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里的年轻人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十余年了,虽然从编制上来说不是公务员,但是在很多群众眼里,所有事业单位办公的都是属于公务员范畴的,而公务员,在全国人民眼中,是只能呵呵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试着把单位各式年轻人分了个类来说明下自己的看法。
流动派
这类年轻人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进来的,有一定文化素质,有的也有一定的背景,他们往往在单位待的时间不长,最多两三年就又都考出去了。另一部分是关系较铁的官二代,自己也有上进要求,如果没有合适的岗位会很快到另一个地方去完成三级跳,你再看到他时也许就已经是某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了。
混时派
这类年轻人一般为富二代或官二代背景,素质普遍不高,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抱怨不断,不是怨事多就是怨钱少。而领导往往也由于人际关系的原因不能把他们怎么样。部分人混一定时候后因为外界诱惑,违纪违规事发离开,部分人混到背景退休影响不如从前后变成人生输家,一无所长又一事无成,还有一部分会因为家庭丰富积累继续百事无忧地混到老。
中间派
这类年轻人往往背景一般,进入单位后基本就担当了挑大梁角色。事总是要人来做,在流动派流走和混时派甩手的情况下,中间派成了责任担当。因为责任担当,在一段时间后,中间派们会被升为股室负责人一类职务,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样就到头了,再往上走除非有强劲的后台或强烈的运气。这导致了中间派心里的怨愤,于是有部分对工作就有些敷衍,当然也有部分会利用平台建立自己新的关系网。
苦逼派
在工作推行不动的情况下,单位领导只能通过招临时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于是临时工们充当了单位的重要角色,新闻里出事后的大部分是临时工,有时候其实并不是刻意强调或加上去的临时工身份,而是冲在前线的的本来就是临时工,被抓到的自然也就是苦逼的临时工。
说实话,国家政策是很好的,很多事情也的确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去实施,但是在这样没有压力(捧着铁饭碗,没有考评系统,不会因为工作不好而影响到工资福利),也没有动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升迁的道路上需要拼爹)的情况下,懈怠和消极就自然变成了生活的常态,怎样去解决,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流动派
这类年轻人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进来的,有一定文化素质,有的也有一定的背景,他们往往在单位待的时间不长,最多两三年就又都考出去了。另一部分是关系较铁的官二代,自己也有上进要求,如果没有合适的岗位会很快到另一个地方去完成三级跳,你再看到他时也许就已经是某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了。
混时派
这类年轻人一般为富二代或官二代背景,素质普遍不高,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抱怨不断,不是怨事多就是怨钱少。而领导往往也由于人际关系的原因不能把他们怎么样。部分人混一定时候后因为外界诱惑,违纪违规事发离开,部分人混到背景退休影响不如从前后变成人生输家,一无所长又一事无成,还有一部分会因为家庭丰富积累继续百事无忧地混到老。
中间派
这类年轻人往往背景一般,进入单位后基本就担当了挑大梁角色。事总是要人来做,在流动派流走和混时派甩手的情况下,中间派成了责任担当。因为责任担当,在一段时间后,中间派们会被升为股室负责人一类职务,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样就到头了,再往上走除非有强劲的后台或强烈的运气。这导致了中间派心里的怨愤,于是有部分对工作就有些敷衍,当然也有部分会利用平台建立自己新的关系网。
苦逼派
在工作推行不动的情况下,单位领导只能通过招临时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于是临时工们充当了单位的重要角色,新闻里出事后的大部分是临时工,有时候其实并不是刻意强调或加上去的临时工身份,而是冲在前线的的本来就是临时工,被抓到的自然也就是苦逼的临时工。
说实话,国家政策是很好的,很多事情也的确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去实施,但是在这样没有压力(捧着铁饭碗,没有考评系统,不会因为工作不好而影响到工资福利),也没有动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升迁的道路上需要拼爹)的情况下,懈怠和消极就自然变成了生活的常态,怎样去解决,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