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琅琊榜看“低调做人”
琅琊榜整部剧看完,大家都对梁帝任由奸臣陷害诛杀功臣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从第五十三集,梁帝和梅长苏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祁王和林帅被杀还有自身的一些原因。
梁帝说:“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门在外,他总是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怎能姑息?还有祁王,他在朝野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们的奏本都言必是祁王之意。朕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之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天下,天下,你说,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
从这些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祁王还是林帅都犯了大忌,就是太过于傲气,太过于功高震主,伤了皇帝的颜面,逼着皇帝起疑心。
祁王的灭亡完全是他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就算是职场中的普通的人,被老板随意地说两句心里都会不舒服,更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当着群臣的面不时的顶撞皇帝,试问,皇帝的心理极限会有多大?
在皇帝还壮年的时候,不懂得藏锋,却去笼络朝臣,这让还年轻力壮的皇帝怎么想?即便是皇帝早就想把皇位传给你,你也应该低调不要抢皇帝的风头才对!
而祁王却不知道避嫌,皇长子的身份本就显眼,却和拥兵自重的林帅私交甚好,稍微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根本就是犯了皇家之大忌。而林帅呢?表现的更是有些过头了,不仅拿“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借口不听皇帝的,更悲剧的是皇帝派去的人,他不重用,而只重用祁王的人,这不明显的给皇帝一个警示,他和祁王是心意相通的吗?试问哪一个皇帝此时不害怕,不担心?我还没有死呢,掌握军权的武将却已经听“小皇帝”的话不听自己的了,他又怎么会继续闲等下去?
凡事有因必有果,可以说是祁王和林帅是自己将自己送上了绝路。梁帝默许谢玉和夏江谋害赤焰军和祁王这件事情,都是由一些小事慢慢地积累让梁帝渐渐认为他们却有逆反之心才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惨的大案。他们或许没有逆反之心,可是他们的行为却时时刻刻都在彰显他们不支持梁帝,他们的一个是贤王、一个人人赞誉的大将,那么他们陷梁帝于何境地?
梁帝做的选择只不过是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会做的选择,既然没有逆反之心,那就应该做好人臣和人子的本分,替君分忧,将功劳让给君主,而不是将所有的贤名都给自己,让君王落得个昏庸的恶名。
当梁帝问梅长苏,这天下究竟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的时候,梅长苏避开了祁王,直接答道:“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避开了问题的关键,是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可是掌握天下的人是梁帝还不是祁王,那么祁王是不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通过话语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即便是没有野心,也已经让梁帝的心里起了疙瘩。
或许祁王确实有治世之才,而林帅也是特别的赞赏祁王的才略,可是,在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表现的只支持祁王,实在是默默地在将祁王往死路上送。而林将军拥兵自重,不听皇帝派遣也是他走向灭亡的根本。
每一个帝王对手握兵权的将领都有提防,他们手握兵权,而且在军队里面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帝王的。就像岳家军的军队只认岳飞、而年羹尧的军队只认年羹尧的指挥是一样的。
历史上很多对朝廷有再造之恩的将领都不得善终,而对清朝有再造之恩的曾国藩却得到了少有的善终,为什么?低调、谦虚、谨慎。在他人生的后期,即使面对没有军事思维的皇帝的胡乱指派,他也是如临大敌的谨慎对待,不和皇帝顶撞,只是委婉的和皇帝解释,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他更是不和朝廷内部的党争扯上任何关系,只是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和对自己有提拔之恩的萧顺,他也不拥附,所以在萧顺倒台后,他也没有遭到清算。
或许,身居权力的中心,只有专心干事,收敛锋芒,谨言慎行,也是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方。
梁帝说:“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门在外,他总是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怎能姑息?还有祁王,他在朝野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们的奏本都言必是祁王之意。朕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之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天下,天下,你说,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
从这些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祁王还是林帅都犯了大忌,就是太过于傲气,太过于功高震主,伤了皇帝的颜面,逼着皇帝起疑心。
![]() |
祁王的灭亡完全是他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就算是职场中的普通的人,被老板随意地说两句心里都会不舒服,更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当着群臣的面不时的顶撞皇帝,试问,皇帝的心理极限会有多大?
在皇帝还壮年的时候,不懂得藏锋,却去笼络朝臣,这让还年轻力壮的皇帝怎么想?即便是皇帝早就想把皇位传给你,你也应该低调不要抢皇帝的风头才对!
而祁王却不知道避嫌,皇长子的身份本就显眼,却和拥兵自重的林帅私交甚好,稍微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根本就是犯了皇家之大忌。而林帅呢?表现的更是有些过头了,不仅拿“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借口不听皇帝的,更悲剧的是皇帝派去的人,他不重用,而只重用祁王的人,这不明显的给皇帝一个警示,他和祁王是心意相通的吗?试问哪一个皇帝此时不害怕,不担心?我还没有死呢,掌握军权的武将却已经听“小皇帝”的话不听自己的了,他又怎么会继续闲等下去?
![]() |
凡事有因必有果,可以说是祁王和林帅是自己将自己送上了绝路。梁帝默许谢玉和夏江谋害赤焰军和祁王这件事情,都是由一些小事慢慢地积累让梁帝渐渐认为他们却有逆反之心才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惨的大案。他们或许没有逆反之心,可是他们的行为却时时刻刻都在彰显他们不支持梁帝,他们的一个是贤王、一个人人赞誉的大将,那么他们陷梁帝于何境地?
梁帝做的选择只不过是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会做的选择,既然没有逆反之心,那就应该做好人臣和人子的本分,替君分忧,将功劳让给君主,而不是将所有的贤名都给自己,让君王落得个昏庸的恶名。
当梁帝问梅长苏,这天下究竟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的时候,梅长苏避开了祁王,直接答道:“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他避开了问题的关键,是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可是掌握天下的人是梁帝还不是祁王,那么祁王是不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通过话语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即便是没有野心,也已经让梁帝的心里起了疙瘩。
或许祁王确实有治世之才,而林帅也是特别的赞赏祁王的才略,可是,在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表现的只支持祁王,实在是默默地在将祁王往死路上送。而林将军拥兵自重,不听皇帝派遣也是他走向灭亡的根本。
每一个帝王对手握兵权的将领都有提防,他们手握兵权,而且在军队里面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帝王的。就像岳家军的军队只认岳飞、而年羹尧的军队只认年羹尧的指挥是一样的。
历史上很多对朝廷有再造之恩的将领都不得善终,而对清朝有再造之恩的曾国藩却得到了少有的善终,为什么?低调、谦虚、谨慎。在他人生的后期,即使面对没有军事思维的皇帝的胡乱指派,他也是如临大敌的谨慎对待,不和皇帝顶撞,只是委婉的和皇帝解释,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他更是不和朝廷内部的党争扯上任何关系,只是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和对自己有提拔之恩的萧顺,他也不拥附,所以在萧顺倒台后,他也没有遭到清算。
或许,身居权力的中心,只有专心干事,收敛锋芒,谨言慎行,也是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