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懂,那就去做呗!
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想要安静的看看书,慢下来整理杂乱无章的思绪,看到别人有条不紊的找工作、写论文、做项目,原本自信平静的内心开始不安了,脑子里也乱糟糟的,觉得怎么这么多事情都处理不过来,我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想才是对的,看着身边人无论过着何种生活,或有追求或是将就,都能那么自信从容,仿佛就只要我自己没有规划,没有想法一样,置身于他们之中竟不知何去何从。每到这样的时候,就得开始费尽心思让自己冷静镇定下来,乱哄哄的思路怎么可能专心做事,看书便成了我最好的选择,慢慢的,书本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最可信赖的陪伴,总觉得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至少还有这些一直喜欢的书!
看完了大冰的第二本书,说到底这样的故事都是别人的故事,人生是别人的人生,梦想亦是别人的梦想,我作为众多读者之一仅仅是一名萍水相逢的看客而已,但看故事的那份感动确实属于自己的,共鸣处的鼻尖一酸是如此真切。一群靠着一把吉他就能走天涯的民谣歌手,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藏着无数的动人故事,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爱,打心里觉得他们是一群充满情怀的人儿……想来,最让我动容的是故事里传达的那种最简单最纯粹的爱,一个叫木头的女孩为了追求曾经出手解救自己于危难中的毛毛,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每天变着法儿的送不重样的便当,又是做衣服,又是暗中帮忙解决工作,从来不吝于付出自己的爱,从来不计较能否得到同等回报的爱……这也许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既然喜欢当然就要去追咯,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可对于我来说,害怕不被喜欢,害怕过于过于目的明确,所以哪怕真的喜欢也会深藏于心,等待对方的态度,总之就是顾虑得已经严重影响了呈现真实的自己。也会想,这样如此主动真的好吗?以后会被捧在手心,会被细心呵护吗?其实问题在自己,够自信吗?够独立吗?
#一个人的朝圣#也接近尾声了,这段时间一直看关于寻找自我,感受自我的书,有时候觉得这类书过于沉重,会让自己无端思考太多,大脑负荷太重。故事以年迈六旬的男主人公哈罗德收到一封多年以前的同事兼朋友奎琳的来信展开,信中得知奎琳身受癌症的折磨,无依无靠,弥留之际写下了这封信。回想起昔日与奎琳一起工作的时光,两人如知己一般坦诚相待,让哈罗德了无生气的生活平添许多趣味,从小不被父母疼爱,不被关怀的哈罗德似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不知道该怎么跟自己的儿子相处而总是忽略儿子,因为儿子的原因与妻子关系产生裂缝,与原本相知相爱的妻子渐渐陌生相顾无言,在此时能有一个相互关心或者可以说上话的朋友该是多么欣慰。哈罗德写完回信就匆忙穿上风衣出门寻找邮筒寄信,一出门才意识到自从退休以来就一直禁锢在自己的那个小房间太久太久了,久到走路腿脚都不灵活了,穿过一条条街区,看着这街上的行人,街边的建筑,想着多年前与奎琳共事的日子,由最初的生分到慢慢熟悉,到无话不谈,到奎琳毫无征兆的离职杳无音讯,再到如今突然的一封来信,似乎自己一封多么情真意切、饱含同情的回信都没有任何意义,就这么一边走着一边回想着,往事的一幕幕不断涌现,转眼间便到了附近街区的邮筒,不想救这样停下回忆,想着要不走到下一个街区的邮筒吧,就这样,哈罗德开始了一场毫无计划的为期87天,长达627英里的徒步之行,写信告诉奎琳一定要等他,等着他从苏格兰的最南端徒步到苏格兰北边的贝里克去见她最后一面。在加油站女孩的启发下,哈罗德觉得这是一次关于信仰之行,认为只要自己一直走着,奎琳就可以一直活着,看似一场拯救老友的缓兵之计,而实质却是一次寻找自我,认清自我,感受爱学会爱的旅程。在这次近于苦行僧一样的旅途中,哈罗德第一次有时间这样清晰的思考自己这一生,思考自己与儿子的关系,与妻子的生活,往日所有困扰已久的问题都渐渐豁然开朗,甚至让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充满意义,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路人,接受他们热情的帮助,不停的讲述自己行走的目的……故事很长很长,而故事的结尾也让人意外。想起之前陈坤举办的“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加上之前去黄山的爬山经历,发觉原来行走真的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是,简单到仅仅是把你的右脚放到左脚前面,再把左脚放到右脚前面这么一个动作而已,却可以帮助自己清晰冷静的思考,让你跳出平日习以为常的环境去看问题,曾经不能那么真切的体会到陈坤行走的力量公益行中的深刻意义,现在慢慢体会更深了。所以,有机会多走走,哪怕一个人也是OK的~~~
单身真的太久了,渴望被爱却又不知道主动去寻找,就知道自怜没人呵护没人疼爱,最讨人嫌了!道理都懂,也知道问题在哪里,那就去做呗,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担心自己守护不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真是搞笑,等需要守护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不要只知道担心失去,就该做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咯,成天瞎想顶个屁用!!!
