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活着,还不如去死——东野圭吾《变身》
![]() |
如果把你的脑换成另一个人的脑,那个活着的,还是你吗?
最近把东野圭吾的《变身》翻完了,刚好趁着周末理一理。《变身》主要讲述了男主阿纯在一桩抢劫案里因为保护小女孩而右脑中弹,危急时刻医生为他做了右脑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阿纯捡回一条命,出院后的他却日渐发现自己的画风开始变得和从前大不一样,对从前很爱的恋人也越来越没有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暴躁易怒愤青仇世神经质,一点都不像从前那个善良温顺好脾气的自己。带着这个疑惑,阿纯开始私下调查谁才是真正的右脑捐献者,却意外发现真正的捐献者根本不是医生口中的遇难大学生,而是当时射杀他后跳楼自尽的罪犯。
阿纯找出谁是真正捐献者后跑到医院和医生对质,医生见事情败露也不得不承认了右脑捐献者的真实身份,之所以保密是因为这场医学手术牵连到巨大的权力阴谋。等到医生劝慰他说“起码你现在还活着”的时候,阿纯甩出了一记响亮的讽刺:
你不会懂的。胡说什么脑不是特殊存在的你,怎么会懂?脑毕竟还是特殊的。你能想象得到吗?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不同,而明天睁开眼的时候,站在那儿的又不是今天的自己了。我只能感觉,那些遥远的往事都成了别人的回忆,那些花了好长时间培养的东西正在一点一滴地消失。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我告诉你吧,那就是——死亡!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有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可现在,我看着以前走过的足迹,却难以相信那是自己留下的痕迹。活了二十几年的成濑纯一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故事的最后,意识尚清醒的阿纯恳求医生将他右脑彻底摘除。手术后的阿纯虽然永远地活在了无意识中,但起码活着在他身体里的,还是他自己。
全剧终。
忍不住吐槽一下:每次看霓虹人写的书,看完总是一愣一愣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他们那种独特的美学哲学要么热烈激荡,要么冷酷到底,真是心累得不要不要的。在他们的笔下你常常会发现,所谓信念是至高无上的,为了守护信念,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包括人的生命;甚至牺牲生命是一种无上的光荣,相反,苟延残喘是绝对不可以被饶恕的。在此,请容许我大胆展望下:吃惯了这种精神食粮的国民们将为霓虹国更高的自杀率做出锦上添花般的贡献,并有望带动殡仪行业的迅猛发展,实现霓虹经济的新复苏,这一套曲线救国不要太漂亮喔。
好了,言归正传,严打跑偏。
德语里面有一句话,Ein mal ist kein mal,直接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一次等于零次,一次不算数。就像给小孩子吃糖果,你只给了他一颗,吃完了他还会跑过来再跟你磨第二颗,他会说,一颗太少了,给了跟没给一样。其实人活着也是Ein mal的事情,虽然我不清楚人活着是不是跟没活一样,但活着的时间确实太算多。就因为活着的时间不多,所以请好好活。
阿纯踩着亿万分之一的幸运活了下来,却发现活着竟是又一场死去。死了是手起刀落一了百了,活着却是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侵蚀被消失被别人的意识一点一滴地杀死。所以他做了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英雄式的抗争,只因为那样的活着,他不要。所以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普通人,就算拼掉这条命成为永久性无意识的废人,也要把那颗邪恶的种子摘除出去,做回完整的自己。
有时候我想,什么是完整的自己呢?先来看看作者借阿纯的口知乎了一把“做不完整的自己是什么感受”:躯体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能吃能跑能睡能说话,但是那个移植进来的罪犯的大脑干预着阿纯的意识和冲动,也能操控了他的躯体,甚至籍着这副共享的躯体再次犯罪,延续罪犯本身的神经质。这么看来,完整的自己就应该是能够全副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也没有外来的意识和自己的意识掐架了吧。可是人真能做到这么纯粹吗?呵呵,然并否。起码社会心理学方面做过的几个实验也都证明了人的社会属性或多或少都会和自己的本真想法产生违逆,甚至这些来自外部的干扰都是人的意识无法察觉判断的,比如虐囚行为。
所以回过头来看阿纯和他所说的做回完整的自己,他无非是说想要做回从前那个心地纯良,胆小听话,与人无争,爱好画画,做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还有一个温柔体贴有雀斑的女友相伴的普通人。虽然这些看起来很平凡,但对他而言都是真爱;就算不能拥有更多,那也该保留所有。活着为了爱,这才是阿纯想要的。我想,如果有一天阿纯能够醒来,他一定会很好奇:那你们活着为了什么咧?
阿纯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意犹未尽的人还可以去找原著继续赏玩,help yourself哦。
文/李四 上海
微信公众号:i_lisi
作者声明:一切不把版权信息带走的转载都是耍流氓。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2 0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