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闲暇间隙看了一本普利策特稿奖的合集,虽然我写不出1000字以上的稿件了,但私心来说,还是希望能经手几篇类似的稿子。任何文字最终都是文学,而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技术门槛的,这些门槛未必与语感、采访技巧以及对重复自我的厌恶有直接联系,它们看起来更客观一些,比如多用动词,尽量简洁,合适的体例,以及细节的有效镶嵌。有篇叫《凯利太太的妖怪》说的是一个颅内手术事故,节奏控制一流,手术过程借用了一个心跳声作为参照,画面与剧情交织推进得恰到好处,收尾也很节制,所以它虽是一个新闻作品,但有短篇小说的美感。有段时间以某经济类周报为代表的一些记者在写作上形式主义令人发指,在没有大量占有材料之前对所谓经典文体的借鉴,繁复修辞以及无当引用经常令人发笑,年青记者(说你呢,陆德斯托克)千万不要学坏样。我也从没觉得《不顾诸神》和《世纪大拍卖》这些书在技术上有牛逼,它们在篇幅上就吓倒我了,我心目中好的新闻教材是《巴黎烧了吗》和《冷血》,还有一本不那么新闻的叫《植物的欲望》,那是我读过关于植物的最好写作。
现在讲究写作好像不那么时髦了,都拍大片呢,新闻都要死了,何况特稿……这个社会对科技的吹嘘让人倒胃口,为了区别那些微博式写作,读本要把特稿的稿费标准提高到一个字一块钱,现在手艺人都需要保护。
现在讲究写作好像不那么时髦了,都拍大片呢,新闻都要死了,何况特稿……这个社会对科技的吹嘘让人倒胃口,为了区别那些微博式写作,读本要把特稿的稿费标准提高到一个字一块钱,现在手艺人都需要保护。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