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验分享
育儿经验共享 谈到育儿,一路走来,我也曾经迷惘过。道理都懂,但要真正实施起来,确实不容易。于是不断的摸索,改进。下面是我家庭教育中的几点拙见: 一、注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这一点自孩子懂事以来,就作为我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优劣,大的关系到国家的命脉,社会的命运,小的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他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清洁、讲卫生、珍惜水、电等资源,以及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二、尊重孩子,但不放任自流。 被尊重的孩子自信,创造力强。尊重孩子就是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前提是不影响他人,按照家长提出的要求做。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1)“家长不能凌驾于孩子的头上发号施令”。家长的要求,必须是在与孩子商量后达成的“协议”,否则,孩子的叛逆性会由于你的“铁腕”而滋生。为了孩子能听你的话,采取“似是而非”的办法是可行的。这种办法主要是在讲述时就规定了孩子必须按照你的要求做。例如:想要孩子去洗澡,不能问:“你洗澡了好吗?”而是问:“你八点钟去洗澡还是八点半去?”这样,似是在征求她的意见,其实已经规定了她一定要洗澡,而且,还“不是”(非)你的命令,而是孩子自己的决定。(2)针对孩子粗心的毛病,每次家庭听写完(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我都让她自己检查,自己检查出错的,每个重写五遍。然后是我检查,如果是我查出来错的,那就要写二十遍了。所以每当此时她都是非常认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掉了她粗心的毛病。 三、尊重孩子自己的爱好与选择 当前,在社会上大张其鼓宣扬“素质教育”、兴趣班遍及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时期,我们也一度让我的女儿去学小提琴,刚开始还挺有兴趣的,可越往后就越没学习的劲头了。但我仍不死心,因为我坚信女孩子必需要学一门乐器,于是苦口婆心的劝导,不断的鼓励。即便是这样也提不起她的兴趣。孩子他爸说,算了,别勉强了。最后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放弃学了二年的小提琴。当然不学小提琴的时间我还是不想浪费的,就带着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从此每到星期天上午就去图书馆借四本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就看书。嘿,看得还挺认真的,有时还会给你讲讲书中看到的故事,收获也不小。于是心中释然。跳舞可是女儿的至爱,每周六下午连续跳三个小时都不觉得累。而且每次还担心迟到。直到此时我不得不承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则宁可将课余时间由她自己支配,自由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体罚孩子的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这就是所谓的“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对待孩子的心灵,我们应“十分小心”。不管家长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总之,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虽然我们知之甚少,但仍然努力地去寻找适合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也热切地盼望社会和学校能给家长搭建一些交流平台,向更多有经验的家长广泛地学习
![]() |
图中是我女儿的照片,一岁九个多月,像个小大人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