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西游华夏故地(七)西王母之邦
农历的7月,在群玉之山游历逗留了四天之后,也是出发后的260天,穆王继续北行。一日内到达了羽陵。行程上羽陵距离群玉之山非常之近,而到达羽陵的第二天穆王就从继续西行了。这里所指的羽陵应该专指天山主峰博格达山的西北麓,而后文也多次提到羽陵,所以羽陵指向的是一系列山脉的总称,从文中的描述看来,是整个准噶尔盆地山脉的总称,以天山大峡谷为界,左侧的为沈羽,右侧的为委羽。而到达羽陵的第二天,穆王车队的行程就转而向西了,因为经过几次的北上与东还,已经从南向北通过了白水涧道,即从南疆的吐鲁番盆地通过天山峡谷到达了天山北坡地带。三天后,穆王的队伍到达了铁山,而穆王随后登上铁山举行了祭祀仪式。从位于今天阜康县的博格达山至铁山距离也是很近的,而所谓铁山,是因为山体是红色而得名。从穆王亲自登上铁山这座并不非常出名的山来看,这座山的高度不高,是适合徒步走上山顶的。山上有郊门,说明这里设施完备,很可能是一所要塞。所以可以断定,这座铁山就是西距博格达山70公里左右路程的,位于今天乌鲁木齐市内的红山。红山是一座褶皱断层山,通体由二叠纪的紫红色砂砾岩构成,西端断崖出现赭红色,故名“红山”。 如果从红山顶上沿山势走向向东眺望,有一条石头山从博格达山峰蜿蜒西下,一直延伸到乌鲁木齐河边,山脉突断,山头矗起, 恰似巨龙昂首。正因为红山峥嵘险峻,又是博格达山的一部分,加之神奇传说,红山一直被人们视为圣地,因此民众对它非常敬畏崇拜,当地人们把它作为遥祭博格达山的地点。所以周穆王并没有在到达羽陵时登博格达山,因为博峰毕竟山势陡峭,攀登道路艰难,主峰海拔极高。所以经历了长途远征的穆王,选择了西距博格达山70公里外的红山,登红山而遥祭博格达山,是非常的合情合理的。如果穆王到达天山地区,不对博格达山进行祭拜,是绝对不可想象之事,因为博格达山在整个天山甚至西域之内,都是绝对的头号神圣之山。如果将阳纡之山比之泰山,那么博格达山就如同华山之于五岳了。
在铁山上的登山祭拜仪式后,穆王继续西行,五天后到达了一处气候宜人,牛羊遍野的草原地带。从行程结合之前的平均行进速度来看,位于西距今天的乌鲁木齐市130公里左右的玛纳斯地区是最切合文中的描述的地点的。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的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南部地区是天山山区和丘陵地,而在天山的北坡生长着大量云杉,草类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0%以上,是优良的夏季牧场。游记中提到,此地即为缶玉之所,也是在前文中,在黄之山周穆王举行礼河大祭时,河宗氏柏夭劝穆王西游的主要理由之一。而玛纳斯也正是闻名于世的“金玉之乡”。玛纳斯碧玉,颜色鲜艳,玉质细腻,光泽良好,闻名中外。玛纳斯作为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自古就是碧玉的重要产地,有“中国碧玉之都”之美名。周穆王让随行人员在此地休整了三天,会见了当地的部落首领,并纳贡与封赏。
下一站,穆王一行继续向西,只一天路程就到达了玄池,在此地奏乐享受,并改名玄池为乐池。按照之前的速度,这段路程最多不会超过50公里。玄,不可测之意。玄池应为有些神秘而莫测的水池,而非理解为黑色之池。而与玛纳斯紧相邻的今天的石河子沙湾地区,有一处温泉胜地。沙湾温泉位于沙湾县西戈壁镇,居于金沟河河谷之中,东、南、西三面环山,沙湾温泉属于断层泉,出露于石灰岩、凝灰岩或砂岩裂隙之中,水质透明,水温35---54度,出口处有气泡冒出,有一股浓重的硫化氢味,原因是泉水出露之前曾流经硫磺矿,水中富碱,经分析化验水中还含氯、锂、硼、钡、铬、铜等元素,并定为硫化氢高热泉。而周穆王在临行之前,于玄池边种植了竹子,竹子是适宜在温暖潮湿气候中生存的亚热带植物,在天山北坡地带进行竹子种植,必定是一处不同凡响之场所。
三天之后,穆王的队伍继续西行。再行军3天,到达苦山。苦山之名透露的信息甚为有限,依据穆王到达这里休猎而食苦的情况,苦山地区应该是鸟兽极少也无甚物产。同时从上一站到达苦山的路程也不会超出百公里之外。行经天山北坡地区,最壮观之景色莫过于奎屯大峡谷,也是记录者不可遗漏之处,而从玄池出发西行必然会经行此地。在天山冰雪消融的奎屯河上游,静静地绵延着一道如同雕刻一般的峡谷沟壑,近20公里的山间河谷,九曲跌宕,石崖危耸。经过河水亿万年的怒吼奔腾和雨水的冲刷、风雪的蚀雕,使两岸山崖上现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自然历史画卷,成就了一处让人惊叹的流水侵蚀奇观,断崖与荒野是这里的自然形态。