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晓风书屋前
结束了忙碌的几天的公务活动后,看回深圳的车还早,我和毛毛商量着去厦门环岛路去走走,心里其实还有一个小算盘,就是若是时间充裕也可以去下厦大旁边的晓风书屋。我的一个保持了很久的习惯,每到一个城市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去看看这个城市的书店。有的是专程去的,有的是利用散步的间隙偶然邂逅到的。广州方所书店,是其他同事晚餐后回酒店休息,自己坐地铁辗转过去的,耳畔轰隆隆的列车声音,灯光在暗夜里也别有几分味道,但是好在那次没有虚行,买了几本书,一本侯孝贤电影讲座,两本随笔文集。武汉高校林立,文化氛围浓郁,也曾经在武大珞珈山旁边一个僻静的小街道,寻得一个小书店,虽然灯光不是很亮,但是在傍晚时分,能有一个可以徜徉知识海洋的机会,也很是惬意。在汕头,在潮州,在成都,在拉萨,在林芝,在北京,在杭州,在香港,无数个行脚的日子里,遇到的每一座城市角落里的书店,总会对心灵有很多慰藉,有时单纯的只是希望看一看这个陌生城市里读者的样子,他们在读什么书,他们有怎样的思索,是不是也有相似的耄耋老人戴着老花镜翻阅着古籍,青涩的中小学生,戴着黑框近视眼镜,放不下手里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厦门是来过几次的,此前都是专程过来旅行,有时候是和朋友前来,也有时候是自己说走就走的独自旅行,不过那是在厦深高铁开通前,城市的街道并不像如今的拥挤和喧闹。鼓浪屿的海边的晚霞也独为安静,观音山,环岛路,风景依然旖旎,海风轻拂,别有味道。提到厦门,会想到石康的那部小说,晃晃悠悠。石康的文字里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北京,感觉北京太喧闹了,就来厦门租一个海边的房子,散散步,遛遛狗,写写小说。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此前的一个朋友,说我有点像厦门的性格,我当时听了有些不好意思,权当做她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她有机会读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因缘际会却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只身一人来深圳,我曾经看到她在鼓浪屿背着背包的样子,旁边是古朴的的院落,合欢树枝叶繁茂,在阳光下郁郁葱葱。这次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再去鼓浪屿,听的士司机师傅说码头已经从中山路口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想必如今小岛上也会游客入织。舒婷的家在鼓浪屿上,记得她曾经在“真水无香”这本书中写到居住小岛的细碎生活,起初鼓浪屿的旅游地图上曾经有标注其家,但这样的结果是,每每有游客慕名而来,忽然造访,让喜欢安静的女作家不胜其扰,几番和小岛管理人员交涉后,才再新地图中隐去了舒婷的家址,一天的忙碌之后,夜色中站在五缘湾海中栈道上和厦门的同事边走边聊天时,想到舒婷的这个小故事,已仿佛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晓风书屋很好找,本来是可以直接打车到厦门大学的,但是的士司机说那边很堵车,温和的商量的口气问我们是否可以在一个路口步行进去,也就是十几分钟时间,我们向来与人方便。的确如司机师傅说的那样,步行了十多分钟,穿过一个长长的林荫道,旁边爬满爬山虎的铁栅栏内就是厦大美丽的校园。穿过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当我和毛毛正在疑惑晓风在哪里时,暮然在一棵树下看到了。与厦门大学门口排着长龙等待去校园参观不同,晓风书屋却没有见到几个游客,书屋不是很大,打量过去也就几十平米,却也有两层,一楼是新书,二楼是做半价折售的旧书,推门而入冷气吹来,再看到推积到房顶的书籍,白天的燥热一扫而光。我在里面看了很久,全然忘记了还有一个同事在等,直到许久以后,抱了三本书从里面出来时,看到毛毛在书店门口的树荫下抱着手机发呆,才有些不好意思。晓风书屋和兰州大学边的凤栖梧书屋很像,偏于文史哲。在兰州时曾经遇到一套版本很好的梦溪笔谈,但是厚厚的三大本在手里,颇有分量,畏于旅途的辛苦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晓风邂逅了杨镰的写的“黑戈壁”也是一种缘分,这本书在很久以前也曾听闻过,这次在晓风的二楼格子间甚至有些灰尘的书架上,发现它时,纸张已经有些发黄。但却并不影响书籍带给人的阅读的愉悦。书中提到的星星峡,唐乌梁海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对于久远的故事,有些只留下传说,或亦仅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样的美丽诗句。
