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和江江
DAI,第四声,是纳西族的脏话,语义用法同fuck,这是他去丽江学会的第一句方言,那次半个月的旅行除了昏天暗地的喝酒和飞草之外,他们(吴江江、王二、纹身师和若干乐手)还去喇嘛庙的后山上贴了一次邮票,下山后王二就做了他这辈子第一个纹身,吴江江帮他勾的线,一个叶子一朵蘑菇,世界通用的接头暗号。
他第一次见到吴江江是在那家酒吧里,那会儿王二想要找个有工龄的飞行员品品草,share一下丰收的喜悦,而他只是说抽起来很像丽江道边还没熟的叶子,但是不一会儿他就红着眼飞起,摇晃着就把剩下的那一小袋儿Chronicle都拿去了,so王二有半年没敢再去那个酒吧。
第二次见面两人聊了很长时间的音乐,互相推荐了一些电影和专辑,以及分享了一些大了以后瞎胡闹的段子(比如半夜去红太阳广场老毛雕像后面尿尿等),随着谈话的进行对于彼此的才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两人都觉得应该经常碰头到处晃晃。
那以后的一整个夏天,(主要地是在白天)江江堆满垃圾的徐戎新村6楼卧室里,两人消耗掉了大量植物、酒精和音乐,王二知道了云南才是中国的阿姆斯特丹,因为络绎不绝地游客(一开始外国人居多),当地的居民有大把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国、中国各地的音乐和文化,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地长大(今天堆满了各路游客的古城,不过只是他们童年生活的background),王二当然向往这样群居式的嬉皮生活,甚至可以说颇有些嫉妒江江斑斓的青少年时代。天气晴好时,两人还会偶尔开车去东钱湖转转,或者大了去逛动物园给不会说人话的飞鸟走兽配音,总之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像周末。王二的老婆不得不对两人见面的频率做了规定,一周只允许溜出去两个晚上(白天随意),王二往往选在周一到周四用完配额,因为那个时候酒吧生意淡,两个人可以尽情地胡闹&使劲地喝酒。
江江有了新的女朋友,一个说话慢声慢气的江南女子,当江江决定离开宁波时,她选择和他一起到云南生活,王二参与了搬家、快递行李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还包括与江江未来岳母的一次长谈,尽可能打消她对于女儿远嫁的担心和疑虑。
江江离开宁波以后,除了观看演出,王二几乎再没去过那家酒吧。
王二选在十月国庆后(避开旺季)一个人前往丽江,一下飞机,江江带着兄弟们等在门口,王二迅速地与大家打成一片,“dai, 太飞了“成了那之后半个月出场频率最高的口头禅。江江和他的兄弟们都非常喜欢讲笑话(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上初中的时候有次想去大保健, 但是不好意思冲进去问得那么直接,于是他剃了个光头走进暗粉色的街面房说: 我要洗头!),聚会的时候没有人会捏着手机不放,这让连微信都不用的王二感到十分自在。有时他们会在白天开车去农村采摘,然后回到排练房听着音乐聊天喝酒,看着窗外的雪山静静地起飞。离开之前,王二张罗大家一起去了一趟大理,洱海边的草特别飞,这是大家的一致意见(只有一个人提名苍山上的也不错,说是一次他们在大山深处见到一颗茁壮的植物,近看才发现上面挂了块牌子: 此草有主!)。谁也没想到的是,在机场送别的时候,王二居然哭了,这场眼泪连王二自己也颇感意外,所以后来两人每每提及,都觉得此事过gay,还是不要外传了。
那之后王二一有机会就想流窜去丽江,他的老婆不得不再一次做了规定:每年只准去一次,每次不得超过一周。于是江江就常常给他老婆打电话“嫂子,空了来丽江玩啊,把哥也带上“,王二的老婆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觉得这群男人啊,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江江家在古城里的房子出租每年都带来可观的收益,一家人(他,他哥哥以及父母)住在新城的一个带小院儿的联排别墅里。王二每次去了丽江,就变成他们家的另一个常驻人口,江江的父亲有一个类似的朋友叫王老师,是福建人,他住在丽江的时间更长,两个老头常常在一起钓鱼或者赌博。王二有时候心想,也许这就是友谊的传承吧。
