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a voice not an echo
冬天的时候去愚公移山看过一场演唱会,简迷离。那时他们刚在“中国好歌曲”红起来。愚公移山的场子,去过的都知道,挤,但是嗨,也挺累,灯红酒绿,木地板吱吱作响。《怪兽不跳舞》歌声响起的时候,举着酒瓶子的手臂一齐往前挤。我们站在舞台右侧,伸手可以摸到音响,看得清加百利的脸,在灯光下轮廓分明。
简迷离,gemini,双子座。那晚,邀请的嘉宾一直在念诗,西装革履的法国人,满身文青的少年;苏娜穿着裙子,口红很艳,安静地,站在一边。
一直觉得加百利的电音做得非常出色。而苏娜的音准和不够专业的唱腔,确实给这个乐队拖了后腿。
高潮是马条从台下跳上现场,一诗念毕,面对台下的尖叫,他说,今天不能唱歌,我是弹古典吉他的,这电吉他我不会使。
不会使硬使,破音一曲《傻瓜》,我已开始怀念你的美丽。
身后的男生拍拍我,“他叫什么?”
“条叔!”嘶哑着吼出他的名字。
“条叔的出现是今晚的惊喜啊。”那晚回去以后,他微信我说。
思绪飞到一位久远的朋友,“条叔是我们圈里早就红了的人。”她这样告诉我。
最近“中国好声音”又让《封锁线》火了一把,而那位跟我聊了一个假期的民谣电影和文学的朋友,已远在大洋彼岸。
不过是上个冬天的事,想来已十分久远。“我觉得我们这样的人也蛮孤独的。”她戏谑着,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那晚演唱会之后,我们三人,突然觉得很饿。北京的冬夜像沉睡的野兽,寒风袭人,胡同一条比一条黑。我穿了靴子、羊毛大衣,哼着脑海中经久不散的歌,拐进一家涮羊肉。
几瓶啤酒下肚,身心和火锅一样暖和起来。聊起学校的事情,各自在做的项目,天南地北,音乐人生。凌晨打车返回,俩师姐说,我们先送你回去,你是师妹啊。
去年五一节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世博会会馆太大了,烈日当空走到会场,整个人要虚脱。也不认识眼前谁是谁,小伙伴冲上去拍一个胖子,我就躲在阴凉处看大屏幕。
应该是大明星吧,我想,然后听到他唱,爱上一匹野马,可这匹野马没有菊花,这让我感到绝望。
特写镜头上,胖子流着汗,一行行顺着脸颊,晶莹剔透到下巴。
那时候马頔还没那么红,拿着节目单我问小伙伴,这个字念啥?
“di, 二声”
然后我在南方,听到熟悉的北京翘舌歌,“大家好我是马頔。”
现场听他讲了那个著名的富二代笑话,最后一曲,老粉们都冲上去合唱。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好温柔。”
“南山南”小伙伴看了看我,“你怎么一点不了解中国的民谣圈。”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想起那一个北京的寒冷冬夜,从愚公移山出来,三个人哆哆嗦嗦找了一路涮羊肉。举杯的时候想半天,
“为了音乐。”
开始慢慢了解一些中国民谣,媚俗的大冰、好妹妹,卖私生活的陈粒,混在北京的简迷离、田原、马条,已经大众化的宋东野、马頔、赵雷、李志……当然,还有我的朋友茶凉粉乐队:)
我仍是一个若即若离的粉丝,喜欢一个歌手不会超过一首歌,对大街上的音乐嗤之以鼻,始终如一用着《落网》这个APP,每一期去评论,又私心想,它千万不要红。
民谣红了,独立音乐人一个个签上公司,微博卖的是分手出柜撕逼,民谣歌曲变成选秀,小众的摇篮大众的染缸。
当好妹妹乐队把演唱会开到工体,不知道他们流下的热泪,是因为名利终有所获,还是渐行渐远,已将不该忘记的都忘记?
一直觉得陈珊妮是文青的终极追求,看看她的词,百科一下她的年龄,怅然,隐隐觉得她的歌声有不寻常的追求。
或者,只是因为爱吧。像加百利看向苏娜的眼睛,你的声音在我这里最动人。像草莓音乐节,一个小歌手唱完,从台侧跳下来,走到川流得人群中,打了个电话,没有观众认出来,拍拍裤子走了。
小伙伴拉着我说,快看呐那不是刚才台上的主唱吗!快帮我拍合影!
