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曼哈顿(一):稀里糊涂吃名店
![]() |
不少人觉得从北京飞纽约的十三个小时很难熬,甚至有个哥们儿跟我说:“哎,你知道我为什么老去日本吗?因为飞日本时间短啊!”
但这对于我来说并不算什么。自13岁起,我每年都会独自坐火车往返于北京和上海,在那些没有高铁的日子里,下趟江南也要十二三个小时。倘若运气好,抢到了夕发朝至的硬卧会轻松一些,多数的时候自然是硬座。
一旦入夜,在车轮和铁轨的碰撞声中,有节奏的鼾声此起彼伏。偶尔,身旁的脑袋还会滑到我的肩上,可惜没有一个是姑娘。这没个头的恒夜,期待太阳尽快升起,时间反而走得缓慢。如此难受,要么承受、要么忍受,着急可不管用。
![]() |
在飞机上我数次醒来又睡去,尽管挑了个逃生位,空间比较宽松,可依旧止不住地疲倦,直到迷迷糊糊中听见空姐广播,说即将还有半小时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才揉着惺忪的睡眼,强行振奋了起来。
我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茫茫云海中矗立着巨大的自由女神像。一个影子快速地落到了火炬上,是鸟?是飞机?是超人!他向我招了招手,深吸一口气,附身冲向云海,如下坠的长矛,打开一条直通大地的缺口,曼哈顿的高楼清晰可见,在脚下缓缓划过,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身处急速下坠的半空,惊醒的同时听见广播,即将还有半小时降落在肯尼迪国际机场。
![]() |
在我心中,至少有两个纽约:文字中的纽约以及影像中的纽约。文字引人想象、影像也绝非真实,真实的纽约藏在未知中。因其太过复杂,各色人种、各地语言、各种文化在此交汇,俨然是整个地球的缩影。短短几天的停留,显然无法对纽约有多么深入了解,唯有细细体验。
因此一落地,我就把E·B·怀特、保罗·奥斯特、劳伦斯·布洛克、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们请了出去……当然,不能少了塞吉奥·莱昂内。总之,将他者的纽约从心中删除,重建自己对于纽约的认知。
![]() |
直到身处在曼哈顿,才意识到就算把过去对纽约的文字想象和视觉经验合二为一,也抵不上现实的冲击。高耸入云的建筑,夹着四通八达的道路,形色匆匆的人们,涌入这个城市的各处。同时因为时差,在炫目的阳光下有了亦真亦幻的眩晕感,众人稀里糊涂地随机来到一家牛排馆。进门要存包,装饰古色古香,遍布胡桃木色,墙上挂满照片和剪报,连菜单都裱在木框里,一切都在向来客诉说自己是家有历史的餐馆。
![]() |
![]() |
点了五分熟的Colorado Rib Steak,56美金一份,搁在中国也算是便宜了。端上来即刻傻眼:硕大一块,特别厚实。切下一角,放入口中,毕竟是USDA最高级别的牛肉,外焦里嫩,的确不俗。可是吃了一半就已撑得不行,哪怕是无肉不欢的我,也实在是无福消受了,但又觉得浪费太过可惜,到最后所有人都试图以不同的切割方式,期望让牛排从眼前消失,有的人想要切成肉丝回炉重做,而马伯庸更是把自己的牛排切成了圆形。
其实,这家名叫Smith & Wollensky的牛排馆可不只是历史悠久,而是一家名店。股神巴菲特的天价慈善午宴就在此召开,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牛排馆,抱歉当时在场所有人俨然不知,或许也就沾不上什么财气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