而奎屯大峡谷实则具有另一个意味,在远古的历史上这里曾被认为是西极之地,也是太阳落山之地,而从大峡谷往西的地区,被描述成为了化外之地与传说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抵达苦山后,穆王并未作长留,第二天继续西行,两天后到达黄鼠之山并宿于此地,从文中的叙述看似是傍晚才到达此地,所以这段路程实际的花费是三天的时间。按照逻辑的推断,沿着天山北坡这条东西交通之路线,必然会经过位于今天精河地区的黑山头,在黑山头北面的艾比湖的面积历史上曾经比如今大出很多,沼泽曾经差不多已经到达了黑山头的脚下,只留有很窄的通道可以通行,所以黑山头自古是一处战略要地,而沿着天山北麓西行的路线必然会经停此处。而同时,这里附近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狩猎之地,鸟兽云集,植被繁茂,黄鼠之山的含义是否是说野兽出没之山呢?从苦山至黄鼠之山的路程大概有150公里,三天的时间实际是一段急行军,这应也是有着追赶日程的安排,因为前方的西王母邦,已经安排好了会面。
在出征后的第286天,也是天干地支记日的最后一个日辰癸亥,周穆王一行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西王母之地,这样的日期的安排似乎是有意为之的,而西王母之地,是天下最美的草原。
在选定的吉日甲子,天干记日的第一个日子,周穆王终于见到了万里之外的西王母。见西王母的规格明显是要高了很多,穆王是执着白色的圭与黑色的玉璧的。第二天,穆王与西王母会于瑶池之上。从前面位于精河地区的黄鼠之山启程,四天向西的路程,大约进行了120公里到达了位于羽陵西端的赛里木湖。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这是说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越过广袤的欧亚草原,抵达赛里木湖畔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再向东部运动了。赛里木湖,位于丝绸之路的北道,今天博乐市西南90余公里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与成吉思汗大军西征的邱处机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到:“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 自乾隆28年起,清政府将赛里木湖列入需每年都要举行祭典的名山大川之一,所以赛里木湖同博格达峰一样,同为圣地。同时赛里木湖草原也是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无边草原,牛羊点点,骏马驰骋,蓝天白云,如同仙境。西王母在这里会见周穆王,是能够给远方的客人以深刻的印象的。西王母从所处的位置与年代来说,主要的活动范围很可能是溽水流域的草原,即今天的阿拉套山南麓的博乐与温泉地区。
此后穆王又饮于温山与溽水,这些地理名称今天都是可以在赛里木湖的周边找到对应地点的。属于今天的博尔塔拉地区,与赛里木湖北临,位于阿拉套山南麓的的温泉县以温泉与地热资源而闻名。而流经此处的博尔塔拉河自东向西流入艾比湖,所以当年此河下游入艾比湖处一定也是湖泊点点,沼泽遍布的。文中也说到了穆王考鸟一事,疑是说在温山即阿拉套山之处,穆王想观东部没有的大鸟,这个大鸟应该就是阿拉套山附近生活的金雕,后世的哈萨克人驯服后用以进行狩猎,一般捕捉中小型的野兽,而据说大型的金雕甚至可以捕获狼这样凶猛的野兽。而全世界也只有很少数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此种从远古就流传下来的鹰隼狩猎传统,此种狩猎方式,实际上也只有在天山北麓的盆地缓坡之地形,才能有充分施展鹰隼俯冲捕猎的空间。西王母阻止穆王去观鸟,也是为了安全着想。文字中鹰出现的很晚,但“维”,“隼”却很早就出现了,古籍记载“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就反映了华夏先民们早期以猎隼狩猎的生活状况。
¤古文
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时〔潜时,名也〕,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重慎执其牢牲,礼也〕。柏夭曰:□氏,槛□之后也。天子乃赐之黄金之婴三六〔即盂也,徐州谓之婴〕,朱三百裹。潜时乃膜拜而受。
戊戌,天子西征。
辛丑,至于剞闾氏〔音倚〕。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天子六军。《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于铁山之下。壬寅,天子登于铁山,祀于郊门。乃彻祭器于剞闾之人〔以祭馀胙赐之〕。温归乃膜拜而受〔温归,名也〕。天子已祭而行,乃遂西征。