别了吧,也许,他还要去赶一场火锅呢。
简迷离,gemini,双子座。那晚,邀请的嘉宾一直在念诗,西装革履的法国人,满身文青的少年;苏娜穿着裙子,口红很艳,安静地,站在一边。
一直觉得加百利的电音做得非常出色。而苏娜的音准和不够专业的唱腔,确实给这个乐队拖了后腿。
高潮是马条从台下跳上现场,一诗念毕,面对台下的尖叫,他说,今天不能唱歌,我是弹古典吉他的,这电吉他我不会使。
不会使硬使,破音一曲《傻瓜》,我已开始怀念你的美丽。
身后的男生拍拍我,“他叫什么?”
“条叔!”嘶哑着吼出他的名字。
“条叔的出现是今晚的惊喜啊。”那晚回去以后,他微信我说。
思绪飞到一位久远的朋友,“条叔是我们圈里早就红了的人。”她这样告诉我。
最近“中国好声音”又让《封锁线》火了一把,而那位跟我聊了一个假期的民谣电影和文学的朋友,已远在大洋彼岸。
不过是上个冬天的事,想来已十分久远。“我觉得我们这样的人也蛮孤独的。”她戏谑着,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那晚演唱会之后,我们三人,突然觉得很饿。北京的冬夜像沉睡的野兽,寒风袭人,胡同一条比一条黑。我穿了靴子、羊毛大衣,哼着脑海中经久不散的歌,拐进一家涮羊肉。
几瓶啤酒下肚,身心和火锅一样暖和起来。聊起学校的事情,各自在做的项目,天南地北,音乐人生。凌晨打车返回,俩师姐说,我们先送你回去,你是师妹啊。
去年五一节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世博会会馆太大了,烈日当空走到会场,整个人要虚脱。也不认识眼前谁是谁,小伙伴冲上去拍一个胖子,我就躲在阴凉处看大屏幕。
应该是大明星吧,我想,然后听到他唱,爱上一匹野马,可这匹野马没有菊花,这让我感到绝望。
特写镜头上,胖子流着汗,一行行顺着脸颊,晶莹剔透到下巴。
那时候马頔还没那么红,拿着节目单我问小伙伴,这个字念啥?
“di, 二声”
然后我在南方,听到熟悉的北京翘舌歌,“大家好我是马頔。”
现场听他讲了那个著名的富二代笑话,最后一曲,老粉们都冲上去合唱。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好温柔。”
“南山南”小伙伴看了看我,“你怎么一点不了解中国的民谣圈。”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想起那一个北京的寒冷冬夜,从愚公移山出来,三个人哆哆嗦嗦找了一路涮羊肉。举杯的时候想半天,
“为了音乐。”
开始慢慢了解一些中国民谣,媚俗的大冰、好妹妹,卖私生活的陈粒,混在北京的简迷离、田原、马条,已经大众化的宋东野、马頔、赵雷、李志……当然,还有我的朋友茶凉粉乐队:)
我仍是一个若即若离的粉丝,喜欢一个歌手不会超过一首歌,对大街上的音乐嗤之以鼻,始终如一用着《落网》这个APP,每一期去评论,又私心想,它千万不要红。
民谣红了,独立音乐人一个个签上公司,微博卖的是分手出柜撕逼,民谣歌曲变成选秀,小众的摇篮大众的染缸。
当好妹妹乐队把演唱会开到工体,不知道他们流下的热泪,是因为名利终有所获,还是渐行渐远,已将不该忘记的都忘记?
一直觉得陈珊妮是文青的终极追求,看看她的词,百科一下她的年龄,怅然,隐隐觉得她的歌声有不寻常的追求。
或者,只是因为爱吧。像加百利看向苏娜的眼睛,你的声音在我这里最动人。像草莓音乐节,一个小歌手唱完,从台侧跳下来,走到川流得人群中,打了个电话,没有观众认出来,拍拍裤子走了。
小伙伴拉着我说,快看呐那不是刚才台上的主唱吗!快帮我拍合影!
别了吧,也许,他还要去赶一场火锅呢。
![]() |
请扫码关注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