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古村落——浙江篇3——俞源村
文 | 爱自驾 曦仔
从郭洞继续向西南走,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位于山谷和溪流之中的、另一个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古村落——俞源村。
相传,南宋时,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时与当地人通婚,至今已延续至第30代。
俞源村和郭洞村一样,村落四周群山环抱,青山重重,绿水处处,风景非常优美。发源于九龙山德小溪自西向东流过村庄,虽然山高沟窄,却在沟外平原里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为俞源的富庶提供了条件。在解放以前,这里的村民有很多都是农业社会里的成功者。
走在村中,俞源德民俗文化犹如它的建筑一样已经显得斑驳,早就已模糊不清了,这不禁让人感到失落。不过,从细微之处仍看得到这里百年间的风貌,而最吸引我的无疑是当地留下的那些充满浪漫色的神话传说,给俞源的山山水水、青砖黛瓦增添了一份诗意。
古俞源人利用自身优势经商致富,让整个村落变得更为开放,这也弱化了村中的宗法家族制度,从村中建筑就可看出,俞源村并没有像郭洞村那样大大小小的宗祠,即使是村中最大的宗祠也无法和那些富派商贾德大宅规模相比,而这也成就了俞源村的浪漫主义色彩。
明代初年,就有一些当地富人游走天下,结交四方豪杰。许多人甚至一去数年,遍访名仕贵胄,并以吟诗作画为记,留在了宗谱上。来俞源村的人也越来越多,为此,好客的俞源人在家乡建造了一所迎玩楼,作为招待宾客的场所。
相传,明朝国师刘伯温辞官归里,路过俞源看望同窗好友俞涞。结果正好赶上俞源村旱涝不断,火灾频发,瘟疫流行。于是刘伯温亲自出面,利用自身所长为俞源村“把脉治病”。刘伯温经过仔细踏勘,认为整个村庄被四周群山的十一道山冈所环抱,有灵瑞之气,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气都漏掉了,若将村口溪流改为曲溪,设计成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冈共同形成黄道十二宫,就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于是他便为俞源村设计了村口的巨型太极河,并要求俞氏后代按二十八星宿布局建造房屋。在刘伯温“治疗”后,果然药到病除,俞源村旱涝无虞,村泰民富,在明清两代不仅富甲一方,而且读书为官者甚众,这也是后世一直称俞源村为神奇的太极星象村的原因。
俞源村被称为太极星象村还有一个原因:曾经有人将俞源古村落布局与1974年河北宣化出土的辽代砖墓星象图进行对比,认为该村布局与星象图中显示的星象一致,是按天体星象“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村口太极图便是人工设计的“双鱼宫”,属阴阳双鱼星座,为十二宫之首,其余“十一宫”分别是环绕村庄的十一座山冈。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不具真实性,但这些故事有感情的真实性,反映着村民的愿望和信念。而俞源村中的里里外外,几乎处处有故事,有神话。我行走的这么多古村落当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村子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让整个俞源村笼罩在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氛之中。
在村中游荡一圈后,来到一个悠长的回廊前,回廊尽头坐着一个穿中式棉袄的老妪。老妪看我一副外地来客的模样,用浓浓的乡音冲我说着什么,也许是在和我讲着什么有趣的故事,但我无法“破译”。当然,她也听不懂我的普通话,我们都自说自话着,微笑间似乎也读懂了彼此间的意思。
当夜我睡在了洞主庙德圆梦楼里,这里也是江南著名的圆梦圣地,据说鼎盛时期,曾有几千人自带睡具在庙四周过夜,以求圆一个好梦。这也许又能追溯到一个关于圆梦的传说,但这一刻我只想躺在床上,听着山涧的流水声,看着窗外的明月,依稀进入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想泉水一定是带着村中的故事朝着钱塘江流去了。
★ 俞源村看点 ★
☞ 宗祠