看完了大冰的第二本书,说到底这样的故事都是别人的故事,人生是别人的人生,梦想亦是别人的梦想,我作为众多读者之一仅仅是一名萍水相逢的看客而已,但看故事的那份感动确实属于自己的,共鸣处的鼻尖一酸是如此真切。一群靠着一把吉他就能走天涯的民谣歌手,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藏着无数的动人故事,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爱,打心里觉得他们是一群充满情怀的人儿……想来,最让我动容的是故事里传达的那种最简单最纯粹的爱,一个叫木头的女孩为了追求曾经出手解救自己于危难中的毛毛,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每天变着法儿的送不重样的便当,又是做衣服,又是暗中帮忙解决工作,从来不吝于付出自己的爱,从来不计较能否得到同等回报的爱……这也许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既然喜欢当然就要去追咯,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可对于我来说,害怕不被喜欢,害怕过于过于目的明确,所以哪怕真的喜欢也会深藏于心,等待对方的态度,总之就是顾虑得已经严重影响了呈现真实的自己。也会想,这样如此主动真的好吗?以后会被捧在手心,会被细心呵护吗?其实问题在自己,够自信吗?够独立吗?
#一个人的朝圣#也接近尾声了,这段时间一直看关于寻找自我,感受自我的书,有时候觉得这类书过于沉重,会让自己无端思考太多,大脑负荷太重。故事以年迈六旬的男主人公哈罗德收到一封多年以前的同事兼朋友奎琳的来信展开,信中得知奎琳身受癌症的折磨,无依无靠,弥留之际写下了这封信。回想起昔日与奎琳一起工作的时光,两人如知己一般坦诚相待,让哈罗德了无生气的生活平添许多趣味,从小不被父母疼爱,不被关怀的哈罗德似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不知道该怎么跟自己的儿子相处而总是忽略儿子,因为儿子的原因与妻子关系产生裂缝,与原本相知相爱的妻子渐渐陌生相顾无言,在此时能有一个相互关心或者可以说上话的朋友该是多么欣慰。哈罗德写完回信就匆忙穿上风衣出门寻找邮筒寄信,一出门才意识到自从退休以来就一直禁锢在自己的那个小房间太久太久了,久到走路腿脚都不灵活了,穿过一条条街区,看着这街上的行人,街边的建筑,想着多年前与奎琳共事的日子,由最初的生分到慢慢熟悉,到无话不谈,到奎琳毫无征兆的离职杳无音讯,再到如今突然的一封来信,似乎自己一封多么情真意切、饱含同情的回信都没有任何意义,就这么一边走着一边回想着,往事的一幕幕不断涌现,转眼间便到了附近街区的邮筒,不想救这样停下回忆,想着要不走到下一个街区的邮筒吧,就这样,哈罗德开始了一场毫无计划的为期87天,长达627英里的徒步之行,写信告诉奎琳一定要等他,等着他从苏格兰的最南端徒步到苏格兰北边的贝里克去见她最后一面。在加油站女孩的启发下,哈罗德觉得这是一次关于信仰之行,认为只要自己一直走着,奎琳就可以一直活着,看似一场拯救老友的缓兵之计,而实质却是一次寻找自我,认清自我,感受爱学会爱的旅程。在这次近于苦行僧一样的旅途中,哈罗德第一次有时间这样清晰的思考自己这一生,思考自己与儿子的关系,与妻子的生活,往日所有困扰已久的问题都渐渐豁然开朗,甚至让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充满意义,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路人,接受他们热情的帮助,不停的讲述自己行走的目的……故事很长很长,而故事的结尾也让人意外。想起之前陈坤举办的“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加上之前去黄山的爬山经历,发觉原来行走真的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是,简单到仅仅是把你的右脚放到左脚前面,再把左脚放到右脚前面这么一个动作而已,却可以帮助自己清晰冷静的思考,让你跳出平日习以为常的环境去看问题,曾经不能那么真切的体会到陈坤行走的力量公益行中的深刻意义,现在慢慢体会更深了。所以,有机会多走走,哪怕一个人也是OK的~~~
单身真的太久了,渴望被爱却又不知道主动去寻找,就知道自怜没人呵护没人疼爱,最讨人嫌了!道理都懂,也知道问题在哪里,那就去做呗,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担心自己守护不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真是搞笑,等需要守护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不要只知道担心失去,就该做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咯,成天瞎想顶个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