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穿开裆裤,体内发芽?原来开裆裤的危害这么大!
为了方便,很多妈妈们会选择给宝宝穿开裆裤,但是医生郑重提醒,这个习惯该改改了,因为这样可能为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危害。
今年7月份,南京就出现数名女童私处被发现石子、珠子、小笔帽等异物,记者了解到,入夏以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盆底专科一个月左右,接受和救治的了4位阴道异物的女童,而她们日常也基本上穿着开裆裤或小内裤。
前两天,两岁的鄂州女孩婷婷,刚学会走路不久。因为家人都忙着秋收,奶奶只好每天把她带在身边。谷堆软软的,小婷婷很喜欢坐在上面玩。5天前,妈妈发现婷婷身上有股臭味,脱掉女儿的裤子一看:阴道里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吓得她赶紧抱着孩子就往市儿童医院跑。最终泌尿外科王军主任医师查出孩子身体被一颗未脱皮的谷粒“扎根”阴道,还冒出了小芽。因为扎根较深,最后医生不得不通过手术才将它取出。
两岁半的河南小妞童童也被谷粒“钻”了屁股,也是晒谷场上的谷堆惹的祸。经市儿童医院CT检查,在她的膀胱里清晰地看见了一颗谷粒,王军用膀胱镜顺利取出。
王军说, 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就是个“好奇宝宝”,喜欢到处乱跑,很容易把一些小东西吃到肚子里或是塞到身体里。尤其不要让小孩接触谷粒、芝麻、豌豆等种子,万一钻入体内发了芽就更麻烦了。
“穿开裆裤的危害多多,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医院儿保科著名儿保专家程茜教授称,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宝宝穿开裆裤的危害。而在临床上,宝宝大小便后没及时清洗,残留在尿道口的尿液和肛门的粪便污物随手指由嘴进入消化道,滋生寄生虫、引如手足口病、鹅口疮、腹泻等疾病的病例,十分常见。
那么究竟宝宝穿开裆裤都有哪些常见的危害呢?
1. 卫生威胁
开裆裤易让孩子受到外界细菌、灰尘等的侵袭。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盆底专科主管护师王彦博介绍,孩子皮肤娇嫩,喜欢在地上玩耍,若没有衣物的保护,细菌、尘土等脏东西很容易侵入到肛门、尿道,尤其是小女孩,还容易侵入到阴道,引发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的感染。
2. 安全威胁
开裆裤无法对孩子的外阴起到保护作用。孩子的外阴部是身体中最柔弱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没有了衣服或尿布的保护,外界物体的碰、撞、刺、夹、烫、擦等都会伤害到孩子的外阴部。
3. 隐私威胁
开裆裤不利于形成孩子的隐私保护意识。针对曾引起热议的蒙特利公园“开裆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于冬青副教授指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隐私与自尊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其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而随着幼女遭性侵的事件越来越频繁,家长也应注重对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教育,学会保护自己。
4、容易被冻伤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的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穿开裆裤使臀部裸露在外,前后通风,还会使冷风直接灌入腰腹部和大腿根部,特别是冬天易着凉,造成感冒或腹泻。
5、不利于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
训练宝宝大小便的习惯,做好穿满裆裤的准备。在宝宝1岁半左右,随着其膀胱容纳尿液量的增加,以及大便次数的减少,宝宝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此时为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的最佳时机。家长耐心地引导与训练,过程中多给予鼓励,逐渐养成宝宝把尿的好习惯。而穿开裆裤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形成,造成自己动手能力差。
6、不利于性心理健康
开裆裤将宝宝的生殖器暴露在外,可以说是增加了宝宝摸到生殖器的机会。阻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可能会让他更为好奇,然而放任其“探索”也会给他带来“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平常”的错觉。如果长期养成了习惯,当他成长过程中再进行此类行为时,很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批评或异样眼光,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那么如果不得不穿开裆裤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呢?
