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的小众共鸣
好声音新一季落幕了,没有看最后鸟巢的决赛,但是果不其然的张磊获得了最后的冠军。虽然说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再多的冠军也不如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的实在,但是好声音的招牌和一段时间里给一个歌手带来的迅速增长的知名度远非别的平台能比。
张磊的冠军,无论有没有后台的操作,都是民谣的胜利。一个歌手不能代表一种音乐形式,但是却可以透过这样的形式传达给听众力量。说一个简单而又充满情感的回忆故事,这就是民谣的魅力所在。
好声音第一季的梁博绝对是那一届不折不扣的黑马,在强手如云同时每一位都个性鲜明的那一期,只能说梁博最后赢在对于摇滚音乐的坚持,和不得不说的现场感染力。梁博的导师转身仅仅是节目中快速跳过的片段,也许节目组和剪辑师都想不到,这个只有一转的年轻人竟然走到了最后。
张磊的不同在于导师转身阶段的《南山南》就让他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原唱马頔和这首歌变得越来越火。而同是麻油叶中的宋冬野也有过类似经历,被左立唱红的《董小姐》一下把这个深沉的胖子推到了民谣音乐的前排。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对于民谣的记忆仍然停留在90年代的校园民谣时代,《恋恋风尘》、《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些瞬间可以唤起回忆的歌曲。如今的民谣,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对于感情、对于生活的经历和理解,尤其是当民谣开始讨论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关系之时,更是勾起了无数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年轻人的共鸣。
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中,我认为摇滚和民谣是最具有抒情色彩的形式。
摇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来自内心的呐喊,是一种极度亢奋的抒情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嘶哑的声音在摇滚乐中更具有感染力。摇滚往往给人力量,在人生黑暗彷惶期把内心压抑的情绪像摔碎东西一样彻底的爆发出去。所以本季好声音,我认为最佳表演属于黄勇的那首《流浪》,我对比过汪峰原版和黄勇的现场,我发现在副歌部分黄勇独特的低沉型沙哑高音却比汪的都尖锐型沙哑更适合流浪这个字眼。而且,最为ENDING的摇滚,往往都是将整场拉向高潮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回到四年前梁博最后《我爱你中国》的ENDING,那种现场气氛在摇滚的节奏下完全被带动的场景,就是摇滚现场的杀手锏。
转说回民谣,关于张磊是否能够扛起民谣大旗这样的争论已经太多,我倒是觉得,一个歌手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将民谣的情绪传达出来就够了。说实话,张磊一脸面瘫不开心沉默寡言少语的样子,确实能够和某一类型的民谣挂上关系(那种苦情的,内省的,自我挖掘的)。但是,民谣总是可以带来超越歌手以外的幻想,也正是那种幻想真正吸引我们。
听民谣有一种听诗的感觉,因为伴随着简单旋律的是娓娓道来的语句,就像林夕的很多歌词一样,仅仅是歌词,读起来都让人余音绕梁。
曾经被一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打动,“If it was never new and never gets old, then it's a folk song.” 非常的恰当,非常的贴切,就好像诗歌与文字带给人的感觉一样,你永远可以不自觉的吟诵,那些意象和曾经在脑海中留下的诗歌从来都没有如此真实过。
张磊的声音还不同于现在很正的摇滚声音,像宋冬野、赵雷、郝云等这帮特别外向的北京腔大声倾诉,张磊的声音中更多的是被压抑的沉闷,一个有自我折磨的声音。黄勇最后演唱都《旅行》,说实话,我非常不敢恭维,这首歌是一首属于许巍的处于出世状态下却又积极入世的歌,歌曲最大都意义在于表达旅行中所带来的洒脱。然而张磊却还是用他那苦涩的气息去慢慢吟唱,尤其在副歌部分依旧没法将欢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尽管可以看出现场已经被点燃,但是如果安静的听这首歌,可能总会给人很别扭的感受。
然而,旗帜已经竖起来,总有人要跟着走,蛮可惜陈梓童和谭轩辕的。陈梓童在这届好声音中表现出了足够的个性,同样导师杰伦也让我多了一分喜爱。谭轩辕不用说,在我们心中都明白他能达到怎么样的实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长相和名字在加上流浪歌手的身份,还有他那爆炸的嗓音,绝对是这一季的一个重要发现,只是,不知道未来他的道路会怎么样,如此简单的人。