俞源的俞氏宗祠非常大。三进两院,第一进照例有装饰精美的戏台,同别的宗祠略有不同的是,俞氏宗祠第一个院落两侧有精致的两层楼房,并同通道门和二进大堂的边墙围成一个小院,怎么看都象是小巧独立的住宅。俞氏宗祠的大门装饰倒并不多,一字排开的房间,不似郭洞、诸葛、芙蓉等山村的宗祠好看,但一走到里面,这“处州第一祠”的气派还真有些惊人。
☞ 庙宇
俞源村唯一保存下来的庙宇是洞主庙,是典型的乡土庙宇,什么神仙都拜,对于本村和附近的村民来说,这是一座以祈梦灵验而闻名的庙。据说在这里睡一个晚上必会做梦,而且解梦十分灵验,每年正月十三是“圆梦节”,四方均有大量人众前来求梦。
庙里供奉的是中国神话传说里的沉香。这在中国庙宇供奉中实属罕见,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中国作为民间传说历代传颂。在俞源村,人们喜爱传说中的沉香,因此历代维护庙宇,香火不断。另一位主神是建造都江堰的李冰,因管水所以民间崇拜较盛行。
从方位看,洞主庙可以说位于村外,两条小溪汇流之处,其墙体通红,背枕青山,旁有古樟围护,古樟下一道小巧的梦仙桥,整个画面十分优美。
☞ 古宅
俞源村的古宅是浙江中部和东部的样式,院落宽敞开放,不似徽州民宅那般紧凑。其典型样式也是三进两院,前厅后宅,围墙高大有封火墙。俞源的古宅保存状况十分好,其村子后半部分(北斗的斗柄)是成片的老宅,几乎没有现代的房屋,让人惊叹。由于俞源村历史上曾是商业重镇,因此这些古宅相对比较豪华气派,现在每个大院子都住了数家人家,因此也不再有大门,可以出入自由。
☞ 雕刻
民宅最主要的特色是极其繁杂的木刻装饰。一般而言,古村落大多以宗祠装饰最复杂,而在俞源,几乎各个大宅都有大量木雕,显示了以经商致富的大家气派。梁、柱、门、窗、牛腿、斗拱,只要有木结构,就必有雕刻,题材从花草鱼虫到人物、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保存也十分完整,没什么破坏,是浙江罕见的天然木雕博物馆。会随天气而变色的鱼、两面看起来图案不同的雕花透窗、指甲盖大小的太极阴阳图等等神奇雕刻也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对于样式比较雷同的住宅外貌而言,其内部才是真正的千变万化。
——————————————————————————————————————————
图文版权归属爱自驾izijia.cn
未经许可请勿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
谢谢
![]() |
从郭洞继续向西南走,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位于山谷和溪流之中的、另一个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古村落——俞源村。
相传,南宋时,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时与当地人通婚,至今已延续至第30代。
俞源村和郭洞村一样,村落四周群山环抱,青山重重,绿水处处,风景非常优美。发源于九龙山德小溪自西向东流过村庄,虽然山高沟窄,却在沟外平原里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为俞源的富庶提供了条件。在解放以前,这里的村民有很多都是农业社会里的成功者。
走在村中,俞源德民俗文化犹如它的建筑一样已经显得斑驳,早就已模糊不清了,这不禁让人感到失落。不过,从细微之处仍看得到这里百年间的风貌,而最吸引我的无疑是当地留下的那些充满浪漫色的神话传说,给俞源的山山水水、青砖黛瓦增添了一份诗意。
![]() |
古俞源人利用自身优势经商致富,让整个村落变得更为开放,这也弱化了村中的宗法家族制度,从村中建筑就可看出,俞源村并没有像郭洞村那样大大小小的宗祠,即使是村中最大的宗祠也无法和那些富派商贾德大宅规模相比,而这也成就了俞源村的浪漫主义色彩。
明代初年,就有一些当地富人游走天下,结交四方豪杰。许多人甚至一去数年,遍访名仕贵胄,并以吟诗作画为记,留在了宗谱上。来俞源村的人也越来越多,为此,好客的俞源人在家乡建造了一所迎玩楼,作为招待宾客的场所。
相传,明朝国师刘伯温辞官归里,路过俞源看望同窗好友俞涞。结果正好赶上俞源村旱涝不断,火灾频发,瘟疫流行。于是刘伯温亲自出面,利用自身所长为俞源村“把脉治病”。刘伯温经过仔细踏勘,认为整个村庄被四周群山的十一道山冈所环抱,有灵瑞之气,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气都漏掉了,若将村口溪流改为曲溪,设计成太极图,与十一道山冈共同形成黄道十二宫,就能把村中的瑞气留住。于是他便为俞源村设计了村口的巨型太极河,并要求俞氏后代按二十八星宿布局建造房屋。在刘伯温“治疗”后,果然药到病除,俞源村旱涝无虞,村泰民富,在明清两代不仅富甲一方,而且读书为官者甚众,这也是后世一直称俞源村为神奇的太极星象村的原因。
