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掠影
很难从波恩老城的市政厅、教堂、皇宫建筑上看出这是曾经西德的首都,朴素、低调、安静,这些特质也许是因为这里有马克思就读的波恩大学和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故居。老城内的步行体验非常好,像中国园林一样步移景异,城市空间与建筑历经千年的磨合才形成了今天的宜人环境。街道、广场、教堂与市政厅等公共建筑、住宅与商业等非公共建筑是构成整个城市结构的四种主要元素,公共建筑是城市生长的摇篮,也是城市的基因,掌控着城市的命脉。随之而来的是附着在公共建筑周边的广场,它是凝聚市民精神的核心空间,与公共建筑具有同等的甚至更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街道,以广场为起点,以公共建筑高耸的尖塔或精美的立面为视线焦点,将非公共建筑沿着步行的轨迹一点点的切开。像江南园林一样,这种精雕细刻的和注重人行走感受的建造过程,自然很难产生像笛卡尔坐标那样的直线和垂直关系。而在老城以南三公里的新城市空间就是在直角坐标系里短时间内规划出来的,没有中心,建筑之间的关系就像队列里的士兵一样。然而就个体建筑而言,Deutsche Welle(德国之声电台)及其相邻的Post Tower(德国邮政公司总部)算是建筑设计中的经典作品。前者是水平展开的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白色抹灰,黑色窗框;后者是垂直上升的超高层办公楼,钢结构,灰色玻璃,白色内百叶。比起西侧的联邦德国历史博物馆和现代艺术美术馆,以及联邦艺术展览馆,这里更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