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
这两天一直单曲循环红颜旧,才有动力写下这篇文。
在去年的时候看过一些琅琊榜,但是觉得文章的文采不是很好,而且随着年龄看小说越来越少了,于是在霓凰郡主比武招亲那一段弃掉了。后来,电视剧在播的一天晚上失眠,于是又重看了原著,也许是现在的自己对文字有些苛求,依旧觉得原著主要胜在情节。
由于自己不怎么爱看电视剧,再加上原著当时没吸引住我,琅琊榜开始演的时候我是不在意的。从誉王开始知道梅长苏是靖王的人开始正式看的。
喜欢上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在梅长苏请一位老学者的时候,那个老先生穿着一身素衣,在进入金銮殿的时候,即使没有见到皇上,依然现在门口行了一个礼,这才是我欣赏的样子,每一步都有自己的步调,真正的中国文化礼节就是这样,绝对不会觉得冗杂而是让人肃然起敬,让受礼者感觉到真正被敬重。
慢慢的看得多了也想知道下一集剧情究竟会怎样,梅长苏怎么化解这个局,怎么下这盘棋,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普通观众,忠实算不上,因为后来有几集我没赶得上看也没有从网上搜来看,只是随缘。
关于琅琊榜要说的太多,竟然不知道从哪说起了,网上有各种分析,无论是从大的建筑(包括皇宫、猎宫、苏宅、王府等)还是建筑内的摆设(茶几、茶壶、书架、火盆等)、礼节、头饰、衣服暗纹、构图等还是静妃、林殊所喝的茶、夏冬聂锋,林殊霓凰之间的感情、甚至演技精湛的配角等,仿佛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有了一部良心剧,也仿佛我们终于赶上国外经典剧集,可以一帧一帧的来分析。
先说自己最中意的吧,画面。无论是从衣服造型、建筑还是整个取景的构图都非常让人舒服。自从开始播出,网上的图就一直没有停,看这部剧我最大的感觉是每一帧都可以暂停做桌面,尤其是梅长苏,他动作慢,一个举手一个回眸都是签。
再者和画面相辅相成的就是服饰之类的。比如,梅长苏的玉冠,言侯爷的祥云道冠,或者昱王的七珠皇冠,早太子的腰间佩戴的玉挂,当然无法忽视的就是他们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暗纹有时候若隐若现的看到觉得很惊艳。
现在知乎、豆瓣、天涯上铺天盖地全是琅琊榜,细细比较下来大家在意的几个细节。
1.梅长苏第一次看到霓凰,他纠结于看与不看之间,那分分钟的犹豫全部跃然于脸上,至于以后后面面对无数次困境时低头沉思,转动眼睛想计策也是生动。
2.梅长苏在进入大殿拜见太皇太后的时候,嘱咐飞流顺着太皇太后。梅长苏在听到太皇太后去世的时候,吐血的时候曝气的青筋,这才是真正的急火攻心,伤心伤肺。
3.霓凰在知道梅长苏的身份之后,不再做普通的作揖礼,而是和普通女子般做了福礼。
4.在最后梅长苏以林殊的身份战死沙场,手力远不如之前的他依然用之前的笔迹给霓凰留了一封信,而且为了不耽误她写的不是吾妻而是吾妹。
5.靖王在昱王造反的时候去搬救兵,带了三个人,一个去找霓凰,一个在回来的时候带先驱兵,他自己带军队。去的时候,他们带了好多匹空马,这是长途所需,以供他们夜以继日的赶路。
6.最小的飞流在给梅长苏花的时候,那一个花束在东瀛代表的是祝福的意思,和飞流身份也是匹配。
7.无论是皇家宴席还是朝臣甚至梅长苏和甄平他们吃年夜饭,全部都是礼仪严谨周到。
8.梅长苏在紧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搓衣角,这不仅仅存在于被靖王发现的时候,在被问到他父亲的名字的时候,在后来的几个片段中都有。
9.霓凰,我说下我最喜欢的是在她从灵宫回来护驾的时候,英姿飒爽,从马上略微站起,举着长枪说一句,再有作乱者斩!还有就是在她担心梅长苏的病情的时候,她那场哭戏无丝毫做作,非常有层次感,催人泪下,仿若梨花带雨。刚开始她并不知道静妃已经知晓长苏身份,所以急于隐瞒,强意克制情感;其后,静妃说破,缓言安慰时,郡主再也按捺不住悲伤和委屈,潸然泪下。
(这俩图片的滤镜我也有点醉,来自直男的审美观,2333)
10、萧景睿,他和浴巾这么洒脱的两个男子来跑龙套实在可惜。在他被梅长苏牺牲之后,在长亭之内说的话是,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而非常难过, 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界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什么后悔的。
尤其是身为一个女生来看这段话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付出不求回报,只求心里坦荡,若得之则是我幸,若失之,不怨不悔。
