜欢的人,和他谈着不咸不淡的恋爱。我喜欢他七八分,他喜欢我三四分,大抵如此。和他在一起时很开心,他说话总是让我放松和笑。他开车送我回家,一路上他说着故事,我听着咯咯笑。突然就到家了,他把车停在小区门口。分别来的猝不及防,我像个小孩一样哭起来,虽然我知道我们不超过一周还会见面。他也慌了,开车停到附近的停车场,安慰我。我哭了一会儿才停下来,恢复正常后回家。这种情况在我与他约会之初发生了两次,后来我没再哭,但仍然在分别来临时感到焦虑与沮丧。这种感觉完全脱离我的理智,不受控制。很多次之后,我终于接受了它。
接受了,这久违的分离焦虑,又重新回到我身上。
离开意味着失去原本熟悉的东西,意味着要接受对分离之物/人的不确定感。
心理学上按照人们对离开的处理,将人分为不同的依恋模式。这种依恋模式,在每个人的婴幼儿时期处理母亲的离开时便已形成,然后终其一生都会用相同的模式来对待分离。
依恋模式有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安全型的孩子对母亲的离开很容易接受,母亲离开后也能很好的自己探索环境,在母亲回来时会高兴。换言之,就是对离开这事有很大的安全感,并不为分离太过焦虑。
回避型会对母亲的离开表现的很冷漠,母亲离开也好,回来也好,都没有太多情绪波动。其实这种冷漠是一种防御方式,使自己免于分离时的焦虑。
矛盾型在母亲要走时就开始焦虑、难过,甚至愤怒。在母亲回来之后也表现的愤怒,对母亲又哭又打。
混乱型是以上三种的混合,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漠然。
我三岁以前有好长一段时间远离父母,住在外婆家。据说,那时刚会说话的我,每回吃饭必要摆上妈妈的碗筷,每晚睡觉前都不让外婆关掉院子的大门,说妈妈晚上会回来。经过这种激烈而漫长的等待后,我反而变成了回避型的人。
从我记事起,都对分离无动于衷,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初高中毕业,军训结束,离家上大学,都毫无感觉,看别人哭呀抱呀说些离别的话,都觉得矫情的不行。也会被好朋友说冷血,说我这人毫无安全感,好像随时会一声不响走掉。大学时谈了一段异地恋,虽会想念对方,但每次见面与分别也极为平静,未有过多么不舍的感觉,就像进行一趟例行的出差。分手时也没太大感觉,心里空落了一会会儿,马上就投入了自己的生活。
大四快毕业时我抑郁了,一些原本压抑住的东西全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了上来。我不得不一边做咨询一边重整自己。我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些事情改变了。我在毕业晚会和搬出宿舍时依然是无动于衷。我最好的朋友要去香港读研,我去送她,还准备了送别礼物,还是像办一件例行公事一样。我在车站与她拥抱完,转身就走,心想这应该是一场不错的送别。送完她,我一个人坐地铁回去,竟然后知后觉的伤心起来,在地铁里掉了眼泪。突然有一种,没有她我以后该怎么过的焦虑。我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脆弱,但我那时觉得,我这般脆弱是因为抑郁。
半年以后抑郁好了。我喜欢上一个不该喜欢的人,和他谈着不咸不淡的恋爱。我喜欢他七八分,他喜欢我三四分,大抵如此。和他在一起时很开心,他说话总是让我放松和笑。他开车送我回家,一路上他说着故事,我听着咯咯笑。突然就到家了,他把车停在小区门口。分别来的猝不及防,我像个小孩一样哭起来,虽然我知道我们不超过一周还会见面。他也慌了,开车停到附近的停车场,安慰我。我哭了一会儿才停下来,恢复正常后回家。这种情况在我与他约会之初发生了两次,后来我没再哭,但仍然在分别来临时感到焦虑与沮丧。这种感觉完全脱离我的理智,不受控制。很多次之后,我终于接受了它。
接受了,这久违的分离焦虑,又重新回到我身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