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小鱼
这个世上,总有些人是莫名其妙的缘分,无踪可循的喜欢。
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女孩子,双鱼座。典型的重庆妹儿长相,眼睛大得发亮。初识觉得实在是活泼,性格确难得的温和,人缘好得人见人爱。
第一次听见把女孩子叫“姑娘”,便是从她嘴里。微挑了眉扬了眼角,脸庞整个明媚起来,语气有种软糯的苏腔,漫到人心底。
渐渐便熟了起来。或者说,是故意想和她熟识起来。即便不是一个班,课程大多不同,也抓着上大课、图书馆、逛街、饭局的机会,蹭着可以亲近的时光。
大概就是天然的好感。看着她笑,便觉得温暖,喜欢捏她的脸,厮混得死心塌地,假装是女同,亲昵起来骗了一帮人。也跟着她开始叫“姑娘”,一边和她一起调戏着其他女孩子,一边想着这人怎么能这么没心没肺的开心呢。
后来,5.12那场地震。整个学校都弥漫着紧张和忐忑的空气,人群失散流离,手机没有信号,气候极度不稳定。谁也找不到谁,谁也顾不得惦念谁。
在余震下,兵荒马乱的奔跑中,偶然见过她一次。汹涌的人群,从食堂大厅向外扩散,像泄洪的水闸,不知道怎么就看到了她。说起来,原本坐在门口附近,一时反应不及站不起来,若不是同班的男生拉了一把,恐怕就被精神高度紧张,而几近丧失理智的同学们踩踏过去。
脸上,是惊恐后淡淡的无辜,眼里的光辉蒙了层灰。脑海中突然碰出一个词:颠沛流离。
再见她,已趋安稳,学校沉浸在震后的修复工作中。听过了跳楼摔断腿折了胳膊,看到了同学手腕上被惊恐的女生直接抓出来的淤青,大喇叭宣传着捐款救灾,新闻里是铺天盖地的抢险救援,和一个个奇迹。人竟慢慢的平和下来,说不清对生命和世界的敬畏。
校园中心的喷泉广场,自发变成了追悼场,绕了一圈圈的白蜡烛,烧着昏黄的火光,印着一张张或祈祷或啜泣的脸,隐隐约约,分不清世间冥界。一回头,便看到她,裹着厚厚的棉服,带着帽子,脸藏在一圈灰色的绒毛里,和几个同班的女生在说话,声音低低的。便叫了她,想着问候,想着挂念,想着安慰。不曾想,会看她哭得一塌糊涂。至今,仍记得她过来一把抱住时的软弱,记得被泪湿的肩膀,和那句“那么多人,怎么就都没了呢”。
在那次从未预想过的情绪宣泄后,陆续又知道了她家里的一些沉珂。除了深深的叹气,都是手足无措。
还是那个灿烂得好似透明的人,却开始心疼看不见的阴影。
每每看她眯了大眼睛笑得童真,都很奇怪这人怎么能这么没心没肺的开心呢。
毕业,离开了成都,联系便少了。听说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了,祝幸福。
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女孩子,双鱼座。典型的重庆妹儿长相,眼睛大得发亮。初识觉得实在是活泼,性格确难得的温和,人缘好得人见人爱。
第一次听见把女孩子叫“姑娘”,便是从她嘴里。微挑了眉扬了眼角,脸庞整个明媚起来,语气有种软糯的苏腔,漫到人心底。
渐渐便熟了起来。或者说,是故意想和她熟识起来。即便不是一个班,课程大多不同,也抓着上大课、图书馆、逛街、饭局的机会,蹭着可以亲近的时光。
大概就是天然的好感。看着她笑,便觉得温暖,喜欢捏她的脸,厮混得死心塌地,假装是女同,亲昵起来骗了一帮人。也跟着她开始叫“姑娘”,一边和她一起调戏着其他女孩子,一边想着这人怎么能这么没心没肺的开心呢。
后来,5.12那场地震。整个学校都弥漫着紧张和忐忑的空气,人群失散流离,手机没有信号,气候极度不稳定。谁也找不到谁,谁也顾不得惦念谁。
在余震下,兵荒马乱的奔跑中,偶然见过她一次。汹涌的人群,从食堂大厅向外扩散,像泄洪的水闸,不知道怎么就看到了她。说起来,原本坐在门口附近,一时反应不及站不起来,若不是同班的男生拉了一把,恐怕就被精神高度紧张,而几近丧失理智的同学们踩踏过去。
脸上,是惊恐后淡淡的无辜,眼里的光辉蒙了层灰。脑海中突然碰出一个词:颠沛流离。
再见她,已趋安稳,学校沉浸在震后的修复工作中。听过了跳楼摔断腿折了胳膊,看到了同学手腕上被惊恐的女生直接抓出来的淤青,大喇叭宣传着捐款救灾,新闻里是铺天盖地的抢险救援,和一个个奇迹。人竟慢慢的平和下来,说不清对生命和世界的敬畏。
校园中心的喷泉广场,自发变成了追悼场,绕了一圈圈的白蜡烛,烧着昏黄的火光,印着一张张或祈祷或啜泣的脸,隐隐约约,分不清世间冥界。一回头,便看到她,裹着厚厚的棉服,带着帽子,脸藏在一圈灰色的绒毛里,和几个同班的女生在说话,声音低低的。便叫了她,想着问候,想着挂念,想着安慰。不曾想,会看她哭得一塌糊涂。至今,仍记得她过来一把抱住时的软弱,记得被泪湿的肩膀,和那句“那么多人,怎么就都没了呢”。
在那次从未预想过的情绪宣泄后,陆续又知道了她家里的一些沉珂。除了深深的叹气,都是手足无措。
还是那个灿烂得好似透明的人,却开始心疼看不见的阴影。
每每看她眯了大眼睛笑得童真,都很奇怪这人怎么能这么没心没肺的开心呢。
毕业,离开了成都,联系便少了。听说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了,祝幸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