11、言豫津。豫津的无数细节让人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重情重义的真性情的完美样子,他血液里遗传的风骨简直不逊于言侯爷,甚至比言侯爷还多了几分看透后的豁达洒脱。豫津救助夏冬之时,谢玉倒台那个晚上对景睿的体贴,单骑送好友景睿,对梅长苏的懂而不求甚解之时,对父亲的从而坚定维护之时,在混战中护宫羽安全,最后他和景睿潇洒从军,言豫津就像是一个你想象的人物,无论在江湖还是庙堂都能从容。有友如此,人生幸事。
12、在猎场的那一场谋权,实打实的还原了观众心中所想的那个时代的战场,不再是随意的五毛特效,弓弩、矛盾、城池都一步一步有序进行。
其实这样的细节数不胜数,有宫廷引路的太监前后不同分路在前带路的,有夏江在多年前就预料到太子妃而安插暗桩的,也有在前几集就出现聂锋的,有高公公几次救靖王的,有谢玉和莅阳公主的,有静妃喜欢林燮的,有靖王终于成熟稳重的,飞流和甄平鸽子事件,也有皇帝最后到底做错没有讨论的,太多太多,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处女座的剧组让人跪了啊。
PS:和姐姐一样,我们对这部剧的人物都没有讨厌,无非是喜欢的多少罢了,对昱王我们也觉得他的精明与无奈,对皇上我们也了解他的高处不胜寒,甚至夏江我们也觉得老谋深算很厉害,还有我最喜欢的甄平、黎刚、言候等人,每个配角都是熠熠生辉。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说这个剧可以称之为玛丽男苏,因为全剧只有梅长苏永远智商在线,被各种势力争抢,和甄嬛似的自带主角光环,我之前也是认同这个观点,所以心生介怀,可是突然有一天我才记起,他是林殊,本来就是天生骄子,将帅之后,而且在经历生不如死的折磨后,整整13年养精蓄锐,13年啊全部呕心沥血的在布这个局,他已在心里千千万万次演练,承他所说,他每走一步都会踏实一步,到最后那个结果是必然的,所以不会突然松口气,即使再生变故,也会有万全应对之策。
想仔仔细细的写一下,却这么性情的随意写了下去,所以有的地方写细节,有的地方写人,有的地方写剧情,有的地方写拍摄,不一而足,但是也算了了一份心事,也是对这部良心剧的总结和对自己的答案。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在去年的时候看过一些琅琊榜,但是觉得文章的文采不是很好,而且随着年龄看小说越来越少了,于是在霓凰郡主比武招亲那一段弃掉了。后来,电视剧在播的一天晚上失眠,于是又重看了原著,也许是现在的自己对文字有些苛求,依旧觉得原著主要胜在情节。
由于自己不怎么爱看电视剧,再加上原著当时没吸引住我,琅琊榜开始演的时候我是不在意的。从誉王开始知道梅长苏是靖王的人开始正式看的。
喜欢上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在梅长苏请一位老学者的时候,那个老先生穿着一身素衣,在进入金銮殿的时候,即使没有见到皇上,依然现在门口行了一个礼,这才是我欣赏的样子,每一步都有自己的步调,真正的中国文化礼节就是这样,绝对不会觉得冗杂而是让人肃然起敬,让受礼者感觉到真正被敬重。
![]() |
慢慢的看得多了也想知道下一集剧情究竟会怎样,梅长苏怎么化解这个局,怎么下这盘棋,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普通观众,忠实算不上,因为后来有几集我没赶得上看也没有从网上搜来看,只是随缘。
关于琅琊榜要说的太多,竟然不知道从哪说起了,网上有各种分析,无论是从大的建筑(包括皇宫、猎宫、苏宅、王府等)还是建筑内的摆设(茶几、茶壶、书架、火盆等)、礼节、头饰、衣服暗纹、构图等还是静妃、林殊所喝的茶、夏冬聂锋,林殊霓凰之间的感情、甚至演技精湛的配角等,仿佛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有了一部良心剧,也仿佛我们终于赶上国外经典剧集,可以一帧一帧的来分析。
先说自己最中意的吧,画面。无论是从衣服造型、建筑还是整个取景的构图都非常让人舒服。自从开始播出,网上的图就一直没有停,看这部剧我最大的感觉是每一帧都可以暂停做桌面,尤其是梅长苏,他动作慢,一个举手一个回眸都是签。
![]() |
![]() |
![]() |
![]() |
![]() |
![]() |
![]() |
再者和画面相辅相成的就是服饰之类的。比如,梅长苏的玉冠,言侯爷的祥云道冠,或者昱王的七珠皇冠,早太子的腰间佩戴的玉挂,当然无法忽视的就是他们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暗纹有时候若隐若现的看到觉得很惊艳。
![]() |
![]() |
现在知乎、豆瓣、天涯上铺天盖地全是琅琊榜,细细比较下来大家在意的几个细节。
1.梅长苏第一次看到霓凰,他纠结于看与不看之间,那分分钟的犹豫全部跃然于脸上,至于以后后面面对无数次困境时低头沉思,转动眼睛想计策也是生动。
