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的《台北人》
白先勇这个作家的文章让我无端想起张爱玲来,可能是他们笔下的人物到头来都会有一种萦绕周身的凄凉。无论是永远身着雪白旗袍,面容精致,优雅得体,一起身一回眸风情万种的尹雪艳还是堕入世间魔障的金兆丽,无论是在藏污纳垢之地仰头轻轻蹙眉阖眼吟唱一曲《蝶恋花》的少女娟娟还是当年因了一首《游园惊梦》被钱志鹏看上的秦淮名角蓝田玉,这些女子各个有着属于自己旗袍的色系,有的是殷红如血,有的是纯澈如玉,再配上一双双圆融饱满的丝履,果真是美的不可方物。作者定是爱极也是恨极这样的女子,给了她们令所有女人羡艳的开端却唯独吝啬给予之美满安定的结局。故事的最后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妥当,没有父慈子孝的平和,有的只是无尽的背叛和不可控制的分离以及世人可恶的嘴脸。 文革时期的中国是被划分为三等分的,穷乡僻壤的刁民根本不知除四旧是什么东西,解决温饱才是活着的第一要义哪管得了政治的风风雨雨,而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才是真正在经历一场生死浩劫,妻离子散还是其次最令人生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时不时的要提防对面橱窗透过来的监视眼光,一切鲜活的生命再逐渐走向麻木和衰败。还有一群人,国民党将领逃亡台湾的家眷们,肉体上虽然没有受到折磨可是内心早已经在等待中被灼伤,被腐蚀,被分化,最后走向一个自己都不知的结局。 通读全书脑海里还是会记得某个动人的情节,金兆丽在沸反盈天的舞池里发现了一个腼腆拘束的男学生,他站在群魔乱舞的人群中呆呆的一动不动,眼睛颤巍巍的看了看周围的窈窕女郎,随后竟然脸红到了脖子根,一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的神情。金兆丽就站在不远处发怔的看着,他的眉目在灯光的映射下显得十分清秀,就连面颊上的红晕也和某人出奇的一致,慢慢的随着眼眶里浮出的热意朦胧成了另一个少年的具象。曾几何时她为了这样的一个人剖心挖肺的活着,灵魂也随着他离开的时候被凌迟处死,于是一路堕落一路丧失本心的活到了三十几岁这样人老珠黄的年纪。出来卖腰的哪个不是端青春这碗饭吃的,管你年轻的时候多么风华绝代,后面的武陵年少会有多少,红颜原本易老,她金兆丽也不能幸免。明天自己就会嫁给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只要他够有钱够有势不能让自己轻易歇斯底里,那就足够了。至于是谁,在哪里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老天就是不放过自己,结婚前的最后一夜让她与一个旧爱人的影子相遇,还惹得她无端落下泪来。
-
卤蛋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8 11: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