丙午,至于鄄韩氏。爰有乐野温和,祭麦之所草〔此字作草下早,疑古茂字〕,犬马牛羊之所昌〔昌犹盛也〕,缶玉之所□。
丁未,天子大朝平衍之中〔衍坟之下者,见《周礼》〕,乃命六师之属休。
已酉,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鄄韩之人无凫乃献良马百匹,服牛三百〔服可服用者〕,良犬七十〔良调习者〕,方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二千,祭麦三百车。天子乃赐之黄金银婴四七,贝带五十,朱三百裹。变□雕官。无凫上下乃膜拜而受〔疑古上下字,今夷狄官多复名〕。
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因改名为乐池,犹汉武改桐乡为闻喜之类〕。天子乃树之竹〔种竹池边〕,是曰竹林〔竹本盛者为林〕。 癸丑,天子乃遂西征。
丙辱,至于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苦,草可食)。
丁巳,天子西征。巳未,宿于黄鼠之山,西□,乃遂西征。
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执贽者,致敬也〕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纯,匹端名也。《周礼》曰“纯帛不过五两”。组,缓属。音祖〕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徒歌曰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间音谏〕,将子无死〔将,请也〕,尚能复来〔尚,庶畿也〕。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顾,还也〕。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复反此野而见汝也〕。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徂,往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於,读曰乌〕。嘉命不迁〔言守此一方〕,我惟帝女〔帝,天帝也〕。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簧在笙中〕,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所瞻望也〕。天子遂驱 升于山〔山,兹山,日入所也〕,乃纪丌迹于山之石〔铭题之〕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言是西王母所君也〕。
丁未,天子饮于温山□考鸟〔《纪年》曰“穆王见西王母西,西王母止之曰,有鸟[A140]人”,疑说此鸟,脱落不可知也〕。巳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溽,音淑〕。乃发宪命〔宪,谓法令〕,诏六师之人□其羽。爰有□薮水泽,爰有陵衍平陆〔大阜曰陵,高平曰陆〕,硕鸟解羽。
在铁山上的登山祭拜仪式后,穆王继续西行,五天后到达了一处气候宜人,牛羊遍野的草原地带。从行程结合之前的平均行进速度来看,位于西距今天的乌鲁木齐市130公里左右的玛纳斯地区是最切合文中的描述的地点的。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的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南部地区是天山山区和丘陵地,而在天山的北坡生长着大量云杉,草类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0%以上,是优良的夏季牧场。游记中提到,此地即为缶玉之所,也是在前文中,在黄之山周穆王举行礼河大祭时,河宗氏柏夭劝穆王西游的主要理由之一。而玛纳斯也正是闻名于世的“金玉之乡”。玛纳斯碧玉,颜色鲜艳,玉质细腻,光泽良好,闻名中外。玛纳斯作为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自古就是碧玉的重要产地,有“中国碧玉之都”之美名。周穆王让随行人员在此地休整了三天,会见了当地的部落首领,并纳贡与封赏。
