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 |
How many roads a man walk down to become a man ?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12岁。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 阿米尔。
一个类似《赎罪》一样的开头,往往是悲剧的伏笔。每个人都会有秘密。这个26岁普通男子的秘密掩藏于12岁的寒冷冬日,从此终生背负悔恨与罪孽的十字架,哪怕沧海桑田也无法释怀。12岁是一个微妙的年纪,内心善恶不分的情绪与委屈堆积蛰伏蠢蠢欲动,一旦爆发或许终生都无法挽回。较之灰色地带丛生的成人,那时候喷薄的恶意往往更加直观伤人。
12岁的阿米尔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却是旁观与助推亲近之人悲剧的懦夫。明明来自优越勇猛的普图什民族,富家少爷,住两层楼的白色小洋楼,结交当时阿富汗的上层贵族,享受父亲名望带来的优渥生活。他是仆人哈桑的神与万物,却亲手将那个与他羁绊深深的少年推向深渊----只是为了争夺父亲的眼光与关注。 “ 我知道,我一直都不是父亲想要的那类儿子。”12岁少年早熟敏感,物质的丰沛只能满足小孩子心理虚荣,但其中的缺失与寂寞旁人不曾体会也无法理解阿米尔时刻感受的刺痛。诚然,他拥有旁人艳羡的美国牌自行车与书包,他是猎熊勇士的儿子,但他的父亲从未给过一个拥抱,不曾拍打他的肩膀夸赞道:“你真是我优秀的儿子。”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观点:父亲会更偏爱像自己的儿子。热衷编故事没事躲在房间看小说的阿米尔简直是只身与黑熊搏斗的英雄父亲的反面。他胆怯,内向,甚至连反抗欺辱他的不良少年的勇气都没有。在遭遇霸凌的时候,他只能无助躲在身后去窥探,胆怯的围观一切。而他亲梅竹马的仆人哈桑,只是低人一等的哈扎拉人,也会为了保护他举起弹弓哪怕双腿发颤。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却更像他的守护神。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忠诚远远超过一个12岁少年承担的分量,他更像为了阿米尔而存在一样,用血肉之躯去抵抗这个不平等世界的所有恶意,最后反被阿米尔背叛,以黯然离开作为12岁的终点。又在24岁的年纪以死亡作为忠心守护老房子的终点。
哈桑的理想化在于他的忠心与宽厚,他轻易原谅阿米尔的陷害与见死不救,在塔利班政权白色恐怖的氛围下去守护可能永不回来的主人老宅。而阿米尔对于哈桑的厌恶与嫉妒根源于来自父亲。这两个孩子生生把那位勇士父亲割裂成两半,不管是出于对名誉的保护还是对忠心仆人阿里(哈桑名义的父亲)的愧疚。哈桑的身份秘密永远不能被人知晓。愧疚的父亲对哈桑倾注的关心与赞扬比阿米尔多太多。或者更残忍的事实是,勇敢善良的哈桑比懦弱文静的阿米尔更像他,更讨父亲喜爱。
《追风筝的人》作为一本男性小说,除开过度理想化的哈桑,其余的男性角色都有着致命的缺陷。顶天立地的英雄父亲,曾郑重警告过阿米尔偷窃的罪行,然而反讽的是,他自身也犯下这样的罪行。而12岁的阿米尔在对哈桑见死不救后不堪忍受良心的谴责陷害逼迫哈桑离开。在整个陷害事件中,父亲反而是阿米尔委屈与嫉妒的催化剂,他的偏心与漠视终于导致少年阿米尔可怕的报复。对于阿米尔来讲,父亲本身的勇士形象已经是深重的阴影,与自己的孱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无力感,是男孩成长中最大的挫折。而哈桑得到父亲的青眼相待,更是提醒自己无法做到父亲想要的儿子。无力,刺痛,忌恨所有的情感在还是少年的心中发酵成愤怒,叫嚣着毁掉那个与自己截然不同却获得父亲更多关注的孩子。或者在成年人眼中这只是小孩子的争风吃醋而已,父亲或许在当时察觉到了什么,却丝毫不在意。直到他的一个儿子被人侮辱死心离开,另外的儿子却陷入悔恨背负罪孽长达14年。
哈桑之于阿米尔,意义远比普通兄弟复杂。生来地位的不平等导致阿米尔并不曾真心看待哈桑为同类人。被同一乳母的乳汁抚育长大,整日玩耍嬉戏,但天黑之后两人各自回到不同的世界,阿米尔是灯火辉煌的别墅,哈桑是昏暗破败的小屋。哈桑是善良的,是忠心的,他将他存在的意义交给了阿米尔,他为他而活。为你,千千万万遍。12岁的阿米尔将哈桑视为自我的附属品,直到察觉出父亲对哈桑的另眼相待,阿米尔才陷入那种暗自竞争较劲的焦虑状态。而哈桑真正的重要性体现在哈桑被阿塞夫凌辱,阿米尔愤怒询问为什么不逃跑或者屈从的那一章。只是为了拿到阿米尔斗落的风筝而已,为什么要像珍视生命一般去保护那件胜利品。少年愤怒嘶吼,用石榴去砸向那个呆头呆脑的哈桑,但所有的力气就像砸进棉花一样无用,恐怕这时候阿米尔才意识到哈桑将他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放在他的手里。他不是他的仆人,是他青梅竹马的玩伴,是比兄弟还要坚贞忠心的存在。对于12岁的阿米尔而言,那份忠诚超越了他所能承担的一切,所以他疏远,直到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设计陷害哈桑只希望他能不出现,永远离开他的生活。这也是赎罪心态的由来。所以,他才会在得知所有丑恶真相之后,毫不犹豫的前往还是处在塔利班白色恐怖政权下的阿富汗。战火与死亡,逝去与故乡,他在一片血色背景中头一次成为英雄。
时隔14年,大霸王阿塞夫已经是长着大胡须的“塔利班”。他是阿米尔整个少年时期的阴霾,也是他心中最深的恐惧。可以想见踏进阿塞夫房间看见索赫拉博成为阿塞夫禁脔的阿米尔的愤怒与恶心。决斗就此拉开帷幕,阿米尔依旧是那个斯文白弱的书生,不同的是他学会像真正的男人汉一样为了保护家人而奋斗,这也是父亲一直以来的期望。最后的救赎,在飞扬的风筝中得到解脱。
书名:《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时间:2006 年 5 月
-
暖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2 18: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