自从女朋友过门以后,江江的大部分春节都是在浙江度过的,第一次上门的时候,他很紧张,好在爷爷喜欢喝酒,他俩迅速地在酒桌上建立起了友谊,代价是连醉三天,爷俩把酒言欢,一时间纹身和脏辫都不是问题了,酒精是最好的滤镜和催化剂,王二nod亦然,因为他的春节也大都是在老婆的老家度过的,两地相隔不远,所以正月里两个人反倒常常有机会见面,他们带着琴和酒上山,沉默地听着山风、飞鸟、远处的游客交织而成的和声。
后来江江的乐队发了专辑,开始演出,他的来电时而兴奋时而失落,认真的人总是要承担这些情绪上的代价。电话里他三次宣布戒酒(不过从未试图戒烟),两次表示要开始运动(后来他的金毛走丢了,晨起跑步一事自然无从谈起了),无数次表示要认真做音乐(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而王二是个很好的倾听选手,会在段落间给出恰当的反应,或吃惊或喜悦,一切可控: 这个狡黠的南方人无时无刻不在尽力扮演恰当地角色,像是一个永远准备好了的演员,决心要花一生的时间完成与他自己同名的作品。
江江不喜欢坐飞机“一坨铁在天上飞呀“,所以每次他远行,都会攒下一叠厚厚的火车票。27-28岁间,他一度非常地紧张——好几个他喜欢的rock star都在这个年纪去世了,因此他笃信来得正好的死亡是天赋的证明、位列仙班的通行证(对于天赋这一点王二从不怀疑,吉他简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弹琴甚至可以缓解他的紧张焦虑和时而袭来的沮丧),但是毕竟他还远没有抵达音乐生涯的巅峰,早逝让人惶恐,况且你还无法预计死亡从何处向你袭来。当他向王二打电话吐露此事时,王二愣了一下,片刻之后对他说:
”我觉得折衷一下搞成身残志坚的吉他手,可能效果也还不错“
江江沉默了一下:“这个………………DAI(第四声)!“
他第一次见到吴江江是在那家酒吧里,那会儿王二想要找个有工龄的飞行员品品草,share一下丰收的喜悦,而他只是说抽起来很像丽江道边还没熟的叶子,但是不一会儿他就红着眼飞起,摇晃着就把剩下的那一小袋儿Chronicle都拿去了,so王二有半年没敢再去那个酒吧。
第二次见面两人聊了很长时间的音乐,互相推荐了一些电影和专辑,以及分享了一些大了以后瞎胡闹的段子(比如半夜去红太阳广场老毛雕像后面尿尿等),随着谈话的进行对于彼此的才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两人都觉得应该经常碰头到处晃晃。
那以后的一整个夏天,(主要地是在白天)江江堆满垃圾的徐戎新村6楼卧室里,两人消耗掉了大量植物、酒精和音乐,王二知道了云南才是中国的阿姆斯特丹,因为络绎不绝地游客(一开始外国人居多),当地的居民有大把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国、中国各地的音乐和文化,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地长大(今天堆满了各路游客的古城,不过只是他们童年生活的background),王二当然向往这样群居式的嬉皮生活,甚至可以说颇有些嫉妒江江斑斓的青少年时代。天气晴好时,两人还会偶尔开车去东钱湖转转,或者大了去逛动物园给不会说人话的飞鸟走兽配音,总之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像周末。王二的老婆不得不对两人见面的频率做了规定,一周只允许溜出去两个晚上(白天随意),王二往往选在周一到周四用完配额,因为那个时候酒吧生意淡,两个人可以尽情地胡闹&使劲地喝酒。