俞源村被称为太极星象村还有一个原因:曾经有人将俞源古村落布局与1974年河北宣化出土的辽代砖墓星象图进行对比,认为该村布局与星象图中显示的星象一致,是按天体星象“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村口太极图便是人工设计的“双鱼宫”,属阴阳双鱼星座,为十二宫之首,其余“十一宫”分别是环绕村庄的十一座山冈。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不具真实性,但这些故事有感情的真实性,反映着村民的愿望和信念。而俞源村中的里里外外,几乎处处有故事,有神话。我行走的这么多古村落当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村子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让整个俞源村笼罩在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氛之中。
![]() |
在村中游荡一圈后,来到一个悠长的回廊前,回廊尽头坐着一个穿中式棉袄的老妪。老妪看我一副外地来客的模样,用浓浓的乡音冲我说着什么,也许是在和我讲着什么有趣的故事,但我无法“破译”。当然,她也听不懂我的普通话,我们都自说自话着,微笑间似乎也读懂了彼此间的意思。
当夜我睡在了洞主庙德圆梦楼里,这里也是江南著名的圆梦圣地,据说鼎盛时期,曾有几千人自带睡具在庙四周过夜,以求圆一个好梦。这也许又能追溯到一个关于圆梦的传说,但这一刻我只想躺在床上,听着山涧的流水声,看着窗外的明月,依稀进入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想泉水一定是带着村中的故事朝着钱塘江流去了。
![]() |
★ 俞源村看点 ★
☞ 宗祠
俞源的俞氏宗祠非常大。三进两院,第一进照例有装饰精美的戏台,同别的宗祠略有不同的是,俞氏宗祠第一个院落两侧有精致的两层楼房,并同通道门和二进大堂的边墙围成一个小院,怎么看都象是小巧独立的住宅。俞氏宗祠的大门装饰倒并不多,一字排开的房间,不似郭洞、诸葛、芙蓉等山村的宗祠好看,但一走到里面,这“处州第一祠”的气派还真有些惊人。
☞ 庙宇
俞源村唯一保存下来的庙宇是洞主庙,是典型的乡土庙宇,什么神仙都拜,对于本村和附近的村民来说,这是一座以祈梦灵验而闻名的庙。据说在这里睡一个晚上必会做梦,而且解梦十分灵验,每年正月十三是“圆梦节”,四方均有大量人众前来求梦。
庙里供奉的是中国神话传说里的沉香。这在中国庙宇供奉中实属罕见,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中国作为民间传说历代传颂。在俞源村,人们喜爱传说中的沉香,因此历代维护庙宇,香火不断。另一位主神是建造都江堰的李冰,因管水所以民间崇拜较盛行。
从方位看,洞主庙可以说位于村外,两条小溪汇流之处,其墙体通红,背枕青山,旁有古樟围护,古樟下一道小巧的梦仙桥,整个画面十分优美。
☞ 古宅
俞源村的古宅是浙江中部和东部的样式,院落宽敞开放,不似徽州民宅那般紧凑。其典型样式也是三进两院,前厅后宅,围墙高大有封火墙。俞源的古宅保存状况十分好,其村子后半部分(北斗的斗柄)是成片的老宅,几乎没有现代的房屋,让人惊叹。由于俞源村历史上曾是商业重镇,因此这些古宅相对比较豪华气派,现在每个大院子都住了数家人家,因此也不再有大门,可以出入自由。
☞ 雕刻
民宅最主要的特色是极其繁杂的木刻装饰。一般而言,古村落大多以宗祠装饰最复杂,而在俞源,几乎各个大宅都有大量木雕,显示了以经商致富的大家气派。梁、柱、门、窗、牛腿、斗拱,只要有木结构,就必有雕刻,题材从花草鱼虫到人物、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保存也十分完整,没什么破坏,是浙江罕见的天然木雕博物馆。会随天气而变色的鱼、两面看起来图案不同的雕花透窗、指甲盖大小的太极阴阳图等等神奇雕刻也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对于样式比较雷同的住宅外貌而言,其内部才是真正的千变万化。
——————————————————————————————————————————
图文版权归属爱自驾izijia.cn
未经许可请勿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
谢谢
-
巴山精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7 22:01:24