下一站,穆王一行继续向西,只一天路程就到达了玄池,在此地奏乐享受,并改名玄池为乐池。按照之前的速度,这段路程最多不会超过50公里。玄,不可测之意。玄池应为有些神秘而莫测的水池,而非理解为黑色之池。而与玛纳斯紧相邻的今天的石河子沙湾地区,有一处温泉胜地。沙湾温泉位于沙湾县西戈壁镇,居于金沟河河谷之中,东、南、西三面环山,沙湾温泉属于断层泉,出露于石灰岩、凝灰岩或砂岩裂隙之中,水质透明,水温35---54度,出口处有气泡冒出,有一股浓重的硫化氢味,原因是泉水出露之前曾流经硫磺矿,水中富碱,经分析化验水中还含氯、锂、硼、钡、铬、铜等元素,并定为硫化氢高热泉。而周穆王在临行之前,于玄池边种植了竹子,竹子是适宜在温暖潮湿气候中生存的亚热带植物,在天山北坡地带进行竹子种植,必定是一处不同凡响之场所。
三天之后,穆王的队伍继续西行。再行军3天,到达苦山。苦山之名透露的信息甚为有限,依据穆王到达这里休猎而食苦的情况,苦山地区应该是鸟兽极少也无甚物产。同时从上一站到达苦山的路程也不会超出百公里之外。行经天山北坡地区,最壮观之景色莫过于奎屯大峡谷,也是记录者不可遗漏之处,而从玄池出发西行必然会经行此地。在天山冰雪消融的奎屯河上游,静静地绵延着一道如同雕刻一般的峡谷沟壑,近20公里的山间河谷,九曲跌宕,石崖危耸。经过河水亿万年的怒吼奔腾和雨水的冲刷、风雪的蚀雕,使两岸山崖上现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自然历史画卷,成就了一处让人惊叹的流水侵蚀奇观,断崖与荒野是这里的自然形态。而奎屯大峡谷实则具有另一个意味,在远古的历史上这里曾被认为是西极之地,也是太阳落山之地,而从大峡谷往西的地区,被描述成为了化外之地与传说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抵达苦山后,穆王并未作长留,第二天继续西行,两天后到达黄鼠之山并宿于此地,从文中的叙述看似是傍晚才到达此地,所以这段路程实际的花费是三天的时间。按照逻辑的推断,沿着天山北坡这条东西交通之路线,必然会经过位于今天精河地区的黑山头,在黑山头北面的艾比湖的面积历史上曾经比如今大出很多,沼泽曾经差不多已经到达了黑山头的脚下,只留有很窄的通道可以通行,所以黑山头自古是一处战略要地,而沿着天山北麓西行的路线必然会经停此处。而同时,这里附近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狩猎之地,鸟兽云集,植被繁茂,黄鼠之山的含义是否是说野兽出没之山呢?从苦山至黄鼠之山的路程大概有150公里,三天的时间实际是一段急行军,这应也是有着追赶日程的安排,因为前方的西王母邦,已经安排好了会面。
在出征后的第286天,也是天干地支记日的最后一个日辰癸亥,周穆王一行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西王母之地,这样的日期的安排似乎是有意为之的,而西王母之地,是天下最美的草原。
在选定的吉日甲子,天干记日的第一个日子,周穆王终于见到了万里之外的西王母。见西王母的规格明显是要高了很多,穆王是执着白色的圭与黑色的玉璧的。第二天,穆王与西王母会于瑶池之上。从前面位于精河地区的黄鼠之山启程,四天向西的路程,大约进行了120公里到达了位于羽陵西端的赛里木湖。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这是说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越过广袤的欧亚草原,抵达赛里木湖畔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再向东部运动了。赛里木湖,位于丝绸之路的北道,今天博乐市西南90余公里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与成吉思汗大军西征的邱处机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到:“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 自乾隆28年起,清政府将赛里木湖列入需每年都要举行祭典的名山大川之一,所以赛里木湖同博格达峰一样,同为圣地。同时赛里木湖草原也是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无边草原,牛羊点点,骏马驰骋,蓝天白云,如同仙境。西王母在这里会见周穆王,是能够给远方的客人以深刻的印象的。西王母从所处的位置与年代来说,主要的活动范围很可能是溽水流域的草原,即今天的阿拉套山南麓的博乐与温泉地区。