![]() |
2.梅长苏在进入大殿拜见太皇太后的时候,嘱咐飞流顺着太皇太后。梅长苏在听到太皇太后去世的时候,吐血的时候曝气的青筋,这才是真正的急火攻心,伤心伤肺。
![]() |
3.霓凰在知道梅长苏的身份之后,不再做普通的作揖礼,而是和普通女子般做了福礼。
![]() |
4.在最后梅长苏以林殊的身份战死沙场,手力远不如之前的他依然用之前的笔迹给霓凰留了一封信,而且为了不耽误她写的不是吾妻而是吾妹。
![]() |
5.靖王在昱王造反的时候去搬救兵,带了三个人,一个去找霓凰,一个在回来的时候带先驱兵,他自己带军队。去的时候,他们带了好多匹空马,这是长途所需,以供他们夜以继日的赶路。
![]() |
6.最小的飞流在给梅长苏花的时候,那一个花束在东瀛代表的是祝福的意思,和飞流身份也是匹配。
![]() |
7.无论是皇家宴席还是朝臣甚至梅长苏和甄平他们吃年夜饭,全部都是礼仪严谨周到。
![]() |
![]() |
8.梅长苏在紧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搓衣角,这不仅仅存在于被靖王发现的时候,在被问到他父亲的名字的时候,在后来的几个片段中都有。
![]() |
9.霓凰,我说下我最喜欢的是在她从灵宫回来护驾的时候,英姿飒爽,从马上略微站起,举着长枪说一句,再有作乱者斩!还有就是在她担心梅长苏的病情的时候,她那场哭戏无丝毫做作,非常有层次感,催人泪下,仿若梨花带雨。刚开始她并不知道静妃已经知晓长苏身份,所以急于隐瞒,强意克制情感;其后,静妃说破,缓言安慰时,郡主再也按捺不住悲伤和委屈,潸然泪下。
![]() |
![]() |
(这俩图片的滤镜我也有点醉,来自直男的审美观,2333)
10、萧景睿,他和浴巾这么洒脱的两个男子来跑龙套实在可惜。在他被梅长苏牺牲之后,在长亭之内说的话是,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而非常难过, 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界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什么后悔的。
尤其是身为一个女生来看这段话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付出不求回报,只求心里坦荡,若得之则是我幸,若失之,不怨不悔。
![]() |
![]() |
11、言豫津。豫津的无数细节让人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重情重义的真性情的完美样子,他血液里遗传的风骨简直不逊于言侯爷,甚至比言侯爷还多了几分看透后的豁达洒脱。豫津救助夏冬之时,谢玉倒台那个晚上对景睿的体贴,单骑送好友景睿,对梅长苏的懂而不求甚解之时,对父亲的从而坚定维护之时,在混战中护宫羽安全,最后他和景睿潇洒从军,言豫津就像是一个你想象的人物,无论在江湖还是庙堂都能从容。有友如此,人生幸事。
![]() |
![]() |
12、在猎场的那一场谋权,实打实的还原了观众心中所想的那个时代的战场,不再是随意的五毛特效,弓弩、矛盾、城池都一步一步有序进行。
其实这样的细节数不胜数,有宫廷引路的太监前后不同分路在前带路的,有夏江在多年前就预料到太子妃而安插暗桩的,也有在前几集就出现聂锋的,有高公公几次救靖王的,有谢玉和莅阳公主的,有静妃喜欢林燮的,有靖王终于成熟稳重的,飞流和甄平鸽子事件,也有皇帝最后到底做错没有讨论的,太多太多,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处女座的剧组让人跪了啊。
PS:和姐姐一样,我们对这部剧的人物都没有讨厌,无非是喜欢的多少罢了,对昱王我们也觉得他的精明与无奈,对皇上我们也了解他的高处不胜寒,甚至夏江我们也觉得老谋深算很厉害,还有我最喜欢的甄平、黎刚、言候等人,每个配角都是熠熠生辉。
![]() |
![]() |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说这个剧可以称之为玛丽男苏,因为全剧只有梅长苏永远智商在线,被各种势力争抢,和甄嬛似的自带主角光环,我之前也是认同这个观点,所以心生介怀,可是突然有一天我才记起,他是林殊,本来就是天生骄子,将帅之后,而且在经历生不如死的折磨后,整整13年养精蓄锐,13年啊全部呕心沥血的在布这个局,他已在心里千千万万次演练,承他所说,他每走一步都会踏实一步,到最后那个结果是必然的,所以不会突然松口气,即使再生变故,也会有万全应对之策。
想仔仔细细的写一下,却这么性情的随意写了下去,所以有的地方写细节,有的地方写人,有的地方写剧情,有的地方写拍摄,不一而足,但是也算了了一份心事,也是对这部良心剧的总结和对自己的答案。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