站在晓风书屋前,重新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下,看偶有行人经过,抱着几本书踏上归程,与这座城市就没有了遗憾。
厦门是来过几次的,此前都是专程过来旅行,有时候是和朋友前来,也有时候是自己说走就走的独自旅行,不过那是在厦深高铁开通前,城市的街道并不像如今的拥挤和喧闹。鼓浪屿的海边的晚霞也独为安静,观音山,环岛路,风景依然旖旎,海风轻拂,别有味道。提到厦门,会想到石康的那部小说,晃晃悠悠。石康的文字里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北京,感觉北京太喧闹了,就来厦门租一个海边的房子,散散步,遛遛狗,写写小说。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此前的一个朋友,说我有点像厦门的性格,我当时听了有些不好意思,权当做她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她有机会读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因缘际会却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只身一人来深圳,我曾经看到她在鼓浪屿背着背包的样子,旁边是古朴的的院落,合欢树枝叶繁茂,在阳光下郁郁葱葱。这次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再去鼓浪屿,听的士司机师傅说码头已经从中山路口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想必如今小岛上也会游客入织。舒婷的家在鼓浪屿上,记得她曾经在“真水无香”这本书中写到居住小岛的细碎生活,起初鼓浪屿的旅游地图上曾经有标注其家,但这样的结果是,每每有游客慕名而来,忽然造访,让喜欢安静的女作家不胜其扰,几番和小岛管理人员交涉后,才再新地图中隐去了舒婷的家址,一天的忙碌之后,夜色中站在五缘湾海中栈道上和厦门的同事边走边聊天时,想到舒婷的这个小故事,已仿佛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晓风书屋很好找,本来是可以直接打车到厦门大学的,但是的士司机说那边很堵车,温和的商量的口气问我们是否可以在一个路口步行进去,也就是十几分钟时间,我们向来与人方便。的确如司机师傅说的那样,步行了十多分钟,穿过一个长长的林荫道,旁边爬满爬山虎的铁栅栏内就是厦大美丽的校园。穿过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当我和毛毛正在疑惑晓风在哪里时,暮然在一棵树下看到了。与厦门大学门口排着长龙等待去校园参观不同,晓风书屋却没有见到几个游客,书屋不是很大,打量过去也就几十平米,却也有两层,一楼是新书,二楼是做半价折售的旧书,推门而入冷气吹来,再看到推积到房顶的书籍,白天的燥热一扫而光。我在里面看了很久,全然忘记了还有一个同事在等,直到许久以后,抱了三本书从里面出来时,看到毛毛在书店门口的树荫下抱着手机发呆,才有些不好意思。晓风书屋和兰州大学边的凤栖梧书屋很像,偏于文史哲。在兰州时曾经遇到一套版本很好的梦溪笔谈,但是厚厚的三大本在手里,颇有分量,畏于旅途的辛苦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晓风邂逅了杨镰的写的“黑戈壁”也是一种缘分,这本书在很久以前也曾听闻过,这次在晓风的二楼格子间甚至有些灰尘的书架上,发现它时,纸张已经有些发黄。但却并不影响书籍带给人的阅读的愉悦。书中提到的星星峡,唐乌梁海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对于久远的故事,有些只留下传说,或亦仅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样的美丽诗句。
站在晓风书屋前,重新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下,看偶有行人经过,抱着几本书踏上归程,与这座城市就没有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