好声音落下帷幕,不过歌曲的生命永远不会死亡,说白了,歌手们需要歌曲来被人铭记,好声音往往由于节目效果会给一些歌手限定类型,其实这届好声音只是民谣产生了小众共鸣。
张磊的冠军,无论有没有后台的操作,都是民谣的胜利。一个歌手不能代表一种音乐形式,但是却可以透过这样的形式传达给听众力量。说一个简单而又充满情感的回忆故事,这就是民谣的魅力所在。
好声音第一季的梁博绝对是那一届不折不扣的黑马,在强手如云同时每一位都个性鲜明的那一期,只能说梁博最后赢在对于摇滚音乐的坚持,和不得不说的现场感染力。梁博的导师转身仅仅是节目中快速跳过的片段,也许节目组和剪辑师都想不到,这个只有一转的年轻人竟然走到了最后。
张磊的不同在于导师转身阶段的《南山南》就让他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原唱马頔和这首歌变得越来越火。而同是麻油叶中的宋冬野也有过类似经历,被左立唱红的《董小姐》一下把这个深沉的胖子推到了民谣音乐的前排。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对于民谣的记忆仍然停留在90年代的校园民谣时代,《恋恋风尘》、《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些瞬间可以唤起回忆的歌曲。如今的民谣,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对于感情、对于生活的经历和理解,尤其是当民谣开始讨论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关系之时,更是勾起了无数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年轻人的共鸣。
在所有的音乐形式中,我认为摇滚和民谣是最具有抒情色彩的形式。
摇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来自内心的呐喊,是一种极度亢奋的抒情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嘶哑的声音在摇滚乐中更具有感染力。摇滚往往给人力量,在人生黑暗彷惶期把内心压抑的情绪像摔碎东西一样彻底的爆发出去。所以本季好声音,我认为最佳表演属于黄勇的那首《流浪》,我对比过汪峰原版和黄勇的现场,我发现在副歌部分黄勇独特的低沉型沙哑高音却比汪的都尖锐型沙哑更适合流浪这个字眼。而且,最为ENDING的摇滚,往往都是将整场拉向高潮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回到四年前梁博最后《我爱你中国》的ENDING,那种现场气氛在摇滚的节奏下完全被带动的场景,就是摇滚现场的杀手锏。
转说回民谣,关于张磊是否能够扛起民谣大旗这样的争论已经太多,我倒是觉得,一个歌手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将民谣的情绪传达出来就够了。说实话,张磊一脸面瘫不开心沉默寡言少语的样子,确实能够和某一类型的民谣挂上关系(那种苦情的,内省的,自我挖掘的)。但是,民谣总是可以带来超越歌手以外的幻想,也正是那种幻想真正吸引我们。
听民谣有一种听诗的感觉,因为伴随着简单旋律的是娓娓道来的语句,就像林夕的很多歌词一样,仅仅是歌词,读起来都让人余音绕梁。
曾经被一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打动,“If it was never new and never gets old, then it's a folk song.” 非常的恰当,非常的贴切,就好像诗歌与文字带给人的感觉一样,你永远可以不自觉的吟诵,那些意象和曾经在脑海中留下的诗歌从来都没有如此真实过。
张磊的声音还不同于现在很正的摇滚声音,像宋冬野、赵雷、郝云等这帮特别外向的北京腔大声倾诉,张磊的声音中更多的是被压抑的沉闷,一个有自我折磨的声音。黄勇最后演唱都《旅行》,说实话,我非常不敢恭维,这首歌是一首属于许巍的处于出世状态下却又积极入世的歌,歌曲最大都意义在于表达旅行中所带来的洒脱。然而张磊却还是用他那苦涩的气息去慢慢吟唱,尤其在副歌部分依旧没法将欢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尽管可以看出现场已经被点燃,但是如果安静的听这首歌,可能总会给人很别扭的感受。
然而,旗帜已经竖起来,总有人要跟着走,蛮可惜陈梓童和谭轩辕的。陈梓童在这届好声音中表现出了足够的个性,同样导师杰伦也让我多了一分喜爱。谭轩辕不用说,在我们心中都明白他能达到怎么样的实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长相和名字在加上流浪歌手的身份,还有他那爆炸的嗓音,绝对是这一季的一个重要发现,只是,不知道未来他的道路会怎么样,如此简单的人。
好声音落下帷幕,不过歌曲的生命永远不会死亡,说白了,歌手们需要歌曲来被人铭记,好声音往往由于节目效果会给一些歌手限定类型,其实这届好声音只是民谣产生了小众共鸣。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