此后穆王又饮于温山与溽水,这些地理名称今天都是可以在赛里木湖的周边找到对应地点的。属于今天的博尔塔拉地区,与赛里木湖北临,位于阿拉套山南麓的的温泉县以温泉与地热资源而闻名。而流经此处的博尔塔拉河自东向西流入艾比湖,所以当年此河下游入艾比湖处一定也是湖泊点点,沼泽遍布的。文中也说到了穆王考鸟一事,疑是说在温山即阿拉套山之处,穆王想观东部没有的大鸟,这个大鸟应该就是阿拉套山附近生活的金雕,后世的哈萨克人驯服后用以进行狩猎,一般捕捉中小型的野兽,而据说大型的金雕甚至可以捕获狼这样凶猛的野兽。而全世界也只有很少数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此种从远古就流传下来的鹰隼狩猎传统,此种狩猎方式,实际上也只有在天山北麓的盆地缓坡之地形,才能有充分施展鹰隼俯冲捕猎的空间。西王母阻止穆王去观鸟,也是为了安全着想。文字中鹰出现的很晚,但“维”,“隼”却很早就出现了,古籍记载“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就反映了华夏先民们早期以猎隼狩猎的生活状况。
¤古文
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时〔潜时,名也〕,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重慎执其牢牲,礼也〕。柏夭曰:□氏,槛□之后也。天子乃赐之黄金之婴三六〔即盂也,徐州谓之婴〕,朱三百裹。潜时乃膜拜而受。
戊戌,天子西征。
辛丑,至于剞闾氏〔音倚〕。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天子六军。《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于铁山之下。壬寅,天子登于铁山,祀于郊门。乃彻祭器于剞闾之人〔以祭馀胙赐之〕。温归乃膜拜而受〔温归,名也〕。天子已祭而行,乃遂西征。
丙午,至于鄄韩氏。爰有乐野温和,祭麦之所草〔此字作草下早,疑古茂字〕,犬马牛羊之所昌〔昌犹盛也〕,缶玉之所□。
丁未,天子大朝平衍之中〔衍坟之下者,见《周礼》〕,乃命六师之属休。
已酉,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鄄韩之人无凫乃献良马百匹,服牛三百〔服可服用者〕,良犬七十〔良调习者〕,方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二千,祭麦三百车。天子乃赐之黄金银婴四七,贝带五十,朱三百裹。变□雕官。无凫上下乃膜拜而受〔疑古上下字,今夷狄官多复名〕。
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因改名为乐池,犹汉武改桐乡为闻喜之类〕。天子乃树之竹〔种竹池边〕,是曰竹林〔竹本盛者为林〕。 癸丑,天子乃遂西征。
丙辱,至于苦山,西膜之所谓茂苑。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苦,草可食)。
丁巳,天子西征。巳未,宿于黄鼠之山,西□,乃遂西征。
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执贽者,致敬也〕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纯,匹端名也。《周礼》曰“纯帛不过五两”。组,缓属。音祖〕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徒歌曰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间音谏〕,将子无死〔将,请也〕,尚能复来〔尚,庶畿也〕。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顾,还也〕。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复反此野而见汝也〕。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徂,往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於,读曰乌〕。嘉命不迁〔言守此一方〕,我惟帝女〔帝,天帝也〕。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簧在笙中〕,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所瞻望也〕。天子遂驱 升于山〔山,兹山,日入所也〕,乃纪丌迹于山之石〔铭题之〕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言是西王母所君也〕。
丁未,天子饮于温山□考鸟〔《纪年》曰“穆王见西王母西,西王母止之曰,有鸟[A140]人”,疑说此鸟,脱落不可知也〕。巳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溽,音淑〕。乃发宪命〔宪,谓法令〕,诏六师之人□其羽。爰有□薮水泽,爰有陵衍平陆〔大阜曰陵,高平曰陆〕,硕鸟解羽。
![]() |
铁山-玄池-苦山-瑶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