江江有了新的女朋友,一个说话慢声慢气的江南女子,当江江决定离开宁波时,她选择和他一起到云南生活,王二参与了搬家、快递行李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还包括与江江未来岳母的一次长谈,尽可能打消她对于女儿远嫁的担心和疑虑。
江江离开宁波以后,除了观看演出,王二几乎再没去过那家酒吧。
王二选在十月国庆后(避开旺季)一个人前往丽江,一下飞机,江江带着兄弟们等在门口,王二迅速地与大家打成一片,“dai, 太飞了“成了那之后半个月出场频率最高的口头禅。江江和他的兄弟们都非常喜欢讲笑话(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上初中的时候有次想去大保健, 但是不好意思冲进去问得那么直接,于是他剃了个光头走进暗粉色的街面房说: 我要洗头!),聚会的时候没有人会捏着手机不放,这让连微信都不用的王二感到十分自在。有时他们会在白天开车去农村采摘,然后回到排练房听着音乐聊天喝酒,看着窗外的雪山静静地起飞。离开之前,王二张罗大家一起去了一趟大理,洱海边的草特别飞,这是大家的一致意见(只有一个人提名苍山上的也不错,说是一次他们在大山深处见到一颗茁壮的植物,近看才发现上面挂了块牌子: 此草有主!)。谁也没想到的是,在机场送别的时候,王二居然哭了,这场眼泪连王二自己也颇感意外,所以后来两人每每提及,都觉得此事过gay,还是不要外传了。
那之后王二一有机会就想流窜去丽江,他的老婆不得不再一次做了规定:每年只准去一次,每次不得超过一周。于是江江就常常给他老婆打电话“嫂子,空了来丽江玩啊,把哥也带上“,王二的老婆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觉得这群男人啊,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江江家在古城里的房子出租每年都带来可观的收益,一家人(他,他哥哥以及父母)住在新城的一个带小院儿的联排别墅里。王二每次去了丽江,就变成他们家的另一个常驻人口,江江的父亲有一个类似的朋友叫王老师,是福建人,他住在丽江的时间更长,两个老头常常在一起钓鱼或者赌博。王二有时候心想,也许这就是友谊的传承吧。
自从女朋友过门以后,江江的大部分春节都是在浙江度过的,第一次上门的时候,他很紧张,好在爷爷喜欢喝酒,他俩迅速地在酒桌上建立起了友谊,代价是连醉三天,爷俩把酒言欢,一时间纹身和脏辫都不是问题了,酒精是最好的滤镜和催化剂,王二nod亦然,因为他的春节也大都是在老婆的老家度过的,两地相隔不远,所以正月里两个人反倒常常有机会见面,他们带着琴和酒上山,沉默地听着山风、飞鸟、远处的游客交织而成的和声。
后来江江的乐队发了专辑,开始演出,他的来电时而兴奋时而失落,认真的人总是要承担这些情绪上的代价。电话里他三次宣布戒酒(不过从未试图戒烟),两次表示要开始运动(后来他的金毛走丢了,晨起跑步一事自然无从谈起了),无数次表示要认真做音乐(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而王二是个很好的倾听选手,会在段落间给出恰当的反应,或吃惊或喜悦,一切可控: 这个狡黠的南方人无时无刻不在尽力扮演恰当地角色,像是一个永远准备好了的演员,决心要花一生的时间完成与他自己同名的作品。
江江不喜欢坐飞机“一坨铁在天上飞呀“,所以每次他远行,都会攒下一叠厚厚的火车票。27-28岁间,他一度非常地紧张——好几个他喜欢的rock star都在这个年纪去世了,因此他笃信来得正好的死亡是天赋的证明、位列仙班的通行证(对于天赋这一点王二从不怀疑,吉他简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弹琴甚至可以缓解他的紧张焦虑和时而袭来的沮丧),但是毕竟他还远没有抵达音乐生涯的巅峰,早逝让人惶恐,况且你还无法预计死亡从何处向你袭来。当他向王二打电话吐露此事时,王二愣了一下,片刻之后对他说:
”我觉得折衷一下搞成身残志坚的吉他手,可能效果也还不错“
江江沉默了一下:“这个………………DAI(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