1、根据不同的月龄,采用不同的方法:
婴儿未满1岁,可以垫尿布;
婴儿满1周岁,就可穿满裆裤了。
2、在家和外出的穿法
只在家时穿开裆裤,可以便于爸妈为宝宝更换尿布,并方便宝宝在便盆上练习排便。外出时,宝宝里面穿开裆裤(最好垫上纸尿裤),外面套上满裆裤,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宝宝,又方便爸妈,且在公共场合也显得更文明。
3、保持PP清洁
每天为宝宝清洗小屁屁,保持局部清洁。尽量避免因穿开裆裤给宝宝带来的不利因素,如男宝宝可以用一次性尿布保护会阴部,女宝宝则在开裆裤处钉上子母扣,大小便时一拉就开,便后再扣上。
4、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等宝宝长到一岁半时,逐步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
现在随着天气的渐渐变凉,穿开裆裤的已经少之又少了,但是之所以给大家这时候说一下穿开裆裤的危害是希望以后在穿开裆裤的季节家长们能够提早做好预防。开裆裤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如何规避危害,理应是每位家长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今年7月份,南京就出现数名女童私处被发现石子、珠子、小笔帽等异物,记者了解到,入夏以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盆底专科一个月左右,接受和救治的了4位阴道异物的女童,而她们日常也基本上穿着开裆裤或小内裤。
前两天,两岁的鄂州女孩婷婷,刚学会走路不久。因为家人都忙着秋收,奶奶只好每天把她带在身边。谷堆软软的,小婷婷很喜欢坐在上面玩。5天前,妈妈发现婷婷身上有股臭味,脱掉女儿的裤子一看:阴道里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吓得她赶紧抱着孩子就往市儿童医院跑。最终泌尿外科王军主任医师查出孩子身体被一颗未脱皮的谷粒“扎根”阴道,还冒出了小芽。因为扎根较深,最后医生不得不通过手术才将它取出。
两岁半的河南小妞童童也被谷粒“钻”了屁股,也是晒谷场上的谷堆惹的祸。经市儿童医院CT检查,在她的膀胱里清晰地看见了一颗谷粒,王军用膀胱镜顺利取出。
王军说, 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就是个“好奇宝宝”,喜欢到处乱跑,很容易把一些小东西吃到肚子里或是塞到身体里。尤其不要让小孩接触谷粒、芝麻、豌豆等种子,万一钻入体内发了芽就更麻烦了。
“穿开裆裤的危害多多,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医院儿保科著名儿保专家程茜教授称,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宝宝穿开裆裤的危害。而在临床上,宝宝大小便后没及时清洗,残留在尿道口的尿液和肛门的粪便污物随手指由嘴进入消化道,滋生寄生虫、引如手足口病、鹅口疮、腹泻等疾病的病例,十分常见。
那么究竟宝宝穿开裆裤都有哪些常见的危害呢?
1. 卫生威胁
开裆裤易让孩子受到外界细菌、灰尘等的侵袭。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盆底专科主管护师王彦博介绍,孩子皮肤娇嫩,喜欢在地上玩耍,若没有衣物的保护,细菌、尘土等脏东西很容易侵入到肛门、尿道,尤其是小女孩,还容易侵入到阴道,引发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的感染。
2. 安全威胁
开裆裤无法对孩子的外阴起到保护作用。孩子的外阴部是身体中最柔弱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没有了衣服或尿布的保护,外界物体的碰、撞、刺、夹、烫、擦等都会伤害到孩子的外阴部。
3. 隐私威胁
开裆裤不利于形成孩子的隐私保护意识。针对曾引起热议的蒙特利公园“开裆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于冬青副教授指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隐私与自尊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其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而随着幼女遭性侵的事件越来越频繁,家长也应注重对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教育,学会保护自己。
4、容易被冻伤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的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穿开裆裤使臀部裸露在外,前后通风,还会使冷风直接灌入腰腹部和大腿根部,特别是冬天易着凉,造成感冒或腹泻。
5、不利于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
训练宝宝大小便的习惯,做好穿满裆裤的准备。在宝宝1岁半左右,随着其膀胱容纳尿液量的增加,以及大便次数的减少,宝宝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此时为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的最佳时机。家长耐心地引导与训练,过程中多给予鼓励,逐渐养成宝宝把尿的好习惯。而穿开裆裤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形成,造成自己动手能力差。
6、不利于性心理健康
开裆裤将宝宝的生殖器暴露在外,可以说是增加了宝宝摸到生殖器的机会。阻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可能会让他更为好奇,然而放任其“探索”也会给他带来“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平常”的错觉。如果长期养成了习惯,当他成长过程中再进行此类行为时,很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批评或异样眼光,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那么如果不得不穿开裆裤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呢?
1、根据不同的月龄,采用不同的方法:
婴儿未满1岁,可以垫尿布;
婴儿满1周岁,就可穿满裆裤了。
2、在家和外出的穿法
只在家时穿开裆裤,可以便于爸妈为宝宝更换尿布,并方便宝宝在便盆上练习排便。外出时,宝宝里面穿开裆裤(最好垫上纸尿裤),外面套上满裆裤,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宝宝,又方便爸妈,且在公共场合也显得更文明。
3、保持PP清洁
每天为宝宝清洗小屁屁,保持局部清洁。尽量避免因穿开裆裤给宝宝带来的不利因素,如男宝宝可以用一次性尿布保护会阴部,女宝宝则在开裆裤处钉上子母扣,大小便时一拉就开,便后再扣上。
4、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等宝宝长到一岁半时,逐步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
现在随着天气的渐渐变凉,穿开裆裤的已经少之又少了,但是之所以给大家这时候说一下穿开裆裤的危害是希望以后在穿开裆裤的季节家长们能够提早做好预防。开裆裤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如何规避危害,理应是每位家长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